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高一上册四 边城(节选)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华东师大版高一上册四 边城(节选)学案,共4页。
教材分析:
我校阅读读本的《小说》(中国)单元。由《阿Q正传》、《祝福》、《边城》、《荷花淀》、《哦,香雪》五篇小说或节选部分构成。《边城》是我国著名文学家沈从文的代表作,历来倍受推崇,其所塑造的翠翠形象已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经典形象。以他的故乡凤凰为现实原型的边城也成为纯朴美丽的桃源之地。自然纯美的语言也是值得欣赏。
学情分析:
学生在高一时学过《小说》(外国)单元,对小说的基本常识和特点有了大概的了解和具体的体会,能够较好地梳理小说的情节和分析人物形象。但是,对小说的内涵和思想,对隐藏在情节之下的深刻的部分缺少分析能力。因为《边城》只是节选了部分,如果学生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必然面临教学上的障碍。因而,在指导学生阅读整本小说的基础上,再来有选择地落实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教学目标:
1、解读翠翠的内心世界,掌握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培养学生一定程度的鉴赏能力;
2、感受小说里的人情美、人性美,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理解作品主题;
3、深入剖析《边城》所代表的那种原始的纯美,反思现代文明对这种原始的破坏。
教学重点与难点:
抓住翠翠这一人物形象予以分析,深入解读形象背后的思想和情感。
教学资源:
印发《边城》全文给学生阅读。
第一课时
1、导入,沈从文简介。
2、完成阅读任务单。
【任务一】以小说不同人物角色的口吻来扼要叙述《边城》的故事情节。
如翠翠、傩送、天宝、爷爷、顺顺、杨马兵等,甚至大黄狗也行。
【任务二】任选两个人物,简要写写他的人设。
【任务三】划出你认为写得美的句子,体味沈从文的语言特色,写下简短的赏析文字。
【任务四】《边城》寄托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的作品中最能表现人性美的一部小说。在阅读小说时,请深味“美”与“爱”,用题签扉页的方式,写一句或几句话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3、交流任务单之【任务一】,选评佳作。
以此环节帮助学生梳理小说情节,熟悉人物。
4、布置作业:精读课文节选第一、十三章,思考“习得积累”一。
第二课时
1、导入。
2、翠翠人物形象解读。
(1)你最想用哪个词来形容文中开篇第一章里的翠翠? 纯、美
(2)翠翠的纯美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从文中找到相应描写,讨论分析。
外貌
言谈举止
例: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
(3)翠翠的纯美源自何处?
边城的山水之美、淳朴民风孕育了她,生活家庭环境影响了她
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
渡头为公家所有,……给过路人解渴。
(小说其他部分对当地人、顺顺、天保、傩送、爷爷、父母的描述)
(4)课文后半部分的翠翠有怎样的变化?
翠翠的内心变得不平静了
(学生寻找、筛选文中描写翠翠心理变化的相关词句,朗读并体会。)
①薄薄的凄凉
思考:这里的人,景物,时间段有什么特点?这些与翠翠“薄薄的凄凉”心情有什么关系?
②胡思乱想
思考:胡思乱想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胡思乱想?
③胡思乱想后害怕的三次呼唤
思考:呼唤爷爷的三句话体现了翠翠怎样的情感变化?
(5)翠翠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师生讨论分析。
重点探究翠翠的“哭”
(问题引导:翠翠为什么哭,觉得“悲伤”?哭里包含了怎样的情绪?
解读引导:找出文本所在;联系上下语境;结合自身体验)
(6)小结翠翠“哭”背后的深意
翠翠在长大,有心事,从而内心不再平静:现有生活的单调、闭塞、寂寞让她产生了对外面世界的憧憬;日渐成熟的青春让她对朦胧爱情产生了萌动;对相依为命的爷爷本能的依恋,但爷爷不理解自己的心思,萌动的情感无人解怀、无所依托而产生的委屈孤独……种种心绪糅合出一个真实自然灵动的翠翠,一个青春期微妙心态的翠翠,一个散发着人性之美的翠翠。
(7)13章里翠翠还体现出什么形象?蛮 勇(文中、小说里,包括其他人物,哪里有体现?)
“蛮、勇”和“纯、美”矛盾吗?
①纯和美为核,蛮与勇也是纯与美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②在故事的发展中,人物不断成长,不断变化,又是复杂的,因而并不令人感到矛盾。
3、理性深化——主题理解
除了思乡情结外,沈从文为什么要塑造“翠翠”这样一个边城人物的形象?
(1)人性美
在翠翠恬静而又平静的外表下,蕴涵着喷涌般的激情,九曲黄河般得情感波澜,我们可以热切地感受到翠翠的爱,爱得原始而自然,爱得淳朴而热烈,爱得含蓄而本真,这是一种最为朴实地趋于自然的情感。这正体现了沈从文“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所以,体现了作者所要表达的人性美这一主题。
(2)孤寂美(一曲忧郁的田园牧歌)
无人解怀的孤寂感,现实与梦境矛盾的失落感,最终结局无望守侯的凄凉感,这些正体现了人性中隐伏的悲痛。
(联系小说结局: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生活在变,翠翠在变,人面对命运的变数表现得无能为力,美好的事物可能面临着消失,作者的无限感慨、忧虑与思考,使得他的乡土牧歌渗入了哀伤的调子。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进一步完善、润色个人阅读任务单之三、四,准备交流、评选。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5.2 *边城(节选)导学案,共12页。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5.2 *边城(节选)学案,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文本解读,素养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边城(节选)导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基础知识梳理,课文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