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兼爱》课件-【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14163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6.《兼爱》课件-【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14163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6.《兼爱》课件-【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14163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6.《兼爱》课件-【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141637/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6.《兼爱》课件-【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141637/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6.《兼爱》课件-【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141637/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6.《兼爱》课件-【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141637/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6.《兼爱》课件-【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141637/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7 兼爱教课内容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7 兼爱教课内容ppt课件,共22页。
战国时期,有一回,楚国要攻打宋国,鲁班为楚国特地设计制造了一种云梯,准备攻城之用。那时墨子正在齐国,得到这个消息,急忙赶到楚国去劝阻,楚王终于同意了,但是他们都舍不得放弃新造起来的攻城器械,想在实战中试试它的威力。墨子说:“那好,咱们就当场试试吧。”说着,解下衣带,围作城墙,用木片作为武器,让鲁班同他分别代表攻守两方进行表演。鲁班多次使用不同方法攻城,多次都被墨子挡住了。鲁班攻城的器械已经使尽,而墨子守城计策还绰绰有余。 鲁班不肯认输,说道:“我有办法对付你,但是我不说。”墨子说:“我知道你要怎样对付我,但是我也不说。”楚王听不懂,问是什么意思。墨子说:“公输子是想杀害我。他以为杀了我,就没有人帮宋国守城了。他哪里知道我的门徒约有三百人早已守在那里等着你们去进攻。”楚王叹了一口气,无奈地说:“好吧,我们取消攻打宋国的计划。”这时墨子才带着胜利的微笑,告别楚王而去。 因为墨子善守,后来就把牢守称为“墨守”。 但这个“守”一般都已不指守城,而多指守旧,成了贬义词了。
墨子(生卒年不详) ,名翟(dí),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 ,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生前担任宋国大夫。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子在战国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在当时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其弟子根据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语录,完成了《墨子》一书传世。
1.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2.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也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
3. 虽至天下之为盗贼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身,故贼人身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
4.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wū)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通“无”】有。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亡有。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5.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1.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译文】: 圣人是以治天下为己任的人,一定要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才能对它进行治理。如果不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就不能进行治理。这就好像医生给病人看病一样,必须知道疾病产生的根源,才能进行医治,如果不知道疾病产生的根源就不能医治。治理天下混乱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必须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才能进行治理,如果不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就不能治理。
【第一段解读】 阐明看法: 治天下者必知乱的根源。
2.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尝)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
【译文】 圣人是以治天下为己任的人,不能不察明混乱产生的根源。试考察混乱从那里产生,起源于人与人不相爱。臣与子不孝敬君和父,就是所谓混乱。儿子爱自己而不爱父亲,因而损害父亲以自利;弟弟爱自己而不爱兄长,因而损害兄长以自利;臣下爱自己而不爱君王,因而损害君上以自利;这就是所谓的混乱。
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也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
【译文】 反过来说,父亲不慈爱儿子,兄长不爱护弟弟,君上不慈爱臣下,这也是天下所谓的混乱。父亲爱自己而不爱儿子,所以损害儿子以自利;兄长爱自己而不爱弟弟,所以损害弟弟而自利;君上爱自己而不爱臣下,所以损害臣下以自利,这是为什么呢?都是起源于不相爱。
【第二段解读】 论述乱之根源:乱何自起?皆起不相爱。
3. 虽至天下之为盗贼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身,故贼人身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
【译文】即使在天下做小偷和强盗的人也是这样,小偷只爱自己的家,不爱别人的家,所以偷取别人的家来利于自身;强盗只爱自己,不爱别人,所以残害别人来利于自身。这是为什么呢?都是起于不相爱。即使大夫相互侵害家族,诸侯相互攻伐封国,也是这样。大夫各自爱他自己的家族,不爱别人的家族,所以损害别人的家族来利于他自己的家族;诸侯各自爱他自己的国家,不爱别人的国家,所以损害别人的国家以利于他自己的国家。天下的乱事,全部都具备在这里了。细察它从哪里产生呢?都起于不相爱。
【第二段解读】 进一步论述:乱何自起?皆起不相爱。
4.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wū)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通“无”】有。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亡有。……
【译文】 假若天下都能相亲相爱,爱别人就象爱自己,还能有不孝的吗? 看待父亲、兄弟和君上象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孝的事呢?还会有不慈爱的吗?看待弟弟、儿子与臣下象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慈的事呢?所以不孝不慈都没有了。还有盗贼吗?看待别人的家象自己的家一样,谁会盗窃?看待别人就象自己一样,谁会害人?所以盗贼没有了。
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译文】 还有大夫相互侵扰家族,诸侯相互攻伐封国吗?看待别人的家族就象自己的家族,谁会侵犯?看待别人的封国就象自己的封国,谁会攻伐?所以大夫相互侵扰家族,诸侯相互攻伐封国,都没有了。假若天下的人都相亲相爱,国家与国家不相互攻伐,家族与家族不相互侵扰,盗贼没有了,君臣父子间都能孝敬慈爱,象这样,天下也就治理好了。
【第四段解读】墨子描绘“兼相爱”“天下治”的政治蓝图。
4.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wū)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译文】 所以圣人既然是以治理天下为己任的人,怎么能不禁止相互仇恨而鼓励相爱呢?因此天下的人相亲相爱就会治理好,相互憎恶则会混乱。所以墨子说“不可以不鼓励爱别人”,道理就在此。
【第五段解读】 提出“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的观点,劝说世人要“爱人”。
【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
第一段:治天下者必知乱的根源。(提出问题)第二、三段:乱何自起?起不相爱。(分析问题)第四段:若使天下兼相爱则天下治。(解决问题)第五段: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得出结论)
文章开篇提出要治理好天下的混乱必须要知道“乱之所起”,就像医生要知道病人的病根才能对症下药,把病治好一样。 接着指出天下混乱产生的原因是人们不相爱。文章的论述从父子、兄弟、君臣之间的不相爱,到盗贼横行,再到大夫互相侵害、诸侯互相攻伐,分层论述“乱起不相爱”的原因。 然后,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使天下兼相爱”。 最后归纳论点“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肯定结论,总结全文。
【解读】“兼”就是“广泛地、全部地”;所谓“兼爱”,就是“跳出自爱的狭小圈子,广泛地、全部地爱,不分亲疏厚薄地互相关爱”。 墨子所说的“兼相爱”指的是一种不分尊卑贵贱、平等无差别的爱,是全体的、无差等的爱,与孔子所谓“爱人”的主张有所不同。
1. 如何理解墨子所说的“兼爱”的思想?
“墨子散文的风格,是以质朴无华的文字,阐明他认为正大无失的道理。它的动人之处,全在于严谨的逻辑结构,和由此而来的雄辩的气势和力量。从逻辑的角度看,本文的逻辑结构是:先从反面立论,认为社会祸乱起因于人们不相爱,加以广泛论证,是后推导出唯有兼爱方可止乱致治的正面结论。反面的立论与正面的结论实际上是等值的,使文章首尾相扣,互相呼应。
2. 《兼爱》在论述上有什么特点?
探讨:墨子的“兼爱”和孔孟的“仁爱”的内容有何异同?
【相同之处】: 1、内涵一致。 二者都显出了爱的普遍性,孔子的“泛爱众”与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都体现了爱的普遍性、广泛性。 2、社会背景和基本目标相同 都产生于春秋战国的社会动乱时期,都怀着安邦定国、终止混乱纷争的理想。
【不同之处】: 1、具体内涵不同: 在儒家心中,君子最爱的首先是双亲,其次是民众,最后是万物。对于民众而言,施以仁德便可,亲爱留给自己的血亲。爱是以自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而在墨家心中,“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无差等的爱冲破等级的枷锁,冲破血缘的坚冰,爱人如己,尤其去爱那些最可怜、最卑下、最被社会践踏的人。爱心无垠,善意无穷,关怀最有力量。从这角度而言,墨子进入了一种更为崇高的境界。
2、爱的倾向性不同: 儒家的“仁爱”思想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主张尽心,不言回报,只求尽职尽责,不问自己的权利。 墨子的兼爱思想站在功利的角度,提出对等互报的原则“兼相爱,交相利”。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7 兼爱课文配套ppt课件,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今人评墨子,天才匠人孤独侠客,基本信息,思想核心,走进墨子,墨子的思想主张,《墨子》其书,课堂任务之一,第一段,标题解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上册7 兼爱备课ppt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平民圣人墨子,梳理文章字词,理清文章思路,墨子的药方,诛讨伐攻伐攻与诛,盗与人,儒墨之爱区别,乱何自起起不相爱,兼相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第二单元7 兼爱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学说思想,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综合探究,分析原因,指明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