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的表面和内部》教案(共4课)3(2021新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的表面和内部》教案(共4课)3(2021新版)01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的表面和内部》教案(共4课)3(2021新版)02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的表面和内部》教案(共4课)3(2021新版)03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小学科学苏教版 (2017)五年级上册第3单元 地球的表面和内部9 地球的表面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苏教版 (2017)五年级上册第3单元 地球的表面和内部9 地球的表面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后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3单元《地球的表面和内部》中的第1课
    本课内容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认识地球表面陆地地形特点。先借助摸地形地球仪让学生感受地球并不是一个光滑球体,它的表面高低起伏,有陆地和海洋两种表现形式。再以图片的形式展现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陆地地形,用卡通人物提示海底地形也是起伏不平的。第二部分是描述各种地形的主要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四种地形,从地势高低和起伏大小两个方面准确描述它们的特点。第三部分为制作一个包含两种地形的立体模型。教材呈现了两种立体地形模型的表现技法,学生可以参考这两种立体模型的材料和做法来设计制作自己的地形模型。通过制作活动,让学生更好地领会地形特征,培养学生设计与物化地形模型的能力
    【教学目标】
    能整体描述地表特征,能识别常见的陆地地形。
    能细致观察各种地形,学会描述地形主要特征。
    能制作立体地形模型,学会运用常见材料表现地形特征。
    【重点与难点】
    [重点]描述五种典型地形的主要特征。
    [难点]设计制作立体地形模型。
    四、【教学准备】
    政区地球仪 地形地球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本25页第3单元的一首小诗:
    世界上最高的山是什么山?
    ——当然是喜马拉雅山呀!
    世界上最大的洋是什么洋?
    ——当然是太平洋啊!
    那喜马拉雅山上
    怎么会出现
    海洋生物的化石呢?
    2.学生读一读这首小诗,初步了解这首小诗的内容。
    3.通过朗读这首小诗,提问:你们知道世界上最高的山是什么?
    4.提问: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什么?
    5.为什么在喜马拉雅山上会出现海洋生物的化石呢?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探究地球的表面和内部的奥秘。
    6.揭示课题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触摸两种地球仪,说说他们有什么不同
    1.教师出示政区地球仪和地形地球仪,引导: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两种地球仪吗?这两种地球仪,一个是政区地球仪,一个是地形地球仪。
    2.学生分别观察两种地球仪,初步了解两种地球仪的不同之处。
    3.学生触摸这两种地球仪,说一说政区地球仪和地形地球仪有什么不同之处?
    活动二:了解地球表面的陆地地形
    1.教师引导:在我们生活的地球表面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2.出示地形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表面,说一说通过观察地形地球仪,你知道了地球表面的地形有哪些特点?
    3.出示课本26页下面的一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幅图片,进一步了解地球表面的地形。
    4.全班交流
    5.学生再次仔细观察地形地球仪以及课本26页下面的这幅图片,进一步体会地球表面的地形特点。
    6.教师小结:在地球的表面有陆地和海洋,陆地上有高原、平原、山地、盆地、丘陵等形态多样的、高低起伏的陆地地形,同样海底的地形也是起伏不平的。
    活动三:了解各种地形的主要特点
    1.教师引导:在陆地上有高原、平原、山地、盆地、丘陵等各种高低起伏,形态多样的陆地地形,那么这些地形分别有怎样的特点呢?
    2.出示课本27页上面的4幅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别说一说高原、平原、山地、盆地、丘陵的主要特点。
    3.教师相机出示山地的一组图片、平原的一组图片、丘陵的一种图片、盆地的一组图片以及高原的一组图片,引导学生分别观察这些图片,进一步体会各种地形的主要特点。
    活动四:制作一个包含两种地形的立体模型
    1.教师引导: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地球上有高低起伏、形态多样的陆地地形。有高原、平原、山地、盆地、丘陵等等。下面我们就来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一个包含两种地形的立体模型。
    2.出示课本27页下面的两幅插图,学生观察这两幅图片,想一想,这两幅图片上展示的是哪两种两种地形的立体模型?
    3.提出要求:小组成员相互讨论,先确定制作包含哪两种地形的立体模型,然后选择相应的材料动手制作。
    4.教师指导:石膏塑形布是制作地形模型的专用材料,如果没有可以用皱纹纸、旧衣物来代替。装饰时,可以在模型上涂自己需要的颜色,有条件的还可以在模型表面涂白乳胶,粘上草粉。(将草干燥后粉碎而成的粉状物质。)
    5.学生按要求分小组进行活动,先讨论再选择合适的材料动手制作模型。
    6.全班交流,各小组说一说本小组制作的是哪两种地形的立体模型,并展示本小组制作的立体模型。
    三、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地球的表面情况,知道地球表面包括陆地和海洋,陆地上有高低起伏、形态多样的陆地地形,如平原、高原、山地、盆地、丘陵等等,这些陆地地形各有不同的特点。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有关地球表面的知识。
    【教学后记】
    10.火山与地震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3单元《地球的表面和内部》的第2课
    本课教学内容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认识火山喷发现象,借助图片、视频和资料卡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并利用思维导图梳理火山喷发过程与火山喷发前后的现象及危害。第二部分是模拟火山喷发,了解火山的构造,建立火山的结构模型和工作模型,模拟火山喷发现象,帮助学生意识到火山喷发物质和能量来自地球内部,并能够运用科学语言描述火山的成因。第三部分是总结与拓展,引导学生将课堂探究延伸至课外,收集整理关于火山的知识制作知识小报,同学间进行交流。
    【教学目标】
    能根据简单的器材做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
    通过实验模拟火山喷发,知道导致火山喷发的物质和力量来自地球内部。
    通过观察和阅读,会描述火山喷发的主要表现和危害。
    【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火山喷发的重要特征、破坏能力和成因。
    [难点]模拟火山喷发。
    【教学准备】
    土豆泥、铁盒、番茄酱、三脚架、酒精灯
    【教学过程】
    一、认识火山喷发现象
    1.大自然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在地球上创造了许多令人震撼的自然现象,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三张图片(教材中火山正在喷发、火山喷发后、火山喷发前的图片),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并思考,图片中出现了什么自然现象?
    2.追问:三张图片都是火山正在喷发的过程吗?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3.同学们产生了不同的意见,那我们到底听谁的?别着急,老师这里有一段视频,或许可以帮助到你们,我们一起来看。
    4.看完视频,我们发现:第一张图是火山正在喷发;第二张图是火山喷发后(岩浆溢出逐渐冷却);第三张图是火山喷发前(火山灰污染空气的场景)。
    5.根据刚才的学习和同学们的已有经验,相信大家对火山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请各小组画一画关于火山的思维导图。时间6分钟。
    要求:
    (1)画出火山喷发前、喷发时以及喷发后的现象;
    (2)根据现象讨论火山喷发的危害;
    (3)小组内进行汇报。
    小组讨论、画思维导图。
    6.小组汇报。
    7.小结:(教材提示)火山喷发前会有火山灰冒出来,污染空气;
    火山喷发时会有大量的火山灰、火山气体从火山口冒出来,弥漫空中;会有大量温度很高的红色岩浆从火山口喷溅或溢出;岩浆有的浓稠,有的稀薄,流速也不同;被抛到空中的岩浆落地时会形成火山弹;岩浆会向下流动,会覆盖周边的物体;……
    火山喷发后红色岩浆会慢慢冷却变成岩石;灰尘、有毒气体和熔岩会严重影响火山周围居民的生活,如飞机停航、庄稼死亡当然火山物质也为人类提供了有益资源。
    火山喷发是地球上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之一,它会掩埋城市和乡村,污染空气,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
    二、模拟火山喷发
    1.刚才小组汇报时,老师发现你们的思维导图中间圈里是空白的,请各小组在圈里画一画火山的内部构造,并讨论火山为什么会喷发。时间5分钟。
    2.小组汇报。
    3.同学们都有自己的看法,那科学家又是怎么定义的呢?我们一起来看视频。
    4.火山喷发时,炽热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冲破岩层,从裂缝中涌出或喷出,场面十分壮观,既然没办法实地观察,那么想不想自己做个火山?
    5.下面就让我们来模拟火山喷发吧!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实验器材
    分别是土豆泥、铁盒、番茄酱、三脚架、酒精灯等。
    学生根据所给的器材,设计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过程,并讨论土豆泥、番茄酱和酒精灯分别模拟什么。
    6.小组汇报:番茄酱模拟岩浆,土豆泥模拟火山,酒精灯模拟地球内部巨大能量。
    7.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过程:
    (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
    (2)往洞里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再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
    (3)把铁盒放到三脚架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发生的现象。
    8.教师提问:在实验过程中,有什么注意事项?
    教师归纳,温馨提示:
    (1)严格按照实验步骤,先把放好土豆泥和番茄酱的铁盒放到三脚架上,再点酒精灯。
    (2)重点观察土豆泥和番茄酱前后的变化,边观察边填写记录单。
    (3)实验过程中,不要触碰加热中的铁盒,以免烫伤!
    (4)实验完成后,取出酒精灯熄灭,其余装置不要触碰,静置放凉。
    9.学生领取实验器材,分组实验,填写记录单。
    10.小组汇报。
    实验现象:土豆泥会出现小裂缝,有白气冒出来;盖在上面的土豆泥会被顶起来;番茄酱沸腾并向外溢出;……
    11.教师提问:番茄酱将要喷发时有什么现象?
    三、总结与拓展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拓展:根据今天学习的内容,请你想一想如果遇到了火山喷发,你将如何应对?课后可以将你收集的资料做成知识小报,与同学交流,相信你一定会成为一个研究火山的小专家。
    【教学后记】
    11.地球的内部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3单元中的第3课。
    本课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认识地球内部结构与地壳运动。先让学生根据火山喷发、地热、地震中的物质和能量推测地球内部可能是怎样的,再通过阅读资料认识人类探索地球内部的主要方法和成果,以及科学家对地球内部圈层运动模式做出的猜测。第二部分是模拟地球板块的漂移与碰撞,通过观察进一步理解地壳运动时板块之间的碰撞、分离与交错,意识到能量来自地壳下方处于对流运动状态的岩浆。第三部分是认识地壳运动导致海陆变化,遵循从局部到整体的认知规律,先让学生根据喜马拉雅山上发现的海洋类生物化石推测喜马拉雅山地区很久以前的情况,建立陆地和海洋会转化的意识;再观察地球大陆板块变化示意图,认识陆地的变化趋势,从而认识海陆变迁、大陆漂移也是地壳运动的结果,为今后继续认识地表变迁理论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通过资料学习,能说明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与特点。
    通过阅读、模拟实验,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模式,能解释地壳缓慢移动的原因和结果。
    借助研讨与交流,认识海陆变换、大陆漂移也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重点与难点】
    [重点]能说明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与特点。
    [难点]通过模拟实验推测、解释地壳运动的原因和表现。
    【教学准备】
    酒精灯 烧杯 泡沫块 烧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出示图片,提问:通过前几课的学习,你对地球有了哪些认识?
    2. 谈话:大家对地球表面有所了解。那么,地球的内部是什么样的?
    学生根据课外知识谈谈自己的认识。
    3. 揭题板书
    二、地球内部的结构与特点
    (一)根据自然现象推测地球内部的样子
    1. 出示火山和地震的图片,提问:你能从下面这些现象中推测一下地球内部的样子吗?
    火山:地球内部温度高、压力大、有岩浆。
    地震:地球内部会运动、岩层会承受很大压力,积聚的能量需要释放。
    (二)用钻探的方法探索地球内部
    1. 提问:除了通过自然现象进行推测之外,你觉得了解地球内部,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谈话:钻探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可以直接看到地球内部的结构。人类现在已经钻到多深了呢?
    2. 谈话:钻了12千米,用了24年。前苏联在克拉半岛钻井,从1970年到1994年,整整24年。为什么钻到12千米,就不再钻了?
    原因:(1)地球内部温度很高,钻头难以承受高温。(2)12千米,岩层已经非常像流体,钻孔孔壁无法稳定,会塌孔,钻好的孔会自行闭合。(3)资金超出预算,又没有实际效益。
    3. 讲述:我国自主研发的钻探机“地壳一号”能钻10千米(1万米),在松辽盆地,主要用于研究地球演变,以及能源探测。
    (三)用地震波探测地球内部
    1. 提问:钻探这种方法很有限,没法钻到地球的中心。不过人们还有一种方法能够探测地球内部,就是地震波探测。
    2. 讲述:可以通过地震波探测。在世界各地都设有地震波监测站,1910年,科学家莫霍洛维奇意外地发现,地震波在传到地下50千米处有折射现象发生,也就是说地震波的速度和方向会忽然改变,他推测,这个地方是地球内部两种不同物质的分界面,而且,这个分界面具有全球性。后人把这个分界面称为莫霍界面。同样的,在地下2900千米处,地震波也会发生变化,这说明什么呀?这也是两种不同物质的交界面,这是科学家古登堡发现的,所以叫古登堡界面。后来,科学家根据这两个面,把地球划分为三个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四)地壳、地幔、地核的特点
    1. 谈话:这三个圈层分别有什么特点?厚度怎样?温度怎样?有哪些物质?
    2. 提问:地球内部的结构有点像什么呀?(出示鸡蛋图)
    3. 提问:现在人类钻探的最大深度是12千米,对比一下,钻到哪一个圈层了?
    (五)地球内部的运动
    1. 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地球内部的结构,那这些结构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2. 谈话:地球内部究竟会产生怎样的运动?老师这有一份资料和一些关键词卡片。请大家阅读资料,一会儿上来按照从原因到结果的顺序,摆一摆这些卡片。
    3. 学生阅读,然后两人上台贴卡片,并介绍地球内部的运动方式。
    地震
    → 地壳运动
    缓慢的板块移动
    4. 教师补充:
    (1)地幔、地核会进行水平运动和上下运动。
    (2)地震是直接感知的,板块移动是缓慢进行的。
    (3)什么是板块?板块构造学生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一块完整的,而是分裂成许多块,科学家划分为六大板块。
    (4)板块移动分为碰撞、分离、交错。(板书)
    三、模拟实验:地球板块的漂移与碰撞
    1. 谈话:地核与地幔的运动,到底会不会造成地壳运动呢?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模拟实验来研究。
    2. 出示实验器材,提问:酒精灯、淀粉糊、泡沫分别模拟的是什么?
    酒精灯——地球内部的热量
    淀粉糊——岩浆
    泡沫块——地球板块
    4. 实验流程:
    (1)向淀粉中加入热水,搅拌均匀。
    (2)加热淀粉水,搅拌至粘稠。
    (3)放入泡沫块,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观察什么?泡沫块和淀粉糊是怎样运动的。怎么记录?用箭头标出它们的运动方向。
    (4)熄灭酒精灯,整理器材。(5)熄灭酒精灯,整理器材。
    分工:1号负责酒精灯,2号负责淀粉糊,3号负责泡沫块和记录,4号戴手套整理器材。
    5.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用搅拌棒挤一挤、推一推,帮助学生观察现象。
    6. 汇报:
    (1)泡沫块是怎样运动的?(1号和2号分离,2号和3号碰撞……)
    (2)由此推测,地球板块会怎样运动?
    (3)是谁给了泡沫块力量,让它运动的?
    (4)地球板块运动的力量来自什么?
    四、认识海陆变化
    (一)喜马拉雅山:板块碰撞或交错
    谈话:我们模拟出了地球板块的运动,现实中有没有证据,能够证明地球板块在缓慢地移动。
    出示喜马拉雅山图片,谈话:这是喜马拉雅山,它是世界最雄伟高大的山系。可是在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采集到鱼龙、菊石类、双壳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你能用这节课学到的板块运动的相关知识,解释解释吗?
    (二)大陆漂移:板块分离
    谈话:看来和你们的猜想是一样的,喜马拉雅山是一个证据,还有别的吗?
    出示地球大陆板块变化示意图,学生说说发现,介绍自己知道的“大陆漂移”学说。
    总结:今天,我们通过资料学习、模拟实验、交流讨论等方法,了解了地球内部的构造及特点。学到这,你有新的疑问产生吗?希望大家课后能够运用查阅资料、建构模型的方法,进行研究。
    【教学后记】
    12.地表的雕刻师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4课。
    本课以寻找地表雕刻师为核心,采用主从式的结构,展开两个部分的内容。第一个部分为“主”,即认识改变地表的力量。首先通过视频展示地球表面的美丽形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地表形态在亿万年的历史中一成不变吗?继而汇总各种改变地表的力量,并通过这些力量的来源进行分类。第二个部分为“从”,即模拟这些力量对地表的作用。它由三个活动构成,第一个活动,组织学生观察图片,分析并交流水对地表的影响;第二个活动,利用石块、玉米粒等模拟风对地表的作用,第三个活动,用酒精灯灼烧页岩片,模拟温度的改变对岩石的作用。
    【教学目标】
    乐于模拟外部自然力量改变地表的过程,大致说明作用方式和结果。
    通过模拟实验体验外部自然力量的作用,了解“模拟”这一[科学探究]方法。
    能举例说明水、风等力量在地表演变的过程中,塑造着地表形态。
    【重点与难点】
    [重点]能从模拟实验中学习,理解外部力量的作用方式。
    [难点]说明自然力量作用方式和一粒沙子的成因。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之前我们已经对地球内部有了一定的了解,其实地球的表面也有各种不同形态,形成绝美的风景(展示地球风景的视频)
    问:地球上有哪些形态?
    2.师小结:地球表面千姿百态、妙不可言,这颗蓝色星球如一颗精雕细刻的艺术品一般,在宇宙中独自美丽。
    3.纵观整个地球的亿万年历史,这些风景一成不变吗?
    二、交流分类
    师:找一找,哪些力量能够改变地表的形态。(图片展示)
    师:这些力量虽然来源不同,但是都可以改变地表的形态,你能根据他们的来源分分类吗?
    三、模拟活动
    师:内部力量引起的地表变化我们之前已经了解了一些,外部力量能有哪些影响呢?
    1.观察水对地表的影响。
    对比1984年到2014年崇明岛的变化。
    (观察水对岩石和河岸的磨蚀作用。上游下游中游有什么不同?)
    学生交流分析,发现水的冲刷、搬运、打磨、溶蚀等作用
    2. 讲解李四光与大石头的故事
    3.模拟风对地表的影响
    师:没有水的干旱地,岩石就不发生变化吗?
    小结女王石、黄土高原的形成和变化。“女王头”具有雍容尊贵的形态,是台湾野柳地质公园的象征。地质学家认为,女王头的年龄不到4000岁,请你猜测女王头的结局会如何?
    小结:风对岩石有搬运、打磨的作用
    4.山顶上的岩石碎屑从何而来?岩石中间的裂缝也是风的作用吗?接下来请尝试完成一组模拟实验,观察温度变化对岩石的影响。
    小结:温度让岩石碎裂
    自然界里没有酒精灯怎么办?——太阳
    四、总结拓展
    1.图片演示讲解沙子形成的过程
    2.改变地表的内外部力量,包括温度、风、冰川等等,这些都是地表的雕刻师。你还知道有哪些力量在改变地球的表面?
    【教学后记】
    相关教案

    小学科学苏教版 (2017)五年级上册9 地球的表面公开课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苏教版 (2017)五年级上册9 地球的表面公开课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教版 (2017)五年级上册11 地球的内部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苏教版 (2017)五年级上册11 地球的内部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导入,模拟地球板块的漂移与碰撞,认识地壳运动导致的海陆变化,总结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苏教版 (2017)五年级上册11 地球的内部第1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苏教版 (2017)五年级上册11 地球的内部第1课时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探究新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