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科版3、比较韧性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教科版3、比较韧性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韧性的认识,比较不同材料的韧性,认识塑料,塑料的循环使用,课堂小练,实践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3、比较韧性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后,虽然变形而不易折断的性质。过程与方法: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韧性。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重点难点用简单测量方法比较材料的韧性教学准备塑料条、铁片、木条、卡纸条、尺、钩码、实验记录单等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和过程一、韧性的认识1.激趣引入:请两位同学展示舞蹈基本动作下腰、劈叉。请同学们观看视频《撑杆跳》,思考:运动员手中的撑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师组织汇报,介绍什么是韧性。材料能够弯曲变形,但是却不会断裂。我们就把这种材料受力后能变形,但不断裂的性质叫做韧性。(师板书:韧性 能变形 不断裂 )3.揭示课题:不同的材料它的韧性相同吗?今天我们就来想办法研究不同材料的韧性。(板书:比较)二、比较不同材料的韧性1.铁片、木条 卡纸条 塑料条这四种材料哪一种的韧性更好呢?猜猜看! 2.你们能想到一种比较的办法吗?教师引导:比较的材料由于宽度、厚度、用力大小不同,这样比较它们的柔韧性是不公平的?3.小组讨论。4.生汇报想到的办法,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引导。哪种方法更科学。在做科学实验时,为了做到更科学、更公平地比较几种材料的韧性,我们就必须控制这些材料的其他条件相同。(生回答:长度、宽度、厚度、形状以及受到的力)那我们就可以比较这几种材料在其它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谁的韧性更强一些?我们就来做个比较实验。(显示实验步骤:木条、卡纸条、铁片、塑料条分别伸出桌面5厘米(10厘米、15厘米),用重物压住。先在伸出桌面的一端分别挂上1个相同的钩码,看看它们弯下去了多少,把弯曲程度的大小记录下来。然后分别伸出桌面10厘米、15厘米,记录下弯曲的程度。)老师同时讲解实验步骤。提出注意事项。5.(老师出示四种材料:铁片、木条 卡纸条 塑料条),观察这四种材料,他们有哪些地方相同?教师邀请三名同学演示实验,其他同学观察实验步骤。6.全体同学分组进行实验,教师指导。7.交流实验结果。8.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刚才的实验发现了什么?这四种材料谁的弯曲度比较大呢?谁的韧性更强?还发现了什么?9.师小结三、认识塑料1.师介绍:通过刚才的实验同学们发现了材料的韧性,我们还知道了不同的材料它们的韧性也不相同。在生活中人们就常常利用材料的不同韧性这个特点来制作各种不同形状的物品。其中塑料是一种韧性比较强的材料,2.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用塑料做成的?想一想这些物品用塑料来做有什么优点?3.引导学生认识塑料除了韧性这一特点外,还具有不导电、防水、传热慢、透明、可塑性强、有韧性等特点。并把观察和思考的结果记录在气泡图上。四、塑料的循环使用1.关于塑料你还了解些什么呢?(了解塑料不易被分解,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被称为白色垃圾)2. 看科学书第53页,你又知道了什么?(大部分塑料可以循环使用,塑料制品加工示意图,循环使用的标志)3. 知识拓展:(可回收利用标志,不可回收利用标志)五、课堂小练1.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断裂的性质叫( )2.塑料雨衣是利用塑料( )的特点3.插线板是利用塑料( )的特点六、实践作业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将塑料制品分类处理,大家能做到吗?师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塑料更深的了解,塑料虽然有很多优点,但对我们的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因此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得少用塑料制品。另外通过研究现在已经生产出来了可降解的塑料,希望同学们以后尽量选用可降解的塑料制品,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板书设计: 比 较 韧 性 能变形 不断裂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3、比较韧性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流程,黑板贴:塑料,黑板贴:轻,黑板贴:可塑性,黑板贴:不吸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教科版三年级上册3、比较韧性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流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教科版3、比较韧性表格教学设计,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