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训练卷一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213636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训练卷一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213636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训练卷一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213636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新教材高中物理训练卷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综合与测试巩固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综合与测试巩固练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观察下列四幅图,对图中各运动物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图①中研究投出的篮球运动路径时不能将篮球看成质点
B.图②中观众欣赏体操表演时不能将运动员看成质点
C.图③中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不能将地球看成质点
D.图④中研究子弹头射穿苹果的时间时可将子弹看成质点
2.下列计时数据指时间间隔的是( )
A.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吴教授的讲座一共两个小时
B.“百家讲坛”栏目在CCTV-10于12点45分准时播出
C.从南京开往乌鲁木齐的T52次列车15时17分到站
D.跨年演唱会于2020年1月1日00:30结束
3.一质点以初速度v0沿x轴正方向运动,已知加速度方向沿x轴正方向,在加速度a的值由零逐渐增大到某一值后再逐渐减小到零的过程中,该质点( )
A.速度先增大后减小,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
B.速度一直在增大,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
C.位移先增大,后减小,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
D.位移一直在增大,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
4.下列几组物理量中,都为矢量的一组是( )
A.时间、位移、速度
B.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力
C.路程、时间、速率
D.速度、速率、加速度、力
5.横跨杭州湾的嘉绍大桥是世界上最长、最宽的多塔斜拉桥,全长10.137 km,设计速度为100 km/h。某辆汽车通过嘉绍大桥的记录显示:17:33分进入嘉绍大桥,17:43分离开大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汽车经过嘉绍大桥的位移是10.137 km
B.“设计速度为100公里/小时”该速度为瞬时速度
C.研究该汽车通过嘉绍大桥的时间时,可以将该汽车视为质点
D.该汽车通过嘉绍大桥的平均速度约为60.8 km/h
6.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从甲地到乙地,在乙地停留了一段时间后,又从乙地做匀速直线运动返回到甲地。在描述该物体整个运动过程的几个位移图像中,正确的是( )
7.为提高百米赛跑运动员的成绩,教练员分析了运动员跑百米全程的录像带,测得:运动员在前7 s跑了61 m,7 s末到7.1 s末跑了0.92 m,跑到终点共用10.8 s,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运动员在百米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9.26 m/s
B.运动员在前7 s的平均速度是8.71 m/s
C.运动员在7 s末的瞬时速度为9.2 m/s
D.无法知道运动员在7 s末的瞬时速度
8.如图所示是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x-t图像,由图像可知( )
A.质点一直处于运动状态
B.质点第3 s内位移是2 m
C.此图像表示了质点运动的轨迹
D.该质点前4 s内位移是2 m
9.甲、乙、丙三架观光电梯,甲中乘客看一高楼在向下运动,乙中乘客看甲在向下运动,丙中乘客看甲、乙都在向上运动。这三架电梯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
A.甲向下、乙向下、丙向下 B.甲向下、乙向下、丙向上
C.甲向上、乙向上、丙向上 D.甲向上、乙向上、丙向下
10.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匀速运动,设向右为正,甲质点的速度为2 m/s,乙质点的速度为-4 m/s,则( )
A.乙质点的速率大于甲质点的速率
B.因为+2>-4,所以甲质点的速度大于乙质点的速度
C.这里的正、负号的物理意义是表示运动的方向
D.若甲、乙两质点同时由同一点出发,则10 s后甲、乙两质点相距60 m
11.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则( )
A.在前3 s内质点做变速直线运动
B.在1~3 s内质点做加速度a=-2 m/s2的变速直线运动
C.在2~3 s内质点的运动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加速度方向同1~2 s内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12.如图所示为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A、B两质点的x-t图像。由图可知( )
A.t=0时,A在B的前面
B.B在t2时刻追上A,并在此后跑在A的前面
C.B开始运动的速度比A小,t2时刻后才大于A的速度
D.A运动的速度始终比B大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52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6分)如图所示,两路灯灯杆A、B相距40 m,一辆汽车用3.2 s时间通过这两根路灯灯杆,据此可以计算出汽车在这段位移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若灯杆A的近旁相距0.42 m处有一块路牌,汽车驶过路牌和灯杆的这一小段距离只用了0.03 s,则在这段时间里汽车的平均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可以认为汽车驶过灯杆A时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 m/s。
14.(8分)如图所示为某次实验时打出的纸带,打点计时器每隔0.02 s打一个点,图中O点为第一个点,A、B、C、D为每隔一点选定的计数点。根据图中标出的数据,纸带上A、C两点对应的时间为________s,纸带在A、D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cm/s,打B点时纸带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cm/s。你能求出打O、D点时间内纸带的平均速度吗?答:________。
15.(6分)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中”,记录的纸带如图所示,图中前几个点模糊,从A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则小车通过D点时速度是________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是________m/s2。(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是50 Hz)
16. (10分)如图所示为400 m的标准跑道,直道部分AB、CD的长度均为100 m,弯道部分BC、DA是半圆弧,其长度也为100 m。A点为200 m赛跑的起点,经B点到终点C。求:
(1)200 m赛跑的路程和位移;
(2)跑至弯道BC的中点P时的路程和位移。(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7.(10分)湖中O点有一观察站,一小船从O点出发,向东行驶了60 m后又向北行驶80 m到达A点,用时40 s,最后小船沿直线返回到O点又用时20 s,求:
(1)小船从O到A过程中的路程和位移大小;
(2)小船在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和平均速率。
18.(12分)有些国家的交通管理部门为了交通安全,特别制定了死亡加速度为500g(g=10 m/s2),以醒世人,意思是如果行车加速度超过此值,将有生命危险,那么大的加速度,一般情况下车辆是达不到的,但如果发生交通事故时,将会达到这一数值。试问:
(1)一辆以72 km/h的速度行驶的货车与一辆以54 km/h的速度行驶的摩托车相向而行发生碰撞,碰撞时间为2.1×10-3 s,摩托车驾驶员是否有生命危险?(由于货车质量远大于摩托车质量,两者碰后货车的速度可视为不变)
(2)为了防止碰撞,两车的驾驶员同时紧急刹车,货车、摩托车急刹车后到完全静止所需时间分别为4 s、3 s,则货车的加速度与摩托车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多少?
高一上学期第一章训练卷
物理答案 (一)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答案】B
【解析】研究投出的篮球运动路径时,可以将篮球看成质点,A错误;观众欣赏体操表演时,不可以把运动员看成质点,否则无法欣赏其动作,B正确;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忽略地球的大小,地球可以看作质点,C错误;研究子弹头穿过苹果的时间时,子弹的大小不能忽略,不能把子弹看作质点,D错误。
2.【答案】A
【解析】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吴教授的讲座一共两个小时,两个小时指时间段,因此是时间间隔,A正确; 12点45分、15时17分、00:30指的均是一个时间点,因此为时刻,BCD错误。
3.【答案】B
【解析】速度的增大或减小主要取决于速度与加速度的方向关系,与加速度大小没有关系,速度和加速度同向,速度一直在增大,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后做匀速直线运动,位移一直在增大,B对。
4.【答案】B
【解析】是标量的物理量为:时间、路程、速率;矢量为:位移、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加速度、力。由上述分析知B对。
5.【答案】C
【解析】10.137 km是车的路程,不是位移,故A错误;设计速度为100 km/h为瞬时速率,不是平均速度,故B错误;研究该汽车通过嘉绍大桥的时间时,汽车的大小可以忽略不计,可以将该汽车视为质点,故C正确;10.137 km是车的路程,不是位移,由于不知道位移的大小,不能求得汽车通过嘉绍大桥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
6.【答案】D
【解析】该物体运动的三个过程都需要时间,并且时间不能倒流,所以其位移先均匀增加,再不变,然后又均匀减小为零,故A、B、C均错,D正确。
7.【答案】D
【解析】全程平均速度eq \x\t(v)=eq \f(100,10.8) m/s=9.26 m/s,前7 s的平均速度eq \x\t(v)′=eq \f(61,7) m/s≈8.71 m/s,7 s~7.1 s内的平均速度eq \x\t(v)″=eq \f(0.92,0.1) m/s=9.2 m/s。因时间变化只有0.1 s,故此平均速度eq \x\t(v)″可视为7 s末的瞬时速度。
8.【答案】D
【解析】位移图像表明了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不是质点运动的轨迹,从图像可以看出,2 s末到4 s末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在;第3 s内物体的位移为零,前4 s内物体的位移为2 m。
9.【答案】CD
【解析】电梯中的乘客观看其他物体的运动情况时,是以自己所乘的电梯为参照物。甲中乘客看高楼向下运动,说明甲相对于地面一定在向上运动;同理,乙相对甲在向上运动,说明乙对地面也是向上运动,且运动得比甲更快;丙电梯无论是静止,还是在向下运动,或以比甲、乙都慢的速度在向上运动,丙中乘客看甲、乙两电梯都会感到是在向上运动。
10.【答案】ACD
【解析】因为速度是矢量,其正负号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速率是标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大小等于速率,故A、C正确,B错;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沿相反方向运动,从同一点分别前进了20 m和40 m,故此时两者相距60 m,D正确。
11.【答案】BC
【解析】由图像可知,质点在0~1 s内做速度v0=2 m/s的匀速直线运动,A错误;在1~3 s内,做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eq \f(-2-2,2) m/s2=-2 m/s2,加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v0的方向相反,B正确;在2~3 s内,速度为负值,说明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但加速度与1~2 s内的完全相同,因为图线的斜率没有发生变化,C正确。
12.【答案】AB
【解析】x-t图像中图线与x轴交点的坐标表示物体的初始位置,由所给图像看出,t=0时,A在B的前面,A对;x-t图像的交点表示相遇,t2时刻A、B相遇之后A仍静止,B继续向前运动,即t2之后,B跑在A的前面,B对;x-t图像的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由图像可知,开始时A的速度较大,t1时刻后A变为静止,B一直以恒定速度运动,所以C、D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52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6分)
【答案】12.5 14 14
【解析】由题意可知,汽车通过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eq \x\t(v)=eq \f(x,t)=eq \f(40,3.2) m/s=12.5 m/s。汽车驶过路牌和灯杆的这一小段距离为0.42 m,只用了0.03 s,故在这段位移中的平均速度eq \x\t(v)′=eq \f(x′,t′)=eq \f(0.42,0.03) m/s=14 m/s。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认为是瞬时速度,故可以认为汽车驶过灯杆A时的瞬时速度为14 m/s。
14.(8分)
【答案】0.08 231.25 212.50 不能
【解析】纸带上A、C两点对应的时间Δt1=4×0.02 s=0.08 s,A、D段的平均速度eq \x\t(v)AD=eq \f(xAD,tAD)=eq \f(43.25-15.50,0.02×2×3) cm/s=231.25 cm/s,B点的瞬时速度vB=eq \x\t(v)AC=eq \f(xAC,tAC)=eq \f(32.50-15.50,0.02×2×2) cm/s=212.50 cm/s。无法算出OD段的平均速度,因为不知道O、D间有多少个点,也就不知道OD段的时间。
15.(6分)
【答案】1.44 2.05
【解析】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性质时,在Δt→0时,通常用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代替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由题意知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0.1 s,vD=eq \f(CE,2T)=eq \f(52.43-23.71×10-2,2×0.1) m/s≈1.44 m/s,同理vB=eq \f(AC,2T)≈1.03 m/s,由a=eq \f(Δv,Δt)得a=eq \f(vD-vB,2T)=2.05 m/s2。
16. (10分)
【解析】(1)200 m赛跑的路程为200 m
100 m长的弯道部分BC、DA是圆弧,对应的半径r=eq \f(100,π) m
因此200 m赛跑的位移x=eq \r(AB2+BC2)=eq \f(100,π)eq \r(π2+4) m,其方向为A指向C。
(2)跑至弯道BC中点P时的路程为s=100 m+50 m=150 m
位移x′=eq \r(\b\lc\(\rc\)(\a\vs4\al\c1(\f(100,π)))2+\b\lc\(\rc\)(\a\vs4\al\c1(100+\f(100,π)))2) m≈135.6 m,方向为A指向P。
17.(10分)
【解析】(1)小船从O到A过程中的路程s=s1+s2=140 m
位移m。
(2)当小船沿直线返回到O点,总位移x总=0,总路程s总=240 m,所用时间t=60 s
则平均速度大小
平均速率大小。
18.(12分)
【解析】(1)两车碰撞过程中,取摩托车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摩托车的速度变化量为:
Δv=(-72-54) km/h=(-20-15) m/s=-35 m/s
两车相碰撞时摩托车的加速度为
a=eq \f(Δv,Δt)=eq \f(-35,2.1×10-3) m/s2≈-1667g
1667g>500g,因此摩托车驾驶员有生命危险。
(2)设货车、摩托车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a2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得:a1=eq \f(Δv1,Δt1),a2=eq \f(Δv2,Δt2)
所以有a1∶a2=eq \f(Δv1,Δt1)∶eq \f(Δv2,Δt2)=eq \f(20,4)∶eq \f(15,3)=1∶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综合与测试随堂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