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展开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有参与学习的热情和活跃的思维他们学习的驱动力是以兴趣为主,因此指导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学生对地图的认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地理知识为教学出发点。等高线地形图及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知识都是建立在空间观念基础上的,但初一学生空间的观念薄弱,抽象思维能力低,难以将具体的地形特征与平面地图挂钩,多用直观图示,多设计学生活动。
【教材分析】
“等高线与地形图”一节是在学习了地图三个基本要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等高线地形图这部分教材内容,是将立体图形转换成平面图形,内容抽象,比较难掌握。而等高线知识的学习,为地形图的学习以及后续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知识的学习做了较好的铺垫。等高线的判读则对训练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提升做了很好的热身。可使学生初步具备较系统的地图知识,也为下一章各大洲地形的基本特征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2、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
3、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顶、山脊、山谷等。
4、能够在地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等。
5、初步学会阅读和绘制地形剖面图。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2、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形种类。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读图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过程】
地形图的判读
视频导入:观看视频《地形图—寻龙口诀》,了解本节课所讲的内容。
一、等高线地形图
地球表面有高山,有低地,地表的高低起伏常用等高线地形图来表示。等高线地形图是怎样绘制的?首先要了解海拔与相对高度。
1、海拔与相对高度
阅读课本P24图1.34,观察图中甲点的高度有哪两个数据?它们的单位是什么?有什么区别?
学生独立思考,或同桌讨论。
教师随机点名。
总结:甲点以海平面为标准计算为1500米,这叫海拔。甲点以乙点为标准计算为1000米,这叫相对高度。无论计算海拔还是相对高度都必须用垂直距离;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单位是米。
(1)海拔: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等高线、等高值、等高距
(1)等高线:海拔相同各点的连线。
(2)等高值:等高线上的海拔数值。
(3)等高距: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
3、练习:在地形图中估算某地点的海拔范围。
请你估算丁思甜小姐姐所在位置的海拔。
4、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观看演示视频,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并在草稿本上绘制等高线地形图。
5、活动:
(1)出示等高线地形模型,学生观察:
①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怎样判断各地的高低呢?
②观察等高线地形模型,左右两个山坡哪个坡陡?哪个坡缓?与等高线的疏密分布情况有什么关系?
③结合课本图1.36“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示意图”,观察等高线形状和山地实体形态的差别,你能总结出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这些地形的方法吗?
(2)要求前两个问题独立思考,第三个问题小组讨论。
①学生活动
②师生活动
③总结:在等高线地形图上, 不仅可以判断各地点的高低,而且可以根据等高线的分布情况,判断坡度的陡缓以及根据等高线的形态识别山地的不同部位。
6、等高线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
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7、识别山体常见部位
(1)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
(2)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
(3)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
(4)陡崖:几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5)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较低部分
8、区分山脊和山谷
9、等深线
(1)等深线: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
(2)从等深线上所标注的深度,可以看出海洋的深浅;从等深线的疏密状况,可以看出海底坡度的大小。
[过渡]:比较一下课本P27图1.42的地图与我们所讲的等高线地形图有什么不同?(P21图1.30的地图有等高线,但没有海拔高度的注记,它是用不同颜色来反映地势高低的。)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二、分层设色地形图
1、定义:
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着上不同的颜色(海洋则着上深浅不同的蓝色),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表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2、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的颜色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一般着色规律是: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浅绿色表示盆地;浅黄色表示丘陵;深黄色表示高原;棕黄色表示山地;褐色表示高山;白色表示雪线以上的部分。
3、陆地表面地形的特征
(1)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和缓。
(2)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
(3)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势起伏相对较大。
(4)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
(5)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4、练习:
在世界地形图上找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巴西高原、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安第斯山脉。
[过渡]:在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要了解地形高低起伏,需要阅读地图。那有没有一种更直观的图可以使人一目了然地看出地势的高低起伏呢?当然有,那就是我们接下来要探讨的地形剖面图。
三、地形剖面图
1、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观看视频《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了解绘制的步骤以及对应的要点。
(1)确定剖面线。
(2)绘制坐标系。
(3)确定坐标点。
(4)连接坐标点。
2、练习:
观察课本P28图1.43已绘制部分,把下面的地形剖面图补充完整。
3、地形剖面图的作用
直观显示、地势起伏、坡度陡缓
四、小结
五、课堂练习
六、课后作业
1、完成地图册和练习册的相关章节。
2、自己利用橡皮泥或者泥巴,制作山地不同部位的地形模型,下节课请同学展示作品。
【板书设计】
§1.4地形图的判读
一、等高线地形图
1、海拔与相对高度
2、等高线、等高值、等高距
3、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4、等高线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坡陡,等高线密集;坡缓,等高线稀疏。
5、识别山体常见部位
6、区分山脊和山谷
7、等深线
二、分层设色地形图
1、定义
2、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的颜色
3、陆地表面地形的特征
三、地形剖面图
1、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2、地形剖面图的作用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优质课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优质课教学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新课讲授,课堂练习,板书设计,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精品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精品教案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解读,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准备,教具准备, 授课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