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4.1修辞手法——通感 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13619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4.1修辞手法——通感 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13619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4.1修辞手法——通感 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13619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4.1 故都的秋说课课件ppt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4.1 故都的秋说课课件ppt,共7页。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修辞手法?
定义: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所以又叫“移觉”。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分析:“缕缕清香”是嗅觉,“渺茫的歌声”是听觉,由嗅觉向听觉转移,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缕缕清香”与“渺茫的歌声”在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缥缈、沁人心脾等方面有相似之处。但“渺茫的歌声”不是单纯的陈述说明,“清香”与“歌声”同属美好的事物,两个优美的意象叠加在一起,扩大了意境的内涵,使意境变得更加优美。而且将“清香”比喻成远处的“歌声”,也烘托出环境的优雅与宁静。
你笑得很甜。分析:“甜”是用来形容味道的,是味觉,“笑”是视觉,这里用形容味觉的词来形容视觉,就是通感。她的声音犹如婴儿的棉肚兜一样柔软。分析:“柔软”是触觉,“声音”是听觉,也是通感。雪像一片片鹅毛,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分析:“雪”和“鹅毛”都是看到的实物,是用视觉来形容视觉,是比喻。
请同学们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写一个句子。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4.1 故都的秋完整版课件ppt,共5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情景导入,合作探究,故都的秋,一庭院秋景,二秋槐落蕊,三秋蝉残声,四秋雨话凉,五秋果奇景,故都秋景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4.1 故都的秋教课课件ppt,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故都的秋》,叹秋咏秋,披文入情,很高很高的碧绿的,以声写静反衬,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浓厚的苦味,牵牛花,沉重感,☆视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4.2 *荷塘月色课堂教学课件ppt,共1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什么是通感,钱钟书说,知识梳理,通感和比喻一样吗,问题探究,课堂小结,课堂练习巩固,归纳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