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综合能力测试卷(三)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15230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综合能力测试卷(三)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15230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综合能力测试卷(三)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15230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综合能力测试卷(三)
展开
这是一份沪教版九年级下册本册综合课后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Fe,941 g,D 2,D 10,9%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综合能力测试卷(三)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a:23 S:32 Cl:35.5 Fe:56Cu:64 Zn:65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1.每年的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 )2.现有锌、氧化铜、硫酸钡和石灰石四种固体,为了区分它们,小嘉参照二歧分类检索表制作了一个物质检索表,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表示的是石灰石 B.乙表示的是锌 C.表中“▲”应该表示为“黑色固体” D.也可根据是否含有氧元素对丙、丁分类3.健康的身体离不开合理的饮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 B.提倡绿色出行,减少机动车废气排放 C.不吸烟,不沾染毒品 D.食盐中加碘,碘元素摄入越多越好4.2021年5月22日,“祝融号”火星车安全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锂离子蓄电池在“祝融号”供配电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元素周期表中锂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为3 B.元素符号为Li C.属于金属元素 D.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 g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6.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CO有毒且无色、无味,使用燃气时要注意室内通风 B.CO2作为气体肥料在农业生产中有广泛应用 C.N2充入食品包装袋中可起防腐作用 D.CH4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合反应7.向滴有酚酞的盐酸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所得溶液的pH与加入溶液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降低 B.A点对应溶液的溶质为HCl C.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 D.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8.下列化学用语中关于数字“3”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①3Hg ②Fe3+ ③SO3 ④NaO2 ⑤3O2- ⑥3P2O5 A.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②⑤ C.表示化合价数值的是④ D.表示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⑥9.次氯酸钠(NaClO)和二氧化氯(ClO2)都可用作消毒剂。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次氯酸钠属于氧化物 B.二氧化氯由1个氯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C.次氯酸钠中钠元素、氯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1 D.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比二氧化氯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小10.如图为汽车尾气处理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B.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增减 C.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该反应能减少有害气体排放11.下列关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总结,正确的是( ) A.C、CO、CO2组成中都含有碳元素,故参与反应时均具有碳的还原性 B.HCl和NaOH反应生成了盐和水,故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 C.酸溶液都含有H+,故酸都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D.浓H2SO4、NaOH都具有吸水性,故它们都能用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12.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含量 B.探究MnO2能否加快H2O2分解 C.验证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D.探究CO2对铜生锈是否有影响13.用括号内的物质不能区分的一组是( ) A.NaCl、NaOH、NH4NO3三种固体(水) B.K2CO3、Na2SO4、BaCl2三种溶液(稀硫酸) C.铁粉、炭粉、氧化铜粉末(稀盐酸) D.NaOH、NaCl、Na2SO4三种溶液(酚酞)14.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一种溶液,两圆的相交部分为两溶液混合后出现的主要实验现象,下表中满足图示关系的一组物质是( )选项甲乙丙丁ANa2CO3H2SO4Ba(OH)2石蕊BNa2CO3HClCa(OH)2CuSO4CNa2SO4HClBa(OH)2石蕊DHClNa2CO3Ca(OH)2酚酞15.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密闭容器中点燃红磷 B.用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C.向氯化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D.分别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加入足量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24分)16.(6分)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种适当的物质填空,并将字母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A.维生素 B.氧气(或空气) C.尿素[CO(NH2)2] D.一氧化碳(CO) E.氮气(N2) F.小苏打(NaHCO3)(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________。(2)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的原理是隔绝____________。(3)黄瓜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_______。(4)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的气体是____________。(5)植物叶色发黄可施用的化肥是____________。(6)焙制糕点用的发酵粉主要成分之一是____________。17.(4分)“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根据下列实验示意图回答问题。 (1)实验1中,将大小相同的滤纸片和乒乓球碎片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观察现象。通过此实验,可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填序号)。 A.可燃物 B.空气 C.温度达到着火点(2)实验2中,把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和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分别放入两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CO2与水发生了反应 B.水具有酸性 C.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 D.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3)实验3是探究铁生锈条件的实验,会出现明显现象的是试管______(填序号),说明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18.(9分)酸、碱、盐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使用时必须十分小心,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________,实验时最好戴防护眼镜。为了便于理解和记忆,小丽同学总结了碱的化学性质如图所示,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1)小丽同学发现,取用氢氧化钠溶液后试剂瓶要盖紧瓶塞,依据反应③说明NaOH溶液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在空气中会变质,如果该溶液变质,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要检验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选择下列试剂不能达到目的的是________。 A.稀盐酸 B.酚酞试液 C.CaCl2 D.Ca(OH)2(3)为了验证反应④,小丽同学将无色酚酞试液分别滴入NaOH溶液和澄清石灰水中,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原因是它们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__________。(4)依据反应②,KOH能与下列物质反应的是__________。 A.H2SO4 B.BaCl2 C.CuSO4 D.Na2C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硫酸铵[(NH4)2SO4]、磷酸二氢钙[Ca(H2PO4)2]、亚硝酸钠(NaNO2)、硝酸钾(KNO3)等属于盐,其中又属于复合肥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5分)工业上处理黄铜渣(Cu、Zn、ZnO、CuO和杂质)废料时,通常将其转化为硫酸锌和铜等有价产品。其主要流程如图所示(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 资料:2Cu+2H2SO4+O22CuSO4+2H2O;ZnO+H2SO4===ZnSO4+H2O;CuO+H2SO4===CuSO4+H2O。(1)物质B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2)过程Ⅱ中分离操作的名称是____________,该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3)过程Ⅲ中有气体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4分)20.(14分)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气体的部分装置。(1)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制备一瓶氧气用于实验。①该方法制得O2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可选用________和________(填序号)装置组合。首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把导管口放入水中,然后____________,观察到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2)氢气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①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制取氢气并验证其可燃性,可选用________(填序号)与E装置组合,在E导管口点燃。实验过程:组装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药品制备氢气―→________―→点燃。②电解水也可制得H2。装置如图F,________管中产生的是氢气。21.(10分)化学老师上演了“吹气生火”实验,他的操作是用导管向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吹气,脱脂棉迅速燃烧起来。同学们很好奇,决定探个究竟。(1)探究脱脂棉燃烧的原因。【分析、作出猜想】根据燃烧条件分析:①脱脂棉是________物;②吹出的气体可能与Na2O2反应生成了氧气;③反应放出热量,使温度达到脱脂棉的____________。【进行实验】如图1装置中,向装有Na2O2的试管中不断吹气,观察到Na2O2粉末由淡黄色逐渐变成白色,在导管口P处放置带火星的木条,木条__________,证明②成立。同时还观察到U形管中的液面____________,说明③成立。 图1 图2【得出结论】吹出的气体与Na2O2粉末反应生成了氧气,放出了热量,满足脱脂棉燃烧的条件。(2)通过探究试管内残留的白色固体成分,确定与Na2O2粉末反应的气体。【查阅资料】①吹出的气体主要成分有氮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②Na2O2粉末不与氮气反应;③氢氧化钡[Ba(OH)2]可溶于水,氢氧化钙[Ca(OH)2]微溶于水;④氯化钡(BaCl2)、氯化钙(CaCl2)溶液呈中性。【作出猜想及推断】猜想1:固体成分是Na2CO3,则CO2参加反应;猜想2:固体成分是NaOH,则H2O参加反应;猜想3:固体成分是Na2CO3和NaOH,则CO2和H2O均参加反应。【实验验证】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分析与结论①取残留白色固体配成溶液,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振荡,静置产生白色沉淀白色固体中含有碳酸钠,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②取适量实验①的上层清液,滴加少量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白色固体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Na2O2与CO2、水蒸气都能反应,故猜想3正确。请写出Na2O2与CO2或与水蒸气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拓展延伸】实验室存有Na2O2,一旦失火,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水灭火。【反思与创新】a.实验①中不能将氯化钡溶液换成氯化钙溶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请你在如图2方框中画出能替代U形管的装置(其实验目的相同)。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7分)22.(7分)做完加热铜片的实验后,小明同学对其成分进行分析。取10 g此样品,向其中分五次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使之充分反应,每次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及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于下表: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2020202020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g9.28.47.677试回答下列问题:(1)10 g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为________g。(2)计算所加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一、1.D 2.D 3.D 4.D5.A 点拨:把橡胶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再使劲塞紧橡胶塞,以免压破试管。配制溶液时,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内进行。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6.D7.C 点拨: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放热,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A点对应溶液的溶质为过量的HCl和反应生成的NaCl;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反应过程中,HCl完全反应前,溶液是无色的,当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时溶液变成红色。8.C 9.D 10.C11.C 点拨:C、CO具有还原性,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但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浓H2SO4能用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钠可与二氧化碳反应,不能用来干燥二氧化碳。12.C13.D 点拨:NaCl溶于水温度变化不明显,NaOH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NH4NO3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A可区别;稀硫酸加入K2CO3溶液中有气泡出现,加入Na2SO4溶液中没现象,加入BaCl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B能区别;稀盐酸加入到铁粉中产生气泡,加入到炭粉中没现象,加入到氧化铜粉末中,粉末消失,溶液变成蓝色,C可区别;NaCl、Na2SO4溶液都呈中性,酚酞无法区别。14.A 点拨:B选项中丙和丁反应生成蓝色沉淀,不是溶液变蓝;C中甲与乙不反应无明显现象;D中甲与丙反应但无明显现象,且丁加入到丙中溶液变红;只有A符合图示关系。15.A 点拨:密闭容器中点燃红磷过程中放热,且消耗氧气,因此容器中压强一开始升高,后减小到小于原压强,但最终容器中剩余氮气等气体,因此压强不应为0。二、16.(1)E (2)B (3)A (4)D (5)C (6)F17.(1)C(2)A、D(3)Ⅰ;水和氧气18.腐蚀性(1)CO2+2NaOH===Na2CO3+H2O (2)B (3)OH-(4)C;2KOH+CuSO4=== Cu(OH)2↓+K2SO4 (5)KNO319.(1)Zn(2)过滤;漏斗(3)Zn+H2SO4===ZnSO4+H2↑三、20.(1)①2KClO32KCl+3O2↑②B;C;双手握住试管(2)①A;验纯 ②甲21.(1)【分析、作出猜想】可燃;着火点【进行实验】复燃;左边液面下降(或右边液面上升)(2)【实验验证】BaCl2+Na2CO3===BaCO3↓+2NaCl②NaOH【实验结论】2Na2O2+2CO2===2Na2CO3+O2(或2Na2O2+2H2O===4NaOH+O2)【拓展延伸】不能【反思与创新】a.如果残留物中含有氢氧化钠,则可能与氯化钙反应产生氢氧化钙沉淀,造成干扰b.(第21题) 四、22.(1)3(2)解:设所用20 g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H2SO4+CuO===CuSO4+H2O 98 80 x 0.8 g=x=0.98 g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4.9%。答: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9%。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学年本册综合当堂检测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Cu,1%),99-11≈12,A 9,3 g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沪教版九年级下册本册综合综合训练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n,0 g铝土矿,溶于128,C B D E A,6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本册综合课后作业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