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 浮力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第1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本节课从浮沉条件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将所学知识用于生产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强烈好奇心,从而进行知识的探究,真正做到发掘学生的潜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初步学会用浮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浮力知识的应用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较扎实地掌握了浮力的基础知识,已经系统地学习了力学知识,对学过的浮力产生原因和阿基米德原理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本节课主要指导学生通过实验归纳总结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
知识与技能
1.观察物体上浮、下沉的现象,寻求使物体上浮与下沉的方法.
2.探究、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物体的浮沉现象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树立以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物理问题的思想,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精神.
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
重点:用浮沉条件解释上浮、下沉、悬浮、漂浮等各种浮沉现象.
难点:归纳物体的浮沉条件.
2课时(第1课时)
通过实验,了解物体在液体中处于不同状态时物体重力与所受浮力大小的比较,学会判断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所以本节课用到的教学方法是:演示实验法、探究实验法、启发式教学法.
乒乓球、铁块、橙子、西红柿、土豆、多媒体课件.
课前3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本P57内容,并用双色笔标出本节课的基本概念、定律和重点知识,物理课代表收集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准备在课堂上展示.
一、导入新课
投影图片:唐诗《咏鹅》图片.
同学们想过这幅图片里面蕴含着什么物理知识吗?今天我们一块来研究一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场景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进行新课
(一)浮沉现象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各种浮沉现象.
使学生了解各浮沉现象:上浮、下沉、悬浮.
教师:将一乒乓球浸没于水中,松手,乒乓球将会怎样?
学生进行猜想,教师松手,观察乒乓球运动情况.
教师点拨:像乒乓球这样往上运动的过程称作上浮,最后静止在水面上,称作漂浮.大家再看,将一铁块浸没在水中,松手,该铁块将会怎样?
学生进行猜想,教师松手,观察铁块运动情况.
教师点拨:重物往下运动最终静止在水底的这一过程称作下沉.有没有这样一种情况:物体静止在液体内部任一地方?
教师引导:有这种情况,我们把这种情况称之为“悬浮”.
悬浮的物体是浸没状态,同时它可以停留在液面下任何位置.
师生共同分析悬浮和漂浮的异同之处.
相似之处是:物体都处于平衡状态,各自所受重力G和浮力F浮的大小相等,是一对平衡力.
重要区别是:(1)它们在液体中的位置不同,悬浮是物体可以静止在液体内部任一地方,而漂浮则是物体静止在液体表面;(2)处于悬浮状态的物体,其密度与液体密度相等,其体积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处于漂浮状态的物体,其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其体积大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浮沉的各种现象:上浮、下沉、悬浮.)
(二)物体的浮沉条件
教师出示一个橙子和一个西红柿,橙子比西红柿的体积大,如果同时把它们放入水中,会出现什么样的浮沉情况呢?
学生大胆猜测,细心观察实现现象:橙子上浮,西红柿下沉.
教师继续追问:橙子和西红柿都是水果,为什么浮沉情况却不同呢?
【想想议议】
物体的浮沉可仅由所受的浮力决定吗?
观察发现:把一个体积更大的土豆放入水中,发现土豆下沉.
提出问题:为什么土豆排开水的体积比橙子大,它却下沉了呢?到底物体的浮沉取决于什么呢?
教师讲解:
我们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浸在液体中运动状态的改变也应和它的受力情况有关,而物体浸在液体中只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通过分析重力和浮力的合力可找到原因.
甲 乙
丙 丁
(1)当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即F浮>G,则物体就上浮,如图甲.
(2)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即F浮
(4)当图甲中物体上浮后,露出水面,最终就成为漂浮,由于此时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小,重力也与浮力平衡,所以漂浮时,也有F浮=G,如图丁.
学生总结规律:
(1)物体上浮,F浮>G物;
(2)物体悬浮,F浮=G物;
(3)物体下沉,F浮
交流分析:一个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你能否根据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判断出物体的浮沉情况?
学生自主推导: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F浮=ρ液gV排,
物体的重力G物=m物g=ρ物V物g,
当物体完全浸没时V排=V物,
当物体上浮F浮>G物,
即ρ液gV排>ρ物V物g,
即物体上浮ρ液>ρ物.
同理:物体悬浮ρ液=ρ物;
物体下沉ρ液<ρ物.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物体的浮沉条件
1.物体上浮F浮>G物,ρ液>ρ物;
2.物体悬浮F浮=G物,ρ液=ρ物;
3.物体下沉F浮
【对点训练】如图所示,一木块下面用细线系一铝块,把它放入水中某处,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如果往杯中缓慢注入一些水,则木块及铝块( )
A.向上运动
B.仍然静止
C.向下运动
D.向上、静止、向下运动都有可能
【答案】B
三、学以致用
1.两手分别拿着一个小木块和一个大石块浸没在水中.同时松手,小木块上浮,大石块下沉,所受浮力较大的物体是( )
A.小木块 B.大石块
C.一样大 D.无法确定
2.质量为100 g的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中时,溢出60 g水,则此物体将( )
A.浮在水面上
B.悬浮在水中
C.沉到容器底部
D.无法判定
3.有一质量为240 g,体积为300 cm3的实心物体,若将它先后分别放入水和酒精中,则该物体将(ρ酒=0.8×103 kg/m3)( )
A.上浮、下沉
B.上浮、悬浮
C.悬浮、上浮
D.下沉、悬浮
【答案】1.B 2.C 3.B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成功的体会和经验?
1.物体浮沉的条件.
2.物体浮沉的现象.
第3节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第1课时 物体的浮沉条件
物体的浮沉条件
1.物体上浮,F浮>G物,ρ液>ρ物
2.物体悬浮,F浮=G物,ρ液=ρ物
3.物体下沉,F浮
1.尽管本节课教师的讲解不少,但总体走的仍是归纳教学的思路.由于学生已有浮沉现象的经验性感受和认识,因而可于课前在经验知识基础上先进行浮沉现象的自助制作活动,教师在演示、分析各现象的基础上,归纳得出浮沉条件,再应用于浮沉现象.这样的教学思路更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活动,在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发展;也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体的浮沉条件.
2.学生头脑中有关浮沉现象的经验相当丰富,这些经验中,有些与当前要学习的知识是一致的,如铁钉在水中要下沉,木头在水中要上浮;而有些经验则与新知识并不完全一致,甚至是完全冲突的,如钢铁在水中总是要下沉的(由钢铁制成的轮船可以浮在水面上).如何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使新知识与自己已有的经验一体化,是今后教学过程中应着力解决的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第十章 浮力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教案: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十章 浮力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教案,共5页。
物理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物理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引入新课,互动探究,知识迁移,总结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