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峡》第二课时练习学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14894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9 三峡第二课时学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9 三峡第二课时学案设计,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略无阙处(缺点)B.良多趣味(甚,很)
C.绝巘多生怪柏(山峰)D.空谷传响( 回声)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春冬之时”中的“之”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何陋之有B.水陆草木之花
C.送孟浩然之广陵 D.下车引之
3、对句子“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像风那样飞奔,也没有那么快。
B.虽然骑着如飞的快马,也没有那么快。
C.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那么快。
D.即使骑着风奔跑,也没有那么快。
4.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先写概貌,再做分述;布局自然,思路清晰,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B.文章写秋天景色肃杀凄婉。最后写渔人歌谣,直接表达了景物带给人们的感伤情绪,更突出了秋天的凄凉冷落。
C.课文寥寥一百五十余字,景物描写多做点染勾勒,不事精雕细琢,重在突出三峡不同季节的不同气象,给人迥乎不同的阅读感受。
D.课文句式骈散结合,多用四字句,间有五、六、七言,灵活多变,整饬华美,韵律和谐中又有参差变化,读来抑扬顿挫。
拓展练习:
阅读下面诗歌做题: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诗人李白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东还江陵时作此诗。
1、诗中的哪两句与《三峡》中写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三峡水流的什么的特点?
2、诗歌的第三句与课文《三峡》的哪段相对应?
3、“轻舟已过万重山”中“轻”字用得极妙,请做简要赏析。
课外文言文阅读:
【甲】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乙】江水又东,经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形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色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迳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注释】谒:拜谒。太、华、衡、庐:即泰山、华山、衡山、庐山。翳:遮盖,这里指云。
径:经过。信宿:连住两夜。
1、解释加点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全,都) B. 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唯一)
C. 形如人负刀牵牛(背) D. 故行者谣曰(所以)
2、翻译句子:
(1)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2)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甲】文写出山的什么特点?【乙】文写出水的什么特点?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9 三峡学案设计,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积累精彩语句,了解文学文化常识,掌握基础知识,初步感知文本,探究重点难点,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上册9 三峡导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题文解说,知识链接,给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朗读课文,划分句子节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段主要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上册9 三峡导学案及答案,共3页。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