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4、比较水的多少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4、比较水的多少教案设计,共9页。
教学设计科学教育理论指导: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它肩负着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任务。亲身经历,探究实践是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科学实验在科学探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学探究实验是小学生认识大自然的基本途径之一,是科学教学中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同时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基本要求。 通过实验操作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本领。实验教学可以说是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理论教学的实践和延续,它起着从书本到实践,从抽象到具体的一个重要的桥梁作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教学内容:“水和空气”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内容,本单元主要引导学生想办法来解决、用证据来证明在探究水和空气过程中产生的许多问题,最终,学生们将在事实的基础上,认识到水和空气在重量、体积、形状、占据空间、流动性等方面的许多特性,并且对固体、液体、气体、物质等概念有初步认识。 “比较水的多少”是本单元第4课内容,包括三个活动,活动一:比较水谁多谁少;活动二:比较水多多少;活动三:认识量筒。通过让学生解决“比较水的多少”这一实际问题,引发“表述水的多少”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并在测量工具的产生过程中发现“水没有固定形态,但有一定体积”这个特征。教学方法:1、把教学目标真正落实到课堂上,让每节科学课成为聚沙成塔的沙,滴水穿石的水。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因势利导。科学课程最基本的特点是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学习活动,以形成对自然进行探究的态度、技能和获取关于自然的知识。3、巧设情境,一开始让课堂成为吸引学生的“磁石”。4、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通过这些活动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一次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创造的过程。5、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科学探究活动一般应掌握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6、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7、悉心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活动中实际发生的事件,有效地推动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创造性地驾驭课堂。8、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对什么事都十分好奇,学生爱问好动,求知欲强,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直观事物的感知较强,以形象思维、直觉思维为主,有较强的表现欲,因此,在科学探究上,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科学的乐趣。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完善自己的想法,但在此过程中,由于他们敏感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小组合作也刚刚建立,还未养成良好的科学实验的习惯,组织教学对老师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液体的体积是可以测量的。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方法比较液体多少;使用标准和非标准单位测量液体的体积。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比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对比较的方法进行分析和统一,有助于建立科学的标准,并在探究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和交流。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亲历“比较水的多少”活动,认识到水是有一定体积并可以测量的。难点:自主探究表述“多少水的科学方式”。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给每组材料:2个塑料瓶(大小高低不同,内装有不同量的水)、1个用来测量的杯子、1把尺子、2张记录单、1块抹布、1个量筒。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秦老师班上的孩子遇到了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视频)大家的桌上也放着和视频里同样的两瓶水,分别是1号瓶和2号瓶,你们能看出谁多谁少吗?(二)猜测结果生1:“……” 生2:“……” 生3:“……” (三)探讨方法1、小组讨论我听出来了,一共三种不同意见,1号瓶多,2号瓶多,两瓶一样多。到底哪瓶水多呢?刚刚我们都是用眼睛看来做的判断,这种方法叫观察法,除了观察还有哪些更好的方法来比较水的多少?你的方法需要什么材料?小组内讨论讨论,看看能想出几种办法。2、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比水位 比杯数比重量 …… 各组互相交流方法,讨论方法的可操作性并提出改进意见。小结:其实比较水的多少方法有很多,秦老师班上的一个孩子就用一把尺子,一个杯子就比出了多少,你们猜猜他是怎么做的? (四)确定试验方法
一位同学说,老师做演示实验,老师有操作不当的地方就喊停,觉得哪里做得好就竖个大拇指。老师故意做错提醒大家注意几点 :1.水尽量倒干净;2. 杯子要放平;3.0刻度线对齐杯底。大家想不想动手实验一下?可实验不是随便玩,这需要有严谨的态度和规范的操作。 再来看老师给的提示:
1.保持桌面整洁,水不要洒了,
2.实验结束,迅速整理好器材,
3.填写好实验记录单。(五)动手实验
学生操作,老师巡视指导。(六)汇报交流1、下面按组次汇报实验结果,老师板书。2、分析结果:对于哪瓶水多,各组的答案是一致的。但是多多少的结果?有的还相差很大?什么原因?(用来量的杯子大小不一样)材料员把杯子举起来互相看一看。同样多的水倒进大小不同的两个杯子,他们的水位高度是不一样的,老师将他做成了一个动画,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视频)边听边思考,两杯水水量怎样?1号瓶,2号瓶大小怎样?现在把水分别倒进两个瓶子里,同样多的水为什么倒进1号瓶水位高度是4厘米,而倒进2号瓶水位高度只有3厘米呢?我们说的瓶子大些就是指瓶子的底面大些,所以水的多少既与水位高度有关还与底面大小有关,这样就产生了既要考虑水位高度又要考虑底面大小的体积单位,那么我们用长度单位表述水的多少是不科学的(擦掉多多少的数据)。你们了解体积单位吗?他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七)认识毫升矿泉水见过吗?上面标明:“净含量”300ml。“净含量”是什么意思? “ ml”又是什么意思?还在哪里见到过毫升?继续点击饮料和洗衣液的图片,读读他们分别多少毫升。(八) 测量1、现在已经知道可以用毫升表述水的多少,你们知道1号瓶现在有多少毫升水吗?2、要想准确知道还需借助一种专业测量水的工具(出示量筒)认识吗?量筒,他所使用的单位就是毫升。3、想近距离观察量筒吗?坐直了,听清楚要求,拿到量筒后先不着急测量,观察量筒有哪些特点,待会我们可以从他的外形,材质以及上面的刻度等方面进行描述。4、学生描述特点说说他的材质,外形什么特点,能介绍一下他的刻度吗?最高刻度,最低刻度,一大格,一小格等。5、了解了量筒,到底怎样使用它呢?看着挺简单,实际上很有讲究呢。把书翻到74页,自学提示部分。6、对于提示部分两点,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吗?什么是凹液面?为什么要放平稳?清楚了操作要求,下面就用量筒测量出1号瓶比2号瓶到底多多少毫升?7、学生测量并汇报。8、为什么用统一的工具量还是有些许不同呢?(测量中的误差有时不可避免,但需尽量减少误差。)(九)总结很高兴和大家度过愉快的的40分钟,你们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 比较水的多少 方法: 1号瓶的水比2号瓶多 比水位: 多 ml 比重量: 多 ml比杯数: 多 ml…… 多 ml多 ml多 ml 实验记录单:“比较水的多少”实验记录单组号: 日期 月 日 ①号瓶的水比 ,②号瓶的水多 ,___ _ 号瓶的水比____号瓶的水多,多 。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4、比较水的多少教学设计,共3页。
这是一份2021学年4、比较水的多少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教科版三年级上册4、比较水的多少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比较哪个瓶子水最多,比较水多多少,认识并使用量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