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五年级上册2 位置教案设计
展开学科
数学
年级
五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
第(1 )课时
教材分析
“位置”的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内容,是应学段目标“探索一些图形的位置关系,了解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的要求而设计编排的。本课时学习的是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行与列这两个因素来确定物体的位置,继而学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基于生活实际与现实的需要,以学生的学习经验为抓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为六年级沟通位置与方向的联系以及第三学段“图形与坐标”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学习了用上、下、前、后、左、右确定位置,在三年级下册学习了用东、南、西、北等词语描述物体方向。在生活中也能用“第几”描述物体的位置,还经历了类似用“第几排第几个”的方法式找到物体的位置,初步积累了用数表示位置的经验。本节课的学习是提升学生已有经验,将实际的具体情境数学化,抽象成在平面图上确定位置,让学生学习如何用数对确定位置,让学生直观体会直角坐标系的思想。
理念与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要建立在学生日常生活的感性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并依据生活经验习得。为此,在教学时会利用学生原有的经验和知识,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分享的方式,将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思维。在课前,让学生通过预习课本知识和老师制作的微课,学生先开展课前小研究,然后通过课间小组交流,集体汇报提问,自主学习知识。本节课还穿插不同的flash游戏,如五子棋游戏,借助游戏渗透数学知识的学习,让孩子们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下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能力目标:学生通过经历从已有经验到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探索过程,体验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和简洁性。
情感目标: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经历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探索过程,知道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数对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信息化环境
多媒体课件、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化支撑
(环节上可选)
设计意图
环节1
1、请在小组内分享你的课前小研究
2、说一说:你通过微课及预习,你学习到什么知识?
3、师生共同小结
4、示范读写:
介绍数对的写法:数学家也是用2个数来表示一个地点或者人的位置,如:第3列第2行,先写3,中间用逗号隔开,再写2,外面再加一个小括号。象这样的一对数,就是数对(板书),读作:三二。前边的3 表示第三列,后面的2表示第2行。用数对可以准确而简练地表示出物体的位置。
小组汇报
要求:一人汇报时,组员要认真听,且判断是否正确
组内交流,组员商量确定汇报分工。
3、小结:平时我们所说的“竖排”,通常叫做“列”,习惯上我们从观察者的左边数第1列、第2列……,平时我们所说的“横排”,叫做“行”,通常从前往后数,第1行、第2行……。
使用课件中的时间控制:3分钟(音乐响起时,讨论暂停)
分享汇报
探究学习
环节2
1、解疑释惑如(3,2)与(2,3)的区别。
结合教师的亲身经历,讲述数对的应用。因本人与妹妹是一对双胞胎,从小长相比较相似,而且小学在同一个班学习,就会遇到任课教师通过位置确定人的经历。
观看课件
PPT课件播放
提出疑问
加强认识
环节3
1.通过找朋友的游戏,认识位置不同描述方法。
①请用数对表示出你的位置
②猜一猜,我的好朋友是谁?
猜一猜我的好朋友是谁,每一个同学在纸上写上你最喜欢的同学的位置用数对写出来,然后让老师或同学来猜是哪一位,最后进行判断。
③教师选择一个座位,然后让孩子写出教师的位置。
2.通过五字棋的游戏认识数对
通过数对来确定棋子的位置,全体学生进行判断。
游戏先由师生共同示范后,然后交由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参与找朋友的游戏,在玩中学习体验知识
通过课件及动画支撑游戏的开展
互动合作巩固新知
环节4
简单介绍数学家笛卡尔和有关数对知识的应用。
听故事感受数学家的魅力
利用课件播放数学故事
课外延伸增加兴趣
环节5
1、生活中的数学:介绍书本第23页中有关围棋与经纬度。
了解生活中的数学
利用课件演示
拓展应用增强认识
环节6
布置课外作业
一起作业网上作业
与家长分享一下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在课前小研究后补充,你还想知道什么?
完成一起作业网上相关作业。
作业设计巩固所学
课堂评价方式
小组互评、师生共评
板书设计思路
用数对确定位置
竖排:列 横排:行
(从左往右数) (从前往后数)
数对 (3,2) 第3列第2行
(2,3) 第2列第3行
列 行
(设计意图:板书尽量简明扼要,突出重点,跨越难点。把重难点部分放在黑板中间最显眼的地方,黑板下方留给学生板书,并把学生的研究成果呈现出来,成为课堂的宝贵资源。 )
教学反思
平实我们常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希望学生有数感,即遇到生活中的问题能用数学知识解决,同时在解决枯燥的文字数学题时可以联系生活情境,用最优方法解决。这其实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敏感度,如英语课常提到的语感问题。人们总说母语最容易学习,而外语则比较困难,因为平时缺乏语言环境,所以不容易形成语感。同理,要培养学生的数感,在生活中也要想办法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数学问题就在生活中,身边处处有数学,同时数学知识作用大,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数学知识是有作用与价值的。
要培养学生的数感,首先教师就要有敏感度,时刻帮助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寻找生活中的问题,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联系在一起。如本节课,教师利用自己是双胞胎的实际例子说明数对相似又不同的地方,这样就很形象又直观。
本节课的教学建立在学生日常生活的感性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并依据生活经验习得。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具有大量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经验,通过以前年级的学习也获得了确定具体位置方面的许多知识。为此,在教学时利用学生原有的经验和知识,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分享的方式,将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思维。在课前,让学生通过预习课本知识和老师制作的微课,学生先开展课前小研究,然后通过课间小组交流,集体汇报提问,自主学习知识。本节课还穿插不同的游戏,如五子棋和找朋友,借助游戏渗透数学知识的学习,让孩子们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下学习。
学生的头脑不是需要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点燃的火把。只要在适合的环境给予他一点火花,他将为你照亮一片天空。在数学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适当地对教材进行改动,使学生学习的素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将是点燃学生火把的火花。真实的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有利于使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更有利于满足学生求知的需要。本课就从身边确定位置的例子出发,发现问题并解决,体验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知识。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2 位置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五年级上册2 位置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思想,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前准备,教学内容,教学流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人教版2 位置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版2 位置教学设计及反思,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 导入,探究新知,练习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2 位置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2 位置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质疑解难,发现数对的特征,介绍迪卡尔发现数对的故事,拓展练习,总结全课,课外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