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通高中2020年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冲A复习标准示范卷3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214924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广东省普通高中2020年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冲A复习标准示范卷3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214924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广东省普通高中2020年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冲A复习标准示范卷3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214924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广东省普通高中2020年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冲A复习标准示范卷
广东省普通高中2020年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冲A复习标准示范卷3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普通高中2020年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冲A复习标准示范卷3,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普通高中2020年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冲A复习标准示范卷3 (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本卷共4页)第Ⅰ卷(选择题 共5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共5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20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21~25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20题,每小题2分,第21~25题每小题3分,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下列叙述属于无丝分裂的特征的是 ( )A.在分裂前期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B.在分裂中期纺锤体牵引着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C.分裂过程中无染色体和纺锤丝的出现D.在分裂前期重新出现核仁和核膜C [无丝分裂的名称由来就是在无丝分裂的过程中无染色体和纺锤丝的出现。]2.已知某物种的一条染色体上依次排列着A、B、C、D、E五个基因,下面列出的几种改变情况中,未发生染色体结构改变的是 ( )D [染色体结构的变化包括缺失、重复、易位、倒位。前三项都发生了改变,只有D项符合题意。]3.叶绿体色素的纸层析结果显示,叶绿素b位于层析滤纸的最下端,原因是( )A.相对分子质量最小 B.相对分子质量最大C.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小D.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C [四种色素溶解度大的扩散得快,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小,扩散得最慢。]4.扦插时,保留有芽和幼叶的插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这主要是因为芽和幼叶能( )A.迅速生长 B.进行光合作用C.产生生长素 D.储存较多有机物C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有三:一是促进生长;二是促进果实的发育;三是促进扦插枝条的生根。植物生长旺盛的部分,特别是芽的分生组织及幼叶均能产生生长素,所以保留芽和幼叶的枝条容易生根。]5.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生态因素对该种群的影响没有作用B.种群的增长率保持相对稳定 C.食物将不再是限制种群发展的因素D.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D [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将保持一个动态平衡,出生率与死亡率基本相等。]6.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是空气中含有大量的( )A.由工业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硫B.由工业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C.由人类排放的氟氯昂 D.由人类活动排放的生活垃圾答案:A7.按照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群落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长期的地理隔离必然导致新物种的形成C.定向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D.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D [基因频率是否发生改变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8.基因重组发生在( )A.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B.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的过程中C.有丝分裂形成子细胞的过程中D.通过扦插繁殖后代的过程中答案:A9.下列关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的是人类DNA核苷酸序列B.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科学史上最伟大的工程计划之一C.对于人类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都会有全新的改变D.测序工作完成于1990年,至此人类了解基因的历程已结束答案:D10.糖原和淀粉完全水解后的产物分别是( )A.葡萄糖 葡萄糖 B.葡萄糖 果糖C.核糖 葡萄糖 D.乳糖 果糖A [糖原和淀粉都是多糖,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彻底水解的产物即为葡萄糖。]11.某人用手指“阅读”盲文时,参与此过程的高级中枢是( )A.语言中枢 B.躯体感觉中枢C.躯体运动中枢 D.以上三者全部参与D [“阅读”盲文需手指接受感觉传至躯体感觉中枢,手指的运动由躯体运动中枢控制,读懂盲文含义由语言中枢完成。]12.蝌蚪在发育过程中尾巴逐渐消失。该过程发生了( )A.细胞凋亡 B.细胞衰老C.细胞休眠 D.细胞癌变答案:A13.如图为反射弧示意简图,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这是因为( )A.在②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B.在③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C.在④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D.以上说法都对B [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主要是由于突触的特性造成的。突触小泡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传给突触后膜。]14.在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时,为促使组织细胞相互分散开,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解离 ②用镊子尖将根尖弄碎 ③压片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①②③答案:D15.下列有关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有氧呼吸及光合作用产生ATP均在生物膜上进行B.生物膜之间可通过具膜小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C.分泌蛋白的修饰加工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共同完成D.细胞膜内外两侧结合的蛋白质种类有差异A [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均不在生物膜上进行。]16.美国遗传学家萨顿发现,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因此推论: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他将看不见的基因与看得见的染色体的行为进行类比,这里采用的推理方法是( )A.演绎推理 B.归纳推理C.类比推理 D.假说推理C [萨顿将看不见的基因与看得见的染色体的行为进行类比,这里采用的推理方法是类比推理。]17.下面关于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种群内的个体之间可相互交配繁殖B.种群内的个体成员是不断变化的C.种群内的个体之间会发生非常激烈的种内斗争D.在一个稳定型的种群内,个体成员不发生变化D [在一个稳定型的种群内,只能说是动态平衡,个体成员是会发生变化的。]18.如图是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关系简图,其中只发生在生产者体内、可发生在各种细胞内和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最多的过程依次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④⑤ D.②③⑤D [生产者体内一定有固定CO2的过程即②,可发生在各种细胞内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即③,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最多的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即⑤。]19.在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中,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DNA复制、转录及翻译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核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C.DNA复制、转录都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翻译则是以mRNA为模板D.DNA复制、转录和翻译所需的原料依次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C [DNA复制、转录及翻译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正确;核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穿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与核糖体结合后进行翻译过程,B正确;DNA复制是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DNA转录是以DNA一条链为模板,翻译则是以mRNA为模板,C错误;DNA复制、转录和翻译所需的原料依次是4种脱氧核苷酸、4种核糖核苷酸和20种氨基酸,D正确。]20.对人体内环境理化特性及调节途径叙述正确的是( )A.血浆中血浆蛋白的含量越多,血浆渗透压越小B.人体细胞外液中的阳离子主要是K+C.血浆中乳酸过多时,会与HCO、HPO反应D.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会引起血浆渗透压上升C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血浆中血浆蛋白越多,血浆渗透压越大;当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时,会使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进而使血浆渗透压下降;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无机盐离子主要为Na+和Cl-。]21.下列结构式是某种食物蛋白质被人体胃蛋白酶分解后的末端部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结构式中有5个肽键B.该结构式中有4个氨基酸C.该物质缩合时会脱去3个水分子D.该肽链中最多有氨基和羧基各1个BC [该结构有3个肽键,4个氨基酸,脱水缩合时每形成一个肽键脱去1分子水,该结构的侧链基团各有一个氨基和羧基,所以肽链至少有2个氨基和2个羧基。]22.下列叙述能体现生物界具有高度统一性的是( )A.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C.昆虫的翅和鸟的翅结构不同D.细胞是众多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D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A项错误;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细胞是众多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能体现生物界具有高度统一性;昆虫的翅和鸟的翅结构不同体现了生物界的多样性。]2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能量只能由较低营养级流向较高营养级B.信息只能在生物与非生物之间传递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可以较长时期地保持动态平衡D.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相互制约互为因果的ACD [信息还能在生物与生物之间传递。]24.孟德尔根据豌豆杂交实验现象提出了超越当时时代的假说,其主要内容包括(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B.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C.配子中只含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D.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答案:ABCD25.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某种植物根、茎生长的影响。从图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A.生长素具有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B.a、c两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茎生长的最适浓度C.b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促进茎生长,抑制根的生长D.不同植物的同一器官对同一浓度的生长素的反应相同ABC [图中说明同种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没有比较不同植物,所以不能说明不同植物的同一器官对同一浓度的生长素的反应相同。]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45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5分)26.(15分)下图表示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和b为物质的两种运输方式,请分析后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的②表示____________,它是组成该结构的________。③表示________,鉴别细胞膜内外侧的依据是________。(2)在低温下,结构②排列整齐,但温度上升后,会出现排列不整齐现象,其厚度也会减小,这说明②结构特点是________。(3)在物质通过该结构,③起作用的是上图的__________(填“a”或“b”)方式。(4)细胞间的识别、免疫与[ ]____________有关。(5)若该膜是线粒体内膜,那么③可能是________;若该膜是类囊体膜,则最能体现该膜的功能的是膜上有吸收光能的色素。用纸层析法提取出来的四种色素在滤纸上从上到下排在第一位和第三位的色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答案】 (除特殊标记外,每空2分)(1)磷脂双分子层(1分) 基本支架 蛋白质(1分) 细胞膜外侧有糖蛋白 (2)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b(1分) (4)①糖蛋白 (5)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胡萝卜素、叶绿素a【解析】 (1)细胞膜的成分: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类。图中的②表示磷脂双分子层,它是组成该结构的基本支架。③表示蛋白质,细胞膜的外侧有糖蛋白,内侧无,据此可判断细胞膜的内侧面和外侧面。(2)在低温下,结构②磷脂双分子层排列整齐,但温度上升后,会出现排列不整齐的现象,其厚度也会减小,这说明②磷脂双分子层的结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3)由分析可知,a属于自由扩散,不需要蛋白质的协助;b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蛋白质的协助,因此在物质通过该结构时,③(蛋白质)起作用的是上图的b方式。(4)细胞间的识别、免疫与①(糖蛋白)有关。(5)线粒体内膜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因此该膜是线粒体内膜,那么③可能是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在纸层析法分离绿叶中的色素的实验中,四种色素在滤纸上从上到下的排列顺序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27.(16分)下图为某双链DNA分子片段的平面结构示意图,遗传信息通过亲代DNA分子的复制传递给子代,从而保持遗传信息的连续性。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可知,[①]________和[②]________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2)③④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排列在内侧。若③表示胸腺嘧啶(T),则④应该是________。(3)DNA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参与其复制过程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_,复制时,以甲、乙两链为模板,利用细胞中的四种游离的________为原料合成子链,并进一步形成两个子代DNA分子。(4)若该图表示子代DNA分子,则甲、乙两链中,一条链为亲代母链,另一条链为新合成子链,双链DNA分子的这种复制方式称为________。(5)将一个细胞的DNA用15N标记,放入含14N的4种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连续分裂4次。则含有14N的DNA细胞占总细胞数的________,含有15N的DNA细胞占总细胞数的________。【答案】 (除特殊标记外,每空2分)(1)磷酸(基团) 脱氧核糖 (2)腺嘌呤 (3)解旋酶和DNA聚合酶 脱氧核苷酸 (4)半保留复制 (5)100% 1/8(12.5%)【解析】 (1)由图可知,①是磷酸,②是脱氧核糖,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磷酸(基团)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形成的。(2)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若③表示胸腺嘧啶(T),则④应该是腺嘌呤(A),二者之间通过氢键相连。(3)DNA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其解旋过程是在解旋酶的作用下进行的,复制时,以甲、乙两链为模板,利用细胞中的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催化合成子链,并进一步形成两个子代DNA分子。故DNA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4)若该图表示子代DNA分子,则甲、乙两链中,一条链为亲代母链,另一条链为新合成子链,双链DNA分子的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5)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将一个细胞的DNA用15N标记,放入含14N的4种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连续分裂4次,形成16个子代DNA分子,其中有2个DNA分子的一条链含14N,另一条链含15N,故含有15N的细胞数是2个,而另外14个DNA分子两条链均含14N,即有14个子细胞只含14N,所以子代含有14N的DNA细胞占总细胞数的100%,含有15N的DNA细胞占总细胞数的2/16=1/8。28.(14分)甲图表示燕麦幼苗生长素浓度与所起作用的关系;乙图表示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丙图表示燕麦胚芽鞘。甲乙 丙(1)由甲图可知,对于不同的器官来说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________;对于同一器官来说,生长素的作用与浓度的关系是低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_。(2)乙图中a侧生长素浓度大于________mol·L-1,对根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b侧生长素对根生长的效应是________。(3)为验证在单侧光照下,丙图燕麦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A段而不是B段,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帮助其完成下列有关实验过程。Ⅰ.实验材料及用具:燕麦胚芽鞘、一侧开孔的硬纸盒、薄云母片、光源等。Ⅱ.下图表示的是该实验过程。Ⅲ.实验结果:①装置内胚芽鞘________生长;②③装置内胚芽鞘____________生长。【答案】 (除特殊标记外,每空2分)(1)不同 促进生长(1分) 抑制生长(1分) (2)10-8 抑制 促进 (3)Ⅲ.直立生长 弯向光源生长【解析】 (1)甲图所示坐标曲线图反映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横轴为生长素浓度的变化,纵轴为生长素对器官生长的作用,两条曲线分别代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根和芽生长的影响。由图中可以看出,根和芽的最适宜生长素浓度分别为10-10mol/L、10-8mol/L;说明对于不同的器官来说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不同。对于同一器官来说,生长素的作用与浓度的关系是在一定浓度范围促进生长,超过一定范围则抑制生长。(2)乙图中根对生长素浓度敏感性强,近地侧a侧的生长素浓度高,大于 10-8mol/L,抑制了根的生长,远地侧b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了根的生长。(3)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在单侧光照射下,丙图燕麦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A段而不是B段”,可对燕麦胚芽鞘进行三种处理:阻断A段,阻断B段,不阻断任何部位以做对照。即①装置所示实验是实验组:胚芽鞘的尖端有云母片,它阻断了生长素在尖端的横向运输,使得向光侧和背光侧的生长素分布均匀,所以胚芽鞘直立生长;②③装置所示实验是对照组:胚芽鞘的尖端没有云母片,而在尖端发生了横向运输,使得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比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高,所以背光侧生长得比较快,从而导致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普通高中生物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标准示范卷7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普通高中生物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标准示范卷3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普通高中2020年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冲A复习标准示范卷6,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