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五年级上册5 热传导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科学五年级上册5 热传导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后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课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热传递”中的第一课。
本课有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感受让身体热起来的方法。第二部分是思考热是怎么传到衣服或者板栗上的,此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具体的热传导的过程。第三部分是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热在金属中的传递方向,进一步解决在上一部分存在的质疑,并且用科学问题带领学生做了适当的检测性思考。第四部分是生活中热传导的事例,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起到进一步的知识应用效果。
【学情分析】
学生对热的产生现象很熟悉,如手握暖手宝、烤火堆、晒太阳等。在认知上能快速聚焦到热的话题上面来。同时自己也能举出很多关于热的例子。但是热传递的方法分类是模糊的,是一种全新的认知视角。老师可以抓住这一点,带领学生梳理本单元的内容。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认识热传导。
[科学探究]
能通过探究实验找出通过实验的设计、操作和研讨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根据科学程序进行探究的能力。
[科学态度]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探索“热传导”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探究、求实、创新的科学品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培养学生利用热传导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热传导现象;
[难点]通过模拟实验,知道热在金属中的传递方式。
【教学准备】
[学生]
课前准备:思考冬天里让身体暖和起来的方法。
分组实验材料:凡士林、金属片、铁架台、酒精灯、火柴。
【教学过程】
(一) 问题导入
同学们,你们还能想起寒冷的冬天里怎么让身体热起来吗?
我们可以通过搓手、喝热水、暖手宝、泡温泉等多种方式让我们的身体暖和起来。
(二)探究新知
(1)同学们有没有吃过板栗?在销售板栗的店里你观察过板栗的加工过程吗?
家里妈妈熨烫衣服的时候,你观察过吗?
热是怎么传到衣服、板栗上的呢?
(适时提醒:熨斗的底部发热的是加热板,炒板栗的铁锅下炉火是热源。)
你能说出热量传递的路径吗?
熨斗:发热板衣服
炒板栗:火源铁锅沙砾板栗
这两个路径有什么相同之处吗?
左边是热的来源,右边是热的去处。而且右边的物体都是越变越热了。
生活中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哪些呢?
(2)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热在金属中的传递方向。
老师出示金属板,启发学生如何做实验:1、热源摆放是否随意,有几种摆放方法。2、实验中要观察什么?如何观察热传递到了何处?3、实验中要注意什么?怎么避免呢?
请大家讨论之后,说说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如下:
1、将凡士林均匀地涂在两块金属片上。
2、用试管夹夹住金属片的一侧,加热金属片的另一侧,观察凡士林是怎么变化的。
3、加热另一块金属片的中心,观察凡士林是怎么变化的。
你们猜一猜热在金属中的传递方向是怎样的呢?
接下来,请大家领取实验器材,认真仔细完成实验,并将观察到的现象填写在记录纸上。
小组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汇报结论,总结结论。
(3)思考:图中,玻璃杯里的热水温度会怎样变化?水槽中的冷水温度又会怎样变化?
热水温度不断降低,冷水温度不断升高。
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
热可以从物体的某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这种传热方式叫做热传导。热传导时,热总是从温度较高处传到温度较低处。
(三)拓展与应用
生活中有许多热传导的事例,你能说说它们的传热过程吗?
【教学后记】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苏教版 (2017)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 热传递7 热辐射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后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苏教版 (2017)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 热传递6 热对流教案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后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苏教版 (2017)五年级上册5 热传导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后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