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4 用分段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4-人教版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4 用分段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4-人教版第1页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4 用分段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4-人教版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数学五年级上册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数学五年级上册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巩固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科
    数学
    年级/册
    五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一单元 小数乘法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用分段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探究分段计费问题的数量关系,积累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题意理解不是很容易,需要认真分析和思考,通过现实生活中出租车的计费特点,理解分段计费的含义,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
    难点分析
    很多孩子有打车付费的体验,但是对收费标准的理解不够透彻,大多数学生自主读题理解题意的能力还不够强,要积累一定的数量关系和解决问题的经验,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
    教学方法
    1.课前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实例,初步感知分段计费;
    2.课中让学生仔细读题,将条件一一整理,理解每个条件所表示的意思,并尝试用摘录法来明确题意,为学生解决问题做好充分准备。
    3.在解答过程中,针对分段计算的题目必须要有耐心,一段一段地进行计算,同时在计算过程中必须要把握题目的界限,清楚每一段之间的界限是多少。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谈话导入
    同学们都有乘坐出租车的经历吧?想一想你所在的地区出租车是怎么收费的?
    教师介绍石河子和乌鲁木齐出租车的收费标准。
    揭示课题
    今天一起来探究生活中的实际付费问题。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探究新知
    解决教材例9的问题。
    仔细阅读,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王叔叔乘坐的出租车收费标准是3千米7元,超过3千米的部分,每千米1.5元,不足1千米的按1千米计算。王叔叔乘坐的出租车行驶里程是6.3千米,要解决的问题是要付多少钱?
    怎么理解这个收费标准?
    出租车3千米以内收费7元,是什么意思呢?
    你能举例说一说不足1千米按1千米计算的意思吗?
    学生可以在思考后举例说出意思。
    小结揭示课题:像这样根据不同的用量采用不同的计费方式的问题统称为分段计费问题。
    理解了题意,请你帮王叔叔算算,乘坐了6.3千米的路程共需要付多少钱?
    学生可以先自己动手算一算。
    教师分析两种解题方法。
    方法一:分段计费再合并
    7+1.5×4=13(元)
    我们已经知道不足1千米按1千米计算,所以6.3千米按照7千米进行计算,前3千米需付费7元,超出了4千米,这部分要按照每千米1.5元收费,就是4×1.5,用分段计费再合计的方法,把这两部分加起来,计算出王叔叔应该付的钱数为13元。
    方法二:先假设再调整
    7×1.5=10.5(元)
    7-1.5×3=2.5(元)
    10.5+2.5=13(元)
    6.3千米按照7千米计算,先把7千米按每千米1.5元计算,共需要10.5元,由于分段计算,第1段的3千米,要按起步价7元支付,我们只算了1.5×3=4.5元,前3公里少算了7-1.5×3=2.5元,把少算的加上,这样我们应付13元,像这样先假设再调整的方法同样也能解决问题。
    小结
    这两种方法思考的角度不同,但是不管是哪一种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都要抓住关键点3千米这个分界点,用不同的收费标准分段计费。这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中你更喜欢哪一种?
    第一种方法,分段计费后合并计算,这种方法好理解,而且书写简洁,关键就在于要找准分界点。
    完成出租车价格表,初步体会函数思想。
    出示出租车价格表,完成表格。
    学生自主完成。
    仔细观察表中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前3千米的价格不变,总是7元,这3千米是起步价格,3千米以后,每增加1千米,就多增加1.5元。
    小结
    通过刚才的计算,我们发现出租车行驶里程和车费在不断变化,里程越长,费用越多,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会跟着变化,量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三、巩固练习
    1、寻找生活中的分段计费问题
    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你身边有类似乘车付费这种分段计费解决的问题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快递费、停车费、电费、水费等等问题,都可以用分段计费的方法解决。接下来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吧!
    2、教材P18 练习四 第6题
    某市自来水公司为鼓励节约用水,采取按月分段计费的方法收取水费。12吨以内的每吨2.5元,超过12吨的部分,每吨3.8元。
    小云家上个月的用水量为11吨,应缴水费多少元?
    小可家上个月的用水量为17吨,应缴水费多少元?
    教材P18 练习四 第7题
    五(1)班35名师生照合影。每人一张照片,一共需付多少钱?
    小结
    总结
    我们今天一起探究了实际生活中的分段计费问题。学会用摘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信息,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学习中,我们积累了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初步体会了函数思想,进一步提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段计费的问题在生活中十分常见,虽然看似复杂,但是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只要认真分析,找准分界点,就能正确解答,同学们,下课以后试着用你善于发现的眼睛去寻找身边类似的问题,并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吧!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五年级(上)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七单元 21《长相思》
    教学目标
    在移情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要通过理解诗句,展开想象,将凝固的语言转化为可感的画面,具有一定的难度。
    难点分析
    这首词中,词人的内心矛盾和冲突学生较难感受,因为这高于五年级学生的情感经验和生活经验。
    教学方法
    1.通过情境诵读和想象,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2.通过讨论及问题探究,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如果用一个词表达你读完这首词的感受,你想到了哪个词?
    (艰难、悲壮、思乡、危险、豪迈、思念)
    2.指名学生朗读(读出自己体会)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3.理解诗句。
    (1)从哪一句词中读出了这种感受?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①作者此时身处何地?
    ②想象:这边是故园,那边是榆关,中间隔着“山一程,水一程”,你想到了哪个词?
    (跋山涉水)故园的人思念亲人,榆关的人走过了怎样的山,怎样的水?
    将士们走过“山一程,水一程”,越走越远,思念越走越长。
    身在故园的人“遥望这山一程,水一程”,牵挂前方的亲人。
    ③由晚上的“千帐灯”想到了什么?
    故园人的牵挂,榆关人的思念
    跋山涉水的艰难
    身向榆关的豪迈,壮观。
    (2)“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①“更”在古代分为五更,每更大约2小时,风一更,雪一更,更更交替,体会边关环境的恶劣。
    ②借助注释理解“聒碎”, 体会“聒碎乡心梦不成”实为“聒碎乡心梦难成”,就是因为那份思念。
    ③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上阕“一程一程”、下阕“一更一更”对仗应和,“一”虽为数字之首,却有连绵不绝之意,实为“一程一程又一程”,“ 一更一更又一更”。
    ④“故园无此声”
    想象:身在征途的将士们此时会想些什么?故园的亲人又会想些什么?难道故园真的无此声吗?故园的人看到风雪也会想念远在塞外的亲人。将士们思念故园的宁静,山水分隔的只是距离,但却隔不开牵挂思念的心。
    ⑤指导朗读:读出风雪的肆虐、读出将士难以入睡、读出对家人的思念。
    “山一程,水一程”隔不断思念的心,“风一更,雪一更”吹不散思乡的情。难怪作者长相思。齐读。
    那就让这风雪带去故园的人对将士们的牵挂和思念吧。此时,身在榆关外的将士们,他们也让这风这雪带去自己对故园人的思念和怀念。
    ⑥如果将这首词定格成一幅幅画面,当你的耳畔响起这样的声音,你的眼前会出现哪些画面让你印象深刻。
    配乐朗读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4.提到“思乡”,在古诗词中,表达对家乡思念的诗句也有很多,有一些特定的“景”或者“物”都可以和思乡联系起来,比如:
    (指名回答)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这么多古诗词当中,有明月寓相思,有书信寓相思,还有佳节寓相思。在纳兰性德这首《长相思》当中,他的相思又寓托在哪里呢?
    纳兰性德,他生在关内,长在关内,在这个初春的季节,他去塞外,冰雪未消,一切在他的眼中都是那么的荒凉,寂寞。难怪他会思念。寒冷的帐外,帐内的点点灯光应该是最温暖的,这一暖一寒,更让纳兰性德和无数将士们心里想着故园。带着这份思念,带着这份想念,一起走进《长相思》。
    在纳兰性德的笔下,他将思乡之情寓于风雪之中,将这份不得不离,不得不别的牵挂写在这首长相思中。
    配乐朗读。
    小结
    当一个人的身和他的内心相统一的时候,我们叫做“身心合一”,而此时的纳兰性德,一生跟康熙皇帝出巡无数次,他早已厌倦了这样的征途,所以这种离别是不得不忍的离别,这种跋山涉水是不得不进行了山一程,水一程,这种听风沐雪也是他不得不的。那当他的身和心分开的时候,此时,纳兰性德的身在哪里?心在哪里?(身在征途、心系故园)
    全班配乐朗读。

    相关教案

    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七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七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谈话导入,弄清题意,引发需求,尝试列举,感知策略,反思回顾,加深理解,拓展应用,丰富体验,全课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乘加 乘减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乘加 乘减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导入,探究新知,当堂练习,课堂总结,课后作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8的乘法口诀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二年级上册8的乘法口诀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背景,课堂写真,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