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六单元10(劝学 *师说)10.2* 师说教案设计
展开教师姓名 |
| 单位名称 |
| 填写时间 |
| |
学科 | 语文 | 年级/册 |
| 教材版本 |
| |
课题名称 | 《师说》中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 |||||
难点名称 | 掌握正反对比论证方法 | |||||
难点分析 |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 1、本文是一篇文言文,阅读本身就有难度 2、在必修1和2中未讲过议论文的写作 | ||||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 学生在初中及高一的第一学期写作中一直以记叙文为主,故对议论文的结构及论证方法很陌生 | |||||
难点教学方法 |
| |||||
教学环节 | 教学过程 | |||||
导入 | 一.《师说》是中唐时的韩愈针对当时“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而写的一篇抨击时弊,提倡师道的典范议论文,不仅文章结构清晰,而且论证方法鲜明,下面我们就重点学习本文的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 |||||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 二、在梳理结构中重点突出正反对比论证方法的应用 1、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2、第二段先提出分论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接着用三组对比来论证此分论点 古之圣人从师而问和今之众人耻学于师形成纵比,结果导致圣益圣、愚益愚;自己择师教子和己耻从师形成对比,真是糊涂啊;巫医乐师百工不耻相师和士大夫群聚而笑形成对比,结果士大夫之智反不及巫医乐师百工。三组对比呈层层递进式,批判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从反面论证了从师的必要。 3、第三段分论点是“圣人无常师” 先举孔圣人的例子: 孔子向贤不及自己的郯子请教官职,向苌弘请教音乐,向师襄学琴,向老聃问礼 和第二段的“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形成鲜明对比 又引用孔子的名言:“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和第二段士大夫之族的话“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形成鲜明对比 4、第四段又举李蟠“不拘于时,学于余”的例子和和第三段“今之众人”“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做法形成鲜明的对比 课文第三和第四段分别举了上至孔圣人,下至17岁李蟠的正面例子和第三段的反面例子形成对比,从正面论证了从师的必要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进一步论证“师道当兴” 三、小结 本文运用了3处正反对比,第二段的3组对比总体上从反面论证不从师的危害,第三、四段以正面的例子又分别和和第二段反例形成鲜明的对比,从正面进一步论证“师道当兴”的必要性 四、难点巩固:请大家结合已学过的荀子《劝学》第4段的内容总结正反对比论证的作用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正面设喻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反面设喻 对比(积累)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对比 (坚持)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对比 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对比(专心) 本段通过4组鲜明的对比,分别论证了学习重在积累、坚持、专一 五、总结正反对比论证的作用: 议论文中常常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把两种矛盾或对立的事物加以对照比较,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说理,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使所阐述的事理更加深刻,更有说服力。真与假的对比,可以去伪存真;善与恶的对比,可以抑恶扬善;是与非的对比,可以拨乱反正。因此,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比单从正面说理,论证更有力,观点更鲜明
| |||||
语文必修 上册第六单元10(劝学 *师说)10.2* 师说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第六单元10(劝学 *师说)10.2* 师说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2* 师说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2* 师说教案及反思,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出示目标,明确任务,学生自学,独立思考,自学指导一,自学展示,精讲点拨一,课堂小结,构建思维导图,整理知识,背诵记忆,当堂训练,巩固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2* 师说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2* 师说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根据下列步骤阅读文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