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导学案(无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213611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导学案(无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213611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四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学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四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学案设计,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自学目标,自学填空,合作探究,巩固练习,本课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自学目标】
1.掌握张骞通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等基本史实。
2.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3.学习张骞不辱使命,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坚强意志。
学习重点: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学习难点: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含义: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 。
第一次出使西域
(1)目的:联络 夹击匈奴。
(2)时间: 年,张骞西出长安,前往西域。
(3)经过:途中两度被 扣留,13年后返回长安。
(4)作用:使汉朝了解到 的具体情况。
第二次出使西域: 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自学填空】
张骞通西域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路线:从 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 。
商品:汉朝的 、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 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传入中原。
作用: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 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海路:汉朝还开辟了 。
丝绸之路
西域都护的设置
(1)背景: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王朝加强了对西域的经营。
(2)时间: 年,西汉王朝设置西域都护。
(3)地位:西域都护是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
(4)意义: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 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东汉管理西域:东汉明帝时,派兵出击匈奴,并派 出使西域。班超克服种种困难,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
出使大秦:班超经营西域期间,还派甘英出使 。
对西域的管理
【合作探究】
1.西域是指什么地方?
2.张骞两次通西域的目的和结果是什么?
3.丝绸之路的具体路线是怎样的?
4.西域都护设置的时间和意义。
【巩固练习】
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以上古诗中的“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区在汉代被称为( )
A.西域B.大秦C.安息D.葱岭
2.汉武帝为了纪念他手下的一位大臣,曾经把所有派往西域的使者称为博望侯,以取信于西域各国。这位著名的大臣是( )
A.董仲舒B.卫青C.霍去病D.张骞
3.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第一次外交活动。张骞此次出行的最大收获是( )
A.了解了西域各国的情况
B.把佛教从西域传到了内地
C.联络大月氏打败了匈奴
D.使西域各国开始归属汉朝
4.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如图所示壁画反映的是 ( )
A.佛教的传入
B.张骞出使西域
C.西汉诸侯把封地分封给其子弟
D.丝绸之路上跋涉的商队
5.西汉以来,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通道上,五彩的丝绸、精美的瓷器和名贵的香料络绎不绝。这条通道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它穿越了今天我国境内哪一地区?( )
A.西藏B.新疆
C.湖北D.广西
6.考古印证了历史的印记。考古学家在我国新疆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这些考古发现证实( )
A.张骞出使西域
B.甘英到达波斯湾
C.陆海丝绸之路的存在
D.中亚和东南亚都是中国版图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公元前1世纪的某一天,古罗马的凯撒大帝穿着灿若朝霞的丝织长袍进入剧场,在场的百官以及贵夫人们的惊叹声此起彼伏,觉得凯撒大帝简直“帅呆”了。于是穿中国锦衣绣服,成为当时男女贵族的流行时尚。
(1)材料中涉及的时间在中国是什么朝代?
(2)西汉时,一个满载丝绸和其他货物的驼队,从某地出发,准备到大秦去,请写出他们所经地区名称。
(3)对丝绸之路的开通贡献最大的人物是谁?
(4)用史实说明丝绸之路被称为经济之路、文化之路的原因。
【本课反思】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第一册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学案设计,共1页。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十四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学案设计,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园地,硕果累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四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导学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重点,学习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