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初中化学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习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14403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年初中化学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习题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14403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 1 燃烧和灭火当堂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 1 燃烧和灭火当堂检测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带火种”的是( )
2.下列物质能发生燃烧的是( )
A.棉花 B.黄金 C.食盐 D.大理石
3.能使煤燃烧更充分的措施是( )
A.减少空气通入量 B.充分利用热能 C.块状煤碾成粉末 D.净化尾气
4.下列有关燃烧、灭火的分析,错误的是( )
A.火上浇油——增加可燃物 B.釜底抽薪——移走可燃物
C.吹灭蜡烛——降低着火点 D.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就发生燃烧
B.燃着的酒精灯被碰倒,引发酒精在桌面燃烧,可用湿布盖灭
C.二氧化碳能用于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D.将木柴架空燃烧会更旺,原因是这样能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6.现有的是①石油气②面粉粉尘③氮气④天然气⑤一氧化碳,当这些物质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有发生爆炸危险的是( )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7.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简图,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的热水只是起到提高温度的作用
B.图2中的白磷换成红磷也会有同样的现象
C.图1中的实验不能比较红磷和白磷着火点的高低
D.图1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
8.下列灭火方法依据的原理是隔绝氧气(或空气)的是( )
①吹灭蜡烛;②釜底抽薪;③柴草着火用沙土盖灭;④汽车着火用干粉灭火器灭火;⑤木材着火用水浇灭;⑥油锅着火马上盖锅盖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9.俗话说”人要实心,火要空心”。下列对“火要空心”的目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B.隔绝空气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移除木柴使火熄灭
10.下列灭火措施或逃生方法合理的是( )
A.酒精灯打翻在实验桌上着火时用沙子盖灭 B.图书室内的图书着火时用水浇灭
C.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D.遇森林着火时向顺风方向逃跑
11.目前,许多烧烤店都改用机制炭作燃料,引燃机制炭可以使用固体酒精,盖灭机制炭可以使用炭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酒精的燃烧会升高机制炭的着火点 B.炭灰可以隔绝空气而使机制炭熄灭
C.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 D.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12.中学生应该有一定的安全意识,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加油站内禁止接打手机 B.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
C.用甲醛溶液浸泡海鲜 D.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注入浓硫酸中
13.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室内着火不能立即打开门窗,是因为会提供充足的氧气
B.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它接触不到氧气
C.扑灭森林火灾铲除前方树木设置隔离带,是因为清除了可燃物
D.在生煤炉时,可点燃木材来引燃煤,是因为木材的着火点比煤低
14.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可燃物只要与氧气接触就能燃烧
B.档案失火,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用水灭火是为了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D.为扑灭森林火灾而设置隔离带,是为了隔绝氧气
15.依据如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
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②改通O2片刻,熄灭酒精灯后,b中红磷燃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实验过程②的a中无明显现象
C.实验过程①要先通入N2一段时间,再点燃酒精灯
D.对比①②两个实验过程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16.风吹灭蜡烛,主要灭火原理是( )
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消除可燃物 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17.在日常生活或化学实验中都应加强安全意识。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当发生火灾逃生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
B.浓硫酸不小心沾到皮快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再涂上氢氧化钠溶液
C.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中,将尾气直接排放
D.家中液化气泄露时,立即打开排风扇
18.下列是探究灭火原理的四个实验,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I中蜡烛熄灭,实验II中蜡烛不熄灭,说明隔绝空气可以灭火。
B.通过上述实验能得出,灭火原理包括隔绝氧气、降低温度、隔离可燃物
C.实验III中蜡烛熄灭,因为稀盐酸与小苏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
D.实验IV中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19.每年的 4月15日是我国“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高层楼房着火时,不能乘坐电梯逃离 B.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的标志
C.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要做灯火实验 D.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20.据统计中国每年有上千家庭发生火灾,酿成悲剧,如果掌握一些灭火措施和安全知识,可以减少悲剧的发生。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电视机等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B.夜晚打开厨房中的电灯检查液化气罐是否漏气
C.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D.高楼住宅发生火灾,可使用楼内电梯逃生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28分)
21.(10分)化学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
(1)近年来,公交车起火事件时有发生,事故发生时,消防员常用高压水枪进行灭火,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起火事件的发生引发了人们对公共交通消防安全问题的重视,乘坐汽车、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下列物品禁止携带的是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A.衣物 B.酒精 C.书刊杂志 D.鞭炮
(2)水是生命之源。净化水的主要操作步骤有沉淀、过滤_______、杀菌消毒等: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常用_________方法降低水的硬度:“节约用水,从你我做起’,你的一种具体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 。
22.(8分)请用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相关问题。
(1)酒精灯内的酒精不小心洒出,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采取的灭火方法是_____________ 。
(2)用嘴吹灭燃着的蜡烛,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燃着的蜡烛扣上烧杯后,过一会儿燃着的蜡烛熄灭了,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 。
(4)将煤制成蜂窝煤,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0分)下面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
(l)仪器①的名称为___________;
(2)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
(3)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__________;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__________;
(4)实验三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填序号)。
A.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B.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
C.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
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为84%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A 2.A 3.C 4.C 5.B 6.D 7.D 8.D 9.A 10.C
11.A 12.A 13.B 14.C 15.A 16.D 17.A 18.B 19.D 20.C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28分)
21.(10分)(1)用水降温,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2) BD (3)蒸馏
(4)煮沸 (5)随手关闭水龙头
22.(8分)(1)用湿抹布盖灭 (2)降温至蜡烛的着火点以下 (3)与氧气接触 (4)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23.(10分)(1)酒精灯 (2)燃烧需要可燃物 (3)乒乓球碎片 (4)低 (5)D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课题 1 燃烧和灭火精品第1课时综合训练题,文件包含分层训练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分层训练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课题 1 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随堂练习题,共6页。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 1 燃烧和灭火第2课时课后复习题,共6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