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文配套课件ppt
展开1、表达方式:2、三要素:(1)论点:(2)论据:(3)论证:
论 点、论 据、论 证。
①一个中心论点。②有的有几个分论点,用来补充证明中心论点。
提出论点的理由和根据。
①事实论据:②道理论据:
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
名人名言、谚语、古代文献、经典著作、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
常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①举例论证:②道理论证:③比喻论证:④对比论证:
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提出论点——分析论点——得出结论
经典著作的精辟见解、名人名言、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
正反相互对立的事物比较。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邹县东南人),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为“亚圣”,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仁政、王道) 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
《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是儒家经典之一。 《孟子》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其中有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感情洋溢,逻辑严密;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性本善 施仁政 行王道 民贵君轻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君视民为草芥、民视君为仇寇。
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
夫 郭 粟 寡 戚 畔 封疆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听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
句式特点:
朗朗上口,语气强烈,气势非凡,增强论述力度
骈句为主,句式整齐 (排比、对比、对偶、顶真、双重否定)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人和:指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郭:古义:外城。 今义:姓氏 环而1攻之而2不胜:环,围。而1:表修饰 而2,表转折,却。 夫环而攻之:夫fú,句首发语词。是:古义:这 今义:判断动词
方圆三里的内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啊。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城:城墙 池:护城河。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甲衣。 坚利:坚固锋利。 米粟(sù):指粮食。 多:充足 委而去之:弃城而逃。委,古义:放弃。 今义:委任去,古义:离开 。今义:到……去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不是不充足,(但守城方)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域: (古):限制。 (今):地域以:凭,靠。固:巩固威:威慑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得道者:能施行仁政的君主
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凭着天下人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连亲戚都背叛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方圆三里的内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啊。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不是不充足,(但守城方)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译文: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连亲戚都背叛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字词小结1.古今异义。 郭 古义:外城 七里之郭 今义:姓氏池 古义:护城河 池非不深也 今义:池塘去 古义:离开 委而去之 今义:到……去亲戚 古义:内亲外戚 亲戚畔之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委 古义:放弃 委而去之 今义:委任域 古义:界限,限制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今义:地域是 古义:这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今义:判断动词
2.通假字。畔通“叛”,背叛。亲戚畔之。3.虚词。之代词 他 亲戚畔之 助词 的 三里之城 动词 到 寡助之至而表并列 并且 泉香而酒冽 表修饰 着、地 夫环而攻之 表转折 却、但是 攻之而不胜
“人和”与下文所说的“得道”是什么关系?
“得道”就是施仁政。“人和”指“多助”和“天下顺之”关系:施行仁政则“多助”,“多助”则“天下顺之”,这就是“人和”,即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即中心论点
答: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文章第三段运用什么句式?有什么效果?
答:运用双重否定的排比句,起肯定、加强语言气势的作用,极言防御一方的地利条件的优越。
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本文主要谈论政治还是战争?
主要谈论政治是借助战争谈政治,孟子借助战争的取胜条件以阐明他的政治主张,他主张国君要有仁德,施行仁政(得道)这样才能多助,众人才会归顺,而“天下顺之”,“战必胜矣”,这样国家才能治理好。
本文论证的主要特点是采取“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先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再分别举例证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最后再从道理上论证中心论点。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一论断,说明“人和”是决定战争胜负最主要的条件。
艺术特色:1、层次清楚,结构完整,论证严密,并使用类比论证,善于说理。2、运用排比、对偶、顶真等修辞手法,气势磅礴,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感召力。
排比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对偶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顶真如: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项羽的巨鹿之战 韩信的背水一战 充分调动和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秦王朝施行暴政,使“天下苦秦久矣”,导致陈胜吴广起义,秦王朝灭亡
语文八年级上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上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ppt课件,共1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自学指导,检查点拨划分节奏,检查点拨疏通文意,地理形势方面的优势,人心所向内部团结,表转折,这样却,句首发语词不译,护城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背景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a href="/yw/tb_c4009768_t3/?tag_id=26" target="_blank">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背景图ppt课件</a>,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孙子兵法》,孟子思想,表转折但是却,练习多音字,天时地利人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