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一11 自然界和社会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一11 自然界和社会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生字词。
2.熟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理解自然界和社会二者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难点】
理解自然界和社会二者的辩证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和动植物一起生活在地球上,我们生活在社会里,动植物生活在大自然里。那大自然和社会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一起去课文里找答案吧!
二、初步感知课文。
(一)字音辨识。
(二)词语释义。
①妨碍:干扰、阻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
②繁殖:生物为延续种族所进行的产生后代的生理过程,即生物产生新的个体的过程。
③不言而喻: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④缩影:比喻能代表同一类型特征的具体而微的人或事物。
三、课堂互动探究。
(一)主题感悟。
恩格斯在文中通过大量的事例论述了自然界与社会二者的辩证关系,雄辩地告诫人们对自然的胜利不一定就是好事,有时还会遭到自然的报复。这与今天的保护环境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
(二)技法借鉴。
自然界与社会的关系是一个较大较抽象的哲学问题,但是恩格斯却论述得深入浅出,易于理解,究其原因,就是运用了大量的事实论据。例如山羊、食虫植物、狐、蠕虫、毁灭森林、栽种马铃薯等等,这些事例增强了论证力,把道理论述得非常清楚。
四、文脉·探究。
1.文章第一自然段论述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明确:在文章第一自然段,作者以动物为例,论述了动物改变环境,环境又反过来作用于动物。从而提出每个事物都作用于别的事物,反过来后者也作用于前者。作者在论述时有理有据,深入浅出,并且用了大量事例来充分论述观点的正确性。
2.动物在消灭某一地带的植物时,与人有什么不同?
明确:动物不明白它们是在干什么,而人是有目的的,是为了腾出土地播种五谷,或者种植树木和葡萄,他们知道这样可以得出多倍的收获。从这一点上看,人与动物就有了本质的区别。事实上,动物消灭某一地带的植物主要是为了生存,而人却有了某种程度的主观能动性,他们消灭这些植物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收获,这种目的性是功利的,同时,也是人类智慧的一种完美体现。
3.作者说:“动物是有能力做出有计划的,经过事先考虑的行动的。”那么动物与人又有怎样的区别?
明确:作者认为,一切动物的一切有计划的行动,都不能在地球上打下自己的意志的印记。这一点只有人才能做到。一句话,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简单地通过自身的存在,在自然界中引起变化;而人则通过他所做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
4.如何理解“我们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胜利”?请举例说明。
明确:恩格斯告诫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人类对自然界征服后的所谓胜利,因为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这样或者那样的报复。例如希腊人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后来却变成了不毛之地。又如欧洲传播栽种马铃薯的人,也传播了瘰疬症。对矿山的过度开采,对煤炭无节制的挖掘,必然导致地震灾害。
5.从本文看,我们应如何理解自然与社会的关系?
明确:人类社会源于自然界,又区别于自然界,两者有本质上的区别,两者都有各自的个性、都有各自不同质的运动方式。自然界中的自然规律是一种盲目自发的力量起作用,根本不需要人的参与。如:四季轮换,天体运行,昼夜更替等等。而人类社会规律要通过认识、再认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表及里的加工过程,这个过程是人们有目的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
人类的生产实践,科学试验,生活实践都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自觉活动,人生的历史过程,就是追求自己目的有意识的活动。由此可见,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及其规律各有特点,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不能简单的归结为自然发展史。人类社会的诞生是一次巨大飞跃,具有独特的客观规律性。所以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及其规律,不能等同,不能混淆,更不能代替。
五、总结。
人类社会源于自然界,又区别于自然界,两者有本质上的区别,两者都有各自的个性、都有各自不同质的运动方式。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8 项脊轩志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必修一第三单元 往事悠悠7 《呐喊》自序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背景简介,教学目标,教学思路,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一5 哦,香雪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安排,教学过程,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