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卖火柴的小女孩部编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14982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8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8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及反思,共2页。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教学目标 会写“柴、冷”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火柴、又黑又冷”等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内容,关注课文中主人公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能和同学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说出自己的感受。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内容,关注课文中主人公的命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难点:如何让今天中国的小孩子体会到当年的小女孩的生活情境,感受到小女孩的悲惨与辛酸,这是培养学生同情心和人道主义精神的着力点。三.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在辞旧迎新的大年夜你们都干些什么啊?生:放鞭炮;包饺子;吃年夜饭;拜年;和爸妈一起看春晚师:你们真幸福啊,可是在又冷又黑的街头有这样一位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她正在做什么呢?我们一起去文中看一看吧。 字词复习火柴 寒冷 破旧 衣裙 可怜 又冷又饿在乎 火焰 蜡烛 贫富 告诉 离开 集体回顾: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提示:抓住事件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就能把一件事情概括得很完整,这是一种很重要的读书方法。 教师朗读过渡并播放东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质疑,导入新课。(二)研读课文,感悟“幸福” 快速浏览课文第5~9自然段,思考: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看到的景象中,你读懂了什么?填空:·第一次擦燃火柴,小女孩看到了(一个温暖的大火炉),是因为她(很冷,渴望得到温暖);·第二次擦燃火柴,小女孩看到了(喷香的烤鹅),是因为她(很饥饿,渴望得到食物);·第三次擦燃火柴,小女孩看到了(美丽的圣诞树),是因为她(很孤独,想得到一些快乐);·第四次擦燃火柴,小女孩看到了(自己的奶奶),是因为她(太痛苦,渴望得到亲人的疼爱)·第五次擦燃火柴,小女孩看到了(高大、美丽的奶奶),是因为她(想和奶奶生活在一起,摆脱悲惨的命运,过上幸福的生活)。 对比阅读:体会幻景的美好,现实的残酷。第一次憧憬——温暖(1)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2)师生集体合作交流。①“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小女孩“敢”抽出火柴吗?(不敢。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她要是再浪费火柴,爸爸可能打得更厉害。)小女孩为什么又“终于”抽出了一根?(她太冷了,太需要温暖了,哪怕是挨骂挨打也顾得上了。)②第一次擦燃火柴后,小女孩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谁来读一读?③这段话中,哪些是小女孩的幻想?(多么温暖多么明亮......多么舒服啊!)④删去这部分内容好吗?(不好。设想一下,又冷又黑的夜,小女孩衣衫单薄,赤着双脚,瑟瑟发抖地蜷缩在冰冷的角落里,这时候,她的小手拢在火焰上,有什么感觉?多么温暖,多么舒服,多么幸福!)小结:这么多设身处地的美妙的感受,其实都在这几句想象的话里了。如果把它删去了,这么多美妙的感受就都没有了,小女孩的幸福感受也表达不出来了。这就是想象的力量,这就是童话的魅力。童话总是充满幻想,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⑤再指名朗读表示小女孩想象的句子,读出幸福的感觉。学生齐读。⑥引导学生感受现实的残酷。过渡:此时,小女孩该有多么幸福啊!但是——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小女孩一下子从美妙的幻境跌落到残酷的现实面前。这时候,小女孩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失望、失落、难过......)美妙的憧憬和残酷的现实对比,更突出了小女孩的可怜。⑦指导朗读,注意用不同的语速、语调,读出小女孩感情的变化。第二次憧憬——满足指名朗读第6自然段。师生集体合作交流。第一次小女孩在火光中看到了温暖的火炉,第二次小女孩看到了什么?(烤鹅。)读一读小女孩想象的句子,你觉得哪些地方特别神奇?(墙壁变得像薄纱一样透明,烤鹅从盘子里跳下来,摇摇摆摆地向小女孩走来......)这神奇而美好的想象,源于什么?(小女孩极度饥饿时所产生的幻象,对食物的无限憧憬。)你有过饥饿的感觉吗?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感受一只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背上插着刀和叉的烤鹅“主动”奔向小女孩的情景。引导学生比较小女孩这一次擦着火柴与前四次有什么不同。过渡:看到了奶奶,小女孩的心里充满了喜悦;知道幻觉会消失,她心里又充满了担忧。为了留住奶奶,她最后一次擦着了火柴。这一次与前四次,尤其是第一次相比,有什么不同?(出示句子)(8)指导朗读,读出丰富的感情。小结:小女孩是不幸的,在这个冷酷的现实世界里,她最终的结局是死亡;小女孩又是幸福的,她终于不用再忍受饥饿、寒冷、痛苦,去了自己想去的地方。读到这里,我们既对这个可怜的小女孩感到深深的同情,又为她最终的离去而满怀欣慰。这是回甘的苦涩,是含泪的微笑!一起读一读最后这句话。(三)感悟幸福,联系实际师:同学们,在今天仍然有着像小女孩一样贫困而又充满幻想的孩子。他们渴求能够穿漂亮的衣服,背着好看的书包,向大家一样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在此,老师倡议大家可以将自己的衣服、玩具捐献给像小女孩一样的贫困山区的孩子们。也希望你们能够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好好学习,报答父母,报效祖国。(四)拓展积累,作业设计:课外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8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共2页。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8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设计,共3页。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8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