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一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单元测试AB卷
高中化学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3章 物质的性质与转化本章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后作业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3章 物质的性质与转化本章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后作业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三章 物质的性质与转化 A卷
一、单选题1.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次氯酸钠溶液可用于环境的消毒杀菌
B.二氧化硫不可广泛用于食品的增白
C.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一种重要因素
D.光化学烟雾是由SO2引起的环境污染2.下列有关氮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①氮气与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可直接生成②铵盐都不稳定,受热分解都生成氨气③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的变化④实验室加热氯化铵固体,用碱石灰除去氯化氢的方法制备氨气A.①③④B.①③C.①④D.①②③④3.下列事实与浓硫酸表现出的性质(括号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在空气中敞口久置的浓硫酸,溶液质量增大(难挥发性)B.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反应(强氧化性、酸性)C.蔗糖与浓硫酸反应中有海绵状的炭生成(吸水性)D.浓硫酸与少量胆矾晶体混合,晶体由蓝色变成白色(脱水性)4.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 )A.上下移动①中铜丝可控制生成的量B.②中选用品红溶液验证的生成C.③中选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D.为确认有生成,向①中加水,观察颜色5.下列有关硝酸化学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浓、稀硝酸都能使蓝色石蕊试纸最终变为红色B.硝酸能与FeO反应,只表现氧化性C.硝酸可与反应制得气体D.浓硝酸因分解放出的又溶解于硝酸而呈黄色6.图中小试管内盛有约3mL,饱和硫酸铜溶液,与锥形瓶连通的U形内盛有少量水(为了便于观察,已滴入红黑水)。沿小试管的内壁小心地慢慢注入3mL浓硫酸(不振荡),静置片刻,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有( )A.小试管内液体分成两层,上层蓝色,下层无色B.U形管内左边液面下降,右面液面升高C.有少量白色固体析出D.有少量蓝色晶体析出7.关于铁及其化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灼热的Fe与反应生成B.FeO不能被任何还原剂还原C.向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可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D.向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可得到纯净的沉淀8.氮是动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元素,含氮化合物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自然界中存在如下图所示的氮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程①“雷电作用”中发生的反应是:N2+O22NO
B.过程③ "固氮作用"中,氮气被还原
C.⑤中涉及的反应可能有:2+O2=2
D.⑥中涉及的反应可能有:2+12H+=N2↑+6H2O9.下列各组离子在pH=1的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B.C.D.10.为了检验某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下列试纸和试剂组合正确的是( )①蒸馏水②NaOH溶液③红色石蕊试纸④蓝色石蕊试纸⑤稀A.①③B.④⑤C.①②③D.①④⑤11.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 实验,将①中溶液滴入②中,预测的现象与实际相符的是( )选项①中物质②中物质预测②中的现象A稀盐酸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立即产生气泡B浓硝酸用砂纸打磨过的 铝条产生大M 红棕色气体C新制氯水碘化钾液溶液变蓝色D浓盐酸 二氧化锰产生黄绿色气体A.A B.B C.C D.D12.向一定量Fe、FeO、的混合物中,加入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放出224mL(标准状况)的气体,所得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红色出现。若用足量的CO在高温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混合物,能得到铁的质量为( )A.11.2gB.2.8gC.5.62gD.无法计算13.在含有和的酸性溶液中,通入足量的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后,向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白色沉淀是和B.溶液的酸性增强C.白色沉淀是D.全部被还原为14.下列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通入溶液可生成白色沉淀B.使溴水褪色,体现其漂白性C.通入到NaClO溶液中:D.含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15.按照一定比例通入水中,能被完全吸收,无剩余气体,若的气体体积分别为,则可能为( )A.1:5:2B.2:5:1C.5:1:2D.5:2:1二、填空题16.已知A为常见的金属单质,根据如图所示的关系回答问题:(1)确定A、B、C、F的化学式,A为____,B为____,C为____,F为____。(2)写出⑧的化学方程式④和⑤的离子方程式。⑧_______。④_______。⑤_______。17.很难完整地看到金属钠与溶液反应全过程。为此,有人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改进:先在试管中加入用无氧蒸馏水配制的溶液,再在溶液的液面上覆盖一薄层汽油,将试管放入盛热水的烧杯中,待试管中汽油层消失后,向试管中加入一小粒金属钠,迅速塞上带导气弯管的单孔塞,这样可以清楚地看到钠与溶液反应的全过程。(1)在实验室中,金属钠保存在________中;溶液要现用现配,原因是________。(2)汽油的作用是________。(3)加入钠后观察到钠熔成光亮的小球,________(填序号)反应,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A.浮在液面上B.悬浮在溶液中部C.沉到溶液底部(4)如果要向试管中加入汽油后立即加入钠粒可能发生爆炸,其原因是________。(5)钠与溶液反应的总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三、实验题18.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用图中装置进行有关实验。请回答:(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2)装置D中试管口放置的棉花中应浸一种液体,这种液体是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3)装置B的作用是贮存多余的气体。当D处有明显的现象后,关闭K,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气体产生,此时B中现象是_______。B中应放置的液体是_______(填序号)。a.水b.酸性溶液c.浓溴水d.饱和溶液(4)实验中,取一定质量的铜片和一定体积的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直到反应完毕,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该小组学生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认为还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①有一定量的余酸但未能使铜片完全溶解,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②下列药品中能用来证明反应结束后的烧瓶中确有余酸的是_______(填序号)。a.铁粉b.溶液c.银粉d.溶液 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次氯酸钠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环境的消毒杀菌,A正确;二氧化硫有毒,用于食品工业时应按照标准规定严格控制使用量和残留量,B正确;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一种重要因素,C正确;光化学烟雾是由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引起的环境污染,D错误。2.答案:D解析:①放电条件下,氮气和氧气反应生成的是一氧化氮而不是二氧化氮,一氧化氮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生成二氧化氮,错误;②有的铵盐受热产生(如),有的铵盐受热不产生氨气(如),错误;③向硝酸亚铁溶液中加入稀盐酸,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能把氧化为,同时自身被还原生成一氧化氮,错误;④氯化铵受热易分解,冷却时又化合生成氯化铵,得不到氨气,错误。3.答案:B解析:在空气中敞口久置的浓硫酸,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使溶液的质量增大,表现的是浓硫酸的吸水性,A错误;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部分硫元素化合价变化,体现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和酸性,B正确;蔗糖与浓硫酸反应中有海绵状的炭生成,体现浓硫酸的脱水性,C错误;浓硫酸与少量胆矾晶体混合,晶体由蓝色变成白色,体现浓硫酸的吸水性,D错误。4.答案:D解析:移动铜丝,可控制铜丝与浓硫酸的接触面积,从而控制的生成量,故A合理;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故B合理;有毒,且属于酸性氧化物,可用NaOH溶液吸收,故C合理;浓硫酸过量,试管中剩余浓硫酸,向①中加水易导致浓硫酸喷出试管而发生危险,应将反应后的混合液慢慢加入到大量水中,故D不合理。5.答案:D解析:硝酸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的强酸,并且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浓硝酸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A错误;硝酸能将氧化为,表现强氧化性,同时生成硝酸盐,表现酸性,B错误;硝酸能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浓硝酸呈黄色是因为其分解放出的又溶于硝酸,D正确。6.答案:D解析:浓硫酸的密度比饱和硫酸铜溶液的大,故沿小试管的内壁小心地慢慢倒入的浓硫酸会在下部,故A项正确;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热,使锥形瓶内密闭的气体受热膨胀,从而导致U形管中左边液面下降,右边液面升高,故B项正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使得饱和硫酸铜溶液中析出硫酸铜而沉于试管底部,由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析出的硫酸铜不可能带结晶水,故C项正确,D项错误。7.答案:C解析:氧化性强,灼热的Fe与反应生成,故A错误;FeO可被CO等还原剂还原,故B错误;向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成红色,可确定溶液中含有,故C正确;还原性较强,因为空气中的氧气、溶液中溶解的氧气等因素,向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很难得到纯净的沉淀,故D错误。8.答案:D解析:过程①“雷电作用”中氮气与氧气化合生成NO,即发生的反应是N2 + O2 2NO,A正确;过程③“固氮作用”中氮元素化 合价降低,氮气被还原,B正确;⑤中被氧化为,涉及的反应可能有2 +O2 =2,C正确;⑥中氮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涉及的反应不可能为2+12H + =N2 ↑+6H2O, 因为此反应中只有元素化合价降低,没有元素化合价升高,故 D错误。9.答案:C解析:pH=1的溶液显酸性,存在大量。A项,与生成弱酸HClO,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项,与生成,分解得到,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项,酸性条件下,分别将氧化成,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项,分别能与反应生成CuS沉淀、FeS沉淀和气体,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10.答案:C解析:铵盐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氨气,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则需要NaOH溶液、红色石蕊试纸,且需用蒸馏水润湿试纸。11.答案:C解析:盐酸先与NaOH反应,然后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 最后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气体,现象不合理,A错误;常温下,Al;遇浓硝酸发生钝化,不能观察到大量红棕色气体,B错误;新制氯水具有强氧化性,与碘化钾反应生成单质碘,淀粉遇单质碘显蓝色,C正 确;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制氯气需要加热,D错误12.答案:B解析:将该混合物用稀硫酸溶解后,向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红色出现,说明产物是硫酸亚铁,即混合物中的铁元素全部转化为硫酸亚铁,用足量的CO在高温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混合物得到的铁和该硫酸亚铁中的铁元素质量相等。硫酸的物质的量为,根据硫酸根离子守恒,则,即用CO还原等质量的混合物能得到铁的质量为2.8g,B正确。13.答案:A解析:在含有和的酸性溶液中通入足量的后,因发生反应:,所以有白色沉淀生成,同时所得溶液酸性增强,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全部被还原为。注意不能直接和溶液反应生成沉淀,原因是弱酸不能制强酸。14.答案:A解析:通入溶液中,与反应产生的被氧化为,与反应生成白色沉淀,A正确;使溴水褪色,是因为发生反应,体现其还原性,B错误;将通入到NaClO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含的溶液是酸性溶液,在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D错误。15.答案:A解析:。若的气体体积比为1:5:2,物质的量之比为1:5:2,此时,A正确;若的气体体积比为2:5:1,物质的量之比为2:5:1,此时,B错误;若的气体体积比为5:1:2,物质的量之比为5:1:2,此时,C错误;若的气体体积比为5:2:1,物质的量之比为5:2:1,此时,D错误。16.答案:(1)Fe;;;(2);(或其他合理答案);解析:红褐色固体为氢氧化铁,说明转化关系中含有铁元素,已知A为常见的金属单质,则A为铁。B为黑色晶体,则为四氧化三铁,B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铁,根据转化关系分析,D为氯化铁,C为氯化亚铁,E为氢氧化亚铁。(1)根据以上分析,A为Fe,B为,C为,F为。(2)反应⑧为氢氧化亚铁和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④为亚铁离子被氧化生成铁离子,离子方程式可以为。反应⑤为铁离子转化为亚铁离子,离子方程式可以为。17.答案:(1)煤油或石蜡油;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2)受热时汽化,其蒸气将试管内空气排尽,起保护气作用(3)A(4)钠与水反应剧烈,放出大量的热量,生成的汽油和试管里的空气混合,易燃烧发生爆炸(5)解析:(1)由于钠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及水发生反应,所以保存时要隔绝空气,由于煤油、石蜡油均不能与钠反应,密度比钠小,所以在实验室中,通常将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或石蜡油中;具有还原性,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或溶解在溶液中的氧气氧化,所以溶液要现用现配。(2)汽油沸点低,受热易汽化,其汽化产生的蒸气可以把试管内空气赶净,起到保护气的作用,以隔离硫酸亚铁溶液和空气,避免被空气中氧气氧化。(3)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由于Na的密度比水小,所以钠会在液面上四处游动,同时产生的NaOH和溶液中的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合理选项是A。(4)钠和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气并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与汽油和试管里的空气混合,易发生爆炸。(5)将金属钠放入溶液中,首先是钠先与水反应,然后所得产物NaOH再与反应,化学方程式为,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18.答案:(1)(2)NaOH溶液(其他合理答案也可);吸收多余的,防止污染空气(3)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集气瓶内液面下降;d(4)①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变为稀硫酸,而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②ad解析:(2)为防止尾气污染空气,D处的棉花应浸有能吸收的溶液,如NaOH溶液。(3)B中所放液体应不与反应,故应为饱和溶液。(4)要证明硫酸有剩余则应选用铁粉或溶液,观察是否有气体生成,而不能用溶液和银粉,因为也可与反应,而银粉与均不反应。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第3章 物质的性质与转化——【期末复习】高一化学单元复习知识点梳理(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质铁的性质,亚铁盐的性质,铁盐的性质,铁的氧化物的性质,铁的氢氧化物的性质,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检验,铵盐的性质及检验,硝酸的性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三章 铁 金属材料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精练,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章 铁 金属材料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复习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