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2、哪种材料硬教学设计
展开《哪种材料硬》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哪种材料硬》是新课标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材料第二课的内容,本课指导学生从身边的材料入手认识物质世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直接指向学生形成的核心概念。教学内容共设置了三个板块:
第一版块是“比较硬度”。这个实验比较容易操作,但课本上的记载表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可以用多媒体动画形式逐一显现表格中。并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词语描述材料,归纳小结材料的软硬程度。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多动手操作,不怕他们做错,如果过多干预就限制了他们的思维。
第二个板块“认识金属”。在教学过程中,从前面实验的结果“坚硬”引到寻找金属的特性,对金属的认识是从几个最基本的物理性质展开的,采用的方法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来认识常见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并通过观察等多种辅助手段,共同完成对金属材料特性的理解和认识。
第三板块是组织学生学习饮料罐的故事,了解一个饮料罐的生产过程以及铝片之所以可以做成饮料罐,主要利用了金属的延展性。同时增强学生的材料循环利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学情分析: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需要从认识物品并逐渐过渡到对物质的认识。“材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十分适宜的认知对象。因为颜色、大小和形状这些物理性质已不能满足他们对物体复杂特性的描述,需要认识和使用另外一些物理性质。为此,这节课学生将用比较的方法检验4种物品的硬度,通过简单实验和观察,丰富对金属材料特性的认识。教学量比较大,学生将探索材料的物理性质,对材料由原来的经验层面的认识逐渐上升到一些理性层面的认识。第一次让学生接触材料的实验需要有一个引导的过程,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验有机相结合是这节课的主要任务。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硬度较大的材料,能在硬度较小材料的表面留下划痕。
2.认识金属的物理特性:坚硬、能导电、传热快、有延展性、有光泽。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用科学的刻划方法,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判断四种材料的硬度大小。
2.通过简单的实验和观察,丰富学生对金属材料特性的认识。
3.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索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材料循环利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比较材料软硬的方法。
教学难点: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金属的特征。
教学准备:
学生(每小组):木片、卡纸、铁钉和塑料尺各一根。
教师准备:铁勺、木勺、烧杯、热水、电池、小灯泡、电线、电锅、金属丝、金属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今天,我们来一场力量悬殊的比赛,比较石头和鸡蛋谁更硬。谁能给它们做裁判,让比较方法更科学?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呀?能分别用个词来描述下它们的软硬程度吗?
2.师生演示实验。
二、学习新课
(一)比较硬度
1.出示四种常见的物品:卡纸、塑料尺、木条、铁钉,猜想这四种材料的硬度情况。
(1).如何进行比较,小组设计实验活动方案。
(2).学生交流:它们当中谁的硬度更大,请简单说明理由。
(3).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刻画法比较
2、阅读教材,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指导。
3、实验。
(1)小组交流讨论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全班交流,出示实验要求。
(3)分组实验,教师巡视。
(4)小组汇报实验过程、结果。
4、验证猜想,教师小结。
(二)认识金属
1、播放短片,出示课件。说说周围的物品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金属? 为什么用金属不用其它材料?
2、教师出示各种利用金属特性制成的物品图片,如锅、电线、钢筋等。
3、组织引导学生在气泡图中记下他们了解的金属的特性。可以是:坚硬、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易传热、能导电。
4、指导学生说出不同种类的金属名称。
(三)饮料罐的故事
1.出示课件,讲饮料罐的故事。
2.学生思考: ①铝片之所可以做成饮料罐,主要利用了金属的什么性质?
3.我们怎样合理使用金属材料?
三、质疑解惑
1.学生针对以上所学提出未解疑难。
2.指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解决问题。
四、全课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2.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板书设计:
2.哪种材料硬
比较方法:刻画
铁钉 >塑料 >木条 >卡尺
科学三年级上册2、哪种材料硬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科学三年级上册2、哪种材料硬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科学2、哪种材料硬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科学2、哪种材料硬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2、哪种材料硬教案: 这是一份2021学年2、哪种材料硬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实验探究,认识金属,实物投影向学生展示,总结全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