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0-2021学年 高中语文 二轮复习 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题点3综合选择与比较鉴赏题__知人知言知体知法 学案

    2020-2021学年 高中语文 二轮复习 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题点3综合选择与比较鉴赏题__知人知言知体知法 学案第1页
    2020-2021学年 高中语文 二轮复习 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题点3综合选择与比较鉴赏题__知人知言知体知法 学案第2页
    2020-2021学年 高中语文 二轮复习 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题点3综合选择与比较鉴赏题__知人知言知体知法 学案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2021学年 高中语文 二轮复习 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题点3综合选择与比较鉴赏题__知人知言知体知法 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 高中语文 二轮复习 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题点3综合选择与比较鉴赏题__知人知言知体知法 学案,共16页。
    题点3 综合选择与比较鉴赏题——知人知言,知体知法诗歌的综合选择和比较鉴赏题涉猎面广,涉及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各个层面。因此,从知人、知言、知体、知法的角度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技巧和情感,并且能够课内课外对比分析,是重要的解题思路。必备知识建构关键能力突破问题一不能正确解读诗意【例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寄左省杜拾遗 岑 参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杜甫任左拾遗,属门下省,居左署,与任右补阙(居右署)的岑参同为谏官。紫微:星官名,此指朝会时皇帝所居的宣政殿。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叙述作者与杜甫同朝为官,经常同行入朝,又分署办公,分列殿庑两侧。B.颔联叙写自己早出晚归,”“二字突出诗人为国尽忠的勤勉与充实。C.颈联承前两联,一个字直抒胸臆,写出诗人对朝官生活的感受和态度。D.尾联委婉抒写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杜甫感慨衮职曾无一字补有相通之处。[我的答案]    [作答理由]   精准抢分读懂诗家语,避免误读诗1.了解诗句理解的常见障碍(1)语言理解障碍:省略、语序、词类活用、词义解读等。(2)文学欣赏障碍:修辞(用典)、意象等。(3)文化传承障碍:节气文化、礼仪文化、官场文化、民俗文化(婚姻爱情文化)等。2.读懂诗家语的四步法(1)推敲字词。标注名词(古诗词意象),查找动词或形容词;落实文言词类活用,猜想关键词的语境义;把古诗词当成文言文来读。(2)补充内容。补出古诗词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和留白等。(3)调整语序。还原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定语移位等;调整因合辙押韵而颠倒的词序、句序。(4)整合诗句。前后连缀,解读为意思完整通顺的语句,一般包含时、地、景、物、人、事(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思维流程 选项比对分 析A.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联步趋丹陛,同行入朝;分曹,分署。首联叙述作者与杜甫同朝为官,经常同行入朝,又分署办公,分列殿庑两侧。  续 表 选项比对分 析B.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二字表现这种生活的庸俗无聊。颔联叙写自己早出晚归,”“二字突出诗人为国尽忠的勤勉与充实。C.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白发”“悲花落”“羡鸟飞,直抒胸臆。颈联承前两联,一个字直抒胸臆,写出诗人对朝官生活的感受和态度。  续 表 选项比对分 析D.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无阙事”“谏书稀无一字补相通。尾联委婉抒写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杜甫感慨衮职曾无一字补有相通之处。 [满分答案]   问题二不明设误常见方式 设误方式原  诗错项示例错因分析判断技巧1.词义塞上赠王太尉 [宋]释宇昭嫖姚立大勋,万里绝妖氛。马放降来地,雕闲战后云。月侵孤垒没,烧彻远芜分。不惯为边客,宵笳懒欲闻。释宇昭:江东人,九僧之一。嫖姚:霍去病曾任嫖姚校尉。诗人用嫖姚指称王太尉,用字赞美其战功空前绝后。字理解错误,不是指战功空前绝后,而是平定了辽兵。古诗中有大量词语为古今异义词,解读时要充分调动积累,联系语境,以求准确理解。2.错解句意战马在游荡,大雕在盘旋,战后悠闲景象反衬战况激烈,说明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战而屈人之兵对句意理解错误,写的是战后的景象。句中有战后”“降来注意诗歌的特殊语言现象,联系语境,梳理诗句间的语意关系。3.错解手法全诗写景与议论、抒情相结合,从抒情角度看,巧妙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首尾两联是情语,中间两联是景语,从抒情角度看,表现手法是情景交融。手法要联系具体内容,切不可脱离诗句而只看选项,更不可主观臆断,架空分析。4.不明形象赠钱征君少阳 [唐]李白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春风馀几日,两鬓各成丝。秉烛惟须饮,投竿也未迟。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此诗大概是作者晚年的作品。征君,指曾被朝廷征聘而不肯受职的隐士。时钱少阳已八十余岁。投竿:钓鱼。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引用姜太公的典故。姜太公未遇时,在渭水上垂钓,遇文王出猎,被聘为师。首联开篇即写,描摹钱少阳把酒临风的画面,暗示其春风得意。结合注释可知,钱少阳已八十余岁。故暗示其春风得意理解错误。把握诗歌的形象,要抓住相关描写和注释,联系语境,着眼于整首诗理解,切忌孤立片面。5.不明意象古人常以杨柳临别相赠以表留恋之意,这里的绿杨正与题目字照应。此句中绿杨是表现三月春景的特有意象,与赠别相送的杨柳无关,也不照应。对诗歌意象的理解,要联系诗句的意境,结合诗歌的情感、主旨分析,不可牵强附会、主观臆断。6.不明典故尾联借用姜太公的典故,意在表达作者对钱少阳寄予了厚望,也表明作者艰难的处境。表明作者艰难的处境错误,尾联隐藏着诗人暮年的雄心壮志。准确了解典故,是准确理解作品的前提;要找到典故内容与人物、事件的内在联系,才能真正理解典故的作用。7.曲解情感送刘判官赴丰州 [唐]卢纶衔杯吹急管,满眼起风砂。大漠山沈雪,长城草发花。策行须耻战,虏在莫言家。余亦祈勋者,如何别左车丰州:唐代天德军所隶之州。衔杯:指饯别饮酒。急管:指催行的军乐吹得很紧。策行:奉朝命而行。左车:西汉谋士李左车,为人深有谋略,此处借指刘判官。大漠山沈雪,长城草发花,景色的对比暗示了边塞环境之艰苦和地域之辽远,隐含了浓浓的思乡之情。隐含了浓浓的思乡之情理解错误,这两句借边塞的景色,表达的是对刘判官浓浓的牵挂与惜别之情。结合诗歌的注释和内容,把握诗歌感情的总基调;关注诗歌中的言行描写,体会诗中人物的心理世界,从而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8.曲解主旨诗歌从饯别写起,以勉励、惜别作结,哀而不伤,诗歌高扬爱国主义情感。这首诗的主旨不是表现爱国主义情感,而是勉励刘判官以国事为重,勇赴疆场。在解读作品时,要避免断章取义、浮于表面、主观臆断、无中生有、脱离语境、模式化理解,否则会使主旨意图的理解出现偏差。9.曲解风格这首送别诗运用了边塞诗特有的大漠、风沙、长城、雪山等意象,给人以景象苍茫之感,悲凉慷慨。悲凉慷慨应为慷慨激昂。诗中设想了边塞特有的景象,是对刘判官的鼓励,因而悲凉不当。对古代诗歌的风格要有准确的辨识,特别是对相近的风格注意区分,如清新与质朴、悲凉与激昂、含蓄与晦涩等。  问题三比较鉴赏,异同不清【例2】(2019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插田歌(节选) 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6分)从教材寻思路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与《声声慢》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角度提示《醉花阴》和《声声慢》代表了李清照人生词作生涯两个不同的阶段,前期细腻多情,格调清新;后期哀婉凄苦,格调忧伤。参考答案《醉花阴》描述作者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格调清新,情感细腻。《声声慢》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 [我的答案]   精准抢分四个角度,细辨异同1.内容、情感比较熟悉感情基调术语,会用这些术语比较感情基调异同,如忧愁与闲适、悲伤与欢快。了解作者的身世及所处的朝代,即知人论世。同样的景物,因作者境遇、心情的不同,会蕴含截然不同的情感。进一步比较分析产生不同感情的原因或情境,这也是情感比较的重要内容。比较时注意点面结合,既要有总体概括,又要有具体分析。2.形象异同比较形象异同比较包括形象内涵、特点比较和形象作用比较。形象内涵、特点异同比较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意象(主要指景象和物象)内涵比较,一方面是人物形象特点的分析比较。对于前者,先要看在意象选取上有何不同,再主要是看意象在自身特点与表情达意两方面的异同,或者表层义与深层义有何异同;对于后者,要注意从外在形象与内在性格品质两方面比较,兼及人物身份的比较。形象作用异同主要在写景、状物、造境、抒情、结构方面展开。3.语言赏析比较首先,选好比较点。如联系描写的情景进行比较,看谁更符合语境;从表现作者情感上进行比较,看谁更能准确表达诗人当时的情感;从表达特点上进行比较,看谁更生动形象;从结构特点上进行比较,看谁更能使结构浑然一体、更能起照应等作用。其次,把理由说清楚、说充分。4.手法、技巧比较比较表现手法、艺术技巧,既要熟知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的基本知识,也要了解各种表现手法、艺术技巧的作用和表达效果。思维流程 考角度《插田歌(节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准确把握两首诗的内容是一首描写农村插秧生活的诗,诗首先勾勒出一幅             画面,然后描写了农民们愉悦的劳动场面。 刘禹锡和白居易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赠予刘禹锡,刘禹锡写了这首诗作答。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襟怀和乐观精神。明确对比点(语言风格)前四句用清淡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插秧时节郊外的大好风光;接下来写农妇、农父的衣着,笔墨虽淡,却渲染出南方水乡浓郁的春天气息。语言              这是一首七律诗,格律严谨,对仗工整。表达了诗人的辛酸遭遇和愤懑之情。颔联借用      ”“      的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                           心情。语言    [满分答案]    纠偏补弱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第(1)~(2)题。(9分)蜀先主孔明 刘秉忠智涉图深往事非,茅庐一论定真依。风云龙虎随时有,鱼水君臣自古稀。月照锦江翻月色,烟波玉垒动朝晖。精英不死青天上,留得文昌奉紫薇此诗作于诗人北上觐见忽必烈,受其礼遇之后。文昌:文昌星,乃文魁之星,为智慧的化身。紫薇:即北极星,中国古代认为是众星之主,代指人间帝王。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交代了诸葛亮的事迹,他在茅庐之中和刘备分析、讨论天下三分的局势,并最终确定了自己的归宿。B.颔联借风云龙虎表达出对社会动荡、战乱不断的时局的忧虑,感叹自古以来缺少鱼水般的君臣关系。C.颈联写景,在月光之下,锦江翻起阵阵波浪;玉垒山在朝晖之中,涌起层层烟波。字和字赋予画面动态美。D.本诗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借写先主和孔明的事迹,反映出诗人对历史的思索,表达了自己的情怀。(2)对点题杜甫的《蜀相》中也写到诸葛亮: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请简要分析与本诗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6分)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9分)赠 边 将 韦 庄昔因征远向金微,马出榆关一鸟飞。万里只携孤剑去,十年空逐塞鸿归。手招都护新降虏,身著文皇旧赐衣。只待烟尘报天子,满头霜雪为兵机。(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上句追叙将军往昔向金微山进军征讨远方敌人的场景,下句表现其跨马出关、身轻如鸟的轻捷。B.颔联将戍边之远、时间之长与时运不济、未能建功立业作对比,表达了边将壮志未酬、雄心不已的情感。C.“手招都护新降虏意为扬手招呼都护府新近降服的敌人,该句写出边将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的风采。D.“文皇本指唐太宗,这里指当朝皇帝。穿着文皇过去赐给他的衣服,表明将军时时不忘皇上之恩。(2)对点题请分别从情感内涵和表现手法两方面比较分析本诗尾联与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前两句的异同。(6分)       3.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9分)官池春雁二首(其一) 杜 甫自古稻粱多不足,至今乱为群。且休怅望看春水,更恐归飞隔暮云。两  雁 陆 游两雁东西来,合群以南翔。镜湖接天台,海阔天茫茫。冥飞远矰弋[注],长路谙冰霜。君看此气象,岂复谋稻粱。正尔下杜陵,已复掠潇湘。超遥万里程,燕雀安能量!矰弋:射鸟用的箭。(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杜诗第四句中隔暮云寓意归乡之途充满艰险。B.陆诗冥飞两句写雁克服了长路中重重的艰难险阻。C.陆诗中镜湖接天台寓意前路迷茫,迷失了方向。D.两首诗分别用燕雀来反衬雁的形象。(2)对点题两首诗中雁对谋稻粱的态度是否相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4.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9分)寄黄几复 黄庭坚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此诗作于神宗元丰八年,其时诗人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黄几复:诗人少时好友,此时知四会县。四立壁:家徒四壁之意。蕲:同,祈求。三折肱:古有三折肱而为良医的说法。诗中指黄几复善治国。(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诗首句写彼此所居之地一,已显露怀念友人、望而不见之意。B.颔联巧用六个意象排列出十年间的情景,跨越时空,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C.诗人借四立之壁写友人生计艰难,可谓无以支撑,从而突出他为官环境的艰苦。D.诗歌最后一句以景衬情,以凄凉的景象,表达内心的不平和对人才的怜惜。(2)对点题同样是鸿雁传书,《寄黄几复》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手法、表情达意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秦观《阮郎归》)      5.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1)~(2)题。(9分)雪中忽起从戎之兴戏作四首 陆 游其  一狐裘卧载锦驼车,酒醒冰髭结乱珠。三尺马鞭装白玉,雪中画字草军书。其  三十万貔貅[注]出羽林,横空杀气结层阴。桑乾沙土初飞雪,未到幽州一丈深。貔貅(píxiū):古代传说中的猛兽名,常用以指勇猛的军士。(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其一写出雪中行军的威武豪情。马鞭当笔,雪地作纸,奋笔狂划草军书的场景生动形象,使人如临其境。B.其三描写大军出征的威武场面。边塞画面逼真,诗情威武雄壮,充满积极乐观的情调,创造了雄奇豪迈的意境。C.两首诗都以为背景,突显了行军、出征环境的恶劣,其三后两句更是写出了雪伴随着出征队伍又急又大。D.这两首诗是诗人雪夜忽涌从戎之兴,于是提笔雪上狂书,将士们不畏严寒、奋勇出击的气势,使敌军士兵望风披靡。(2)对点题这两首诗均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于环境的描写,分别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6分)      6.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2)题。(9分)寿阳曲•江天暮雪 马致远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江天暮雪 陈 孚长空卷玉花,汀洲白浩浩。雁影不复见,千崖暮如晓。渔翁寒欲归,不记巴陵道。坐睡船自流,云深一蓑小。(1)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马词以天将暮起笔,点明时间,为整个画面点染了幽深的色彩,奠定了全诗的基调。B.陈诗寒欲归三字,隐透出暮雪的影响;不记二字含有大雪弥漫迷蔽江路的意味。C.陈诗尾联活现出一个顺适环境的渔翁形象,这与柳宗元《江雪》中蓑笠翁的形象不同。D.两首诗歌都诗中有画,一蓑二字增添了画面的纵深之感,寄托了作者落寞悲凉的情感。(2)对点题两首诗歌描摹暮雪都很传神,有同工之妙,亦各具特色,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6分)                题点3 综合选择与比较鉴赏题——知人知言,知体知法关键能力突破【例1[满分答案] B【例2思维流程意趣盎然的美丽 通俗浅显,清新流畅 闻笛赋 烂柯人 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人事生疏而怅惘的 工整典雅[满分答案]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稳,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纠偏补弱训练1.(1)B 解析B项,借‘风云龙虎’表达出对社会动荡、战乱不断的时局的忧虑理解有误,应是表达世上并不缺少呼风唤雨的明主、贤臣。(2)相同点: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诸葛亮雄才伟略、鞠躬尽瘁,效忠蜀汉王朝的高度赞美和敬慕之情。不同点:杜诗最后两句慨叹诸葛亮功业未竟而亡,充满了惋惜和遗憾;刘诗通过对诸葛亮、刘备君臣关系的赞扬,暗示自己得遇明主,一定效仿孔明,为国效力,报答君主的知遇之恩。2.(1)C 解析C项,扬手招呼都护府新近降服的敌人错,这句话的意思是手中有新降服的俘虏(2)情感内涵:相同点是都表达了渴望报效国家的耿耿忠心;不同点是陆诗前两句还流露出罢官闲居的寂寞、窘迫。表现手法:相同点是都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不同点是韦诗尾联还用了比喻手法,以霜雪状写其年迈之状;陆诗前两句用了对比手法,僵卧孤村的现实处境和尚思为国的精神状态形成对比。3.(1)C 解析C项,寓意前路迷茫,迷失了方向分析有误,镜湖接天台的意思是镜湖连接着天台,展现的是镜湖的无边无际,以此来反衬人的渺小。(2)二者不同。谋稻粱是指禽鸟为谋生而觅食。杜诗中的雁虽不愿与乱聚成群的为伍,但为现实所迫,不得已而谋稻粱;陆诗中的雁在艰险中磨砺、不畏艰险而超然万里、志存高远,是不屑于谋稻粱的。4.(1)C 解析C项从而突出他为官环境的艰苦错误,持家但有四立壁突出的是其为官的清廉以及对治病”“读书的用心。(2)寄雁传书谢不能巧妙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展现出书信不能送达的痛苦与苦闷,展现出内心的绝望。杜甫《天末怀李白》中的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运用设问的手法,呈现出一种内心的担忧。秦观《阮郎归》中的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展现出家书不能传递的苦楚与悲凉。5.(1)D 解析D项,于是提笔雪上狂书,将士们不畏严寒、奋勇出击的气势,使敌军士兵望风披靡错误,题目雪中忽起从戎之兴表明诗人此时并未从戎,这只是诗人的想象或渴望。(2)思想感情:都抒发了诗人渴望驰骋疆场的豪情壮志。修辞手法:其一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酒醒冰髭结乱珠,诗人想象自己饮酒沉醉,一觉醒来,只见胡须上结着一串串如珠的冰球,突出天冷;三尺马鞭装白玉,三尺马鞭上也裹满了白玉一般的雪,突出雪大。其三运用比喻、夸张手法。用貔貅喻勇猛的战士,用一丈深突出雪大。6.(1)D 解析D项,两首诗歌都……寄托了作者落寞悲凉的情感说法错误,陈孚的《江天暮雪》没有落寞悲凉之感。(2)两首诗歌动词使用都很传神。马曲着一字,陈诗着一字,写出了风助雪势、雪花纷纷扬扬的飞舞之态。两首诗歌都善用比喻状写暮雪之形态。马曲把纷飞的雪喻为盛开的梅花和飘飞的柳絮,具体形象地写出了雪乱舞的景象;陈诗以喻雪,形象地写出雪的晶莹剔透之态。陈诗还用动静结合、侧面烘托的手法写出暮雪的美妙。卷玉花写出大雪纷扬的动态之美,汀洲白浩浩写出雪境的静寂之美;千崖暮如晓烘托了暮雪所特有的朦朦胧胧、半幽半明的色调与风韵。马曲写的是动景,采用了正面描写。

    相关学案

    人教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3部分专题2第2讲知人方论世,知史方解诗——鉴赏古代诗歌形象课时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3部分专题2第2讲知人方论世,知史方解诗——鉴赏古代诗歌形象课时学案,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命题角度,解题技法,思维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 高中语文 二轮复习 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题点4名篇名句默写专练 学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 高中语文 二轮复习 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题点4名篇名句默写专练 学案,共1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立意上,命题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 高中语文 二轮复习 诗歌鉴赏 学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 高中语文 二轮复习 诗歌鉴赏 学案,共15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