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1年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5.1《老子》四章 Word版含答案学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1年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5.1《老子》四章 Word版含答案学案第1页
    2021年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5.1《老子》四章 Word版含答案学案第2页
    2021年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5.1《老子》四章 Word版含答案学案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2021学年6.1《老子》四章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6.1《老子》四章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预习新课,导学基础知识,学习课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习目标
    1.了解老子及其作品《道德经》
    2.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基础知识。
    3.理解选文的思想内容,思考其现实意义,学习“以喻说理”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基础知识。理解选文的思想内容。
    难点:
    理解老子的辩证思想,注意区别对待思想中的消极因素。引导学生把握《老子》当中的人生智慧及其启示意义。
    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课
    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通过知人论世,理解本篇文章。
    二、导学基础知识
    (一)历史背景:
    据文献记载,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在他的老师商容教授知识的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究底,对知识非常渴望。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老子经常观察日月星辰,思考天为何物,以致经常睡不着觉。后来,商容推荐老子入周都深造。这段经历,使老子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也使他远近闻名。
    老子生活于春秋时期,当时的社会环境是周朝式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不断发动战争。残酷的战争让老子目睹了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室史,他提出了一系列治国安民的主张。《老子》一书所述的内容便反映了他的思想和主张。
    (二)作者简介:
    老子(生卒年不详),即老聘,相传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春秋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
    (三)字词:
    1.字音字形
    毂(gǔ) 埏埴(shān zhí) 户牖(yǒu)
    自矜(jīn) 泮(pàn)
    重要词语释义
    当其无,有车之用(指车毂的中空处)
    埏埴以为器(揉合黏土)
    凿户牖以为室(门窗)
    自矜者不长(自我夸耀)
    企者不立(站起脚的人)
    自矜者不长(长久,一说意为得到敬重)
    有道者不处(为,做)
    强行者有志(勤勉而行)
    死而不亡者寿(腐朽)
    其安易持(持守)
    其未兆易谋(解决)
    其脆易泮(同“判”,分离)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同“蔂”,土筐)
    常于几成而败之(接近)
    是以圣人欲不欲(想要)
    复众人之所过(弥补、补救)
    3.通假字
    (1)曰余食赘行(行,同“形”,形貌)
    (2)其脆易泮(泮,同“判”,分离)
    (3)起于累土(累,同“蔂”,土筐)
    4.古今异义
    (1)凿户牖以为室
    古义:以(之)为,把...作为。
    今义:认为。
    (2)跨者不行
    古义:不能远行。
    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
    (3)强行者有志
    古义:强劲奋进。
    今义:用强制的方式进行。
    一词多义
    (1)是
    自是者不彰(动词,认为正确,肯定)
    斯是陋室(动词,表判断)
    是寡人之过也(指示代词,此)
    (2)也
    其在道也(语气助词,用在句末,舒缓语气)
    也无能为也已(语气助词,用在句末,增强陈述语气)

    为之于未有(动词,做)
    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向)
    为仲卿母所遗(介词,被)
    何辞为(句末语气助词,表反问)
    6.词类活用
    (1)形容词的活用
    自见者不明(形容词作动词,明察)
    自是者不彰(形容词作动词,明辨是非)
    (2)名词的活用
    自伐者无功(名词作动词,建立功勋)
    7.文言句式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状语后置句,即“合抱之木,于毫末生”)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状语后置句,即“九层之台,于累土起”)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状语后置句,即“千里之行,于足下始”)
    总体感知
    第十一章:通过对“有”和“无”辩证关系的分析,体现老子“有无相生”的观点。
    第二十四章:阐述“有道者不会彰显自我”的道理。
    第三十三章:强调人要“自知”“自胜”“知足”“强行”,加强自我修养。
    第六十四章:告诉人们要始终保持慎重,要依照自然规律,要有坚定的毅力,耐心地、一点一滴地去完成某件事情。同时,引出“无为而治”思想的具体做法。
    四、学习课文
    1.第二十四章中“企者不立自矜者不长。”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明确:
    这里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用“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作比喻,说明“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结果都是不好的,会使人们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远。
    2.第三十三章中的“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的“富”与“志”各有什么含义?
    明确:
    “富”即富有,主要是指精神上的富足。物质的需求不高,也能相对富足。“志”即志向,志向只限于思想意识,不是“有志”;只有将志向付诸实践,并坚定不移,竭力实行,才是“有志”。
    3.如何理解“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包含的意味?
    明确:
    这些语句中包含辩证意味,其表现及结果往往是对立统一的,贯串着以退为进和所谓“委曲求全”的处世哲学,但它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所以要灵活运用。
    4.结合本文内容,谈谈应怎样理解“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话?
    明确:
    “自知者明”,就是说能清醒地认识自己、对待自己,这才是最聪明、最难能可贵的。“知人”“胜人”十分重要,但是“自知”“自胜”更加重要。一个人倘若能审视自已、坚定自己的生活信念,并且切实执行,那他就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5.老子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排比句式来强调积累的重要性,荀子在《劝学》中也曾强调积累的重要性,两者的思想是否相同?
    明确:
    观点一:相同。“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强调只有从小处开始积累,才能完成大事。荀子《劝学》中“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也强调从小处积累的重要性。从这个角度来看,两者的思想是相同的。
    观点二:不相同。两者的思想有某种继承关系,或者说荀子吸取了老子的部分观点。但荀子与老子的结论是不同的,荀子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人要像蚯蚓那样“用心一也”,虽然“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也要“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这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主张;而老子则主张“无为”“无执”,强调让人们依照自然规律,树立信心,坚定意志,耐心地、一点一滴地去完成某件事情。

    自我检测
    1.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词类活用类型,并解释其含义。
    (1)自见者不明
    (2)其安易持
    (3)其微易散
    (4)不贵难得之货
    2.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有道者不处 处:为,做
    B.自伐者无功 伐:夸耀
    C.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泮:同“判”,判断
    D.复众人之所过 复:弥补,补救
    3.(1)《老子》四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选择“自知”,是因为在现实社会中,自知实际上更为困难。
    (2)《老子》四章中通过列举分析车毂、器皿、门窗等典型的日常生活用品,阐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4.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论语·卫灵公》)
    材料二: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第二十二章》)
    (1)请说一说你对第一则材料的理解。
    (2)具体分析材料二中老子的“不争”观,并说说其与材料一中孔子的“不争”有何区别。
    答案:
    1.(1)明:形容词用作动词,明察。
    (2)安:形容词用作名词,安稳的时候。
    (3)微:形容词用作名词,细小的时候。
    (4)贵: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贵,看重。
    2.C
    3.(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2)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4.(1)老子认为不偏执己见,才能明白事理;不自以为是,才能明辨是非;不夸耀自己,才能得到敬重,成就功业。不与天下争胜,天下也就没有人与你争高下。
    (2)老子是从顺应天道的角度来讲“不争”的,主张人不刻意而为,顺天道而行,认为这样就会以“不争”而立于不败之地;孔子是从君子的个人修养的角度出发来看待“不争”的。
    解析:
    2.泮:同“判”,分离。
    4.回答第一问就是对材料进行翻译。回答第二问需要找到两人观点的根本区别,由材料内容可知,孔子的“不争”是从“君子”的角度来讲的,老子的“不争”是从“顺天道”的角度来讲的。

    相关学案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第二单元6(《老子》四章 *五石之瓠)6.1《老子》四章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第二单元6(《老子》四章 *五石之瓠)6.1《老子》四章学案,共2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内基础练,课外拓展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选择性必修 上册第二单元6(《老子》四章 *五石之瓠)6.1《老子》四章导学案: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上册第二单元6(《老子》四章 *五石之瓠)6.1《老子》四章导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自主学习,组内合作,课堂展示,归纳总结,反馈达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1《老子》四章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1《老子》四章导学案,共15页。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