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0-2021学年浙江省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人教版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0-2021学年浙江省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人教版含答案01
    2020-2021学年浙江省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人教版含答案02
    2020-2021学年浙江省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人教版含答案03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2021学年浙江省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浙江省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人教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浙江省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27分)(一)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磨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
            “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
            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在乡土社会中生长的人似乎不太追求这笼罩万有的真理。我读《论语》时,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说着不同的话来解释“孝”的意义时,我感觉到这乡土社会的特性了。孝是什么?孔子并没有抽象地加以说明,而是列举具体的行为,因人而异地答复了他的学生。
            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
            (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后,乡村社会中的变化确实如有些学者所观察到的,行政村中的村民之间相互认识而不熟悉,缺乏共同生活的空间,而大批青壮劳动力进城务工更是带来乡村社会普遍的空巢现象。尤其是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以及市场观念的不断深入,熟悉社会中的关系网络开始裂变,既有的伦理观念、道德、价值等正在失去约束力。这可以称之为周围环境的变化,而长期浸淫于熟悉社会而习得的“给予”和“亏欠”的人情传统以及思维方式和行为规则等还存在巨大影响。
            众多研究表明,生活在乡村社会的农民,虽受到外部条件变化影响,但依旧以亲情纽带和乡土圈子为核心,诚实相待,和谐共处,熟悉社会的亲密关系也由此不断延续下去。而进城务工人员在城市中虽然遭遇到大量陌生关系,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依靠血缘、亲缘、宗缘和地缘等,结成亲密的社会关系网络,并且依此确认其自我身份,进而形成一种新的“地方认同”。可以看出,熟悉社会已遭遇强烈冲击,但在日益变动的社会结构中仍有影响。
            (节选自黄锐《乡土社会是“熟悉社会”》)材料三:
            “熟悉的社会”是对乡村社会的地方性与整体性结构特征的一种概括,而非指微观的、个别的人际关系或社会网络状况。经历经济转型、社会与文化变迁之后,乡村社会中诸多微观结构与行动都可能已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变化,其中就包括人际关系和交往方式的变化。然而,村落共同体的地方性以及共同体的整体性特征依然留存。
            在村落共同体中,村民之间的关系是熟悉的。熟悉的关系并非指具体的两个个体间的交往情况和熟知程度,而是指村落社会关系是相互熟知的。熟悉的社会是一种信息非常对称的社会,也是一种信息透明的社会。信息对称指的是自我与他人是知根知底的、相互能达成默契的。不论两个村民个体之间是否有直接的交往和互动,也不论一个人对其他个体具体情况的熟知程度如何,人们都能达到相互熟知或知根知底,因为村落共同体本身就是一个信息透明的社会。在一个固定的场域里,个人及其社会关系的信息其实是有目共睹的,而且人们的行动信息也容易被村里人所知晓,并不一定需要专门的努力就能达到。
            熟悉关系仍代表着乡村社会的一种特质,因为这是与城市社会关系有着本质区别的。尽管在城镇化扩张和乡村劳动力流动的冲击下,乡村社会熟悉关系也处于变迁之中,但在村落生活共同体依然存续的情况下,基于地缘和血缘而形成的熟悉社会关系的特征也就继续留存。
            (节选自陆益龙《后乡土中国》)
    (1)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中国的乡土社会中绝大多数乡民离不开土地,他们以种地为基本谋生方式,从土地中获取生活资源,所产生的村落都是独立的、稳定的、微型的。
    B.在乡土社会中,人们从熟悉的环境里获得的认识是个别的,《论语》中孔子没有抽象地加以说明而是因人而异地解释“孝”,就能让我们体会到这种特性。
    C.“熟悉的社会”是指个体与个体间的人际关系非常熟悉、交往方式非常紧密,在村落共同体中信息对称,村民个体之间知根知底,能够达成默契。
    D.生活在乡村社会的农民,以亲情纽带和乡土圈子为核心,就算进城务工者遭遇大量陌生关系,但他们都能依靠血缘、地缘等结成亲密的社会关系网络。

    (2)根据对材料的理解,下列比较性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乡土社会实际上就是熟人社会、礼俗社会,而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组成的社会、法理社会,两者在人际关系和交往原则等方面都是有很大区别的。
    B.材料二认为熟悉社会已遭遇强烈冲击,但在日益变动的社会结构中仍有影响。这与材料三中的后乡土中国熟悉社会关系的特征也就继续留存的说法有相似之处。
    C.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它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指向的是村落这个整体,因此村落之间往来疏少,类似于西方的“团体格局”。
    D.乡土社会中人们之间从熟悉得到信任,信用产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的可靠性,这和现代社会中怕口说无凭而要画押签字的契约意识完全不同。

    (3)费孝通认为,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请结合材料,说明会有哪些流弊。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母亲的搓线瓦
            黄孝纪
            ①二〇〇一年门前橘子花开的时候,母亲去世了,不经意间,已经十三年。这期间,沧海桑田,原先居住的那半栋瓦房,连同门前的小溪、池塘和橘子树,也早已夷为平地,成了高速铁路桥墩下的荒草空坪,再也寻不了一点旧时的踪影。
            ②母亲本是一个朴素的人,又一向家境寒微,去世时那些穿过的旧衣物,我们已经按照村里的风俗,连同她睡过的席子被褥,一同在江边的一阵烟火中化去了。待到瓦房拆迁的时候,父亲也已离世,那些残旧的坛坛罐罐及家什用具,或损或丢,或拿或送,经过几场风雨霜雪,也已杳然无痕。如今能够睹物思人的,除了那把铜茶壶,也就只有母亲的搓线瓦了。
            ③母亲的搓线瓦是一片特制的粗糙青瓦,凸面刻着朴拙的树枝和树叶,四角各为“劳动幸福”中的一个字。凹面刻着“运莲”、“方成”四字,分别是我母亲和我舅舅的名字。瓦的两侧边缘中央,对称钻有一对小圆孔。今年春节,我到舅舅家拜年的时候,曾专门问起这块搓线瓦的缘由。舅舅告诉我,那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在生产队烧砖瓦窑的时候,特地为他姐姐我的母亲制作的,那时我还没有出生。
            ④记忆中有一片苎麻地。过了村前的石桥,沿着江边的石板路,穿过田野,再逆着一条溪水上行,溪的两岸是红壤的旱土和油茶山,那片苎麻地就在溪的北岸。一年里,周边的旱土随着季节不断变换着色彩和作物,金黄的麦子,碧绿的花生和红薯,唯独这片苎麻地,似乎年复一年不需要翻垦,每年都齐刷刷地一轮一轮长出一大片密密麻麻的苎麻来。苎麻长有半个人高的时候,我们是不敢到那里面去玩的,据说时常隐藏有很多蛇。只是在南风呼呼的夏日晴空,看着苎麻地哗啦啦作响的叶浪,一会儿碧绿,一会儿雪白,幼小的心境竟也感到十分欢愉。
            ⑤苎麻长到差不多成人高的时候,打苎麻的日子到了。全家人出动,到苎麻地里砍苎麻,每人一把镰刀,把一根根圆圆笔直的青色的苎麻秆子齐蔸割下,砍去顶端的枝叶。一捆捆苎麻挑回家,在浸泡一段时间之后,剥皮、刮皮、晒皮、搓线等一系列需要精巧手工的活计就全凭母亲一双手了。
            ⑥脑海里便永远刻着一幅幅清晰的画面:在厅屋里,或者门口的石板巷子里,母亲低着头,坐在一张小矮凳上,右脚裤腿卷到大腿上,露出一条光腿来,拿了那块搓线瓦盖在膝盖骨的位置,左手从旁边的篮子里抽出干苎麻丝放在搓线瓦上,右手张开五指,在瓦上不停搓着,面前一根粗细均匀的苎麻线不断延长,垂下来,一圈一圈在脚下的簸箕里重重叠加。
            ⑦搓好的苎麻线,母亲一束束整理好,之后和了木柴灰在大锅子里煮沸,捞出来,在水圳边用木槌捣击漂洗后,挂在竹篙子上晒干。赶圩的日子,母亲用竹篮子挑了苎麻线去卖,换得一些钱来,或者油盐酱醋日用的物品。剩下的苎麻线和干苎麻丝,母亲放在木柜里收着,空闲的时候,给我们纳鞋底,缝补衣服,或者随时搓一些她所需要的或粗或细的苎麻线。
            ⑧几十年反复搓线,这块搓线瓦凸凹两面许多原本粗粝的刻痕,都已经被母亲的手掌和腿膝磨得光滑发亮。如今它静静地躺着,在我书房里书柜的一角,偶尔拿出来端详抚摸一番,都禁不住地勾起深情的过往。
            (原载《中国文化报》)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母亲的搓线瓦”作为叙述的核心事物,对母亲的回忆也没有太多的旁枝错节,紧紧扣住搓线瓦展开,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浓厚的乡村情结。
    B.文章开头一段运用对比手法,曾经的瓦房、小溪、池塘、橘子树早已夷为平地,变成了高速铁路桥墩下的荒草空坪,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慨和遗憾。
    C.文章先追述母亲的搓线瓦,引出儿时的记忆,再记叙由苎麻到搓成苎麻线要经过砍苎麻、浸泡、剥皮、晒皮、搓线、煮线等一直到上市的一系列过程。
    D.作者将目光投向日益被人们淡漠甚至遗忘的农家器具,写平凡的人事,表达平凡人物的思想情怀,展示人性的温情,这也是文学作品对社会对现实的一种功能。

    (2)赏析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

    (3)结合教材第四单元“记录家乡的人和物”的调查活动,请谈谈像本文中“搓线瓦”这类老物件的特点并评述其所承载的家风文化内涵。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尔。”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节选自《唐才子传•白居易传》)
            仆家贫多故,二十七方从乡赋。既第之后,虽专于科试,亦不废诗。及授校书郎时,已盈三四百首。或出示交友如足下辈,见皆谓之工,其实未窥作者之域耳。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时皇帝初即位,宰府有正人,屡降玺书,访人急病。仆当此日,擢在翰林,身是谏官,月请谏纸。启奏之间,有可以救济人病,裨补时阙,而难于指言者,辄咏歌之,欲稍稍进闻于上。上以广宸听副忧勤次以酬恩奖塞言责下以复吾平生之志岂图志未就而悔已生言未闻而谤已成矣。
            (节选自白居易《与元九​②书》)
            【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元九:唐代诗人元稹,作者友人。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观光上国,谒顾况 谒:拜见
    B.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乞:请求
    C.仆当此日,擢在翰林 擢:掌管
    D.欲稍稍进闻于上 闻:使知道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上以广宸/听副忧勤/次以酬恩奖/塞言责/下以复吾平生之志/岂图志未就/而悔已生/言未闻/而谤已成矣
    B.上以广宸听/副忧勤/次以酬恩奖/塞言责/下以复吾平生之志/岂图志未就而悔已生/言未闻而谤已成矣
    C.上以广宸/听副忧勤/次以酬恩/奖塞言责/下以复吾平生之志/岂图志未就/而悔已生/言未闻/而谤已成矣
    D.上以广宸听/副忧勤次/以酬恩奖/塞言责下/以复吾平生之志/岂图志未就而悔已生/言未闻而谤已成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才子传》通过描写顾况在阅览白居易书卷之前和之后的对比,侧面衬托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具有“居天下亦不难”的卓越才能,为后文其能够既第、补校书郎做铺垫。
    B.《与元九书》节选中,白居易谈到仕宦之后自己潜心诗歌创作,作品影响巨大。同时提出文章应该为时事而著作,诗歌应该为现实而创作的重要文学主张。
    C.《唐才子传》写到白居易因文章“规讽时事,流闻禁中”,因而受到皇帝的赏识,却也因触怒奸党而遭其诽谤,被贬为江州司马,可谓“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
    D.从《与元九书》也可以看出白居易作文和他写诗一样,思想感情袒露无遗,语言务求通俗浅白,文字生动流畅,形成其作为现实主义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
    ②是时皇帝初即位,宰府有正人,屡降玺书,访人急病。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和翁灵舒​①冬日书事
            宋•徐照
            石缝敲冰水,凌寒自煮茶。
            梅迟思闰月,枫远误春花。
            贫喜苗新长,吟怜鬓已华。
            城中寻小屋,岁晚欲移家。
            【注】①翁灵舒:翁卷,字灵舒。与徐照同为“永嘉四灵”之一。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冰”“寒”二字点出时令,照应诗题中的“冬日”二字,“自煮茶”带出“事”来,叙写自己在寒冷的冬天,凿冰取水,煮茶品茗。
    B.次联写冬日所见所思,已经是腊月,自然使人想到梅花,可是梅花还没有开放,原来今年是闰腊月,冬天特别长,远处有枫树及早放的春花。
    C.冬日漫长,年关将近,诗人双鬓花白,感叹岁月流逝,愁思无穷。这一切,使他产生了想要搬家的念头,以免眼前景致触动内心的忧愁。
    D.四时代序,流光转移,诗人有感于心,往往借吟咏来寄托怀抱,徐照这首冬日书事诗,虽然是和诗,但自抒真情,精心锤炼,词巧意新。

    (2)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抒情主人公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________,________”。曹操在《短歌行》中就引用这两句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是最能表现诗人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的。

    (3)《登高》中杜甫用“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以及难以排遣的无限悲凉。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家族本位、家国一体,是中国传统社会形态和文化形态。春运的壮观景象,未必能为西方世界所理解,国人却能______。“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等古典诗词吟咏的正是春节的独特气象。更重要的是,与最爱的家人相会,方不负一年的奔波与辛劳。在春节的相聚中,每一个中国人都将面临心灵的终极拷问:我是谁?有个耳熟能详的段子是这么说的:身处北上广的托尼、露丝回到村里,就变回了二狗、翠花。撇开______的成分不谈,能在故乡找回自己、发现自己,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其实,能从春节汲取力量的,又何止是个人?互相关爱、真诚祝福构成了每一个春节的底色,也印证了中华民族的特征:团结统一。无需大张旗鼓的宣传,也无需______的诉说,它早已印刻在每一张摆放着年夜饭的餐桌上、每一幅合家欢乐的幸福画面中。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欢度春节的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饭桌上被亲友逼问、催婚,领压岁钱时不停磕头,凡此种种,都给欢乐的春节气氛添上了不和谐的音符。因此,想要过好春节,不妨大胆做好减法,______陋习。同时,为了让传统文化生生不息,我们也应树立崭新的表达方式。有人说,不再看春晚是家庭气息淡薄的表现。其实,全家一起看电影或看网剧,又何尝不是一种新年俗?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心领神会 戏谑 不厌其烦 去除
    B.心照不宣 戏弄 不胜其烦 祛除
    C.心照不宣 戏谑 不胜其烦 去除
    D.心领神会 戏弄 不厌其烦 祛除

    (2)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但是,为了让传统文化生生不息,我们也应树立崭新的表达方式。
    B.同时,为了让传统文化生生不息,我们也应确立崭新的表达方式。
    C.但是,把传统文化生生不息,我们也应树立崭新的表达方式。
    D.同时,传统文化为了生生不息,我们也应确立崭新的表达方式。
     
    下列诗句涉及我国传统节日,诗句与节日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②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③鱼龙狂舞阑珊处,儿童蹦跳笑声甜
    ④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A.①端午②重阳③元宵④七夕
    B.①七夕②端午节③元宵④重阳
    C.①七夕②端午节③重阳④元宵
    D.①元宵②重阳③端午④七夕
     
    2020年1月中国新冠疫情暴发时,《新闻1+1》栏目主持人白岩松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如何防控”连线钟南山进行访谈。请根据谈话内容,在横线处补填恰当的句子。
    白岩松:①________?
    钟南山:新冠肺炎和SARS都是因为感染一种新的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引起两种疾病的病毒有80%以上的相似性。但是新型冠状病毒,是SARS冠状病毒变异后的冠状病毒,感染人体后,一般病情比较平稳,但其传播性却高于SARS。
    白岩松:跟SARS比较,这次集中在武汉,而且像上海、广东等地都是输入性的病例,这对防控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吗?钟南山:任何急性的传染病出现都不是好消息!在一定意义上从流行病学看,武汉这两个区有共同特点,有一个比较大的所谓海鲜市场,实际上并不是海鲜,而是野味,野生动物。②________。现在还是出现了人传人的现象,这是我们提高警惕的时候。
    白岩松:③________?钟南山:它的传染性,现在已经存在人传人,同时医务人员也有传染,要提高警惕了。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有感冒要到发热门诊就诊;要戴口罩。戴口罩还是有用的,因为这些病毒不是单独的存在,它常常存在飞沫里。戴口罩还是能够阻挡大部分的病毒。
     
    阅读下面材料,拟写一则新闻标题,不超过20字。
    近日,记者从诺贝尔奖官方网站获悉,2020年瑞典当地时间10月8日,诺贝尔文学奖揭晓,获奖者为女诗人路易丝•格吕克(Louise Glück)。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马茨•马尔姆揭晓获奖者时说,格吕克用她“带有朴素美的、清晰的诗意声音,令个人的存在普世化”。
    路易丝•格吕克1943年出生于美国纽约,1968年出版处女诗集《头生子》,至今著有多本诗集和诗歌随笔集,获得过美国普利策奖、国家图书奖等多个奖项,被认为是美国当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
    自1901年首次颁发以来,曾有15位女性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路易丝•格吕克是第16位。
    四、写作(4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泥土
    鲁藜
    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
    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
    对这首小诗你产生了哪些联想?又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文体不限;③不少于7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0-2021学年浙江省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27分)(一)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1.
    【答案】
    B
    C
    (1)B(2)C(3)①人和空间的关系孤立、隔膜,不利于沟通和交流。②依赖口头约定,欠缺法理社会所应有的法律意识。③认识个别化,不追求普遍性适用性的真理。
    【考点】
    科普阅读
    社会科学类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实用类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阅读实用类文本,应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中相关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
    (2)本题考查的是实用类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阅读实用类文本,应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中相关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
    (3)本题考查的是实用类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阅读实用类文本,应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费孝通认为的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的流弊,用准确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归纳。
    【解答】
    A.“所产生的村落都是微型的”有误,根据材料一“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可知理解不当。
    B.正确。
    C.曲解概念。“是指个体与个体间的人际关系非常熟悉、交往方式非常紧密”错,根据材料三“熟悉的社会是对乡村社会的地方性与整体性结构特征的一种概括,而非指微观的、个别的人际关系或社会网络状况”可知。
    D.“都能”过于绝对化,依据材料二第二段“在大多数情况下依靠血缘、亲缘、宗缘和地缘等,结成亲密的社会关系网络”。
    故选:B。
    C.“类似于西方的‘团体格局’”错。西方的“团体格局”是指关系、权利、义务、公私等极其分明,人与人的关系都在同一个团体内,次序分明。
    故选:C。
    依据原文“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人和空间的关系孤立、隔膜,不利于沟通和交流。
    依据原文“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依赖口头约定,欠缺法理社会所应有的法律意识。
    依据原文“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认识个别化,不追求普遍性适用性的真理。

    答案:(1)B(2)C(3)①人和空间的关系孤立、隔膜,不利于沟通和交流。②依赖口头约定,欠缺法理社会所应有的法律意识。③认识个别化,不追求普遍性适用性的真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答案】
    B
    ①这是回忆母亲搓麻线的场景,连用“低”“坐”“卷”“露”等一系列动词,将母亲辛勤劳作的画面描写得细腻生动,刻画了母亲技艺娴熟、勤劳朴实的形象。②语言清新、质朴,透着乡土的气息,充盈着一种素朴的美感。③句式长短结合,错落有致,形成一种动态美。④这一段场景描写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传递着一股浓浓的思念之情。
    ①(老物件的特点)“搓线瓦”这些老物件是劳动人民创造的结晶,上面反映的是过去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方式。②(文化内涵)正像文章中的搓线瓦一样它们的背后往往是一群辛勤劳作的劳动者形象。虽然质朴但承载很多的乡土记忆,也见证了农村日新月异的发展,传承着艰苦朴素、勤劳朴实、勤俭节约等好家风。③(评价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技术的提高,很多以前用的老物件逐渐被更加先进的生活、生产用具所代替甚至被废弃,却提醒着我们要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考点】
    散文阅读
    【解析】
    (1)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3)本题考查分析物象特点和探究文本意蕴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联系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
    【解答】
    B.不是“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慨和遗憾”,而是表达沧海桑田,乡村变化巨大,但旧景不再,勾起怀旧之思。故选B。
    赏析句子重点赏析句子的语言,可以从用词、句式、语言特点等角度进行分析。
    就用词而言,这句话用到了多个动词“低”“坐”“卷”“露”“拿”“盖”“抽”“张”“搓”“垂”“叠”,这些动词描写了母亲当年搓麻的劳动场面,一方面写出母亲搓麻的动作麻利,技术娴熟,一方面写出母亲通过搓麻卖麻贴补家用,表现了母亲的勤劳朴实。
    就句式而言,“在厅屋里”“母亲低着头”“右手张开五指”等是短句,“拿了那块搓线瓦盖在膝盖骨的位置”“左手从旁边的篮子里抽出干苎麻丝放在搓线瓦上”等是长句,本句长短结合,错落有致。
    就语言特点而言,这句话用语朴素,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典雅的文言,而是充满了质朴的乡土气息,给人一种朴素的美感。
    就感情而言,这句话描绘了母亲当年搓麻的场景,清晰、宁静,充满了假的祥和温馨,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本题共两问,第一问时分析老物件的特点,可以结合文本进行分析;第二问时分析老物件的文化内涵,可结合其文化意义和价值进行分析。
    老物件的特点:文中“搓线瓦”是一件劳动用具,跟纺线的纺车、打豆子的连枷等都是劳动人民日常生活的劳动结晶,反映了当年农业经济时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文化内涵:这些老物件记录着我国农民的生产和生活,记录着农村的各种记忆,在这些老物件的身上,映照着一代代农民艰苦朴素、勤劳朴实、勤俭节约等精神品格,它们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也恰恰见证了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意义:这些老物件作为以前生活的见证者,虽然逐渐失去了现实的意义和价值,但是却让我们更加深刻地领略了先辈们的精神品格,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答案:(1)B(2)①这是回忆母亲搓麻线的场景,连用“低”“坐”“卷”“露”等一系列动词,将母亲辛勤劳作的画面描写得细腻生动,刻画了母亲技艺娴熟、勤劳朴实的形象。②语言清新、质朴,透着乡土的气息,充盈着一种素朴的美感。③句式长短结合,错落有致,形成一种动态美。④这一段场景描写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传递着一股浓浓的思念之情。(3)①(老物件的特点)“搓线瓦”这些老物件是劳动人民创造的结晶,上面反映的是过去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方式。②(文化内涵)正像文章中的搓线瓦一样它们的背后往往是一群辛勤劳作的劳动者形象。虽然质朴但承载很多的乡土记忆,也见证了农村日新月异的发展,传承着艰苦朴素、勤劳朴实、勤俭节约等好家风。③(评价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技术的提高,很多以前用的老物件逐渐被更加先进的生活、生产用具所代替甚至被废弃,却提醒着我们要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
    【答案】
    C
    B
    B
    ①起初白居易只是认为不应当让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暴尸街头,其实并没有别的想法,(想不到却)触怒了奸党,于是志向受挫。
    ②这时候,皇帝刚刚继位,政府之中有正直的人士,屡次下诏书,调查人民的疾苦。
    译文:
    因家庭贫困而又多事故,直到二十七岁我才应进士试。考中以后,虽然专心于分科考试,还是没有停止做诗。到了做校书郎的时候,诗作足有三四百首。有时拿出来让足下这样的朋友们看。大家一见都说写得工巧,其实我并没有达到诗作者的水平。自从到朝廷作官以来,年龄渐长,经历的事情也渐多,每逢与人谈话,多询问时政,每逢读书史,多探求治理国家的道理。这才知道文章应该为时事而著作,诗歌应该为现实而创作。这时候,皇帝刚刚继位,政府之中有正直的人士,屡次下诏书,调查人民的疾苦。我正是在这时升做翰林学士,又做左拾遗的官,亲手领取写谏章的用纸,除写奏章直接向皇帝陈述意见之外,又可以解救人民疾苦,弥补时政的缺失,而又难于直接说明的事项,就写成诗歌,慢慢地让皇帝知道。首先是用来开阔皇帝的见闻,对他考虑和处理国家大事有所帮助。其次是报答皇帝的恩情奖励,尽到谏官的职责。最后是实现个人平生振兴诗道的心愿。没有想到,心愿没有实现而悔恨已经产生,诗歌没有闻于上,而诽谤却已经形成了。
    【考点】
    文言文比较阅读
    【解析】
    (1)本题考查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意义代入原文,考察其与上下文语境是否相符。
    (2)本题考查断句,注意句意,抓好常见的文言虚词这些断句标志和主谓结构。
    (3)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注意将题干与原文进行对比。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解答】
    C.擢:升官。句意:我正是在这时升做翰林学士。
    B.句意:首先是用来开阔皇帝的见闻,对他考虑和处理国家大事有所帮助。其次是报答皇帝的恩情奖励,尽到谏官的职责。最后是实现个人平生振兴诗道的心愿。没有想到,心愿没有实现而悔恨已经产生,诗歌没有闻于上,而诽谤却已经形成了。“广宸听”是“开阔皇帝的见闻”的意思,不可断,排除AC。“上以”“次以”“下以”分别是“首先”“其次”“最后”的意思,不可断,故选B。
    B.“潜心诗歌创作”错,原文“亦不废诗”,还是没有停止做诗。
    ①勋庸暴露不宜,应当让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暴尸街头;肠,想法;怫怒,触怒;失志,志向受挫。译为:起初白居易只是认为不应当让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暴尸街头,其实并没有别的想法,(想不到却)触怒了奸党,于是志向受挫。
    ②宰府,政府、朝廷;正人,正直的人士;玺书,诏书;访人,调查人民;急病,疾苦。译为:这时候,皇帝刚刚继位,政府之中有正直的人士,屡次下诏书,调查人民的疾苦。
    答案:(1)C(2)B(3)B(4)①起初白居易只是认为不应当让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暴尸街头,其实并没有别的想法,(想不到却)触怒了奸党,于是志向受挫。
    ②这时候,皇帝刚刚继位,政府之中有正直的人士,屡次下诏书,调查人民的疾苦。
    译文:
    因家庭贫困而又多事故,直到二十七岁我才应进士试。考中以后,虽然专心于分科考试,还是没有停止做诗。到了做校书郎的时候,诗作足有三四百首。有时拿出来让足下这样的朋友们看。大家一见都说写得工巧,其实我并没有达到诗作者的水平。自从到朝廷作官以来,年龄渐长,经历的事情也渐多,每逢与人谈话,多询问时政,每逢读书史,多探求治理国家的道理。这才知道文章应该为时事而著作,诗歌应该为现实而创作。这时候,皇帝刚刚继位,政府之中有正直的人士,屡次下诏书,调查人民的疾苦。我正是在这时升做翰林学士,又做左拾遗的官,亲手领取写谏章的用纸,除写奏章直接向皇帝陈述意见之外,又可以解救人民疾苦,弥补时政的缺失,而又难于直接说明的事项,就写成诗歌,慢慢地让皇帝知道。首先是用来开阔皇帝的见闻,对他考虑和处理国家大事有所帮助。其次是报答皇帝的恩情奖励,尽到谏官的职责。最后是实现个人平生振兴诗道的心愿。没有想到,心愿没有实现而悔恨已经产生,诗歌没有闻于上,而诽谤却已经形成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答案】
    B
    ①运用动作描写,如“敲”“煮”写诗人自己在寒冷的冬天,敲冰取水,煮茶品茗。窗外天寒地冻,诗人煮茶品茗,表现抒情主人公儒雅高洁的形象。②运用对比(或衬托)的手法,“贫喜苗新长”与“吟怜鬓已华”的对比,刻画出抒情主人公生活贫困、韶华不再的形象。③通过心理描写,由冬天的漫长,年关将近,自己又双鬓花白,这一切,使他产生了逃离农村的意思,导出了尾联想要搬家,免得再见到这一幕幕景色,触动忧愁。写出了抒情主人公的多愁善感的形象。
    译文:
    我在石缝间敲开坚冰汲取泉水,冒着寒冷烹煮着香茶。梅花迟迟未开,使人想起今年是闰腊月;远处的枫叶,红红火火,让人误认是迎春的鲜花。生活贫寒,见了新苗自然地产生了欣喜;吟着诗句,感叹双鬓已都是白发。我想到城中去寻间小屋,在这岁暮搬去住下。
    四时代序,流光转移,诗人有感于内,往往借吟咏来寄托怀抱。徐照这首冬日书事诗,虽然是和作,但不为和韵所囿,自抒真情,精心锤炼,词巧意新,受到后人赏识。原诗共三首,这是第一首。
    赏析:
    诗题是“冬日书事”,首联就点出时令,带出“事”来。诗写自己在寒冷的冬天,凿冰取水,煮茶品茗。徐照酷爱饮茶,叶适《徐道晖墓志铭》说他“嗜苦茗甚于饴蜜,手烹口啜无时”。可见这联是诗人真实地记载自己的日常生活及嗜好,抒发自己的情趣。通过这两句,我们仿佛可见诗人正对着茶炉,享受着“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苏轼《汲江煎茶》)般的乐趣,更可推想,窗外天寒地冻,诗人与二三知心朋友,品茗清谈的雅况。次联写冬日的所见所思,微妙工巧,是徐照诗中名句。已经是腊月,自然使人想到梅花,可是梅花还没有开放,原来今年是闰腊月,冬天特别长;远处的枫树,还残留着红叶,在冬天的萧瑟灰暗的背景中,被误认为早放的春花。这联摹写江南冬景很逼真,用笔虚实相间,该开的花没开,却错把枫叶当花,可见诗人对春的向往。两句看似不相干,实际上是以“思花”这一主观愿望作驱使,以感情为统属。永嘉四灵的诗模仿晚唐,讲究苦吟,有意与江西诗派相对立,但这联的格律音节、造句炼字,都很接近江西诗派,所以元方回评说:“思字、误字、当是推敲不一乃得之。”清纪昀也评说:“故为寒瘦之语,然别有味。
    【考点】
    古诗词比较阅读
    【解析】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把握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①注意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对人物的刻画;②注意环境描写(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对人物的烘托作用;③注意前后的对比烘托;④注意知人论世,结合背景。
    【解答】
    B.没有早放的春花。远处的枫树,还残留着红叶,在冬天的萧瑟灰暗的背景中,被误认为早放的春花。
    本诗,据“煮茶”“梅迟思闰月,枫远误春花”,可见诗人儒雅、品性高洁;“贫喜苗新长”可见他贫穷,但是生活悠闲自适;“鬓已华”“欲移家”可见他两鬓花白、年华己逝,不愿睹物伤情,可见其多愁善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答案】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考点】
    名篇名句默写
    【解析】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地背诵和记忆,背写时不添字,不掉字,不写错别字。
    【解答】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重点字;衿)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重点字:摧)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重点字:鬓、潦)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答案】
    “戏谑”不厌其烦:不嫌麻烦,形容很有耐心不胜其烦:承担不了,不能忍受,烦琐地使人受不了语境是不需要不嫌麻烦的诉说,故选“不厌其烦”去除:除掉,除去祛除:除去,使用范围较窄,一般是去除疾病、疑惧、邪祟等语境对象是“陋习”,故选“去除”故选A
    B
    【考点】
    综合读写
    【解析】
    (1)本题考查词语和成语的理解和正确运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理解词语要理解词语的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辨析常见的同义词、多义词、反义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联系生活和自己的积累,推想句子中有关生词和新生词语在语境中的恰当意义。正确理解与运用常见成语则需要了解成语的基本含义和所携带的故事意义,辨析常见成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判断成语使用的正误;辨析常用成语的感情色彩等。
    (2)本题考查病句辨析修改,能力层级为D级。所谓“病句”,是指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不合逻辑事理的句子。辨析修改病句需要了解高考六种常见的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本题着重考查搭配不当和中途易辙,应了解病句类型并注意辨析修改。
    【解答】
    心领神会:不用对方明说,心里领悟其中的意思。心照不宣:彼此心里明白,不必明说。语境是国人能理解春运的壮观景象,故选“心领神会”。戏谑:用有趣的引人发笑的话开玩笑。戏弄:耍笑捉弄;拿人开心。语境说“身处北上广的托尼、露丝回到村里,就变回了二狗、翠花”,可见是在开玩笑。故选“戏谑”。不厌其烦:不嫌麻烦,形容很有耐心。不胜其烦:承担不了,不能忍受,烦琐地使人受不了。语境是不需要不嫌麻烦的诉说,故选“不厌其烦”。去除:除掉,除去。祛除:除去,使用范围较窄,一般是去除疾病、疑惧、邪祟等。语境对象是“陋习”,故选“去除”。故选A。
    原句的错误是搭配不当,“树立”和“表达方式”动宾搭配不当,应把“树立”改为“确立”,排除AC两项。且AC两项关联词语“但是”使用错误,不合逻辑,因为和上句无转折关系。D项是中途易辙,传统文化没讲述完整,就另起一个话题,应把“传统文化为了生生不息”改为“为了让传统文化生生不息”。故选B。
    答案:(1)A(2)B
    【答案】
    B
    【考点】
    文学常识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跟SARS区别是什么,病毒常常是通过野生动物传到人,从医学专家的角度,普通人应该怎么防范
    【考点】
    表达得体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
    【解答】
    语段是《新闻1+1》栏目主持人白岩松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如何防控”连线钟南山进行的一次访谈。第一处,钟南山讲述的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跟SARS区别,白岩松问的是二者的区别。
    第二处,根据“现在还是出现了人传人的现象”可知,“人传人”之前应该是“动物传人”。
    第三处,根据“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要戴口罩,因为这些病毒不是单独的存在。戴口罩还是能够阻挡大部分的病毒”可知,故填写“从医学专家的角度。
    答案:
    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跟SARS区别是什么?
    ②病毒常常是通过野生动物传到人。
    ③从医学专家的角度,普通人应该怎么防范?
    【答案】
    美国女诗人格吕克获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或“格吕克成为第16位诺贝尔文学奖女性获得者”。
    【考点】
    一句话概括内容
    【解析】
    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概括材料的主要信息,要把握文段语意,抓住关键词,从中筛选出关键信息,然后用简明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
    【解答】
    本新闻的主要内容是美国女诗人女诗人路易丝•格吕克,事件是“获得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或“路易丝•格吕克是第16位女性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压缩成不超过20字即可。
    四、写作(40分)
    【答案】
    把自己看淡
    小泉涓涓,入大海方可不涸;孤松做立,入山林方可不折。泉入乃成其大,松入林方成其广。只有把自己看淡,愿与他人汇成海集成林,方可成就不朽。
    把自己看淡,是睿智。请君拨开历史的风烟,你可听见战马嘶嘶西风长瑞。在这声响之中,我看见了汉高祖“晋将军未若韩信,运筹未若张良,抚军未若萧何,微三人,吾不知其可也。”你看,那在大风起兮云飞扬之际,威加四海的刘邦此刻竟有如孩童,认为天下之事皆须因人之力。事实真是如此么?答案是否定的,韩张等三人实能将军,但刘邦能将此三人,他把自己看得很轻很轻,换来三位忠臣把他捧得更高。
    “总把自己当珍珠,便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诗人鲁藜如是说。
    把自己看得重极高极者,亦有之。心理学上有一 种疾病,名曰“自恋型人格障碍”,这种人有极强的优越心,与之相伴的是极重的妨忌与脆弱的自尊。他们自以为是宇宙的中心,几乎可称之为“唯心者”的病态体现。这种人的生活可想而知,众叛亲离而已。医学上用两个字概括之“有病”。“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弘一法师如是说。若春天只有华枝一脉,那春天岂非荒芜,若天心只有夜月一轮,那日夜岂非孤寂。把自己看淡,把眼界放宽,世界和心,便同时大了。冰心奶奶说:“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正在此理。
    把自己看淡,是因为别人帮助自己太多。知名演员若无观众的捧场,她如何知名?牛顿若无伽利略、笛卡尔、胡克的帮助,他怎能总结出三大定律?开普勒若无第谷几十年如一日的辛劳,他怎能发现行星运动的规律?
    李白十五习剑术,孙策十七立江东。 我今年少,亦为十七。我的眼前有无限天地,我的前方乃芳草莫莫,我知道这非我一己之功。 若非我的父亲推我日日向上,若非我的母亲时时给予我力量,我今日断非如此!我爱我家,我们把自己看得极轻,把对方看得极重,所以我们家的爱,很浓很浓。
    老子曰:“夫之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朋友,把自己看淡吧!让时间成就你的浓,让他人成就你的荣!
    【考点】
    材料作文
    【解析】
    本题考查写作的能力。这是一道材料作文,设题分两部分,其一为材料,其二为任务和要求。首先应审读材料信息,以确定写作方向或立意关涉的角度,根据抓关键词句法确定“人应做泥土”。然后看任务和要求,任务明确,即“对这首小诗你产生了哪些联想?又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据此谈看法。然后确定文体,题目没有明确文体,可根据情况自定,但需明确文体特征,语言要流畅,中心要突出,内容要充实。
    珍珠因为光泽诱人,价值昂贵,所以就时时有怕被埋没的痛苦。作者用它来比拟那些固守已有的成绩、自视甚高,追求名声,不肯做实际工作、平凡工作的人。“泥土”比拟那些脚踏实地、甘于平凡、兢兢业业、乐于奉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生而为人,无论才智高低本事大小,都应投身到人民大众开天辟地的伟大事业中去。而且,要甘于平凡,甘于牺性,甘于奉献!这首诗反映的是两种人生状态或两种人生观:第一种人,他们刚刚有了一点本事,就以为自己了不起,孤芳自赏,自视甚高。但是现实世界不欢迎这样的人。这种人留给社会的只不过是几句怀才不遇的牢骚而已。在古代,在黑暗统治的社会,确有不少怀才不遇的人,由于统治者的专制,曾使多少人志士报国无门。然而,今天时代变了,怀有真才实学的人,有了广阔的用武之地。在人民大众如火如荼地建设小康社会的热潮中,谁若依然在那里把自己当珍珠欣赏,谁就走入了人生误区,也必定会产生“被埋没的痛苦”。诗的后两句是说,生而为人,无论才智高低,本事大小,都应投入到人民大众波澜壮阔的伟大事业中去,而且在工作中,要甘于平凡,甘于牺牲,甘于奉献。最后一句的内涵是:为了人民大众的事业甘做铺路的泥土。这既是诗人的自勉,也是善意的告诫。其主旨是通过泥土和珍珠的对比,提醒人们克服可能存在的高傲情绪,不要自视特殊,要甘于平凡,甘于奉献。作文的立意,可以紧紧扣住短诗的主旨,批评孤芳自赏,自视甚高”的人生态度,赞扬“甘于平凡,甘于奉献^的高贵品质。
    参考立意:
    ①自视为“珍珠”,孤芳自赏,会陷入个人利益的泥坑,会常常“痛苦”。
    ②甘于当“泥土”,那种精神会像“珍珠”般闪光。
    ③爱岗敬业,献身于人民大众的神圣事业,永远快乐。
    【解答】
    把自己看淡
    小泉涓涓,入大海方可不涸;孤松做立,入山林方可不折。泉入乃成其大,松入林方成其广。只有把自己看淡,愿与他人汇成海集成林,方可成就不朽。
    把自己看淡,是睿智。请君拨开历史的风烟,你可听见战马嘶嘶西风长瑞。在这声响之中,我看见了汉高祖“晋将军未若韩信,运筹未若张良,抚军未若萧何,微三人,吾不知其可也。”你看,那在大风起兮云飞扬之际,威加四海的刘邦此刻竟有如孩童,认为天下之事皆须因人之力。事实真是如此么?答案是否定的,韩张等三人实能将军,但刘邦能将此三人,他把自己看得很轻很轻,换来三位忠臣把他捧得更高。
    “总把自己当珍珠,便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诗人鲁藜如是说。
    把自己看得重极高极者,亦有之。心理学上有一 种疾病,名曰“自恋型人格障碍”,这种人有极强的优越心,与之相伴的是极重的妨忌与脆弱的自尊。他们自以为是宇宙的中心,几乎可称之为“唯心者”的病态体现。这种人的生活可想而知,众叛亲离而已。医学上用两个字概括之“有病”。“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弘一法师如是说。若春天只有华枝一脉,那春天岂非荒芜,若天心只有夜月一轮,那日夜岂非孤寂。把自己看淡,把眼界放宽,世界和心,便同时大了。冰心奶奶说:“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正在此理。
    把自己看淡,是因为别人帮助自己太多。知名演员若无观众的捧场,她如何知名?牛顿若无伽利略、笛卡尔、胡克的帮助,他怎能总结出三大定律?开普勒若无第谷几十年如一日的辛劳,他怎能发现行星运动的规律?
    李白十五习剑术,孙策十七立江东。 我今年少,亦为十七。我的眼前有无限天地,我的前方乃芳草莫莫,我知道这非我一己之功。 若非我的父亲推我日日向上,若非我的母亲时时给予我力量,我今日断非如此!我爱我家,我们把自己看得极轻,把对方看得极重,所以我们家的爱,很浓很浓。
    老子曰:“夫之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朋友,把自己看淡吧!让时间成就你的浓,让他人成就你的荣!
    相关试卷

    2020-2021学年北京市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人教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北京市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人教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内基础部分,共25分,能力拓展部分,共40分,名著阅读部分,共35分,写作部分,共50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辽宁省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人教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辽宁省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人教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重庆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人教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重庆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人教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0-2021学年浙江省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人教版含答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