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word版 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word版 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推断题,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化学家及其贡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张青莲一一测定某些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B.拉瓦锡一一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C.阿伏伽德罗一—提出原子论D.门捷列夫一—发现元素周期律2.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石墨导电实验 B.石墨制金刚石C.干冰升华 D.木炭放入二氧化氮中3.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倾倒二氧化碳 B.量取液体C.二氧化碳的验满 D.取用块状固体4.下列有关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表示的元素位于同一周期 B.①③表示的两种元素化学性质相似C.②表示阴离子 D.②④可以形成AB型化合物5.下列应用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用于灭火B.氮气用做气体肥料C.活性炭用于防毒面具D.氧气用于炼钢6.下列关于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黑色固体燃烧发红光,放热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热C.铁丝在空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放热7.火箭推进器中盛有液态肼(X)和双氧水(H2O2),当它们混合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量。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 + 2H2O2 = N2↑+ 4H2O,据此判断肼的化学式是A.NH3 B.NH2 C.N2H4O D.N2H48.人们常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赞美教师无私奉献精神。诗中“蜡炬”成分之一的化学式为C20H42,下列关于该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A.C20H42分子中含有62个原子核B.该物质由有碳、氢两种原子构成C.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0:21D.该物质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9.下列应用、相应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及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A.工业制二氧化碳 分解反应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还原反应C.测定水的组成 分解反应D.碳不充分燃烧 化合反应10.下列事实或现象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解释正确的是 事实解释A水是无色的水分子是无色的B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碳原子的结构不同CCO2和CO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D春天满冰城可闻到丁香花香分子间有间隔 A.A B.B C.C D.D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氮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78%B.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不足全球总储水量的1%C.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D.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原子构成的碳单质12.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书写具有保存价值档案使用碳素墨水的原因是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B.用稀盐酸除去盛有石灰水的试剂瓶壁上的白色固体C.如发生一氧化碳中毒,轻度的呼吸大量新鲜空气,严重的要立即送医院救治D.为了減缓全球气候变暖,我们要禁止使用化石燃料,更多的利用清洁能源13.实验室区分下列物质的两种实验方案都合理的是选项需区分的物质方法一方法二A空气和二氧化碳带火星的木条通入澄清石灰水B水和双氧水加入硫酸铜溶液加入二氧化锰C氧化铜粉末与木炭粉取样,观察颜色分别在空气中点燃,观察现象D氯化钾和氯酸钾观察颜色伸入燃着的木条 A.A B.B C.C D.D14.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的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杂质试剂及操作方法ACuOC隔绝空气加热至高温BCO2CO点燃CKClKClO3加入MnO2,加热DH2O异味加入活性炭,过滤 A.A B.B C.C D.D15.现有100g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将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将反应后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则生成白色沉淀的质量为A.100g B.150g C.200g D.300g 二、填空题16.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1)2个氦原子______________。(2)3个氢氧根离子______________。(3)碳酸钠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4)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照明弹的原理:______________。17.汽油是目前机动车常用的燃料,其主要成分之一是辛烷(C8H18),辛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反应前氧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汽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能加剧温室效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倡导“低碳生活,“低碳”就是较低的______(填化学式)的排放。18.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在C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_________。(2)A到C的过程中未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_____(填名称)。(3)图A属于①_______(填“纯净物”“混合物”),微观判断依据是②______。(4)化学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因为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化学反应中,化学反应前后_________。19.分类、类比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学习方法。(1)随着科学研究的进展,化学实验也从定性到定量,发生了质的转变,若按实验方法分类,应将实验C与实验①________(填A或B或D)为一类,分类依据是②_______。
ABCD (2)C和CO是初中化学学习过的具有还原性的物质,通过分析下列反应: 、 ,得出的结论是:具有还原性的物质CO、C参与反应时,其所含元素中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后___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或“不变”)。依据上述结论,则在反应 中,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20.某化学实验小组欲测定一种大理石(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2)该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__。(3)请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碳酸钙质量(x)的比例式为__________。(4)此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5)若取两份质量相等的上述大理石,一份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另一份煅烧使其完全分解,两种方法所得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 三、实验题21.实验室现有石灰石、氯酸钾、二氧化锰、稀盐酸等药品及相关仪器和用品,请结合下列装置回答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该仪器在此实验中的作用_________。(2)写出实验室选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为了制备较纯净的气体选择_________(填字母)装置收集氧气。(3)制取O2时,要检查装置气密性:连接好仪器,将导管一端放入水中,用手捂住试管外壁,试管内气体_______,压强变大,大于外界气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观察到_________时,说明装置不漏气。(4)实验室制取CO2应选择的固体药品为________,选择_______(填字母)装置制取二氧化碳。(5)若将产生的CO2气体通入到盛有石蕊溶液的试管中,写出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 四、推断题22.A、B、C、D、E、F是初中常见的六种不同物质,其中A、C、D均为黑色粉末,B、E两种气体组成元素相同,E用于制碳酸饮料。“一”表示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反应,“→”表示两种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D__________。E_________。(2)写出C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3)写出B与F反应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 五、科学探究题23.化学兴趣小组在做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观察与讨论1)酒精灯火焰周围加金属网的作用:_____。试管A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_试管A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试管B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观察与讨论2)待试管冷却后,同学们将试管中的固体取出,发现固体中仍有黑色物质,于是他们讨论,试管中固体物质可能是什么呢?甲同学猜想:固体物质是铜和氧化铜;乙同学猜想:固体物质是铜和木炭;你的猜想:固体物质是__________。为了确定固体成分,同学们决定对固体进行探究。(提出问题)如何设计实验呢(实验探究)乙同学的实验,取固体粉末少许,在酒精灯上灼烧,发现有火星,则他确定自己的猜想正确。请你对乙同学的实验以及结论进行评价_________。
参考答案1.C【详解】A.测定某些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时,张青莲作出了较大的贡献,正确;B.拉瓦锡是第一个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的化学家,正确;C.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学说,提出原子论的是道尔顿,错误;D.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了元素周期表,正确。故选C。2.B【详解】A.石墨具有导电性,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所以导电实验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石墨与金刚石是两种不同物质,所以石墨制金刚石是化学变化,符合题意;C.干冰升华时二氧化碳由固态变成气态,没生成新的物质,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木炭放入二氧化氮会吸附二氧化氮,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B。3.A【详解】A、倾倒二氧化碳时,沿烧杯壁缓慢倒入,符合题意;B、常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验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已经集满,不能伸入集气瓶内,不符合题意;D、把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该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A。4.B【详解】A、①为氧元素,位于第二周期,②为钠元素,位于第三周期,两种元素不在同一周期,故选项错误;B、①③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相似,故选项正确;C、②为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的钠离子,属于阳离子,故选项错误;D、②是钠离子,④是氯原子,②④不能形成化合物,故选项错误。故选B。5.B【详解】A、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可以灭火,故A不符合题意;B、氮气不可以直接被植物吸收,不能用氮气做气体肥料,故B符合题意;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毒气,因此可以用来防毒,故C不符合题意;D、氧气支持燃烧,因此可以用来炼钢,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6.A【详解】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红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出热量,符合题意;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符合题意;C、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只能烧至红热,不符合题意;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不符合题意。故选A。7.D【详解】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X+2H2O2═N2↑+4H2O,可知:反应前 反应后H原子 4 8O原子 4 4N原子 0 2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物质X的分子由2个N原子和4个H原子构成,物质X的化学式为N2H4;
故选:D。8.D【详解】A、一个C20H42分子中含有62个原子核,故选项错误;B、该物质由C20H42分子构成的,其分子由碳、氢两种原子构成,故选项错误;C、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0)∶(1×42)=40∶7,故选项错误;D、该物质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故选项正确。故选D。9.A【详解】A、工业高温煅烧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正确,该反应是一变多的反应是分解反应,A正确。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还原反应不是基本反应类型,B错误。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该反应是一变多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C错误。D、碳不充分燃烧 ,该反应是多变一的反应是化合反应,D错误。故选:A。10.C【详解】A、水是宏观概念,水分子是微观概念,水是水分子的聚合物,只有许多水分子聚合在一起才能表现出水的特性,即无色无味,故水是无色的,不是因为水分子是无色的,不符合题意;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一氧化碳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符合题意;D、春天满冰城可闻到丁香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花香的分子四处扩散,不符合题意。故选C。11.D【详解】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氮气含量最高,约占空气体积的78%,不符合题意;B、地球上水资源丰富,但是淡水资源有限,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不足全球总储水量的1%,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本身没有毒性,但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不符合题意;D、金刚石和石墨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碳单质,但是C60是由C60分子构成,符合题意。故选D。12.D【详解】A、书写具有保存价值档案使用碳素墨水的原因是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以保存更久,故选项正确;B、盛有石灰水的试剂瓶壁上的白色固体为碳酸钙,碳酸钙可与稀盐酸反应,所以可以用稀盐酸除去,故选项正确;C、如发生一氧化碳中毒,轻度的呼吸大量新鲜空气,严重的要立即送医院救治,故选项正确;D、化石燃料是主要的能源来源,不能禁止使用,应合理利用化石燃料,故选项错误。故选D13.B【详解】A、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中和二氧化碳中都不能复燃,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方法一错误;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不可以,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方法二正确,不符合题意。B、硫酸铜溶液能使过氧化氢分解速度加快,对水无影响,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方法一正确;二氧化锰能使双氧水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对水无作用,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方法二正确,符合题意。C、氧化铜粉末与木炭粉颜色相同,观察颜色无法区别,方法一错误;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氧化铜粉末不能燃烧,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方法二正确,不符合题意。D、氯化钾和氯酸钾颜色相同,观察颜色不能区分,不符合题意,方法一错误;伸入燃着的木条,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方法二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
14.D【分析】本题考查除杂。【详解】A、碳和氧化铜高温会反应,将氧化铜除去,不符合除杂要求,故A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一氧化碳在二氧化碳气流中不会被点燃,故B不符合题意;C、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反应,但是二氧化锰是催化剂,会和氯化钾混合在一起,故C不符合题意;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将异味除去,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难度不大,结合除杂的原则:不增不减,进行区别即可。15.D【详解】现有100g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则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为:100g×36%=36g。将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将反应后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混合气体中的碳元素完全转化到了碳酸钙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故生成白色沉淀的质量为:。故选D。16.(1)2He(2)3OH-(3)Na2CO3(4)【分析】(1)原子直接用对应元素符号表示,原子个数在元素符号前加上个数即可,氦原子元素符号为He,则2个氦原子表示为2He;(2)氢氧根离子为OH-,则3个氢氧根离子表示为:3OH-;(3)碳酸钠中碳酸根带2个单位负电荷,钠离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则碳酸钠中钠离子与碳酸根离子个数比为2∶1,所以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3;(4)照明弹是利用镁燃烧产生强光而实现的,方程式为。【点睛】 17. 0 CO2 【详解】辛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前,氧元素存在于氧气中,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0;“低碳”就是较低的CO2的排放。18.(1)(2)氢原子、氧原子(3) 混合物 由两种分子组成 (4)原子的种类、数量、质量均不改变【分析】(1)图示为1个氧气分子和2个氢气分子生成2个水分子的过程,图C应补充一个水分子图示,如图:(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反应前后不变,A到C过程中未发生改变的是氧原子和氢原子;(3)图A属于混合物,因为图中包含氢、氧两种分子,属于不同物质;(4)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量、质量不发生改变。19.(1) D 均为定量实验 (2) 升高 H2S 【分析】(1)实验C为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属于定量实验,实验D同样为定量实验,所以实验C与实验D可归为一类;(2)根据C、CO还原氧化铁方程式可知,C中碳元素化合价由0升高到+4,CO中碳元素化合价由+2升高到+4,所以作为还原剂,其中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后升高。根据此结论可知有化合价在反应后升高的物质具有还原性,在二氧化硫和硫化氢反应中,硫化氢中硫元素为-2价,反应后变成0价,化合价升高,所以具有还原性的是H2S。20.(1)(2)6.6g(3)
(4)75%(5)1:1【分析】(1)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水、二氧化碳、氯化钙,方程式为:;(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减少的质量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所以二氧化碳质量为200g+20g-213.4g=6.6g;(3)根据转化关系,1份碳酸钙可转化为1份二氧化碳,可计算出碳酸钙的质量,
则求解碳酸钙的比例式为(4)由(3)可得碳酸钙质量为15g,则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5)两份大理石质量相等,两个反应均为1份碳酸钙可转化为1份二氧化碳,所以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质量比为1∶1。【点睛】 21.(1) 长颈漏斗 随时添加(液体药品)稀盐酸 (2) C (3) 温度升高 液面下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4) 石灰石 BE (5)【分析】(1)由图示可知a为长颈漏斗,作用是随时添加(液体药品)稀盐酸;(2)根据已知药品可知用装置A制取氧气是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制取氧气,方程式为:,为了制备较纯净的气体应选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所以收集装置选C;(3)要检查装置气密性:连接好仪器,将导管一端放入水中,用手捂住试管外壁,试管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变大,大于外界气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时,说明装置不漏气;(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固体药品为石灰石,属于固液不加热制取气体,应选择装置B作为发生装置;(5)二氧化碳通入石蕊溶液中,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方程式为:。22.(1) C CO2 (2)(3)无色气体燃烧,放热、产生蓝色火焰,(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分析】E用于制碳酸饮料,则E是二氧化碳,B、E两种气体组成元素相同,则B是一氧化碳,A、C、D是黑色粉末,常见黑色粉末由氧化铜、铁粉、木炭、二氧化锰,D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则D是木炭,A能转化为二氧化碳,且与木炭和一氧化碳均能反应,则A是氧化铜,C可由B(一氧化碳转化)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可得铁,则C是铁,F能与铁和一氧化碳反应,且能转化为二氧化碳,则F是氧气,带入合理。(1)根据分析D是木炭,化学式为C;E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2)C是铁、F是氧气,铁在氧气中燃烧方程式为:;(3)B是一氧化碳、F是氧气,则BF的反应是一氧化碳燃烧,其实验现象为,无色气体燃烧,放热、产生蓝色火焰,用澄清石灰水湿润烧杯后罩在火焰上方,还可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点睛】 23.使火焰集中,提高温度 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粉末 铜、氧化铜、木炭 不严谨,取固体粉末少许,在酒精灯上灼烧,发现有火星,只能证明固体混合物中有碳,不能证明是否含有氧化铜。 【详解】【观察与讨论1】酒精灯火焰周围加金属网的作用:使火焰集中,提高温度。试管A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木炭还原氧化铜试管中的现象为黑色粉末变红,试管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方程式为:。【观察与讨论2】该反应中产物一定有铜,取出固体有黑色物质,则黑色物质为氧化铜、C其中一种或两种都有,则第三个猜想为固体物质是铜、氧化铜和木炭。【实验探究】乙同学的实验,取固体粉末少许,在酒精灯上灼烧,发现有火星,则他确定自己的猜想正确。 评价:乙的实验不够严谨,在酒精灯上灼烧,发现有火星,能够验证粉末中有木炭,但不能证明是否有氧化铜。【点睛】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第三十九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K-39 Fe-5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针对下列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Ca-40 Ag-108,化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下列过程发生化学变化的是,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生活中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下列物质的应用错误的是,哈尔滨啤酒名扬全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