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河南省高二(上)段考数学试卷(理科)(一)(10月份)人教A版
展开1. 在△ABC中,BC=10,sinA=,则△ABC的外接圆半径为( )
A.30B.15C.20D.15
2. 已知数列{an}满足a1=1,an+1=an+6,则a5=( )
A.25B.30C.32D.64
3. 已知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a2=b2+c2−bc,则csA=( )
A.B.C.D.
4. 已知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满足a−20sinA=0,sinC=,则c=( )
A.B.C.D.
5. 已知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a3+a8=m,S10=pm,则p=( )
A.3B.5C.6D.10
6. 音乐与数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春秋时期有个著名的“三分损益法“:以“宫“为基本音,“宫“经过一次“损”,频率变为原来的,得到“微“,“微“经过一次“益”,频率变为原来的,得到“商“……依此规律损益交替变化,获得了“宫““微“商”“羽”“角”五个音阶.据此可推得( )
A.“商、羽、角”的频率成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B.“宫、徵、商”的频率成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C.“宫、商、角”的频率成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D.“角”“商”“宫”的顿率成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7. 已知等比数列{an}的首项a1=e,公比q=e,则数列{lnan}的前10项和S10=( )
A.45B.55C.110D.210
8. 已知等差数列{an}的首项是2,公差为d(d∈Z),且{an}中有一项是14,则d的取值的个数为( )
A.3B.4C.6D.7
9. 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sin A>sin B,则△ABC的形状一定是( )
A.直角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
C.等腰直角三角形D.等腰或直角三角形
10. 一艘轮船按照北偏东42∘方向,以18海里/时的速度直线航行,一座灯塔原来在轮船的南偏东18∘方向上,经过10分钟的航行,轮船与灯塔的距离为海里,则灯塔与轮船原来的距离为( )
A.5海里B.4海里C.3海里D.2海里
11. 已知数列{an}满足an=(n∈N∗),且对任意的n∈N∗都有an+1>an,则实数p的取值范围是( )
A.(1,)B.(1,)C.(1, 2)D.(,2)
12. 在钝角三角形ABC中,a,b,c分别为角A,B,C的对边,且其面积为(a2+b2−c2),则的取值范围是( )
A.(0,)∪(,+∞)B.(0,)∪(,+∞)
C.(0,)∪(,+∞)D.(0,)∪(,+∞)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
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A:B:C=1:1:2,则=________.
设正项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q,前n项和为Sn,若,则q=________.
已知△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3,b=4,c=,则BC边上的高为________.
在数列的每相邻两项之间插入此两项的积,形成新的数列,这样的操作叫做该数列的一次“扩展“.将数列1,4进行“扩展”,第一次得到数列1,4,4;第二次得到数列1,4,4,16,4;…;第n次得到数列1,x1,x2,…,xt,4,并记an=lg2(1⋅x1⋅x2•…•xt⋅4),其中t=2n−1,n∈N∗,则{an}的通项an=________.
三、解答题
在面积为的△ABC中,B=120∘−C,AC=1.
(Ⅰ)求AB的长;
(Ⅱ)求sinC的值.
已知数列{an}满足a1=−3,且an+1=2an+4(n∈N∗).
(Ⅰ)证明:{an+4}是等比数列;
(Ⅱ)求{an}的前n项和Sn.
已知递增的等差数列{an}满足a1+a2,a4−a1,a5成等比数列,且a3=5.
(Ⅰ)求{an}的通项公式;
(Ⅱ)若bn=,求{bn}的前n项和Sn.
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已知a=2,bsinA+sinB=,且B为锐角.
(Ⅰ)求角B的大小;
(Ⅱ)若AC边上的中线长为,求△ABC的面积.
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a2=4,且对任意正整数n,点(an+1, Sn)都在直线x+3y+2=0上.
(Ⅰ)求{an}的通项公式;
(Ⅱ)若bn=nan,求{bn}的前n项和Tn.
在平面四边形ABCD中,∠DAB=,∠ADC=∠ACB=,AB=2.
(Ⅰ)若BC=,求∠CAD的大小;
(Ⅱ)求边CD长度的最大值.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0-2021学年河南省高二(上)段考数学试卷(理科)(一)(10月份)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答案】
D
【考点】
正弦定理
【解析】
直接利用正弦定理的推论求解即可.
【解答】
设△ABC的外接圆半径R,
由正弦定理可知,
解得R=15,
2.
【答案】
A
【考点】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解析】
推导出数列{an}是首项为1,公差为6的等差数列,由此能求出a5.
【解答】
∵ 数列{an}满足a1=1,an+1=an+6,
∴ 数列{an}是首项为1,公差为6的等差数列,
∴ a5=1+4×6=(25)
3.
【答案】
B
【考点】
余弦定理
【解析】
直接利用余弦定理结合已知条件化简求解即可.
【解答】
由余弦定理有,.
4.
【答案】
A
【考点】
正弦定理
【解析】
由已知可求=10,进而利用正弦定理即可求解.
【解答】
∵ a−20sinA=0,
∴ ==10,
∵ ,sinC=,
∴ c==10×=.
5.
【答案】
B
【考点】
等差数列的性质
【解析】
由题意利用查等差数列的性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求出p的值.
【解答】
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a3+a8=m,
S10=pm=10×==5m,
则p=5,
6.
【答案】
C
【考点】
等比数列的性质
【解析】
直接利用等比数列的定义的应用求出结果.
【解答】
以“宫“为基本音,“宫“经过一次“损”,频率变为原来的,得到“微“,“微“经过一次“益”,频率变为原来的,得到“商“……
所以q=.
7.
【答案】
B
【考点】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解析】
先写出等比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en,则lnan=n,数列{lnan}为首项为1,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由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
根据题意可得,an=a1qn−1=e⋅en−1=en,
所以lnan=lnen=n,
所以数列{lnan}的前10项和S10=1+2+3+...+10==55,
8.
【答案】
C
【考点】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解析】
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得an=2+(n−1)d,由{an}中有一项是14,推导出d=,由此利用列举法能求出d的取值的个数.
【解答】
n=4时,d=4,n=5时,n=3;n=7时,d=2;n=13时,d=(1)
∴ d的取值的个数为(6)
故选:C.
9.
【答案】
D
【考点】
三角形的形状判断
【解析】
由=,利用正弦定理可得=,进而可得sin2A=sin2B,由此可得结论.
【解答】
∵ =,
∴ 由正弦定理可得=,
∴ sinAcsA=sinBcsB,
∴ sin2A=sin2B,
∴ 2A=2B或2A+2B=π,
∴ A=B或A+B=,
∴ △ABC的形状是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10.
【答案】
A
【考点】
三角函数模型的应用
【解析】
构造△OAB,利用余弦定理,即可求灯塔和轮船原来的距离.
【解答】
由题意,设灯塔和轮船原来的距离为x海里
如图,在△OAB中,OA=18×=3(海里),AB=海里,∠AOB=60∘,由余弦定理可得
()2=32+x2−2×3x×cs60∘,即x2−3x−10=0,∴ x=5
11.
【答案】
D
【考点】
数列递推式
【解析】
分段情况下递增只需保证每一段递增,然后临界状态增即可.
【解答】
由题可知,将数列分为两部分进行研究:
(1)在a1到a6上,an=(2−p)n−2,
若数列为递增数列,则2−p>0,
解得:p<2,
(2)在a7到an(n>7)上,
若数列为递增数列,则p>1,
(3)数列为递增数列,则a7>a6,
即:p>(2−p)×6−2,
解得:,
综上可知,p的取值范围为,
故选:D.
12.
【答案】
A
【考点】
余弦定理
【解析】
先结合余弦定理和三角形面积公式可以求出C,再结合正弦定理以及两角和的正弦公式可以用A来表示,再结合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即可求出结果.
【解答】
因为 a2+b2−c2=2abcsC,
所以 ,
又因为 ,
,
又因为0
又因为△ABC为钝角三角形,所以,
所以,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
【答案】
【考点】
余弦定理
正弦定理
【解析】
先求出A=B=,C=,再根据正弦定理即可求出.
【解答】
A:B:C=1:1:2,
∴ A=B=,C=,
∴ ==,
【答案】
【考点】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解析】
分两种情况,当q=1时,当q≠1时,Sn,在代入,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
当q=1时,Sn=na1,
那么==2≠3,不合题意,
当q≠1时,Sn=,
所以===1+q2=3,
所以q=±,
又因为正项等比数列{an},
所以q=,
【答案】
【考点】
余弦定理
【解析】
先利用余弦定理求得csC,再由平方关系求得sinC,进而求得△ABC的面积,最后通过等面积法求得BC边上的高.
【解答】
,在△ABC中,由余弦定理有,
∴ ,
∴ ,
又,ℎ为BC边上的高,
∴ .
【答案】
3n+1
【考点】
数列的应用
【解析】
首先根据定义整理所给的递推关系式,然后结合递推关系式和首项即可求得数列的通项公式.
【解答】
由题意可得:an+1=lg2(1∗(1∗x1)∗x1∗(x1∗x2)∗x2……xt∗(xt∗4)∗4)
=,
即:an−1=3(an−1−1),
故数列{an−1} 是首项为,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
∴ .
三、解答题
【答案】
(1)由题意得A=180∘−B−C=180∘−(120∘−C)−C=60∘,
在△ABC中,,
∴ ,
∴ AB=(4)
(2)由余弦定理得,故,
由正弦定理得.
【考点】
余弦定理
正弦定理
【解析】
(Ⅰ)易知A=60∘,在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得AB的长度;
(Ⅱ)先由余弦定理求得BC,再利用正弦定理求得sinC的值.
【解答】
(1)由题意得A=180∘−B−C=180∘−(120∘−C)−C=60∘,
在△ABC中,,
∴ ,
∴ AB=(4)
(2)由余弦定理得,故,
由正弦定理得.
【答案】
(1)证明:由题易知a1+4=1≠0,
∵ an+1=2an+4,∴ ==2,
∴ 数列{an+4}是首项为1,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2)由(Ⅰ)可得:an+4=2n−1,
∴ an=2n−1−4,
∴ Sn=(20−4)+(21−4)+...+(2n−1−4)=(20+21+...+2n−1)−4n=2n−1−4n.
【考点】
数列递推式
数列的求和
【解析】
(Ⅰ)结合题设条件利用等比数列的定义证明结论;
(Ⅱ)先由(Ⅰ)求得an,再利用分组法求和法求数列{an}的前n项.
【解答】
(1)证明:由题易知a1+4=1≠0,
∵ an+1=2an+4,∴ ==2,
∴ 数列{an+4}是首项为1,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2)由(Ⅰ)可得:an+4=2n−1,
∴ an=2n−1−4,
∴ Sn=(20−4)+(21−4)+...+(2n−1−4)=(20+21+...+2n−1)−4n=2n−1−4n.
【答案】
(1)设{an}的公差为d,
由题意得,
∴ ,
∴ an=1+2(n−1)=2n−(1)
(2)当n⩾2时,,
当n=1时,Sn=2,适合上式,
综上所述,.
【考点】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综合
数列的求和
【解析】
(Ⅰ)根据题意建立关于首项a1与公差d的方程,解方程求出a1和d即可得数列{an}的通项公式;
(Ⅱ)分n=1和n≥2两种情况讨论结合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求解即可.
【解答】
(1)设{an}的公差为d,
由题意得,
∴ ,
∴ an=1+2(n−1)=2n−(1)
(2)当n⩾2时,,
当n=1时,Sn=2,适合上式,
综上所述,.
【答案】
(1)由正弦定理:,整理得asinB=bsinA,
由bsinA+sinB=,整理得,
由于a=2,
所以,且B为锐角,
所以B=.
(2)由(Ⅰ)得B=,AC边上的中线长为,
所以,
则:,
所以c2+a2−2accsB=28,
由于a=2,所以c=(4)
则:
【考点】
正弦函数的图象
正弦定理
【解析】
(Ⅰ)直接利用正弦定理和三角函数关系式的变换求出B.
(Ⅱ)利用(Ⅰ)的结论和余弦定理的应用及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应用求出结果.
【解答】
(1)由正弦定理:,整理得asinB=bsinA,
由bsinA+sinB=,整理得,
由于a=2,
所以,且B为锐角,
所以B=.
(2)由(Ⅰ)得B=,AC边上的中线长为,
所以,
则:,
所以c2+a2−2accsB=28,
由于a=2,所以c=(4)
则:
【答案】
(1)∵ 点(an+1, Sn)都在直线x+3y+2=0上,∴ an+1+3Sn+2=0,
当n≥2时,an+3Sn−1+2=0,
两式相减得:an+1−an+3an=0,即an+1=−2an,
又当n=1时,a2+3S1+2=0,a2=4,解得a1=−2,满足a2=−2a1,
∴ 数列{an}是首项、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 an=(−2)n;
(2)由(Ⅰ)知:bn=n⋅(−2)n,
∴ Tn=1×(−2)1+2×(−2)2+3×(−2)3+...+n⋅(−2)n,
−2Tn=1×(−2)2+2×(−2)3+...+(n−1)⋅(−2)n+n⋅(−2)n+1,
两式相减得:3Tn=−2+(−2)2+(−2)3+...+(−2)n−n⋅(−2)n+1=−n⋅(−2)n+1,
整理得:Tn=--(n+)⋅(−2)n+1.
【考点】
数列递推式
数列的求和
【解析】
(Ⅰ)先由题设条件得到数列{an}相邻项的关系式:an+1=−2an,再求得a1,即可得到:数列{an}是首项、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进而求得an;
(Ⅱ)先由(Ⅰ)求得bn,再利用错位相减法求其前n项和即可.
【解答】
(1)∵ 点(an+1, Sn)都在直线x+3y+2=0上,∴ an+1+3Sn+2=0,
当n≥2时,an+3Sn−1+2=0,
两式相减得:an+1−an+3an=0,即an+1=−2an,
又当n=1时,a2+3S1+2=0,a2=4,解得a1=−2,满足a2=−2a1,
∴ 数列{an}是首项、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 an=(−2)n;
(2)由(Ⅰ)知:bn=n⋅(−2)n,
∴ Tn=1×(−2)1+2×(−2)2+3×(−2)3+...+n⋅(−2)n,
−2Tn=1×(−2)2+2×(−2)3+...+(n−1)⋅(−2)n+n⋅(−2)n+1,
两式相减得:3Tn=−2+(−2)2+(−2)3+...+(−2)n−n⋅(−2)n+1=−n⋅(−2)n+1,
整理得:Tn=--(n+)⋅(−2)n+1.
【答案】
(1)在△ABC中,由正弦定理可得,
因为∠ACB=,AB=2,BC=,
所以sin∠CAB=,
又因为∠CAB∈(0,),
所以∠CAB=,
又因为∠DAB=,
所以∠CAD=.
(2)设∠CAB=α,(0),则∠ABC=−α,∠DAC=−α,
在△ABC中,,可得AC=sin(−α),
在△ACD中,,可得CD===sin(−α)csα=[sin+sin(−2α)]=-sin(2α−),
因为0,
所以-<2α−<,
所以sin(2α−)的最小值为−1,
所以CD的长度的最大值为+.
【考点】
正弦定理
【解析】
(Ⅰ)在△ABC中,由已知利用正弦定理可得sin∠CAB=,结合范围∠CAB∈(0,),可求∠CAB=,进而可求∠CAD的值.
(Ⅱ)设∠CAB=α,(0),则∠ABC=−α,∠DAC=−α,在△ABC中由正弦定理可得AC=sin(−α),在△ACD中,利用正弦定理,三角函数恒等变换的应用可求CD=-sin(2α−),
可求范围-<2α−<,利用正弦函数的性质即可求解其最大值.
【解答】
(1)在△ABC中,由正弦定理可得,
因为∠ACB=,AB=2,BC=,
所以sin∠CAB=,
又因为∠CAB∈(0,),
所以∠CAB=,
又因为∠DAB=,
所以∠CAD=.
(2)设∠CAB=α,(0),则∠ABC=−α,∠DAC=−α,
在△ABC中,,可得AC=sin(−α),
在△ACD中,,可得CD===sin(−α)csα=[sin+sin(−2α)]=-sin(2α−),
因为0,
所以-<2α−<,
所以sin(2α−)的最小值为−1,
所以CD的长度的最大值为+.
2020-2021学年河南省平顶山市高三(上)段考数学试卷(理科)(10月份)人教A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河南省平顶山市高三(上)段考数学试卷(理科)(10月份)人教A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河南省郑州某校高二(上)期中数学试卷(理科)人教A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河南省郑州某校高二(上)期中数学试卷(理科)人教A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河南省焦作市高二(上)期中数学试卷(理科)人教A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河南省焦作市高二(上)期中数学试卷(理科)人教A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