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0-2021学年 高中语文 二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课件53张)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0-2021学年 高中语文 二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课件53张)第1页
    2020-2021学年 高中语文 二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课件53张)第2页
    2020-2021学年 高中语文 二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课件53张)第3页
    2020-2021学年 高中语文 二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课件53张)第4页
    2020-2021学年 高中语文 二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课件53张)第5页
    2020-2021学年 高中语文 二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课件53张)第6页
    2020-2021学年 高中语文 二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课件53张)第7页
    2020-2021学年 高中语文 二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课件53张)第8页
    还剩4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2021学年 高中语文 二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课件53张)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 高中语文 二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课件53张),共5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虚实结合,表达技巧知识网络,考点阐释,表达方式,以动衬静,有静有动,用典抒情,例题演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九卿三公】 卿和公都是官职名称。据历史记载,西周时期周王朝及诸侯都有卿,分上中下三级。战国时期,不少国家沿用。上卿是当时最高的官职。
    九卿之说始于秦汉,指的是太常、光禄勋、卫尉、廷尉、太仆、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九个官职。 具体一点来说,太常掌管宗庙祭祀与礼仪;光禄勋掌管宫廷的守卫和护从;卫尉负责宫门警卫工作;太仆掌管皇帝的车马;廷尉是最高司法之官,掌管刑狱、案件的审理等;大鸿胪又叫典客或大行令,负责外交及民族事务;宗正负责管理皇室、宗族的事务;大司农又名治粟内史或大农令,掌管谷货、租税、赋役、财政等;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以供养皇帝。到北魏时期,在正卿之下还设少卿,历代相沿,直到清末才废止.
    课前诊断:试判断下列诗歌所用的表现手法
    1、《谢亭送别》(唐)谢诨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
    2、《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3、 赠汪伦    (李 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流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5、 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6、《游园不值》 (叶绍翁)应怜履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学习目标 1.了解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2.根据题目要求,规范学生的答题模板。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和构思立意,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从广义上讲,表现手法是指作者在行文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表情达意的方式。诗歌构思立意的精妙之处往往由篇章结构的技巧体现出来,诗词的篇章结构即诗词的行文脉络以及情感内容的起伏变化。
    表达技巧分类:1 修辞技巧:比喻 比拟 借代 夸张 通感 双关 反复等2 表达方式:叙述 描写 议论 抒情3 描写方式: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等4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等5 写作技巧:衬托 对比 渲染 联想想象 欲扬先抑 6 结构技巧:首尾照应 层层深入 开门见山 铺垫 倒装以小见大 以景结情 无理而妙 卒章显志等
    各种修辞的作用
    (1)比喻: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拟人: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 (4)排比: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5)对偶: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6)对比: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7)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 (8)借代: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9)设问: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10)反问: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以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11)双关:语言幽默,饶有生趣,生动活泼,含蓄曲折的表达微妙的神态和情思。(12)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春日 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问:作者是采用何种表达方式来赞美春天的?
    答:第一句叙事,第二句写春天万物更新,第三、四句抒情,赞美春光无处不在和作者的热爱之情。
    描写方式: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 渲染 白描 烘托 正侧描写 视角变化 用典抒情方式: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 用典抒情 借古讽今 借事抒情写作技巧: 对比 联想想象 衬托 象征
    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前者属于衬托手法。 特别是在一些山水诗中,往往有静景,如山、月等;动景,如水流、风摇等等。据侧重点的不同,作者有时只写动景或静景,有时动静景兼写,有时为写静景而以写动景来衬托,有时为写动景而以写静景来衬托。
    [例] 1、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2、众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描写手法之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虚与实是相辅相成的,又是一对相对的概念
    (1)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
    (2)景物为实,情感为虚
    (3)形象为实,抽象为虚
    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作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
    (1)正衬,即陪衬事物和主要事物朝着相同的方向变化,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例: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极写天台山之高,但面对天姥山却像是要向东南倾倒下去,足见“天姥连天向天横”。(2)反衬,就是主体与衬体相反,衬体从反面作背景来衬托主体。这种手法在借景抒情诗中运用得十分广泛而典型,一般分为以乐景写哀情和以哀景写乐情两种。例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借春日的美景来反衬词人的离别情感。
    对比对比就是把两个不同的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用对比的方法,可揭示矛盾,使对比鲜明,反差强烈,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例: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象征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例:李德裕《登崖州城作》:“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渲染 渲染就是对环境、景物做多方面的描摹,以突出其形象,加强艺术效果。例: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烘托 烘托就是“烘云托月”,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是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以作陪衬,使所描写的事物特征更加鲜明突出。也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烘托具体可分为以下三类:(1)以人托人。如乐府诗《陌上桑》中诗人分别借“行者”“少年”“锄者”等人的反应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2)以物托物。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3)以物托人。例:王昌龄的《青楼曲二首(其一)》:“白马金鞍随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楼头少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
    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摘引前人诗文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表明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文,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寓意于言外。如: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用线条勾画,不用渲染烘托的写法。
    田家 聂夷中父耕田上原,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全诗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勾勒了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1、感官变化 :视觉、听觉、触觉2、描写的层次性:远近、上下、俯仰 例: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 用典抒情 借古讽今 借事抒情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里有诗人的向上进取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
    李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诗歌借景抒情,显示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意。表达了诗人与老朋友依依惜别之情。
    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①乐景衬乐情,哀景衬哀情
    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
    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诗的前两句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融。诗人以乐景写哀情,反衬出自己浓厚的思乡之情。
    ②以乐景衬哀情 ,哀景衬乐情
    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
    蝉 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它们所隐喻的深层意义无非是说,做官做人应该立身高处,德行高洁,才能说话响亮,声名远播。这种居高致远完全来自人格美的力量。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鉴赏诗歌的用典主要明确两点: (1)典故的来源及其含义。 (2)用典的作用。 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赋比兴 衬托 联想想象 欲扬先抑 象征 对比 渲染等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回头。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青玉案(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释:蛾儿、雪柳,都是妇女的头饰。 全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以繁华热闹的元夜反衬“那人” 的孤寂,从中表达了作者耐得冷落寂寞、不趋流俗、保持志士操守的高洁品性。
    月夜 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全诗别出心裁,言在彼而意在此,将诗人自身对妻子的思念之情通过想像妻子思念他的情景而更加深刻地表现出来。
    4、欲扬先抑(先扬后抑 )
    闺 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登上翠楼去赏春景的兴奋欢愉之情。后两句则写闯入眼帘的柳色,引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时的伤感。先扬后抑之间传达出少妇因触景而生的感伤和哀怨,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析】本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借物喻人,咏物言志。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写人、写自己。将物性与人格巧妙地融为一体,形象地表达了自己高洁的情操。
    二、解题思路与解题步骤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思考: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参考答案1:这首诗景中含情。 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的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了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参考答案2:这首诗借景抒情。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
    根据答案及评分标准,你能总结出诗歌表现手法鉴赏的评分要点 即具体的解题步骤是什么吗?
    二、结论:鉴赏诗歌表现手法通常分三步走
    1、明确说出表现手法是什么。(明手法)(如借景抒情,白描,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 )2、该种手法在诗歌中的体现。(阐运用)(要求:结合关键词句描述)3、分析该手法所达到的描写景物的效果。指出诗中所蕴含的诗人情感。(析效果)(如燕子的活泼可爱,充满情趣,自然和谐等)(如闲适,愉悦,乐观,郁闷,烦恼,凄苦等)
    注:答出两种手法以上,取其答得较好的一种给分。要点完整,可得满分;但错别字较多,有明显语病的,扣1分。
    1、细读题干,注意辨析不同的说法。如“艺术手法”多侧重艺术构思和创造,“写作特色”要多从描写方法和篇章结构来考虑; 2、鉴赏表达技巧,注意必须和具体的诗词形象、语言和诗词内容主旨等结合起来; 3、注意表达技巧具有多样性,不同诗词可能各有侧重,要根据题干要求,选取具体技巧作答; 4、注意回答技巧时要具体、完善,特别是要结合诗词的具体诗句来分析,不要仅罗列术语,搞“空对空”式的分析。
    归纳总结:解题要点指导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或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并知晓其一般表达效果,能结合语句分析和表达。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归纳总结:规范答题方法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思考:诗的颔联及颈联部分运用了什么手法? 请简要的分析。答:(1)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2)王昭君一别汉宫她嫁到北方的荒漠;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着黄昏。凭看图汉元帝岂识月貌花容?昭君佩带玉饰徒然月夜归魂;(3)诗人有感于王昭君的遭遇,表现了王昭君对古国的思恋与怨恨,从中寄托了诗人自己的身世及爱国之情。
    秋兴八首·其一 唐 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思考:诗歌的首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的分析。答:(1)诗歌首联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2)诗人借助秋露清冷,草木凋落,秋气萧森等景象,联想到自己功业无成、无人重用的寂寥一生,如今漂泊沦落,转徙他乡,这是何等哀伤;(3)诗歌借用景物描写寄寓了诗人老大伤悲、凄苦的情怀。
    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思考:这首词运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的分析。(6分) 答:(1)这首词采用了用典的手法;(2)运用孙仲谋——怀念英雄,表达收复失地的理想。寄奴——怀念古人,表现北伐决心。佛狸祠——今昔对照,不堪回首。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借古讽今,批归纳全诗。 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说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以至惨败;廉颇老矣——自发感慨,不忘为国效力等典故;(3)表达了词人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壮志难酬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图恢复,不善用人才的愤懑。
    雨霖铃 北宋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思考:诗开头三句运用了什么的手法?请分析其表达效果(6分) 答:(1)融情入景,以景衬情;(2)开头三句写离别之景,点明了地点、季节和环境。以“寒蝉、长亭、骤雨”表现了晚秋的景物特色,渲染出足以触动离愁别恨的气氛,奠定了全词悲凉、伤感的感情基调。
    马嵬(其二)【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思考:诗中颈联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答:对比,“此日”与“当时”形成鲜明对比,现实的军队哗变,当年的盟誓长生殿,笑牛郎织女的赏心乐事,一哀一乐对比鲜明,讽刺和指责了唐玄宗荒淫无道的生活。

    相关课件

    新高考语文考点3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课件: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考点3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课件,共60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表达方式,抒情方式,表现手法,赏析步骤,例题解析,描写手法,细节描写,对比与衬托,动与静,虚与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表达技巧鉴赏 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表达技巧鉴赏 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诗歌的表达方式,古代诗歌鉴赏,诗歌鉴赏之结构技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