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0秋八年级物理上册2.3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课时同步检测含解析新版教科版

    2020秋八年级物理上册2.3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课时同步检测含解析新版教科版第1页
    2020秋八年级物理上册2.3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课时同步检测含解析新版教科版第2页
    2020秋八年级物理上册2.3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课时同步检测含解析新版教科版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3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课后作业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3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课后作业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一辆普通家用轿车的长约为教室长度的一半。如图是某家用轿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过程中,用相机每隔0.5 s曝光一次得到的照片。拍照过程中,轿车的平均速度最接近于
    A.30 km/h B.60 km/h
    C.90 km/h D.120 km/h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相机曝光了3次,轿车通过的总路程大概是4个车身长,1个车身长约为4.5 m,所以,总路程s=4.5 m×4=1 8m,总时间t=0.5 s×2=1 s,轿车的平均速度:v=s/t=18 m/1 s=18 m/s≈64.8 km/h,故ACD错误,B正确。
    下列图象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A、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大,路程也在变大,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B、由v–t图象可知,该物体的速度不断增大,做加速运动,故B错误。C、s–t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加,路程不变,说明物体保持静止,故C错误。D、速度随时间而变化,表示物体不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故选A。
    甲、乙两物体运动时,路程与时间关系的s-t图像如图所示。其中甲为曲线,乙为直线,在t=5秒时两线相交。则由图像可知
    A.两物体在t=5秒时一定相遇
    B.两物体在5秒内通过的路程甲小于乙
    C.甲物体做曲线运动,乙物体做直线运动
    D.甲物体做变速运动,乙物体做匀速运动
    【答案】D
    【解析】
    A、s-t图象中两线相交表示两物体通过的路程相等,若两物体不是同时出发,则t=5s时不能相遇。故A错误;
    B、由图象可知,两物体在5秒内通过的路程甲等于乙。故B错误;
    C、s-t图象仅描述直线运动,甲物体的运动图象是曲线,表示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由图象看出甲物体的图象是一条曲线,表示甲物体做变速运动,乙物体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斜线,表示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1)s-t图象中两线相交表示两物体通过的路程相等;
    (2)根据图示分析解答;
    (3)s-t图象仅描述直线运动;
    (4)在s-t图象中,过原点的曲线表示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过原点的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图象或图表探究物质的规律是近两年来出现较多的题目,图象可以使我们建立更多的感性认识,从表象中去探究本质规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很强。
    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时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小汽车的运动情况是( )
    A.在第一个10s内以10m/s做匀速运动
    B.在第二个10s内速度大小不变
    C.在第三个10s内前进了300m
    D.在前30s内的平均速度为15m/s
    【答案】A
    【解析】(1)在s-t图象中,过原点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表示物体静止;
    (2)根据图象读出汽车在各个时间段的路程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各段的速度。
    由图象可知,
    A、在第一个10s内汽车的s-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表示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大小为v= EQ \F(s,t)= EQ \F(100m,10s) =10m/s,故A正确;
    B、在第二个10s内汽车的s-t图象是一条曲线,表示汽车做变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在第三个10s内汽车的s-t图象是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说明汽车静止,故C错误;
    D、在前30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为v= EQ \F(s,t) = EQ \F(300m,30s) =10m/s,故D错误。
    二、填空题
    5. 如图所示是小明某次步行后手机“微信运动”功能记录的数据。如果小明此次步行时间是3 000 s,步长是0.5 m,则他总走了__________m,那么他步行的速度是__________m/s;若以手机为参照物,小明是__________的。
    【答案】3000 1 静止
    【解析】由题意和图示可得,小明行走的路程s6 0000.5 m3 000 m,
    他步行的速度v1 m/s。若以手机为参照物,小明相对于手机来说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说小明是静止的。
    6.小红坐在匀速行驶的小汽车内,发现前方路旁停着一辆普通大客车,观测到自己经过大客车的时间约为1s,则小汽车的速度最接近于()
    A.10km/h B.40km/h C.70km/h D.100km/h
    【答案】B
    【解析】一辆普通大客车的长度约为10m,则小红的速度v= EQ \F(s,t) =EQ \F(10m,1s)=10m/s=36km/h,则最接近于B选项。
    如图,是某实验小组做“测平均速度”实验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数字钟的时间格式是“时:分:秒”。小车从起点到终点运动了__________cm,则小车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cm/s。
    【答案】4.50 0.75
    【解析】起点时刻为10:5:4,终点时刻为10:5:10,所用的时间为6 s,起点刻度为4.00 cm,终点刻度为8.50 cm,所经过的路程s为4.50 cm,平均速度:。
    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同向运动。他们运动的路程s和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甲、乙两人速度之比v甲︰v乙= ;5s之后两人相距 m。
    【答案】6︰1;25
    【解析】
    (1)由图象知,甲乙的运动图象中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所以甲乙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象知,2s内甲的路程为12m,乙的路程为2m,
    甲车的速度v甲=EQ \F(s甲,t甲)=EQ \F(12m,2s)=6m/s,
    乙车的速度v乙=EQ \F(s乙,t乙)=EQ \F(2m,2s)=1m/s,
    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v甲︰v乙=6m/s︰1m/s=6︰1。
    (2)5s之后,甲运动的路程s甲′=v甲t′=6m/s×5s=30m,
    乙运动的路程s乙′=v乙t′=1m/s×5s=5m,
    因两人同时、同地、同向运动,则此时两人相距△s=s甲′-s乙′=30m-5m=25m。
    三、实验探究题
    9.(2019·宜昌)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他将小车从坡顶A处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A滑到坡底C处的时间t1=2.6s;再次将小车从A处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A滑到中点B处的时间t2=1.8s。
    (1)通过小明的测量数据可以判断,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 全程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等于、小于)
    (2)小明想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他应该将小车从 处静止释放,并在B处开始计时,在C处停止计时。(选填:A、B)
    (3)物体运动的情况还可以通过另一种办法即时测定、显现出来。位置传感器利用超声波测出不同时刻小车与它的距离,计算机就可以算出小车在不同位置的速度(如图2)。屏幕图象如图3所示,横轴为时间,纵轴为速度,通过图象可以看出小车在斜面上滑下时是 (选填:匀速、加速)运动的;小车到达坡底时的速度为 m/s。
    【答案】(1)小于;(2)A;(3)加速;0.8。
    【解析】(1)根据图象读出AB段和BC段的距离和时间,运用公式v=eq \f(s,t)求出AB段和BC段的平均速度;并进行比较;
    (2)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他应该将小车从A处静止释放,并在B处开始计时,在C处停止计时;
    (3)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向上倾斜的直线,减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向下倾斜的直线。
    解:
    (1)设全程路程为L,则小车运动的距离sAC=L,sAB= EQ \F(1,2) L,
    由题知,所用的时间tAC=2.6s,tAB=t2=1.8s,
    则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vAB=eq \f(sAB,tAB) =eq \f( EQ \F(1,2)L,1.8s) =eq \f(L,3.6s);
    小车运动全程的平均速度:vAC=eq \f(sAC,t1) =eq \f(L,2.6s);
    所以vAB<vAC,即AB段的平均速度小于全程的平均速度;
    (2)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他应该将小车从A处静止释放,并在B处开始计时,在C处停止计时;
    (3)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向上倾斜的直线,由图象可知,小车在斜面上滑下时是加速运动的;小车到达坡底时的时间是25s,对应的速度为0.8m/s。
    10. 王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他已经从实验室借到的实验器材有:小车一辆、秒表一块、长木板一块、小木块一块。
    (1)他为了完成该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
    (2)为了方便计时,应该使斜面的坡度(选填“较大”或“较小”)
    (3)经测量,S1=0.9m,S2=0.4m,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的过程中,秒表记录如图所示,则小车在S3上的平均速度是m/s。
    【答案】(1)刻度尺;(2)较小;(3)0.5。
    【解析】(1)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需要用秒表测出时间,用刻度尺测出小车通过的距离,然后利用v= EQ \F(s,t)计算;
    (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
    (3)求出s3的距离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计算速度。
    解:(1)根据可知v= EQ \F(s,t),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需要用秒表测出时间,用刻度尺测出小车通过的距离,题目中已经给出了秒表,因此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刻度尺;
    (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一些,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
    (3)s1=0.9m,s2=0.4m,则s1=0.9m-0.4m=0.5m,
    由图知,t3=1s,所以小车在s3上的平均速度v3= EQ \F(s3,t3)= EQ \F(0.5m,1s)=0.5m/s
    四、计算题
    11. (2019·莱芜)莱芜划归济南后,为济南的发展增添了新鲜血液,也为莱芜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两地交流更加频繁。某次,小明和他爸爸开车驶向济南,小明看到路边的树木飞驰向后运动,他所选的参照物是。当车经过A点路标时,时间是11时45分;当车经过B点路标时,时间是12时15分。则车在A、B之间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答案】车(或人) 90
    【解析】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由于小明随汽车一起向前运动,所以路边的树木相对于汽车是向后运动,因此他是以汽车(或人)为参照物的;从A点行驶到B点所用时间:t=12︰15-11︰45=30min=0.5h 从A点行驶到B点的路程:s=78km-33km=45km 在A、B之间的平均速度:v=EQ \F(s,t)=EQ \F(45km,0.5h)=90km/h。
    小林家门口到贵港新世纪广场的公交路线全长9km,周末,小林从家门口的公车站乘坐公共汽车用时15min到达新世纪广场公车站与同学汇合。求:
    (1)公共汽车从小林家门口的公车站到新世纪广场公车站的平均速度v1是多少km/h?合多少m/s?
    (2)新世纪广场到园博园的公交路线全长20km,则小林和同学从新世纪广场公车站乘坐公共汽车到园博园公车站需要用多长时间(假定此公共汽车的速度v2与v1相同)?
    【答案】(1)36km/h,合10m/s(2)2000s
    【解析】(1)已知s1=9km,t1=15min=0.25h,由v=EQ \F(s,t)得平均速度为v1=EQ \F(s1, t 1)=EQ \F(9km, 0.25h)=36km/h
    因为3.6km/h=1m/s,所以36km/h=10m/s
    (2)已知s2=20km,v2=v1=36km/h,则由v=EQ \F(s,t)得需要用的时间为t 1=EQ \F(s2, v2)=EQ \F(s2, v1)=EQ \F(20km, 36km/h)= EQ \F(5,9)h=2000s

    相关试卷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1 认识运动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教科版八年级上册1 认识运动课时训练,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2 物体的密度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教科版八年级上册2 物体的密度课后复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1 质量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教科版1 质量当堂检测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