人教B版 (2019)必修 第四册9.1.2 余弦定理第1课时教案
展开9.1.2余弦定理(1)
本节内容是《解三角形》一章第2节,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了勾股定理、平面向量、正弦定理等相关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实质是学生已经学习的勾股定理的延伸和推广,它描述了三角形重要的边角关系,将三角形的“边”与“角”有机的联系起来,实现边角关系的互化,为解决斜三角形中的边角求解问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工具,同时也为在日后学习中判断三角形形状,证明三角形有关的等式与不等式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考点 | 教学目标 | 核心素养 |
余弦定理 | 了解余弦定理的证明过程、掌握余弦定理在解三角形中的简单应用 | 数学抽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 |
【教学重点】
余弦定理的证明、余弦定理在解三角形中的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
余弦定理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
引入:
利用如图所示的现代测量工具,可以方便地测出3点之间的一些距离和角,从而可得到未知的距离和角。
例如,如图所示,A,B分别是两个山峰的顶点,在山脚下任意选择一点C,然后使用测量仪得出AC,BC以及的大小,你能根据这三个量求出AB吗?
情境中的问题可以转化为:已知和角,如何求
方法1:(向量法)
如图所示,注意到:
所以:,
而且,因此
又因为,因此:
类似地,可得:
这是余弦定理,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余弦的积的2倍.
方法2:(坐标法)
如图以A为原点,AC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则.所以
,
同理可证,
方法3:(几何法)
当A为锐角时,在三角形ABC中,已知AB=c,AC=b和A,作CD⊥AB,则CD=bsinA,BD=c-bcosA
当A为直角时:由勾股定理,又
成立
当A为钝角同理可证.
思考:勾股定理指出了直角三角形中三边平方之间的关系,余弦定理则指出了一般三角形中三边平方之间的关系,如何看这两个定理之间的关系?
总结:若中,C=,则,这时,由此可知余弦定理是勾股定理的推广,勾股定理是余弦定理的特例。
例1.在中,已知,求
解:由余弦定理可知
因此
注:当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夹角时,三角形唯一确定,这与我们初中所学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SAS一致.
例2.在中,已知,求
解:由可得:
可解得:
又因为
注:已知三角形的3条边时,可以求出该三角形的3个角,而且该三角形也唯一确定,这与我们初中所学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SSS一致。
事实上,余弦定理可以改写成如下形式:
注:(1)熟悉定理的结构,注意“平方”“夹角”“余弦”等
(2)余弦定理的应用:①已知三边,求三个角;②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个角
(3)当夹角为90时,即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时即为勾股定理(特例)
(4)变形:
【变式练习】
在△ABC中:
(1)已知b=8,c=3,A=60°,求a;
(2)已知a=20,b=29,c=21,求B;
(3)已知a=3,c=2,B=150°,求b;
(4)已知a=2,b=,c=+1,求A.
(5)已知在△ABC中,a=1,b=,B=60°,求角C.
解:(1)由a2=b2+c2-2bccosA得a2=82+32-2×8×3cos60°=49,∴a=7.
(2)由cosB=得 cosB==0,∴B=90°.
(3)由b2=a2+c2-2accosB得b2=(3)2+22-2×3×2cos150°=49,∴b=7.
(4)由cosA=得cosA==,∴A=45°.
(5) 解:由余弦定理得 ()2=12+c2-2ccos60°,
∴c2-c-6=0, 解得c1=3,c2=-2(舍去).∴c=3.
例3. 边长为的三角形中,求最大角与最小角的和
解:不妨设5,7,8所对的角分别为A,B,C
由于5>7>8,
故C为最大角,A为最小角
由于,故
【变式练习】
1. 已知△ABC中,sinA∶sinB∶sinC=(+1)∶(-1)∶,求最大角.
解:∵===k
∴sinA∶sinB∶sinC=a∶b∶c=(+1)∶(-1)∶
设a=(+1)k,b=(-1)k,c=k (k>0)
则最大角为C
cosC===-
∴C=120°.
2.在△ABC中,三边长为连续的自然数,且最大角是最小角的2倍,求此三角形的三边长.
解:设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x,x+1,x+2,其中x∈N*,又设最小角为α,则
==,∴cosα= ①
又由余弦定理可得
x2=(x+1)2+(x+2)2-2(x+1)(x+2)cosα ②
将①代入②整理得x2-3x-4=0 解之得x1=4,x2=-1(舍)
所以此三角形三边长为4,5,6.
例4.已知△ABC中,a=8,b=7,B=60°,求c及S△ABC.
解:法一:由正弦定理得=∴A1=81.8°,A2=98.2°∴C1=38.2°,C2=21.8°,
由=,得c1=3,c2=5 ∴S△ABC=ac1sinB=6或S△ABC=ac2sinB=10
法二:由余弦定理得b2=c2+a2-2cacosB ∴72=c2+82-2×8×ccos60°
整理得:c2-8c+15=0 解之得:c1=3,c2=5,
∴S△ABC=ac1sinB=6,或S△ABC=ac2sinB=10.
注:在解法一的思路里,应注意由正弦定理应有两种结果,避免遗漏;而解法二更有耐人寻味之处,体现出余弦定理作为公式而直接应用的另外用处,即可以用之建立方程,从而运用方程的观点去解决.
【变式练习】
1.a,b,c为△ABC的三边,其面积S△ABC=12,bc=48,b-c=2,求a.
解:由S△ABC=bcsinA,得12=×48×sinA ∴ sinA=∴ A=60°或A=120°
a2=b2+c2-2bccosA=(b-c)2+2bc(1-cosA)=4+2×48×(1-cosA)
当A=60°时,a2=52,a=2
当A=120°时,a2=148,a=2
2.在△ABC中,已知a=2,b=,A=45°,解此三角形.
解:由a2=b2+c2-2bccosA 得22=()2+c2-2ccos45°, c2-2c-2=0
解得c=1+或c=1- (舍去)
∴c=1+,cosB===. ∴B=30°
C=180°-(A+B)=180°-(45°+30°)=105°.
小结:
1.余弦定理:
,,
2. 变形:
3. 余弦定理的应用:①已知三边,求三个角;②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个角
高中人教B版 (2019)11.4.1 直线与平面垂直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B版 (2019)11.4.1 直线与平面垂直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对点快练,变式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必修 第四册9.1.2 余弦定理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必修 第四册9.1.2 余弦定理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温故知新,情境与探究,典例解析,小结,课时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必修 第四册第十一章 立体几何初步11.3 空间中的平行关系11.3.3 平面与平面平行第1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必修 第四册第十一章 立体几何初步11.3 空间中的平行关系11.3.3 平面与平面平行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变式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