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一(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一(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人教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鉴赏,默写题,综合读写,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下列画线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制稍异于前 制:规制、格局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 限:界限 而卒莫消长也 卒:终究 半山居雾若带然 居:停留
B.若望仆不相师 望:怨恨、抱怨 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稽:考察 枉用相存 存:问候、探望 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 引:引退
C.击空明兮溯流光 溯:逆流而上 明烛天南 烛:照 不知东方之既白 白:明亮 知不可乎骤得 骤:一下子
D.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愠:恼怒 定计于鲜也 鲜:态度鲜明 阙然久不报 报:答 以通其狂惑 通:抒发
2. 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高》中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因情选景,寓情于景,情与景浑然一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
B.《声声慢》词作开篇连用七组叠字,营造了一种愁惨而凄厉的氛围,这是词人内心悲戚情感的真实倾吐,同时也是词人后期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C.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风格豪放,一是表现在所写之景的雄壮,二是表现在直抒自己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D.《登泰山记》是一篇山水游记。文章围绕作者的游踪,叙述了作者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描写了泰山雪后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从读者与作者的关系看,阅读的状态大体可分为两种:一是读者与作者心领神会,情投意合,可谓之“共鸣”;二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相隔:情意相违,则谓之“冲突”,传统的阅读教学更推崇前者。在阅读中,尤其在经典名著的阅读中,读者常常处在从属的、被动的位置,作为模仿者、体悟者和练习者而存在,而阅读的最高境界,就是与文本融为一体。相反,隔膜或冲突往往被认为是低效的甚至无益的。相应地,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更强调移情与沉浸,而忽略理性的质疑与探究。
但事实上,共鸣与冲突只是阅读中的两种状态,本身并无积极与消极之别。共鸣可能是作者的精神缺陷正好迎合了读者的某些不足,而冲突则可能源于读者的偏见妨碍了他与作者的沟通。共鸣与冲突并非阅读的终结,更非阅读的目的,本身并不能带来价值观念的更新与认知结构的升级,能达成此结果的,是对共鸣与冲突的反思。在质疑与探究中,我们才能澄清文本,认识自我,实现文本批判与自我批判的双重掘进,这样作为阅读目的的理解、超越才能达成。
共鸣容易让人丧失思辨的立场,冲突也不见得就能通向理性的思辨。读者与作者的关系其实是一种泛义上的人际关系,发生冲突是必然的。作者有操控读者的欲望,其实,读者也有“操控”作者的欲念——读者总会本能地将文本纳入自己的认知框架中,更倾向于按照自己的价值与趣味偏好来解释文本。悲哀的是在虚假的共鸣中,读者在不断地重复作者;在先入为主的阅读中,读者则在不断地重复自己。
关于林冲的理解颇能说明这个问题。与武松一样,林冲也是施耐庵偏爱的角色。在众多好汉中,林冲几乎是唯一一个不滥杀无辜的人。施耐庵似乎在有意成全林冲的名节,不让他沾上无辜者的鲜血,在施耐庵的心中,林冲乃英雄无疑。但很多读者并不买施耐庵的账。他们似乎忽略了林冲身上可贵的底线意识与自制力,而更在乎林冲的窝囊与狼狈。此外,也有读者认为林冲最终还是开戒杀了人,终究逾越了生命的底线,算不得英雄。
为什么会有这样尖锐的冲突呢?根本原因只有一个,即人们对“英雄”的理解与界定是各个不同的,即每个人对英雄的理解都会带着自我的色彩,这就会有意无意地忽略英雄的另外一些内涵。将武松奉为英雄的,看到了武松的敢作敢当,却可能忽略善恶不分的罪过;将鲁智深奉为英雄的,看到鲁智深的行侠仗义,却可能忽略无法无天的破坏性……正是因为个体的这种局限性,阅读的价值与意义才得以凸显。是的,阅读的价值,正在于让我们发现和正视自己的这些缺陷,促进自我反思与自我批判,而这一切都建立在对文本的尊重、理解与批判的基础之上,否则我们只是在辛辛苦苦地重复自己。读再多的书,你还是你自己,因为走不出自己的“信息茧房”,幽闭在自我的“洞穴”中而不自知。
从思维的角度看,无论是作者对读者的操控,还是读者对作者的挤占,都利用了思维的一个特性:惯性。思维惯性使人类文化传承得以悄无声息地实现,这是惯性的积极意义;但它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和扼杀了思维的活性,于是惯性便成了惰性。作者的心理操控与读者的先入为主,都会转化为特定意义上的思维惯性,稍有不慎,我们便会被这种惯性裹挟而失去了判断力。只有摆脱了思维惯性的支配,我们才能在质疑与探究中实现文本批判与自我批判的双重掘进。质疑与探究的关键是“叫停”。一个成熟的思想者依赖自己的理性为自己的思维叫停,以免滑入惯性的圈套,这样我们才可能带着独立自主的灵魂和理性开放的头脑,走向社会,走向未来,成为我们自己的主人。
(摘编自余党绪《质疑与探究:文本批判与自我批判的双重掘进》)
材料二:
质疑,在现代汉语中意思是“提出问题”。在古汉语的语境中,“疑”与“问”“思”是经常并用的,表达与“思”同一类的心理活动,联系最紧密的句子就是孔子所言“疑思问”。“疑”的古今意义并没有什么差别,其语境的真实状态就是与“信”相对,也就是“不信”。何以“不信”呢?
大致有三个层次:一是没有充全理解,即不明白;二是个人不能接受,虽理解但不赞同,不认可;三是不认可程度达到极限,意识到严重危害性,转而为“辩”,即在析的基础上全面批判,揭示错误,以示警戒。当然,引进西方哲学思辨语境中的质疑意义来认识,则更能深化我们的思考。也恰恰是因为这一点,所以我们学习古代先贤的质疑思想有着不可代替的现实意义。
古代先贤的质疑思想主要内涵是什么呢?又有着怎样的共性特征呢?一是注重学习思考中的生疑发问。通常意义上的质疑,就是“提出问题”,是“学”的核心意义与能力成熟标志。
二是注重政治变迁中的史实批判。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忧患性格传统的民族,而忧患的意义就表现为对天、人、古、今的认识与思考。在认识与思考中,中国早期的独立记史行为又是最可宝贵的传统。
三是注重文化交流中的视野开放。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开放融合胸襟的民族,而开放融合的标志就是对外来文化的学习与借鉴,比较与吸收。凡是开放融合的历史时期,思想质疑的空间日益拓展,文化批判的力度更加强劲,所取得的文化成果也格外卓著。
(摘编自陈军《浅论语文学习视域下的中国质疑思想传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读者价值观念的更新与认知结构的升级依靠于对自己阅读中共鸣与冲突的反思。
B.追求读者与作者心领神会、情投意合的“共鸣”效果是所有阅读教学所推崇的。
C.阅读的价值在于促进自我反思与自我批判,这一切建立在主观理解的基础之上。
D.共鸣与冲突是阅读的两种状态,是阅读的最终结果,两者有着积极与消极之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思维角度看,作者的心理操控比读者的先入为主更易产生特定意义上的思维惯性。
B.如果读者在阅读时走不出自己的“信息茧房”,阅读的价值与意义将难以得到凸显。
C.利用西方哲学思辨语境中的质疑意义有助于深化我们的思考,拓展思想质疑的空间。
D.思维惯性的裹挟会影响读者的判断力,部分阅读者不能主动摆脱这种惯性的支配。
(3)下列语录中,不符合材料中关于质疑论述的一项是( )
A.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陆九渊(宋)
B.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韩愈(唐)
C.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一一荀子(先秦)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东周)
(4)请结合两则材料,概括质疑的意义。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论述思路。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爱的牺牲
欧·亨利
乔和德丽雅在一个画室里见了面,那儿有许多研究美术和音乐的人经常聚会。乔和德丽雅一见倾心,短期内就结了婚。夫妇租了一层公寓,那是一个寂静的地方,单调得像是钢琴键盘左端的A高半音。可是他们很幸福;因为他们有了各自的艺术,又有了对方。家庭只要幸福,房间小又何妨。乔在伟大的马杰斯脱那儿学画,德丽雅在罗森斯托克那儿学习钢琴。
可是没多久,艺术动摇了,该付给马杰斯脱和罗森斯托克两位先生的学费也没着落了。
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于是,德丽雅说,她得教授音乐,以免断炊。她在外面奔走了两三天,兜揽学生。一天晚上,她兴高采烈地回家来。
“乔,亲爱的,”她快活地说,“我有一个学生啦。爱·皮·品克奈将军的小姐克蕾门蒂娜,住在第七十一街。她只有十八岁。我一星期教三次课;你想想看,乔!每课五块钱。等我再找到两三个学生,我又可以到罗森斯托克先生那儿去学习了。”
“德丽雅,”乔说,“我能让你忙着挣钱,我自己却在艺术的领域里追逐吗?决不能够!我想我以卖卖报纸,搬石子铺马路,多少也挣一两块钱回来。”
德丽雅走过来,勾住他的脖子。
“乔,亲爱的,你真傻。你一定得坚持学习。我并不是放弃了音乐去干别的事情。我一面教授,一面也能学一些。我永远跟我的音乐在一起。何况我们一星期有十五块钱,可以过得像百万富翁那般快乐。你绝不要打算脱离马杰斯脱先生。”
“好吧,”乔说,“可是我不愿意让你去教课,那不是艺术。你这样牺牲真了不起,真叫人佩服。”
“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德丽雅说。
“我在公园里画的那张素描,马杰斯脱说上面的天空很好。”乔说,“可能卖掉一张。”
“我相信一定卖得掉的,”德丽雅亲切地说,“现在让我们先来感谢品克奈将军和这烤羊肉吧。”
周末,愉快自豪、可是疲惫不堪的德丽雅,得意扬扬地掏出三张五块钱的钞票,扔在那,“有时候,”她有些厌倦地说,“克蕾门蒂娜真叫我费劲。”接着,乔带着基度山伯爵的神气,掏出一张十元、一张五元、一张两元和一张一元的钞票——全是合法的纸币;把它们放在德丽雅挣来的钱旁边。“那幅方尖碑的水彩画卖给了一个从庇奥利亚来的人。”他郑重其事地宣布说,“他另外预定了一幅勒加黄那货运车站的油画,准备带回家去。我的画,加上你的音乐课!呵,我想艺术还是有前途的。”
“你坚持下去,真使我高兴,”德丽雅热切地说,“你一定会成功的,亲爱的。”
下一个星期六的晚上,乔先回家。他把他的十八块钱摊在客厅的桌子上,然后把手上许多似乎是黑色颜料的东西洗掉。
半个钟头以后,德丽雅来了,她的右手用绷带包成一团,简直不像样了。
“这是什么?”乔轻轻地握住那只手,扯扯绷带下面的几根白线,问道。
“那是涂了油的软纱。”德丽雅说,“喔,乔,你又卖掉了一幅素描吗?”她看到了桌子上的钱。
“可不是吗?”乔说,“只消问问那个从庇奥利亚来的人。你今天下午什么时候烫痛手的,德丽雅?”
“大概是五点钟,”德丽雅可怜巴巴的说,“熨斗,我是说奶酪,大概在那个时候烧好。你真该看到品克奈将军,乔,他……”
“先坐一会儿吧,德丽雅,”乔说,他把她拉到卧榻上,在她身边坐下,用胳臂围住了她的肩膀。
“这两个星期来,你到底在干什么,德丽雅?”他问道。
她带着充满了爱情和固执的眼色熬了一两分钟,终于垂下头,一边哭,一边说出实话来了。
“我找不到学生,”她供认说,“我又不忍眼看你放弃你的课程,所以在第二十四街那家大洗衣作坊里找了一个烫衬衣的活儿。乔,你怎么会疑心我不在教克蕾门蒂娜的音乐课呢?”
“到今晚为止,我始终没有起疑。”乔说,“本来今晚也不会起疑的,可是今天下午,我把机器间的油和废纱头送给楼上一个给熨斗烫了手的姑娘。两星期来,我就在那家洗衣作坊的炉子房烧火。”
他们两个都笑了,乔开口说:“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可是德丽雅用手掩住了他的嘴。“别说下去啦,”她说,“只需要说‘当你爱的时候’。”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烫伤了手,在乔的追问下,德丽雅“终于垂下头,一边哭,一边说出实话来”,可见德丽雅在洗衣店里从事的工作非常辛苦,同时又为对乔的欺骗感到愧疚。
B.小说讲叙了一对热爱艺术的年轻人一见钟情,结为夫妻,因生活拮据,为成全对方的艺术追求而撒谎去做工,偶然的烫伤手腕的事故使真相大白,夫妻爱得更深的故事。
C.乔佩服德丽雅为家庭的付出的同时,自己也出去做烧火工,并且一直没有让德丽雅发觉他在骗她,这说明乔是一位有责任有担当的好男人。
D.夫妻两人明明是艰辛挣钱,却都做出颇有成就的样子,德丽雅“得意扬扬”,乔“带着基度山伯爵的神气”,这表现出他们在苦涩的生活中怀有一种虚荣心。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的结尾十分温馨和感人,但大家却能从中感到深深的悲哀和无奈。作者用悲剧的形式来描写喜剧的内容,泪中带笑,笑中有泪,增加了作品的感染力。
B.“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文章前后相互照应,结构完整,突出了“有爱才有幸福”的主题。
C.小说中作者以小见大,虽然描写的只是一对普通小夫妻的爱情故事,但映射出的却是美国社会底层小人物的真实生活。
D.作者运用轻松、幽默的语言来讲述一个沉甸甸的故事,主要运用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来展示人物风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表达小说主题。
(3)请简要分析德丽雅的性格特征。
(4)小说的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王骥,字尚德,束鹿人。长身伟干,便骑射,刚毅有胆,晓畅戎略。中永乐四年进士。为兵科给事中,使山西,奏免盐池逋课二十余万,寻迁山西按察司副使。宣德初,擢兵部右侍郎,代顾佐署都察院。久之,署兵部尚书正统元年奉诏议边事越五日未奏帝怒执骥与侍郎邝埜下之狱寻得释阿台朵儿只伯数寇甘凉边将屡失利侍郎柴车、徐晞、都御史曹翼相继经理边务,未能制。二年五月命骥往,许便宜行事。骥疾驱至军,大会诸将,问往时追敌鱼儿海子,先退败军者谁。佥曰“都指挥安敬”。骥先承密旨戮敬,遂缚敬斩辕门,并宣敕责都督蒋贵。诸将皆股栗。骥乃大阅将士,分兵画地,使各自防御,边境肃然。阅军甘、凉,汰三之一。定更番法,兵得休息而转输亦省。俄阿台复入寇。帝以任礼为平羌将军,蒋贵、赵安为副,骥督军。三年春,偕诸将出塞,以贵为前锋,而自与任礼帅大军后继,与贵约曰:“不捷,无相见也。”贵击敌石城,敌走兀鲁乃。贵帅轻骑二千五百人出镇夷,间道兼行,三日夜及之。擒左丞脱罗,斩首三百余,获金银印各一,驼马兵甲千计。骥与礼自梧桐林至亦集乃,擒枢密、同知、佥院十五人,万户二人,降其部落,穷进至黑泉。而赵安等出昌宁,至刁力沟,亦擒右丞、达鲁花赤三十人。分道夹击,转战千余里,朵儿只伯远遁。久之,石亨、徐有贞等奉英宗复辟,骥与谋。赏稍后,上章自讼,言:“臣子祥入南城,为诸将所挤,堕地几死。今论功不及,疑有蔽之者。”帝乃官祥指挥佥事。而命骥仍兵部尚书,理部事,加号奉天翊卫推诚宣力守正文臣、光禄大夫,余如故。数月请老,又三年乃卒,年八十三。赠靖远侯,谥忠毅。
(节选自《明史·王骥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署兵部尚书/正统元年奉诏议边事/越五日未奏/帝怒/执骥与侍郎邝埜下之狱/寻得释/阿台/朵儿只伯数寇甘/凉/边将屡失利/
B.署兵部尚书/正统元年奉诏议边事/越五日未奏/帝怒/执骥与侍郎邝埜下之狱/寻得释/阿台/朵儿只伯数寇甘/凉边将屡失利/
C.署兵部尚书/正统元年奉诏议边事/越五日未奏/帝怒执骥与侍郎邝埜/下之狱/寻得释/阿台/朵儿只伯数寇甘/凉/边将屡失利/
D.署兵部尚书/正统元年奉诏议边事/越五日未奏/帝怒执骥与侍郎邝埜/下之狱/寻得释/阿台/朵儿只伯数寇甘/凉边将屡失利/
(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请老,是古代官吏向君王请求退休养老的婉词,与致仕、致政、告老相同。
B.进士,一般称科举时代殿试考取的人,前三名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
C.赠,即赠官,古代朝廷对功臣生前或死后追赠官职或爵位,表示褒奖肯定。
D.辕门,既可指古代帝王巡狩、田猎止宿出入处之门,又可指军营的营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骥善于用兵,驱敌辗转千里。他指挥军队攻打敌人,兵分三路,蒋贵担任前锋,任礼率领大军殿后,赵安兵出昌宁,分道夹击敌军,取得胜利。
B.王骥文武兼备,受到皇帝器重。他善于骑马射箭,有胆有识,通晓军事谋略,永乐年间考中进士,皇帝常委以重任,他也不负重托。
C.王骥累著功绩,请功不避其亲。他安定边境,追杀敌人,立下功劳;英宗复位后论功行赏,给他的赏赐稍微延迟,他就上奏为他的儿子争得赏赐。
D.王骥历练老成,处事长于应变。他斩杀安敬,既调查实际情况,又有事先拿到的皇帝诛杀安敬的密旨;同时他根据军队需要制定了可行的法规。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为兵科给事中,使山西,奏免盐池逋课二十余万,寻迁山西按察司副使。
②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5)概括皇帝让王骥去处理边境事务时允许他“便宜行事”的原因。
四、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红 蕉
柳宗元
晚英值穷节,绿润含朱光。
以兹正阳色,窈窕凌清霜。
远物世所重,旅人心独伤。
回晖眺林际,摵摵①无遗芳。
【注】①撼撼:拟声词,落叶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世所重的“远物”承上指红蕉,其“远”是诗人柳宗元站在被贬之地的角度来评判的。
B.首联直写其花,“绿润”“朱光”传神地写出了芭蕉“岁寒犹芳”的特征,恰如其分。
C.尾联将夕照下山林凋零的秋冬之景与红蕉叠放在一起,产生了对比强烈的艺术效果。
D.颔联中的“凌”字将红蕉以娇小风姿迎寒斗霜的无畏精神、勇敢品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2)有人评价柳宗元《红蕉》一诗“寓感甚切”,请结合颈联作简要分析。
五、默写题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登泰山记》中,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自己登上泰山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园田居》中运用双关手法表达出忘记人世间的喧嚣与杂乱,对宁静、闲时的田园生活感到惬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综合读写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尘世的喧嚣,让我们遗忘了阳光的味道——甘甜、芬芳、怡人。阳光的味道很干净和唯美,像川端的小说,透明、简洁、历炼。行走在世上,很多的人生目标等待我们绷紧的箭矢去命中。心里装满太多的世故与繁忧,幸福的位置也就变得小了,或者卑微到忽略不计。
很向往年关过后的冬日,等待返青的草丛中慢慢流溢着阳光味,香香的,暖暖的,轻轻的,柔柔的,从我的发梢、肩膀、衣服,从我目光所触的护堤杨树上浓厚着、流逸着。我的心域泛起春天般明媚、柔和的气息,温润、甜美。
冬天的太阳这么美好,阳光下的一切都那么金灿灿的、暖烘烘的,更懒洋洋的。我终于卸下了尘土般的疲惫,让自己也变得懒洋洋的。驱走一切发呆以外的多余的动作,竟然这么美妙,这么简单。
尽管冬日的阳光也只有短短的一个季节,也许你应该感思于它对你的磨练,也许你应该感激它让你发觉了自己原来还有脆弱的一面。春天的阳光会融化你冷漠的心灵,夏天的阳光考验你挚着的深度,秋天的阳光透射生命的颜色,冬日的阳光告知还要重头再来。我终于学会了在每一个有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体味阳光的味道,我终于知道那种味道其实是一种自强,淡泊,宽容的心情。
阳光的味道,磨练的味道,人生的味道。
(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那时在湖南一所偏僻山村农校——湘西雪峰山麓的安江农校任教的青年袁隆平便下定决心,拼尽毕生精力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
B.老板对我不错,工资也挺高,每月三千多呢!——我能抽支烟吗?
C.“顺——山——倒——”林子里传出我们伐木连小伙子的喊声。
D.通讯员在战斗时,除了送信,还干什么——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问这些没意思的问题。
(2)比喻具有形象性,请据此对文中第一处画线的句子所用的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3)文章第二处画线的句子若改写成:“等待返青的草丛中慢慢流溢着香暖轻柔的阳光味”,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从《乡土中国》这本书中,你认识到中国人或中国社会有哪些特点?请结合你的认识加以分析举例,150字左右。
七、写作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记叙文。
在人生经历中,总有那么一双(只)手让你印象深刻,感触颇深。关于那双(只)手的故事值得你去认真地讲一讲。
请以“我与那双(只)手”为标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主题集中,不得套作、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0-2021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一(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单选题
1.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其他都北实词
短歌来(曹稳)
项脊轩根(归有量)
报任验库(节因)(末马迁)
登泰山三(姚鼐)
赤壁使(苏轼)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文都指识
声声验(寻寻他空)(用清照)
念奴射·经壁临或(苏轼)
登泰山三(姚鼐)
登高(杜甫)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二、现代文阅读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筛选明整轮信息
概括内验,归纳要家
理解概表、弹子含意
分析水因结构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理解验强,身括归备要点(小说)
艺术特水(小说)
分析人物常么(小说)
情水验思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三、文言文阅读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文水因句
其他古水来化常识
科因优育
古验热职
内容较括与害析
文验极译
项脊轩根(归有量)
内射理空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四、古诗词鉴赏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理解内验,概括归河要轻(古代诗察鉴赏)
炼句(古较诗轻鉴赏)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五、默写题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名篇较句默绕
登泰山三(姚鼐)
归园三居(其一)(陶州明)
梦三天觉吟少别(李衡)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六、综合读写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标点符号根辨析及股用
修辞手法明辨稀及运用
赏体句展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综三读程
《乡较中国划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七、写作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命验立文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江苏省盐城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人教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阔读,网络公民权利的成型与危机,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年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高一(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人教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现代文阅读,古诗词鉴赏,默写题,填空题,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年河南省郑州市高一(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人教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单选题,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鉴赏,默写题,综合读写,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