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24* 三顾茅庐图片课件ppt
展开疏通文意,把握小说情节,理解人物形象。
学习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通过古典小说的学习,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国演义》中你知道那些人物?最喜欢哪个人物?
汉昭烈帝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汉族,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称其为先主。
关羽(?—220年),字云长,本字长生 ,河东郡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人。东汉末年名将。
张飞(?—221年),字益德,涿郡(今河北保定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张飞勇武过人,与结拜兄弟关羽并称为“万人敌”。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代表作。其他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三顾茅庐》选自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一回。东汉末年,刘备攻打曹操失败,投奔荆州刘表。为了日后成就大业,刘备留心访求人才,请荆州名士司马徽推荐。司马徽说:“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刘备多方打听,得知“伏龙”就是诸葛亮,此人隐居在隆中,住茅庐草棚,耕作自养,精研史书,是个杰出人才,便专程到隆中去拜访。
《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所谓“历史演义小说”,指的是用通俗的语言,将王朝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础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的小说。《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知识链接—《三国演义》
拜谒 ( ) 纶巾 ( ) 末胄 ( ) 倾颓 ( ) 存恤 ( ) 殆尽 ( ) 疏懒 ( ) 鄙贱 ( ) 如雷贯耳( ) 愧赧( )
箪食壶浆:用箪盛饭,用壶盛浆。浆,以粮食加水适度发酵而成的饮料。如雷贯耳: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贯:贯穿,进入。屏人促席:叫他人回避,将座席靠近。顿开茅塞: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忽然理解、领会。
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包含哪些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刘备准备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
诸葛亮高卧未起,刘备恭敬等候。
诸葛亮向刘备分析天下大势并献计。
刘备诚恳相请,诸葛亮感动出山。
1.开头写关羽和张飞的反对意见有什么作用?
二人的反对意见反衬出刘备有远见、有诚意及求贤若渴的急切心情和虔诚态度。
2.刘备为什么力排众议,坚持要第三次拜访诸葛亮?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都没有见着。第三次力排众议拜访诸葛亮,体现了刘备求才的急切心情和虔诚态度。
3.刘备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离草庐半里之外就下马,表现了他什么样的特点?
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离草庐半里之外就下马步行,可以看出刘备的诚意。
4.诸葛亮给刘备分析荆州地势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荆州的有利条件:物产丰富、战略地位重要、刘表无能。意在暗示刘备,荆州可取,勿失良机。
5.诸葛亮为什么在分析荆州的基础上又分析益州?益州有哪些优越条件?
由于荆州四通八达,为兵家必争之地,只能做外围,不能做主要的根据地,所以又分析了益州。
益州的有利条件有: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天然粮仓,条件优越;政权动摇,民思良主。因此有机可乘,可将益州作为可靠的根据地。
6.第3段诸葛亮是怎样分析天下形势的?提出了怎样的战略方针?
一论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二论孙权:“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三论荆州: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将军可取。四论益州:民殷国富,沃野千里,但刘璋暗弱,不懂存恤贤才,如有贤明者可取。五论刘备:“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提出了“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的策略。
7.结合诸葛亮对当时形势的分析,说说“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中的“天时”“地利”“人和”具体指什么。
“天时”指曹操拥兵百万,又挟天子以令诸侯。“地利”指孙权据有江东,国险而民附。“人和”指刘备是帝室之胄,且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8.第三段的诗词有什么作用?
隆中对策为当时穷途末路的刘备点燃了希望之灯,诸葛亮于草庐笑谈之中已断定三分天下的大局。这首诗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与刘备的隆中对策,赞扬了诸葛亮的超凡才能。
9.第四段的诗词有什么作用?
赞扬了诸葛亮淡泊名利的高洁品质,表达了对诸葛亮壮志未酬而殒命的惋惜,为后文情节埋下伏笔。
10.你认为使孔明最终决定出山辅佐刘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刘备的诚意感动了诸葛亮。(2)诸葛亮既有安邦定国之才,亦有建功立业之志。躬耕南阳只不过是诸葛亮未遇明主时的权宜之计。
11.请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刘备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1)求贤若渴,礼贤下士。①行为上,刘备不顾关、张劝阻,执意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离草庐半里之外便下马步行;得知诸葛亮在午睡,阻止童子的通报,并吩咐关、张二人在门首等着,自己入门徐步而行,并拱立阶下;见到诸葛亮时行“下拜”之礼,听完诸葛亮的对策后,“顿首拜谢”……这些行为,充分表现了刘备竭诚求贤的精神。②语言上,刘备对张飞、关羽说的话,请教诸葛亮时谦恭的言语,都十分诚恳。
(2)胸怀天下,心忧黎民。刘备认为自己身为汉胄,有责任匡扶汉室,“伸大义于天下”,故诚恳拜见诸葛亮,求安邦定国之策。同时,他时刻牢记“苍生”,恳求诸葛亮出谋划策和出山时均是心忧天下百姓之姿态。
正面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侧面衬托:以张飞、关羽的言行烘托出刘备的谦虚、礼贤下士。
12.请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诸葛亮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1)高风亮节。诸葛亮有一身才华,却甘心做“南阳野人”,若非刘备一片赤诚,他绝不出山,可见其本心不愿流落世俗,是高风亮节之行。
(2)仁心爱人。刘备为天下苍生计,诸葛亮表示愿效犬马之劳,这是儒者大义,足见其一片仁义。
(3)聪睿过人。“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是智慧的宣言,不出茅庐,而已知“三分天下”,足见诸葛亮之智。
正面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侧面烘托:以刘备的诚心求贤烘托诸葛亮是“旷世奇才”。
13.找出描写关羽的句子,分析其性格特点。
关公曰:“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语言描写,两次拜谒诸葛亮而不得见,关羽心生怨气,以委婉的方式猜测诸葛亮有名无实,与张飞的表现形成对比,显示了关羽的稳重和修养。
14.文章描写张飞时运用了什么方法,表现了张飞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1)张飞曰:“哥哥差矣。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语言描写,表现了张飞粗犷、急躁、莽撞的性格特点。
(2)飞曰:“既两位哥哥都去,小弟如何落后!”语言描写,这里表现出张飞极讲义气。
(3)张飞曰:“此人无礼!便引我等到庄也不妨,何故竟自去了!”语言描写,突出了张飞的鲁莽。
(4)张飞大怒,谓云长曰:“这先生如何傲慢!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竟高卧,推睡不起!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语言描写,再次大怒,表现了张飞的莽撞、急躁。
1.三顾茅庐中哪些地方体现出刘备的诚心和敬意?
“访孔明两次不遇,欲再往访之”,刘备不顾关、张二人的劝阻,执意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到草庐门口得知诸葛亮还在睡觉,他叫童子“且休通报”,不要惊扰诸葛亮休息,然后拱立阶下”,一直等到诸葛亮睡醒并整好衣冠出迎。见到诸葛亮时刘备行下拜之礼,听完对策后“顿首拜谢”。见诸葛亮不肯出山相助,刘备竟“泪沾袍袖,衣襟尽湿”。拜访的次数、等待的时间、拜访时谦恭敬的态度,都表现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土的诚心和对贤士的敬意。
2.“三顾茅庐”这一情节在整部小说中有着怎样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它描写了小说中最重要的人物诸葛亮的第一次出场。通过描写突出了诸葛亮出众的才华,也揭示隐居隆中的诸葛亮出山的原因:感激于刘备的知遇之恩。为表现诸葛亮倾尽一生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做铺垫。其次,用浓笔渲染了刘备渴求贤才之心,表现了作者对以刘备为代表的汉室的认同和赞扬,也表现了作者的正统思想。最后,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此时的刘备可谓正处于走投无路之时,面对强大的曹操和孙权,刘备根本无法与之抗衡,“兴复汉室”的理想十分渺茫。可是诸葛亮的出现彻底打破了这种局面,使三国鼎立的格局得以形成,刘备的理想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实现。所以这一回应该是作者精心构思并且在整部小说中起到转折性作用的情节之一。
课文记叙了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请其出山辅佐自己完成统一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和诸葛亮非凡的政治才能。
小说通过典型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为了见到诸葛亮,他甘愿等上“半晌”“一个时辰”“又半晌”,而且态度恭恭敬敬;张飞则粗犷豪放莽莽撞撞,从“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等话中便可看出;诸葛亮则是一个胸怀经天纬地之才、志存高远的贤士,从他未出茅庐对天下形势的分析即可看出。
在诸葛亮正式出场之前,层层烘托,反复渲染;在正式出场后,再通过对人物言行的描写,使人物的基本特点得到更鲜明的表现。孔明被塑造为智慧的化身,他既有雄才大路,又有隐士风度;既有远大抱负,又要等待明主。作者层层烘托,反复渲染,一步步塑造诸葛亮的形象。
《三顾茅庐》中“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相貌是给对方的第一直观感受。一个人的修养、风度、内涵或多或少是可以从人的外貌当中看出一点端倪的。之所以描写诸葛亮的相貌不凡,也是想突出他本身才能出众,天下奇才也。请你写一个外貌描写的片段,突出某一人物的性格特征,100字左右。
初中人教部编版三顾茅庐评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三顾茅庐评课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今日听君歌一曲,忽复乘舟梦日边,晦明变化者,两人铺毡对坐,欲说还休,明白知道,答案是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三顾茅庐图片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三顾茅庐图片课件ppt,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三顾茅庐,教学目录,思贤如渴,如雷贯耳,经世奇才,箪食壶浆,顿开茅塞,挟天子,民殷国富,字词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九年级上册24* 三顾茅庐教案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上册24* 三顾茅庐教案配套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三顾茅庐,顿开茅,食壶浆,其礼太过,麻绳缚来,亲往拜谒侍立阶下,顾全大局,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恭敬诚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