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物理 同步精讲+练习(word版)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六节 神奇的眼睛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六节 神奇的眼睛当堂达标检测题,文件包含专题46神奇的眼睛原卷版docx、专题46神奇的眼睛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4章 多彩的光4.6 神奇的眼睛目录1.眼睛的构造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等。其中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2.眼睛的视物原理人眼看物体的原理与凸透镜成像的原理一样,通过晶状体的折射,在视网膜上成像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再通过视神经传到到大脑,人就看到了物体。看远处的物体时,当睫状肌放松时,晶状体变薄,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看近处的物体时,当睫状肌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强,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3.视力的矫正 近视眼远视眼视觉特征近处清晰,远处模糊远处清晰,近处模糊形成原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成像位置在视网膜前方在视网膜后方成像光路矫正镜片凹透镜凸透镜4.透镜的应用放大镜: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照相机:u>2f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2f>u>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显微镜:(1)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相当于投影仪(2)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相当于放大镜望远镜:(1)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相当于照相机(2)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相当于放大镜1.近视眼与远视眼的矫正【例1】(2020·甘肃省初二期中)每年6月6日为全国的“爱眼日”、爱眼日设立的宗旨是希望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要预防近视,珍爱光明、下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和近视眼矫正后成像情况的图分别是( )A.甲、丙 B.乙、丙 C.甲、丁 D.乙、丁【答案】C【解析】近视眼的成因是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过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象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由图可知,甲图为近视眼的成像示意图,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近视眼应该配戴凹透镜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故丁图是近视眼的矫正做法示意图。故选C。 【常考1】眼睛的构造【例1】(2019·广东茂名其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好奇地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移动光屏,发现仍可以在屏幕上成像,拿开眼镜后,像变得模糊不清,把屏幕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又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材料二:如图是人的眼球结构图,正常人的眼睛通过睫状体对晶状体的调节,可以看清近处和远处的物体。根据上面的材料,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近视眼镜的镜片是________透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2)与凸透镜成像对比,人的眼球中的晶状体相当于________,视网膜相当于________。(3)下列哪种光学仪器成像原理与人眼球成像原理一样?________(填序号)①潜望镜②照相机③投影仪④放大镜【答案】1.凹 发散 2.凸透镜 光屏 3.② 【解析】(1)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近视要用凹透镜来矫正,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2)人的眼球中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3)人的眼睛像像一架照相机,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常考2】视力的矫正【例2】(2020·山东省初三一模)智能手机是因疫情延期开学期间在线学习的利器,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下列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A.甲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答案】A【解析】近视眼是由于眼睛的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因而要用凹透镜将光线先发散一下,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常考3】透镜的应用【例3】(2018·广西壮族自治区初二期末)对下列四幅图阐述正确的是A.甲图: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凸透镜矫正B.乙图: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凹透镜矫正C.丙图: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D.丁图:天文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目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答案】C【解析】A.由甲图可知: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该眼睛是近视眼,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A错误;B.乙图中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该眼睛是远视眼,远视眼应该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故B错误;C.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成放大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虚像,故C正确;D.望远镜中物镜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使远处的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正好落在目镜焦距内的位置,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再对这个像进行放大.故D错误;故选C。【热点题型1】视力的矫正【例1】(2019·甘肃省初二期末)人的眼睛就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对于近视者而言,远处物体经晶状体后所形成的像的位置以及相应的矫正方式是A.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凹透镜矫正B.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凸透镜矫正C.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凹透镜矫正D.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凸透镜矫正【答案】A【解析】人的眼睛就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眼球后部的视网膜相当于光屏。眼睛的视网膜上成的是一个倒立 、 缩小的实像。近视眼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可以戴凹透镜来矫正。故选A。【热点题型2】透镜的应用【例2】(2020·河北省初二期末)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观察物体时,关于像的倒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B.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也是正立的C.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D.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也是倒立的【答案】D【解析】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的物镜都是成倒立的实像,这个实像再通过它们各自的目镜后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它们分别都经过一次倒立的像,再经过一次正立的像,两次成像的结果,使人们最终观察到的都是倒立的像。但是通过显微镜得到的是物体倒立放大的像,通过天文望远镜得到的是物体倒立缩小的像,故D正确。故选D。1.(2020·湖北省初二期中)下列有关凸透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果没有光屏,眼睛无论在什么位置都不能看到物体经凸透镜折射后形成的像B.凸透镜可以用来矫正近视眼C.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因而物体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总是缩小的D.凸透镜既可以成正立的像,也可成倒立的像【答案】D【解析】A.如果没有光屏,眼睛可以充当光屏接收物体的像,故A项错误;B.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故B项错误;C.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但可以成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故C项错误;D.凸透镜可以成倒立的实像,也可以成正立的虚像,故D项正确。故选D。2.(2020·湖北省初二期中)眼睛能看清物体,是因为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对于视网膜上形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B.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成倒立、缩小的虚像【答案】B【解析】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似,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B。3.(2020·湖北省初二期中)如图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下列几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物体在不同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对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幻灯机是根据物体放在c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B.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d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C.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a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D.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F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答案】A【解析】A.物体在c点时,此时的物体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投影仪就是利用这种情况的凸透镜成像制成的.故A正确;B.物体在d点时,此时的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就是利用这种情况的凸透镜成像制成的,而不是照相机.故B错误;C.物体在a点时,此时的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这种情况的凸透镜成像制成的,而不是放大镜.故C错误;D.物体在F点时,此时的物体在焦点上,此时物体不成像.而人的眼睛与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像情况相似.故D错误;故选A。4.(2018·广西壮族自治区初二期末)如图所示是照相机的成像示意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照相机使用的是凹透镜B.照相机使用的是凸透镜C.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D.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答案】B【解析】照相机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故B正确;凹透镜不能对实物成实像,故A错误;凸透镜不能成正立、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要使底片感光,必须成实像,因为虚像不能使底片感光,故D错误;故选B.5.下列关于眼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光屏 B . 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正立的像C . 看清远处物体时,晶状体较薄 D . 患近视眼,应使用凸透镜矫正【答案】C【解析】解:人类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即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即凸透镜,故AB错误;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较薄,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弱,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故C正确,近视眼是晶状体太厚或眼轴变长造成的,需要用凹透镜矫正,故D错误.
故选C.6.(2020·江苏省初三二模)今年春天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间,钉钉对实现停课不停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了缓解视疲劳,很多同学使用电脑版钉钉,然后通过手机扫描电脑屏幕上显示的二维码登录(如图所示)。这个过程中是( )A.手机镜头扫描二维码所成的是正立的实像B.二维码发出亮暗不同的光经镜头折射成像C.二维码黑色部分吸收光,白色部分反射光D.手机镜头靠近二维码,所成的像变小【答案】C【解析】A.手机镜头扫描二维码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不符合题意;BC.二维码本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二维码白色部分能够反射所有色光,黑色部分不反射光,吸收光,故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D.手机镜头靠近二维码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7.(2018·广西壮族自治区初三二模)图是陈大爷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他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A.远视眼凸透镜 B.远视眼凹透镜C.近视眼凸透镜 D.近视眼凹透镜【答案】A【解析】由于成像图示显示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后方,故陈大爷的眼睛是远视眼;其矫正的方法是佩戴凸透镜,因为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能够把落在视网膜后方的像提前会聚到视网膜上.8.(2020·山东省初三一模)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16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B.该透镜的焦距满足8cm < f <15cmC.将蜡烛和光屏互换后,光屏上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D.将蜡烛和光屏同时远离凸透镜,可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答案】B【解析】A.由题可知,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16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物距大于像距,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原理相同,故A不正确;B.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物距在二倍焦距以外,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即,可得,则透镜的焦距满足,故B正确;C.由光路可逆原理可知,将蜡烛和光屏互换后,光屏上能承接到清晰的像,故C项不正确;D.将蜡烛远离凸透镜时,光屏要靠近凸透镜,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故D项不正确。故选B。9.(2020·山东省初三一模)智能手机是因疫情延期开学期间在线学习的利器,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下列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A.甲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答案】A【解析】近视眼是由于眼睛的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因而要用凹透镜将光线先发散一下,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10.(2020·河北省初二期末)一个放大镜的焦距为8cm,张大爷用此放大镜来观察药品使用说明书上较小的文字时,放大镜与药品使用说明书之间的距离应A.小于8cm B.等于8cm C.大于8cm D.在8cm和16cm之间【答案】A【解析】放大镜实际上是一个凸透镜,凸透镜的焦距是8cm,张大爷用此放大镜来观察药品使用说明书上较小的文字时,放大镜与药品使用说明书之间的距离应小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即小于8cm。故选A。11.(2020·河北省初二期末)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观察物体时,关于像的倒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B.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也是正立的C.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D.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也是倒立的【答案】D【解析】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的物镜都是成倒立的实像,这个实像再通过它们各自的目镜后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它们分别都经过一次倒立的像,再经过一次正立的像,两次成像的结果,使人们最终观察到的都是倒立的像。但是通过显微镜得到的是物体倒立放大的像,通过天文望远镜得到的是物体倒立缩小的像,故D正确。故选D。12.(2020·广西壮族自治区初二期末)如图,这是一款人脸识别门镜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捕捉人脸信息,并将所拍图象与系统数据库中预先录入的人脸照片模板进行对比.下面对该装置说法错误的是( )A.该摄像镜头相当于凸透镜B.这种镜头可用来矫正近视眼C.这种镜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D.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20cm【答案】B【解析】ACD.摄像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当u>2f时,凸透镜才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摄像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利用了当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制成.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人脸和摄像头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也就是大于20cm时,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项ACD正确.B.矫正近视眼的镜片是凹透镜,不是凸透镜,故B错误.故选B. 1.(2020·江苏省初三其他)用普通相机拍照时,要根据物距进行“调焦”,使用起来不太便捷。有一种“傻瓜”相机,只要将景物全部纳入取景区内,不论景物的远近,都能得到比较清晰的像,从而使拍照的过程变得十分快捷。这种“傻瓜”相机不用“调焦”的奥秘是( )A.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B.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C.采用了长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D.采用了短焦距的镜头,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同【答案】B【解析】简易“傻瓜”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不能改变,暗箱长度也不能改变。拍照时只要把景物全部纳入取景器内,无论物距如何变化,都能拍出比较清晰的照片,这主要是因为这种照相机的焦距小,物距都远大于2倍焦距,像距接近焦距,这样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的位置相差不大,所以不用调节。故选B。2.(2020·黑龙江省初二期末)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离镜头二倍焦距以内C.凸透镜成像和小孔成像都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实像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放大镜到地图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答案】A【解析】A、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A正确;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二倍焦距之外,所以B错误;C、凸透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实像或虚像,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所以C错误;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一倍焦距,所以D错误.故选A.3.(2020·广东省初三一模)以下光学器材的应用中,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是( )A.看报用的放大镜 B.平面镜C.照相机 D.教学用的投影仪【答案】C【解析】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不符合题意;B.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故B不符合题意;C.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符合题意;D.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4.(2020·四川省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初二期末)图中a、b是同一人的两幅照片,b图中他拿的眼镜A.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B.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C.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D.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当把眼睛片靠近眼睛时,发现眼睛被放大,所以该镜片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以用来矫正远视眼;故选B.5.(2020·广东省初三一模)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小组测量出物距和像距的数据,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 )A.该凸透镜的焦距f=20cmB.当物距u=30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利用了这条规律C.当物距u=8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利用了这条规律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0cm处向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过程中,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小【答案】B【解析】A.由图可知,当物距等于20cm时,物距等于像距且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则焦距为10cm,故A项不符合题意。B.当物距u=30cm时,即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原理,故B项符合题意。C.当物距u=8cm时,即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是放大镜原理,故C项不符合题意。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0cm处向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过程中,物距依然大于一倍焦距成实像,由凸透镜成像的动态变化规律,成实像时物靠近像远离像变大的规律,可知所成的像会变大,故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6.(2020·海南省初三二模)下列关于图中所示的四种光学现象,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A.图甲中,小孔成像时所成的是倒立的虚像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C.图丙中,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答案】C【解析】A.小孔成的像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可以用光屏接收到,符合实像的特征,不是虚像,此项错误;B.近视是因为晶状体曲度过大,折光能力太强使像成在视网膜前面,用凹透镜矫正,此项不正确;C.白光由七色光组成,不同色光通过三棱镜后,偏折角度不同,所以被分解成七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此项正确;D.只要是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此项错误。故选C。7.(2020·四川省初三其他)下列对光现象的分析,合理的是( )A.高楼的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光的漫反射引起的B.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与彩虹在湖面形成倒影的原理相同C.手机扫描二维码,手机照相机镜头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D.远视眼看近处的物体时,像落在视网膜后面,应佩戴合适的凹透镜矫正【答案】C【解析】A.高楼的玻璃幕墙,属于光滑的表面,发生的是镜面反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属于光的色散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湖面形成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原理,属于光的反射。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与彩虹在湖面形成倒影的原理是不相同的,故B不符合题意;C.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属于照相机照相,手机照相机镜头是凸透镜,利用物体在2倍焦距之外,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的规律制成的,故C符合题意;D.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像落在视网膜后面,应佩戴合适的凸透镜矫正,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8.(2020·四川省初三其他)下列光学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从远处靠近一倍焦距的过程中,物体和像之间的距离一直在减小B.小东看到远处的物体变模糊了,小东患有近视眼,要用凸透镜矫正C.如果物体与它的像大小相同,像形成的原理一定是光的反射D.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选用透明玻璃是为了确定虚像的位置【答案】D【解析】A.物体从远处靠近一倍焦距的过程中,即物距减小,要想在光屏上承接到实像,光屏应该远离凸透镜,即增大像距,故A错误;B.近视眼对光的折射能力比较强,使光会聚在视网膜的前面,为了能够使像会聚在视网膜上,需要用凹透镜先将光发散,故B错误;C.物体与它的像大小相同,可能是平面镜成像,即利用光的反射原理;也可能是凸透镜成像中物距等于两倍焦距时,成的倒立、等大的实像,故C错误;D.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为了便于确定虚像的位置,应该选用比较薄的透明玻璃板,故D正确。故选D。9.(2020·辽宁省初三其他)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来观察邮票细节,放大镜与邮票的距离应( )A.大于20cmB.等于10cmC.小于10cmD.在10cm与20cm之间【答案】C【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物距小于焦距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判断出放大镜与邮票间的距离,选出正确的选项.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满足u<f=10cm,所以放大镜与邮票间的距离应是小于10cm.故选C.10.(2020·江苏省初三其他)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那么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 A.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B.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C.将光屏适当移近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移近凸透镜D.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答案】C【解析】近视眼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用凹透镜矫正后,像后移到视网膜上.由题意可知: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像后移落到光屏上,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前移,使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要使你仍落在光屏上,则将光屏适当靠近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或将光屏适当移近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移近凸透镜.故本题符合题意的选项是A、B、D.11.(2020·湖南省初三学业考试)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手机的普及率已经达到95%,但有很多人过分依赖手机,特别是青少年和儿童,因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导致视力下降,近视发病率提高。要矫正近视眼,需佩戴近视眼镜,如图所示的示意图中,表示成功矫正近视眼的是A. B.C. D.【答案】C【解析】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焦距太短,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后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发散一些,因此用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故C正确,ABD错误。12.(2020·四川省初三其他)同学们进入学校时,通过人脸识别设备搭载的高精度热成像测温系统,采集人体体温的同时又能成像,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前0.5 m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相片,摄像机的镜头( )A.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5 m B.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5 mC.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2 m D.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2 m【答案】C【解析】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当人距镜头距离大于透镜的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又因为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前0.5m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相片,所以0.5m应大于2倍焦距,即0.5m>2f所以焦距f<0.25m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13.(2020·长沙市长郡双语实验中学初三其他)一杨新冠肺炎疾病影响了全世界,而其中的罪魁祸首就是新型冠状病毒某医疗机构利用显微镜观察新型冠状病毒,而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关于光学显微镜的知识,光学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所成的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目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C.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D.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答案】A【解析】显微镜包括物镜和目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故选A。14.(2020·贵州省初三二模)为了避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交叉感染,全国首个测温5G警用巡逻机器人在广州黄埔诞生。这款测温5G警用巡逻机器人有5个高清摄像头,可实现全景无死角巡逻。机器人上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_____透镜,它的成像原理和我们生活中的_____(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答案】凸 照相机 【解析】[1][2]机器人上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是利用物体在2倍焦点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工作的,它的成像原理和我们生活中的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15.(2020·安徽省初三二模)为保障市民的出行安全,交管部门在很多十字路口安装了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车辆的现场照片,当车辆远离摄像头时,所成的像将会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变小【解析】摄像头的工作原理和照相机相同,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变大时,像变小,像距也变小,所以,当车辆远离摄像头时,所成的像将变小。16.(2020·江西省初二期末)为加强交通管理和社会治安,全国各地安装了“海燕系统”,该系统具有跟踪、抓拍及人脸识别功能,如图,系统摄像机成_____像(完整描述像的性质),拍摄时车辆和行人离镜头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答案】倒立缩小实 大于二倍焦距(或u>2f) 【解析】[1]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拍摄时车辆和行人离镜头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大于二倍焦距,能够拍摄倒立、缩小的实像。17.(2020·福建省初三其他)线上学习时,使用电子产品一段时间应休息。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容易使眼睛的自我调节能力减弱,只能使__________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填“远”或“近”),形成近视眼。矫正近视眼应佩戴由_____透镜做的眼镜。【答案】近 凹 【解析】[1]近视眼是眼睛的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增强,只能使近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2]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配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近视眼应该配戴凹透镜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四章 多彩的光第六节 神奇的眼睛精品巩固练习,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分),【答案】D,【答案】C,【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第六节 神奇的眼睛随堂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6《神奇的眼睛》课时练习,对图中所示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据人民网报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一节 动与静课堂检测,文件包含21动与静原卷版docx、21动与静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