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0-2021学年 高中语文 二轮复习 模块6任务3 鉴赏评价类题目 含解析

    2020-2021学年 高中语文 二轮复习 模块6任务3 鉴赏评价类题目 含解析第1页
    2020-2021学年 高中语文 二轮复习 模块6任务3 鉴赏评价类题目 含解析第2页
    2020-2021学年 高中语文 二轮复习 模块6任务3 鉴赏评价类题目 含解析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2021学年 高中语文 二轮复习 模块6任务3 鉴赏评价类题目 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 高中语文 二轮复习 模块6任务3 鉴赏评价类题目 含解析,共9页。
    鉴赏评价类题目(限时70分钟)导读  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我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边塞征战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边塞征战诗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最能体现国运盛衰的作品。[题组一] 山水田园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湖亭望水白居易久雨南湖涨新晴北客[注]过。日沉红有影风定绿无波。岸没闾阎少滩平船舫多。可怜心赏处其奈独游何。【注】 北客:北方来的诗人自指。(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交代诗人游湖的情境下了很久的雨湖水涨了起来刚刚放晴北客南来。B.颈联写湖水淹没原先的湖岸人家稀少;沙滩平整聚集了许多船舫呈现水乡特色。C.尾联借景抒情诗人借傍晚独自游览南湖时所见之景抒发了惬意悠闲的感受。D.全诗抓住“湖涨”“新晴”的特点描写南湖傍晚的景色展现出浩渺壮阔的景观。C [C项借景抒情尾联并没有写景借景抒情说法欠妥其奈独游何抒发的是诗人空寂落寞的感受。](2)诗的颔联在表达上富有特色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                                                                                                            [答案] ①本诗颔联描绘了傍晚时分南湖上的景色。时值傍晚夕阳西坠似乎沉入湖中但却留下了满天红色的光影这时湖风停息了下来澄碧的湖面一片平静浩阔而晶莹。②颔联用颜色映衬前句写日落后的红霞后句写湖上的绿波在夕阳与湖水之间红光留影碧水映照形象逼真红”与“绿”相对色彩明丽极有画面感细致恰切。③颔联动静结合前句写夕阳西坠似乎沉入湖中有一个大大的影子动感十足;后句写湖面因无风而泛不起半点涟漪是静态描绘体现了湖面平滑晶莹的特点。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贯 休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如家禽。前村后垄桑柘东邻西舍无相侵。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注】 ①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根茎长在泥里可食。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②(xī chì):一种像鸳鸯的水鸟。③柘(zhè):一种树。树皮有长刺皮可以染黄色叶卵形可以喂蚕木材质坚而致密是贵重的木料。(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写池塘里森森蒲草传来阵阵清香水鸟悠闲嬉戏如家禽一样一点儿也不怕人为第四句“东邻西舍无相侵”做了铺垫与烘托。B颔联写村庄前后到处是蓬勃生长、翠色葱茏的桑树和柘树显示物产的富足村民生活的安宁和睦也寄托了诗人自己的理想和情趣。C.颈联描写了蚕娘在渌溪边漂洗蚕茧、牧童吹笛和衣而浴的场景既写出了农家生活的艰辛和蚕娘丰收的喜悦又表现出牧童性格的顽皮。D.晚春是山中忙碌的季节但是诗人却着墨于静静中有动景中有情景外有人在晚唐绮丽纤弱的诗风中这诗给人以清新健美之感。C [C项写出了农家生活的艰辛”与全诗意境不符。](2)尾联“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6分)                                                                                                            [答案] ①以“留我宿又宿的行为描写,表现山翁与诗人的情谊深厚;笑指动作神情的描写,显现出山翁的淳朴善良、殷勤好客的性格;以一字状西坡瓜豆,描绘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与诗上文所写的山村晚春秀美景色、丰富物产呼应;寓情于事,抒发了诗人对宁静美好、民风淳朴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与向往之情。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水西亭书事曾 巩一番雨熟林间杏四面风开水上花。岸尽龙鳞盘翠筱溪深鳌背露晴沙。陇头刈麦催行桑下缲丝急转车。总是白头官长事莫嫌粗俗向人夸。【注】 ①本诗写于作者任齐州(今济南)知州期间西亭为作者任职时所建。②翠筱:翠竹。③:给在田间劳动的人送饭。④缲丝:煮茧抽丝。(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写“一番雨”催熟“林间杏”既点出节令又寄托诗人的情感读来饶有意趣B次句写水上花开用语虽简却既能突出水西亭的优美环境又暗含诗人的欣喜之情。C.溪深鳌背露晴沙”一句表现的意境与杜甫《登高》中的“渚清沙白鸟飞回”类似。D.诗歌前两联写美景后两联写农事叙写内容的变换有利于表现诗人丰富的形象特征。C [C项渚清沙白鸟飞回”意境是萧瑟凄凉的溪深鳌背露晴沙”中“鳌背”指大海晴沙”指阳光照耀下的沙滩意境不是凄凉的。](2)这首诗与白居易的《观刈麦》都写到刈麦场景所写的内容和所引发的情感却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①曾诗只写麦收季节农家的忙碌表达了诗人对丰收的喜悦和作为地方官忠于职守、督劝农桑的自豪;白诗还写麦收时农人的辛劳和困苦,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和不事农桑却生活无忧的愧疚。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夜坐池上用简斋韵朱 槔落日解衣无一事移床临水已三回。斗沈北岭鱼方乐月过秋河雁未来。疏翠庭前供答话浅红木末劝持杯。明明独对苍华影莫上睢阳万死台。【注】 ①朱槔(ɡāo):南宋诗人长年隐居历经金兵南袭、靖康之乱。②睢阳:唐代安史之乱时张巡、许远坚守睢阳巡每誓师嚼齿穿龈。(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点明诗人来到池边乘凉的时间不知不觉间已离开坐席来到池边多次可见诗人追凉心切。B.颔联中“鱼方乐”“雁未来”借用典故表面写诗人的闲居之乐实则暗含雁书未达的惆怅。C.颈联想象新奇翠树答话,红花劝酒,以拟人手法生动写出池边枝繁叶茂、红花掩映的热闹景象。D全诗无一“夜”字却通过“落日”“斗沈”“月过”等意象体现夜色渐深从而照应题目。C [C项错在“枝繁叶茂”和“热闹景象”。原句“疏翠庭前供答话”中“疏翠”说明稀疏了并不繁茂;既然是“疏翠”“浅红”说明景象并无“热闹”的氛围。](2)有人认为尾联用典看似突兀实则合乎情理、意味深长。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案] 诗人在描绘闲居生活后突然提到“睢阳万死台”看似突兀实则体现他“闲而不静”的心理状态。“莫上”为反语写自己并非不想“上”只因统治者偏安一隅自己虽有心效力却报国无门,表达诗人年华老去无所事事的寂寥。此意在颔联也有暗示。雁未来,表明期盼的音信并未传来,暗示诗人虽超然尘世却仍期盼国土收复的复杂心境,为尾联的情感抒发做了铺垫,故而合乎情理。[题组二] 边塞征战5(2020·湛江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送湖南部曲辛弃疾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愧我明珠成薏苡负君赤手缚於菟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注】 ①部曲:部属属官。②符:这里指军中移文。③薏苡(yì yǐ):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果仁叫薏米形似珍珠可入药。“薏苡明珠”语出《后汉书·马援传》后世用以指因涉嫌而受诬谤的人。④於菟(wū tú):楚人称虎叫於菟。(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诗人当年接到紧急军令身穿青色制服跨上骏马在万众欢呼声中腾跃向前表现出惊人的勇毅。B.颔联用典言事表明诗人自己因为遭受他人的诬谤而离职并为有功部属未能得到应有的奖赏而深感愧疚。C.颈联表明诗人自己既有知人之明又有论事之胆点明他受谗被谤的原因暗含对湖南部曲的赞赏和勉励。D.全诗既申明己志又慰勉友人襟怀坦荡层次井然诗中充满豪宕不平之气显得悲壮苍凉、雄健沉郁。A [A项曲解文意。首联不是写诗人自己而是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突出部属的勇猛形象。](2)本诗尾联化用了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二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案] 相同点:都表现了诗人先人后己、忘我无私的胸怀。不同点:杜甫的诗句由自己住茅屋想到天下寒士居无定所表达的是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而辛弃疾的诗句表现了一位久经沙场的大将关爱部属、勉励友人的可贵精神。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登剑南西川门感怀陆 游自古高楼伤客情更堪万里望吴京。故人不见暮云合客子欲归春水生。瘴疠连年须药石退藏无地著柴荆诸公勉书平戎策投老深思看太平。【注】 ①剑南西川:唐藩镇名治所在今成都市后常为军阀割据。陆游曾应宣抚使王炎之邀进川一年投身军旅;很快奉朝廷之诏蜀为地方官与诗人范成大诗酒唱和辑有《剑南诗稿》。柴荆:用柴荆做的简陋门户。投老:垂老临老。(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即点题交代了身份与处境同时叙写登楼伤情思接千载奠定了全诗的抒情基调。B.吴京”一词运用借喻把南宋的都城比作眺望中的古都南京抒发了对南宋朝廷的牵挂。C.颈联叙述诗人身处条件恶劣的地方疾病缠身生活困窘叙事中渗透着感伤和无奈。D.尾联中诗人请“诸公”努力为恢复中原建言献策同时表达了垂老的自己渴望太平的愿望。B [B项运用借喻把南宋的都城比作眺望中的古都南京”错误吴京”一词运用借代手法明写眺望古都南京实则抒写对南宋朝廷的牵挂。](2)颔联“故人不见暮云合客子欲归春水生”好在哪里?请从语言和表达技巧角度简要赏析。(6分)                                                                                                            [解析] 这道题要求分析颔联“好”在哪里题干要求从语言和表达技巧角度简要赏析。赏析某一联好在哪里一般分三步:第一步指出诗句运用的表达技巧;第二步结合诗句具体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运用该表达技巧的;第三步指出诗人在诗句中运用该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情感或者有什么表达效果。读懂全诗精读颔联。首先回答出颔联的内容:见不到旧友的惆怅之情和暮云四合的景象融为一体游子思归之情和又一年春水上涨之景相融。然后指出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根据具体诗句分析情与景的关系。最后结合”“两字的运用来分析。[答案] ①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见不到旧友的惆怅之情和暮云四合的景象融为一体游子思归之情和又一年春水上涨之景相融。②用词准确画面感强。一个“合”字将傍晚时分云雾漫天的景象生动描绘出来;一个“生”字准确再现了春天冰消雪融江河水涨的画面。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见别离者因赠之[注]韩 征人草草尽戎装征马萧萧立路傍。尊酒阑珊将远别秋山迤逦更斜阳。白髭兄弟中年后瘴海程途万里长。曾向天涯怀此恨见君呜咽更凄凉。【注】 诗人生活在唐末战乱之际当时自北而南沿路所见皆发于诗。(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标题点明本诗写作的缘由别离”一词陡生无限伤感情绪奠定全诗情感基调。B.首联紧扣“征人”与“征马”两个形象真切地描绘了出征时的情景画面感很强。C.颔联描写的是别后想象的虚景诗人想象征人在离别亲人后沿着秋山远行的景象。D.尾联直抒胸臆眼前的别离勾起了诗人对自身的感叹抒发了心中的无奈和感慨。C [C项颔联描写的是别后想象的虚景”说法错误尊酒阑珊将远别是眼前实景。](2)有人将此诗视为效仿杜甫忧国忧民精神的遗篇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解析] 解题时先要弄清楚杜甫的忧国忧民思想的内涵然后从诗中找出相对应的语句进行分析。[答案] ①本诗前四句写征人草草着上装,出征远行,马萧萧而立,送行的人们呜咽着,用史实的笔调记载了民间疾苦,表达了作者对遭受战祸摧残的老百姓的同情。后四句诗人联想到战乱使自己兄弟分离、天各一方的现状,寄寓了诗人强烈的身世飘零之感。全诗可以说是时代和社会的写照,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联结在一起,有着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贺新郎·杜子昕凯歌克庄尽说番和汉。这琵琶、依稀似曲蓦然弦断。作么一年来一度欺得南人技短。叹几处、城危如卵。元凯后身居玉帐报胡儿、休作寻常看。布严令运奇算。开门决斗雌雄判。笑中宵、奚车毡屋兽惊禽散。个个巍冠横尘柄谁了君王此段。也莫靠、长江能限。不论周郎并幼度便仲尼、复起嗟微管。驰露布筑京观。【注】 ①元凯:泛指贤臣、才士。②幼度:东晋名将谢玄的字。③微管:代称管仲。④露布:帛制旗子多用来传递军事捷报。(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词风格豪迈慷慨表达了作者对宋军最终力挫强敌、得胜归来的喜悦之情。B.上阕写琵琶突然弦断渲染了紧张气氛暗示胡人再次侵汉战事爆发。C.报胡儿、休作寻常看”意指南宋城池几处危急胡人攻势凶猛不可小看。D.下阕运用比拟引用典故赞扬杜子昕英勇善战、指挥若定、功勋不下古人。C [C项据“元凯后身居玉帐”可知报胡儿、休作寻常看”意指告诫胡人南宋贤臣身居军帐指挥不可小看。](2)刘克庄是南宋末年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有人评价他的诗词“抒情痛快淋漓批判锋芒有时比辛(弃疾)更尖锐”。试结合本词内容分析这一特点。(6分)                                                                        [答案] ①“作么一年来一度欺得南人技短。叹几处、城危如卵运用口语化语言,直接表达对胡人频繁进犯的痛恨,对南宋朝廷束手无策、国土沦丧的愤懑之情。②“个个巍冠横尘柄,谁了君王此段一句,直指朝中大臣,表达对他们尸位素餐、不能为君王解决外敌之忧的痛斥。③“也莫靠、长江能限明确指出了南宋朝廷希图依靠天险拒敌的不切实际的侥幸心理。全诗揭露了南宋朝廷上下面对外敌进犯毫无作为的现实,批判直指弊端,尖锐不留余地。[教师用书独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秦州杂诗(其七)杜 甫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烟尘一长望衰飒正摧颜。【注】 ①秦州:唐陇右道州名(今甘肃天水)。759年杜甫弃去华州官职携家远赴秦州期间创作《秦州杂诗》。②属国:典属国是主管外交事务之官。这里指汉使苏武出使匈奴归来后被授予典属国一职。(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莽莽”“万重”写出了秦州四周山岭的绵延和雄奇突出了秦州独扼咽喉要道的险要地势。B.地面无风但高空却风动云移。虽未入夜但边城已明月高悬。这里写出了秦州特有的景象。C.汉使苏武出使匈奴十九年始终坚守气节。作者借此激励唐朝出使各国使节也要像苏武那样。D.秦州本不属边塞之地而作者目光所及仿佛到处战尘弥漫烽烟滚滚一片衰败萧索景象。C [C项作者借此激励唐朝出使各国使节也要像苏武那样理解错误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后才得以返回汉武帝封他为典属国。属国典属国之省指唐朝使节。大约这时唐朝有出使吐蕃的使臣迟留未归故说属国归何晚。](2)本诗与王昌龄《从军行》中的“不破楼兰终不还”均提到了“楼兰”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指出其不同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原因。(6分)                                                                        [解析]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结合题目、注释、背景、诗歌内容分别把握两首诗的情感主旨接着对比二者的不同再联系背景及作者情况分析原因。第一问杜诗“楼兰斩未还”反用傅介子斩楼兰王首还阙事说吐蕃侵扰的威胁未能解除。这一联寓含今昔盛衰之感和作者对于国家衰弱局势的深切忧虑。而王诗“不破楼兰终不还”化用了楼兰的典故这里借指吐蕃和突厥贵族的当权者。诗中所写的将士并无久战思归的厌战情绪为了捍卫家国的安他们置个人利益于不顾毅然地表示在大敌当前要继续奋战到底。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掷地有声、铿锵有力的七个字成功地塑造了一批不畏艰苦、不怕牺牲、心灵壮美的英雄群像作者也借此表达了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第二问王昌龄生活在盛唐时期国家实力强大不惧强敌进犯能够担负起保家卫国的重任故而诗情豪壮感情激越;而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的阶段像苏武、傅介子的故事已经不可能重演了。同样是运用这两个典故在盛唐时代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语而现在却只能是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的深沉慨叹。[答案] ①杜诗“楼兰斩未还”反用傅介子斩楼兰王首还阙事说吐蕃侵扰的威胁未能解除寓含今昔盛衰之感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衰弱局势的深切忧虑;王诗“不破楼兰终不还”化用了楼兰的典故成功地塑造了一批不畏艰苦、不怕牺牲、心灵壮美的英雄群像作者也借此表达了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②原因:王昌龄生活在盛唐时期国家实力强大不惧强敌进犯能够担负起保家卫国的重任故而诗情豪壮感情激越;而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的阶段只能是“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的深沉慨叹。

    相关试卷

    新高考语文复习任务群6 任务3 鉴赏评价类题目——“4处提醒”来纠偏 课件—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强化: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复习任务群6 任务3 鉴赏评价类题目——“4处提醒”来纠偏 课件—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强化,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易错点一,易错点二,易错点三,群文通练,栏目导航,易错点四,任务限时集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 高中语文 二轮复习 模块1任务3观点推断题_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 高中语文 二轮复习 模块1任务3观点推断题_含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 高中语文 二轮复习 模块3任务3艺术技巧鉴赏题 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 高中语文 二轮复习 模块3任务3艺术技巧鉴赏题 含解析,共7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