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同步章节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2020-2021学年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综合与测试精品单元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综合与测试精品单元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文件包含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单元测试原卷版-北师大版单元检测试卷doc、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单元测试解析版-北师大版单元检测试卷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满分:100分 时间:4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春天,河里冰雪消融的过程要吸热,是升华现象
B.夏天,雪糕周围冒“白气”的过程要放热,是汽化现象
C.秋天,早晨花草上形成露珠的过程要吸热,是液化现象
D.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室内,镜片变“模糊”的过程要放热,是液化现象
【答案】D。
【解析】A.春天,河里冰雪消融的过程要吸热,是熔化现象;故A错。
B.夏天,雪糕周围冒“白气”的过程要放热,是液化现象;B错。
C.秋天,早晨花草上形成露珠的过程是液化现象,要放热;故C错。
D.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室内,镜片变“模糊”的过程要放热,是液化现象;A正确。
2.下列现象中利用熔化吸热的是( )。
A.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冰凉; B.向地上洒水会使周围更凉快;
C.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D.游泳完上岸后感到有点冷
【答案】A。
【解析】熔化过程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熔化过程中需要吸热。向地上洒水,水蒸发变为气体需要吸热,不属于熔化现象,故B错;
利用干冰降温,是干冰升华吸热,不属于熔化现象,故C错;
游泳上岸后感到冷,是由于身上的水蒸发吸热引起的,是汽化现象,不属于熔化现象,故D错。
但饮料里加冰块,冰块在饮料里熔化,同时吸热,故A正确。
3.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
(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4)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
A.(1)(2) B.(2)(4) C. (1)(3) D.(3)(4)
【解析】D。
【解析】①首先根据物质状态的前后变化,判断物态变化类型,再判断吸放热情况;②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和升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和凝华。
解答:A、冰的消融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吸热。
B、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是空中水蒸气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放热。
C、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是由液态变为气态的水蒸气,是汽化现象,吸热。
D、霜的形成是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是凝华现象,放热。
综上分析(1)(3)物态变化过程吸热。故选D。
4.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为非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是80℃
C.在第5min时物质已全部熔化
D.第10min时物质处于液态
【答案】B。
【解析】从熔化曲线可以看出,此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80℃,物质在5min时开始熔化,15min时物质完全熔化变为液体。故以上说法正确的是B。
5.物理学是人类探索自然、认识自然的有力武器,下列自然现象属于凝华的是( )。
A.有时江面弥漫的大雾;B.秋天花叶上的露珠;
C.冬天早晨地上的霜; D.湖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
【答案】C。
【解析】A、雾是液态的,所以不是凝华现象,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液化现象。
B、露珠是液态的,所以不是凝华现象,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液化现象。
C、霜是固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形成的。
D、冰是固态的,是由湖水遇冷形成的,不是凝华现象,是凝固现象。故选C。
6.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嘴里呼出“白汽”,这“白汽”是( )。
A.水蒸气 B.热空气 C.小水滴 D.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这是一种液化现象,液化就是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人嘴呼出的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冷液化成许多小水滴,所以C正确。
7.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雪的形成,属于凝固现象;B.露的形成,属于熔化现象;
C.雾的形成,属于汽化现象;D.霜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
【答案】D。
【解析】物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要判断发生什么物态变化要看物质是由什么状态变成什么状态。
解:A、雪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故A是错误的。
BC、露和雾都是由水蒸气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小水珠附着在花草上形成的是露,附着在灰尘上形成的是雾,故BC是错误的。
D、霜是固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故D是正确的。故选D。
8.下列现象的产生,需要吸热的是 ( )。
A.夏天,输水管外出现小水珠;B.严冬,玻璃窗内壁结了一层冰花;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D.早晨,室外大雾迷漫
【答案】C。
【解析】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收热量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出热量的。
A、夏天,输水管外出现小水珠液化现象,此过程是放热过程;不符合题意;
B、冰花是凝华现象,是放热过程;不符合题意;
C、酒精的蒸发要带走热量,是吸热过程;符合题意;
D、大雾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是放热过程;不符合题意。故选C。
9.下列方法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
A、用电吹风把头发吹干;B、瓶里的酒精用过后,及时盖上瓶盖并拧紧;
C、用扫帚把积水摊开; D、将湿衣服放在阳光下晾干
【答案】B。
【解析】A、电吹风可以提高液体自身温度,还可以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所以可以加快蒸发。
B、把瓶盖拧紧后,相当于减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所以可以减慢蒸发。
C、摊开后,相当于增大液体表面积,所以可以加快蒸发。
D、阳光下,可以提高液体自身温度,所以可以加快蒸发;故选B。
1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人工降雨中利用干冰升华吸热;
B 冬天早晨常常下霜,是凝华现象;
C 饮料中的冰块体积减小是熔化现象;
D 夏天打开冰棍的包装纸,有“白气”生成,是汽化现象
【答案】D。
【解析】A、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就可以变为气态,固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升华要吸热,所以A是正确的。
B、霜是固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形成的,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所以B是正确的。
C、饮料中的冰块体积减小时应为冰块有固态变为了液态,是熔化现象,所以C是正确的。
D、“白气”是液态的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冰棍形成的,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所以D是错误的。故选D。
11.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人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O℃,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O℃,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O℃,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O℃,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答案】A。
【解析】首先,温度低于0度,有水生成,而冰的溶点是0度,说明盐把冰的溶点降低了;其次,有白霜生成,白霜属于固体,白霜是由晚拉罐的空气直接生成的,物体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故选A。
12.根据表中所列几种物质的熔点,请你判断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电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不易熔化;B.纯金掉在钢水中不会熔化;
C.-265℃时,氢气是固态; D.水银温度计不能测低于零下40℃的气温
【答案】B。
【解析】A、灯泡正常工作时的温度大约是2000℃,钨的熔点是3410℃,钨的熔点高于灯泡正常工作的温度,不易熔化.不符合题意。
B、钢水的温度最低是1515℃,高于金的熔点,当金掉到钢水中,达到金的熔点,又能继续吸热,金熔化;符合题意。
C、氢的熔点是-259℃,-265℃低于-259℃,氢处于固态;不符合题意。
D、固态的水银的熔点是-39℃,-40℃低于-39℃,-40℃水银处于固态,不能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测量物体;不符合题意。故选B。
13.在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 )。
【答案】C。
【解析】A、雾凇是水蒸气变成的固体小冰晶,是凝华现象。
B、水蒸气遇到玻璃板变成小水珠是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现象。
C、冬天户外的雪人变小是雪升华成了水蒸气,是升华现象。
D、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是液态的水变为水蒸气,是蒸发,属于汽化现象。
故选C。
14.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这是因为( )。
A.水能够灭火,所以纸盒不会烧着;
B.火焰的温度较低,低于纸的着火温度;
C.纸的着火温度较高,高于水的沸点;
D.水善于将热量迅速向外散发,所以纸盒不会烧着
【答案】C。
【解析】纸的燃点大约是180℃左右,而水在100℃时沸腾。
当纸盒里面装了水,用火焰加热纸杯底部时,纸盒吸热升温,并迅速把热量传递给水,当纸盒里的水吸热升温至沸点时,水开始沸腾;这时,继续加热纸盒,水温却不再升高,纸盒的温度也不再升高,就不会达到纸的着火点。所以,只要纸盒中有水,纸就不能达到燃点而燃烧了。故选C。
15.针对下列春夏秋冬四种现象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温暖的春天,有些南方地区会出现“回南天”天气,地面、墙壁全是湿的;
B.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冰糕冒“白气”;
C.凉爽的秋天,窗玻璃外侧出出现雾;
D.寒冷的冬天,戴眼镜的同学走出教室镜片会模糊
【答案】D。
【解析】A、温暖的春天,有些南方地区会出现“回南天”天气,地面、墙壁全是湿的;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较多,遇到地面和墙壁发生液化所致;故A不符题意。
B、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冰糕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B不符题意。
C、凉爽的秋天,窗玻璃外侧出出现雾;是由于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玻璃外表面;故C不符题意。
D、寒冷的冬天,戴眼镜的同学走进教室,镜片会模糊,是因为室内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镜片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而走出教室时,则不会发生以上现象;故D符合题意。故选D。
16.下列符号分别代表大雨、冰雹、霜冻和雾等四种气象,其中主要通过凝华形成的是( )。
【答案】C。
【解析】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液化形成的物体是液态的,凝华形成的物体是固态的。
霜冻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固体,是凝华现象;雨、雾是液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冰雹是雨在下落的过程中遇冷变成的固体,是凝固现象。
故选C。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6分)
17.如图是一支水银体温计,它是利用水银的_____________性质制成的,该体温计此时的读数是__________℃。
【答案】热胀冷缩;37.8。
【解析】(1)温度计、体温计都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由图可知,体温计的玻璃管中的液面对应的刻度比37℃多了8个小格,故示数为37℃+8×0.1℃=37.8℃。故答案为:热胀冷缩;37.8。
18.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条件下,用______的方法使它成为液体贮存在钢罐里的;在揭开沸水锅的锅盖时,有水珠从锅盖上滴下,这是用______的方法使水蒸气液化的,若不小心被①沸水烫伤或②水蒸气烫伤,______(填“①“或“②“)情况更严重,其道理是______。
【答案】压缩体积; 降低温度; ②水蒸气液化放热。
【解析】(1)使气体液化的方式有两种,即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日常生活中用的液化石油气,因为是在常温下使用的,不可能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其液化,所以采用的是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它液化之后贮存在钢罐中的;在揭开沸水锅的锅盖时,有水珠从锅盖上滴下,这是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水蒸气液化的。
(2)当100℃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人体时,要液化,而液化要放热;故在同种情况下,它与100℃的水相比,多了一个液化放热的过程;所以,其烫伤的后果更严重。
故答案为:压缩体积; 降低温度; ②水蒸气液化放热。
19.上海世博会举办期横跨春、夏、秋三季,为应对高温,世博园区的控温降温技术也是新招奇招迭出。如图是上海世博会使用的两种降温方法:喷雾降温和冰块降温。(1)烈日炎炎,世博会利用晶莹剔透的冰块降温,是因为冰块变成水在 (填物态变化名称)的过程中需要 大量的热。(2)喷雾降温系统自动向空气中喷洒水雾,水雾在 (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中从周围大量吸热。
【答案】(1)熔化;吸收;(2)汽化。
【解析】(1)利用冰块降温,是因为冰块变成水的过程是熔化,熔化吸热,需要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周围空气温度降低;(2)喷洒水雾降温,是因为水雾变为水蒸气的过程是汽化,汽化吸热,需要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周围空气温度降低。
故答案为:(1)熔化;吸收;(2)汽化。
20.刚从冰箱中取出的冰冻西红柿冒“白气”,几分钟后,西红柿又变成了一个“雪球”,从物态变化的角度分析,前者属于______现象,后者属于_______现象。当把西红柿放在冷水中后,则可能出现的现象是盆中有一部分水结冰,西红柿的温度_____。
【答案】液化;凝华;升高。
【解析】(1)从冰箱中取出的冰冻西红柿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
(2)西红柿又变成了一个“雪球”,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西红柿表面。
(3)把西红柿放在冷水中后,则可能出现的现象是盆中有一部分水结冰,是由于温度非常低的西红柿遇到水后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并导致水放热凝固。
故答案为:液化;凝华;升高。
21.实施人工降雨时,撒在云层上的干冰_______(选填物态变化名称),_____热(选填“吸”或“放”),使空气中水蒸气迅速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形成降雨。
【答案】升华、吸。
【解析】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会吸热迅速的升华变为二氧化碳气体,使空气中水蒸气迅速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形成降雨。
故答案为:升华、吸。
22.下面流程图中的方框内A、C的物态变化名称分别是 和 。
【答案】凝华;液化。
【解析】(1)方框A的箭头表示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2)方框C表示由气态变为液态;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故答案为:凝华;液化。
23.小强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时读取了四次数据,每次读数时温度计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图2中所示的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 ℃,水的温度是 ℃。
【答案】D;-22;38。
【解析】(1)在甲图中,根据使用温度计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只有D正确。
(2)在甲图中,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在0℃以下,-20℃下两格处;示数为:-22℃,是冰的温度。
在乙图中,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在30℃以上8格处,所以示数为:38℃,是水的温度。
故答案为:D;-22;38。
三、实验探究题(19分)
24.(9分)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探究冰熔化特点”实验。
(1)将装有适量碎冰的试管置于烧杯内的温水中,在碎冰中插入温度计,图中温度计示数为 ℃。
(2)小明设计了一个记录实验过程的表格。表格中(a)、(b)两处应填的内容是:(a) ;(b) 。
(3)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冰的熔化图像。从吸放热和温度变化的角度分析,冰的熔化过程和水的沸腾过程具有的共同特点是: 。
【答案】(1)-6;(2)时间/min;状态;(3)吸热,温度不变。
【解析】(1)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ºC,温度在0ºC以下,所以示数为-6ºC;
在探究冰的熔化规律实验中,观察冰的熔化过程,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要用秒表测量时间,并观察冰在不同时间的状态,所以应填写时间和状态;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热,但温度不变。
25.(10分)如图1,是小明同学所做的“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的装置。
(1)为了节约能源、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写出两种):______;______。
(2)在实验过程中,小明记录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2坐标中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3)从下表数据中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______,水在沸腾时需要继续加热,但温度______。
【答案】(1)减少水的质量;适当提高水的初温;(2)如图;(3)100℃;保持不变。
【解析】液体吸热的多少,和液体质量与液体初温有关;液体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根据表格数据,分析液体沸点;液体沸腾需要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
解答:液体质量越大,吸热越多;液体初温越高,吸热越少.
由表格数据可得,液体温度最终保持在100℃,所以沸点为100℃。
故答案为:(1)减少水的质量;适当提高水的初温;(2)如图;(3)100℃;保持不变。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同步训练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综合训练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堂检测,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