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2届高中化学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第1节 物质的分类 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213681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2022届高中化学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第1节 物质的分类 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213681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2022届高中化学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第1节 物质的分类 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213681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2022届高中化学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第1节 物质的分类 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2136817/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2022届高中化学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第1节 物质的分类 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2136817/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2022届高中化学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第1节 物质的分类 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2136817/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2022届高中化学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第1节 物质的分类 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2136817/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2022届高中化学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第1节 物质的分类 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2136817/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1学年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复习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复习ppt课件,共5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自主预诊,粒子的直径大小,不稳定,氯化铁饱和溶液,红褐色,关键能力考向突破,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答案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梳理1.物质的组成(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
(2)理解几组概念。
微点拨 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O2和O3的混合物、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等。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才是单质。
2.物质的分类(1)树状分类法。用单一分类法分类后,对分出的同类事物按一定标准再分类,形成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系统的一种分类方法。
微点拨 酸、碱、盐、氧化物的含义
(2)交叉分类法。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指出下列物质分类的标准。
微点拨 ①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②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都不是酸性氧化物。③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如SiO2、Fe2O3都不能与水反应。④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
3.分散系(1)定义:把一种(或多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形成的混合物。(2)分类。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标准是分散质 。 可用如下方式直观地表示:
(3)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微点拨 ①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 nm(即10-9~10-7 m),而不是丁达尔效应。②胶体较稳定的主要原因是胶体粒子可以通过吸附带电粒子而带有电荷,且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不易聚集成较大的颗粒。③胶体粒子的直径决定了胶体的性质,因胶体粒子较大,不能透过半透膜,可用渗析法提纯胶体。
4.胶体(1)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微点拨 ①丁达尔效应是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②胶体不带电,胶体中的胶粒能够吸附体系中的带电粒子而使胶粒带电荷,但整个分散系仍呈电中性。
(2)Fe(OH)3胶体的制备。①图示:
②方法:在100 mL的小烧杯中加入40 mL蒸馏水,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 ,继续煮沸至液体呈 ,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 ③原理: 。 微点拨 ①不能用自来水制备Fe(OH)3胶体,因为自来水中溶有的电解质;会使胶体发生聚沉,应用蒸馏水。②不能过度加热,否则Fe(OH)3胶体会转化成Fe(OH)3沉淀。
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自我诊断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应用先进的化学技术,选择适宜的条件,利用化学反应可以制造新的原子。( )(2)Na、NaCl、SiO2、H2SO4都可以称为分子式。( )(3)向饱和FeCl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可制取Fe(OH)3胶体。( )(4)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某液体中,用滤纸过滤的方法可以从此分散系中分离得到该“纳米材料”。 )
(5)冰水混合物、明矾[KAl(SO4)2·12H2O]、铝热剂、纤维素均为混合物。( )(6)纯碱属于碱,硫酸氢钠、碳酸氢钠属于酸式盐。( )(7)已知NaH2PO2是正盐,其水溶液呈碱性,则H3PO2属于二元弱酸。( )(8)将1 mL 1 ml·L-1的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制备Fe(OH)3胶体,若FeCl3完全水解,则Fe(OH)3胶体粒子少于0.001 NA个。( )
答案 (1)× (2)× (3)× (4)× (5)× (6)× (7)×(8)√
2.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合理的是( )A.根据纯净物的元素组成,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B.根据溶液导电性强弱,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弱电解质C.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D.根据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四类
答案 A 解析 强、弱电解质的分类标准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B错误;溶液、胶体和浊液的分类标准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C错误;根据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D错误。
考向1 物质的分类【典例1】 (2020山东济南外国语学校月考)中华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对下列古代研究成果的说明不合理的是( )A.《天工开物》“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里的“石灰”是指Ca(OH)2B.《抱朴子》“曾青涂铁,铁赤如铜”主要发生了置换反应C.《本草纲目》“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利用到蒸馏D.《梦溪笔谈》“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中“剂钢”指铁合金
答案 A 解析 石灰石加热后能制得生石灰,“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中的“石灰”指的是碳酸钙,故A错误;铁与硫酸铜反应的过程是铁置换出铜,铜为红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该反应为置换反应,故B正确;根据“蒸令气上”可知,是利用互溶物质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则该方法为蒸馏操作,故C正确;剑刃硬度要大,所以用的是铁碳合金,剂钢指的是铁合金,故D正确。
对点演练1(2020河北衡水中学七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氯化铵、次氯酸钠、醋酸铵、硫酸钡都是强电解质B.电解、电离、电化学腐蚀均需在通电条件下才能进行C.红宝石、水晶、钻石的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硅D.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胆矾均为混合物
答案 A 解析 在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电解质是强电解质,氯化铵、次氯酸钠、醋酸铵和硫酸钡四种物质均是强电解质,A正确;电离不需要通电,部分物质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可以电离,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也不需要通电,B错误;红宝石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钻石的主要成分是碳,C错误;胆矾(CuSO4·5H2O)属于纯净物,D错误。
考向2 胶体的性质与应用【典例2】 (2019海南化学,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gO和Al2O3都属于两性氧化物B.悬浊液和乳浊液的分散质均为液态C.Fe3O4和Pb3O4中的金属元素都呈现两种价态D.葡萄糖溶液和淀粉溶液都具有丁达尔效应
答案 C 解析 MgO是碱性氧化物,A错误;悬浊液的分散质是固体小颗粒,B错误;Fe3O4可表示为FeO·Fe2O3,铁元素化合价为+2、+3价;Pb3O4可表示为2PbO·PbO2,铅元素化合价为+2、+4价,因此两种氧化物中的金属元素都呈现两种价态,C正确;葡萄糖分子是小分子,葡萄糖溶液中溶质分子直径小于1 nm,所以葡萄糖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错误。
对点演练2(2020福建莆田第七中学期中)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的本质区别是Fe(OH)3胶体有丁达尔效应,而FeCl3溶液无丁达尔效应B.土壤的保肥作用与胶体的吸附有关C.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是1~100 nmD.Fe(OH)3胶体能够吸附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并沉降,可达到净水目的
答案 A 解析 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把分散系划分为溶液(小于1 nm)、胶体(1~100 nm)、浊液(大于100 nm),所以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本质的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不同,故A错误;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吸附阴阳离子,如铵根离子等,所以有保肥作用,与胶体性质有关,故B正确;根据胶体的定义可知,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是1~100 nm,故C正确;Fe(OH)3胶体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具有吸附悬浮杂质的作用,Fe(OH)3胶体能够吸附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并沉降,达到净水目的,故D正确。
知识梳理1.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之间的关系(1)图示: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方法:
(3)常见易混淆的物质变化。①化学变化:结晶水合物的脱水,同素异形体间的转化,蛋白质的变性,电解,水解,煤的干馏,气化和液化,石油的裂化与裂解等。②物理变化:焰色反应、活性炭的吸附、盐析、蒸馏、升华、潮解等。
2.物质转化及其规律(1)化学反应的分类。
(2)单质、氧化物、酸(或碱)和盐的转化关系。转化示意图:
请写出对应①②③④⑦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合理即可):① , ; ② , ; ③ , ; ④ , ; ⑦ , 。
2Ca+O2==2CaO
CaO+H2O==Ca(OH)2
Ca(OH)2+Na2CO3==CaCO3↓+2NaOH
Fe+2HCl==FeCl2+H2↑
CaCO3+2HCl==CaCl2+CO2↑+H2O
自我诊断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232Th转化成233U是化学变化。( )(2)用铂丝蘸取Na2SO4、Na2CO3、NaCl溶液进行焰色反应是化学变化。( )(3)Na2CO3·10H2O的风化、NaOH的潮解都属于物理变化。( )(4)从海水中提取物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 )(5)利用NH4Cl溶液除铁锈是化学变化。( )(6)反应3CO+Fe2O3 2Fe+3CO2既属于置换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
答案 (1)× (2)× (3)× (4)× (5)√ (6)×
2.(2021年1月广东省适应性测试)“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下列诗文中隐含化学变化的是(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B.掬月水在手,弄花香满衣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D.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考向1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典例1】 (2020全国1,7)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指出,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CH3COOOH)、氯仿等均可有效灭活病毒。对于上述化学药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H3CH2OH能与水互溶B.NaClO通过氧化灭活病毒C.过氧乙酸相对分子质量为76D.氯仿的化学名称是四氯化碳
答案 D 解析 CH3CH2OH能与水互溶,75%乙醇是乙醇与水按照体积比3∶1配制而成的乙醇水溶液,A项正确。NaClO具有强氧化性,可利用其强氧化性来氧化灭活病毒,B项正确。依据题给过氧乙酸的结构简式(CH3COOOH),可确定其相对分子质量为76,C项正确。氯仿的化学名称是三氯甲烷,D项错误。
对点演练1(2020山东淄博一模)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由C、H、O、N、S等元素组成,常用质量分数为75%的医用酒精杀灭新型冠状病毒B.葡萄中含有的花青素在碱性环境下显蓝色,可用苏打粉检验假葡萄酒C.植物油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因发生氧化反应而变质D.防疫时期很多家庭都备有水银温度计,若不慎打破,应立即用硫黄粉末覆盖
答案 A 解析 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由C、H、O、N、P等元素组成,常用体积分数为75%的医用酒精杀灭新型冠状病毒,故A错误;葡萄中含有的花青素在碱性环境下显蓝色,苏打粉是碳酸钠,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可用苏打粉检验假葡萄酒,故B正确;植物油含有碳碳双键,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因发生氧化反应而变质,故C正确;Hg和S常温下反应可生成HgS,若水银温度计不慎打破,应立即用硫黄粉末覆盖,故D正确。
对点演练2(2021年1月湖南省适应性测式)化学与生活、环境和能源密切相关,下列过程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垃圾焚烧发电,废物利用B.风力发电,发展新能源C.环境消毒杀菌,阻断病毒传播D.稻草发酵肥田,发展绿色农业
答案 B 解析 焚烧、消毒杀菌、发酵都涉及化学变化。
考向2 物质的转化【典例2】 (2020江苏化学,10)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答案 C 解析 A项,工业一般将Cl2通入石灰乳中生产漂白粉,错误;B项,向NaCl溶液中通入CO2,不能生成NaHCO3,错误;D项,电解MgCl2溶液不能得到金属镁,错误。
易错警示 物质间转化的5个常见易错点①S燃烧不能直接生成SO3,而是生成SO2。②Al2O3、SiO2、Fe2O3与H2O不反应,不能直接转化为Al(OH)3、H2SiO3、Fe(OH)3。③NH3催化氧化不能直接生成NO2。④Fe与Cl2反应不能直接生成FeCl2。⑤Fe与H+(非氧化性酸)、Cu2+、S、I2反应不能直接生成Fe3+。
对点演练3已知A是单质,E有强酸性和强氧化性。A、B、C、D、E是含有一种相同元素的五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则A可能是( )A.Cl2D.Si
答案 C 解析 A是单质,能与氢气反应,则A是非金属单质,A能被氧气氧化生成C,C能被氧化生成D,则A在氧化物中可以显不同价态,E有强酸性和强氧化性,则A中元素是非金属性较强的元素。A项,氯气与氢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氯化氢和氧气不反应,错误;B项,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CO与O2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O2与H2O反应生成碳酸,但碳酸是弱酸,错误;C项,N2与H2反应生成NH3,NH3与O2反应生成一氧化氮,氮气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NO与O2反应生成NO2,NO2与H2O反应可生成硝酸,硝酸是强酸且是强氧化性酸,正确;D项,硅和氧气反应生成SiO2,SiO2与O2不反应,错误。
1.牢记1个范围: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2.熟知2种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3.明确3种分散系及本质区别:溶液、胶体、浊液,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4.胶体的3种性质:丁达尔效应、聚沉和电泳。5.聚沉的3种方法:加入电解质、加热或搅拌、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混合。
6.认识8种常见的胶体:雾、蛋白质溶液、淀粉溶液、牛奶、豆浆、墨水、Fe(OH)3胶体、Al(OH)3胶体。7.辨析1个易错问题:胶体是电中性的,但胶体粒子因吸附作用可能带有电荷。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2.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中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化学变化,化学性质,核电荷数,游离态,化合态,化合物,胶体浊液,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评课ppt课件,共1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一交叉分类法,二树状分类法,同素异形体,金刚石,C60,碱盐的分类,按强弱,按电离出的OH-数,分类的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