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数学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 三角形12.3 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同步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 三角形12.3 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同步训练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能将三角形面积平分的是三角形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课改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2.3《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课时练习一、选择题1.对于任意三角形的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锐角三角形有三条高B.直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C.任意三角形都有三条高D.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三角形的外部2.画△ABC中AB边上的高,下列画法中正确的是( )3.能将三角形面积平分的是三角形的( ) A.角平分线 B.高 C.中线 D.外角平分线4.如图,在△ABC中,BC边上的高是( ) A.CE B.AD C.CF D.AB 5.如图,CD⊥AB,垂足为D,AC⊥BC,垂足为C.图中线段的长能表示点到直线(或线段)距离线段有( ) A.1条 B.3条 C.5条 D.7条 6.如图,在△ABC中,若AD⊥BC,点E是BC边上一点,且不与点B、C、D重合,则AD是几个三角形的高线( ) A.4个 B.5个 C.6个 D.8个7.如图,在方格纸中有四个图形<1>、<2>、<3>、<4>,其中面积相等的图形是( )A.<2>和<3> B. <1>和<2> C. <2>和<4> D. <1>和<4>8.如图,在△ABC中,点D,E,F分别在三边上,E是AC的中点,AD,BE,CF交于一点G,BD=2DC,S△BDG=8,S△AGE=3,则S△ABC=( )A.25 B.30 C.35 D.40二、填空题9.如图,在△ABC中,BD是∠ABC的平分线,已知∠ABC=80°,则∠DBC= .10.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交点恰好是此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则此三角形是 三角形.11.如图△ABC中,AD是BC上的中线,BE是△ABD中AD边上的中线,若△ABC的面积是24,则△ABE的面积是________12.如图,CD是Rt△ABC斜边上的高,则△ABC中BC边上的高是____;AC边上的高是____;这三条高交于点____.13.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9,三条边长都为整数,则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 .14.对面积为1的△ABC进行以下操作:分别延长AB、BC、CA至点A1、B1、C1,使得A1B=2AB,B1C=2BC,C1A=2CA,顺次连接A1、B1、C1,得到△A1B1C1(如图所示),记其面积为S1.现再分别延长A1B1、B1C1、C1A1至点A2、B2、C2,使得A2B1=2A1B1,B2C1=2B1C1,C2A1=2C1A1,顺次连接A2、B2、C2,得到△A2B2C2,记其面积为S2,则S2=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15.如图,已知△ABC的周长为21cm,AB=6cm,BC边上中线AD=5cm,△ABD周长为15cm,求AC长. 16.如图,△ABC的周长为30cm,把△ABC的边AC对折,使顶点C和点A重合,折痕交BC边于点D,交AC边与点E,连接AD,若AE=4cm,求△ABD的周长. 17.在△ABC中,AB=2BC,AD、CE分别是 BC、AB 边上的高,试判断 AD和 CE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18.如图,在△ABC中(AB>BC),AC=2BC,BC边上的中线AD把△ABC的周长分成60和40的两部分,求AC和AB的长.
参考答案1.B2.C3.C4.B5.C6.C.7.B.8.B.9.答案为:40°.10.答案为:直角.11.答案为:6.12.答案为:3,3,3.13.答案为:3或414.答案为:36115.答案为:716.解:由图形和题意可知:AD=DC,AE=CE=4cm,则AB+BC=30﹣8=22(cm),故△ABD的周长=AB+AD+BD=AB+CD+BC﹣CD=AB+BC,即可求出周长为22cm.17.解:因为S△ABC=0.5BC·AD=0.5AB·CE所以BC·AD=AB·CE因为AB=2BC所以CE=2AD.18.解:∵AD是BC边上的中线,AC=2BC,∴BD=CD,AC=4BD.设BD=CD=x,AB=y,则AC=4x.分两种情况讨论:①AC+CD=60,AB+BD=40,则4x+x=60,x+y=40,解得x=12,y=28,即AC=4x=48,AB=28,BC=2x=24,此时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②AC+CD=40,AB+BD=60,则4x+x=40,x+y=60,解得x=8,y=52,即AC=4x=32,AB=52,BC=2x=16,此时不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综上所述,AC=48,AB=2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数学八年级上册12.3 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同步练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冀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 分式和分式方程12.3 分式的加减课时训练,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 分式的加减》课时练习,若xy=x﹣y≠0,则分式=,下列式子计算错误的是,2a+b,0,已知,则的值为,已知=3,则的值为,化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冀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 分式和分式方程12.3 分式的加减优秀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