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 高中语文 二轮复习文言文专题:理解掌握文言文翻译(教师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 高中语文 二轮复习文言文专题:理解掌握文言文翻译(教师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理解掌握文言文翻译,踩准三大得分点,掌握翻译六方法,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高考一轮文言文专题复习学案:
5.理解掌握文言文翻译
(教师版)
训练目标:
一、理解掌握文言翻译的基本方法;
二、通过阅读训练,提高文言翻译的能力。
学习过程:
【导入学习】
根据历年高考真题,以及高考阅卷评分的实际操作,该题得分点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整个句子的大意,往往在3分左右;二是句中的关键实词(主要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复词等)、特殊用法(词类活用)、文言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和省略句〕等,命题者一般在一道小题中设置两个左右这样的得分点,每个1分。根据文言翻译命题选材和阅卷评分时指定的得分点来分析,翻译题的选材主要有如下四个特点:(1)特别青睐含有重点实词的句子;(2)特别青睐含有词类活用现象的句子;(3)特别青睐含有古汉语特殊句式的句子;(4)特别青睐只有联系上下文才能准确理解的句子。
【自主学习】
解题指导
1.踩准三大得分点
(1)五类实词“准确判定”要记牢
文言文翻译题一般都具备2至3个关键实词,这几个关键实词就是得分点。若想把关键实词翻译到位,首先要对句中的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语(名词活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偏义复词、特殊难解词语等进行准确判定,继而才能在译文中正确地体现出来。
【例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加点实词的翻译。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①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题思路 ①江东虽然小,但土地方圆有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称王了。希望大王赶快渡江。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汉军到了,(他们)也没有办法渡过去。〔重要实词:地方(古今异义)、王(名词用作动词)。〕 ②即使江东父老兄弟怜惜(我窘困)而奉我为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即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心中难道不愧疚吗?〔重要实词:王(名词用作动词)、面目(名词作状语,以……面目)〕
〖参考译文〗
这时候,项王想要向东渡过乌江。乌江亭长拢船靠岸等待,对项王说:“江东虽然小,但土地方圆有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称王了。希望大王赶快渡江。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汉军到了,(他们)也没有办法渡过去。”项王笑了笑说:“上天要让我灭亡,我还渡乌江干什么!再说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即使江东父老兄弟怜惜(我窘困)而奉我为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即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心中难道不愧疚吗?”于是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位忠厚长者。我骑着这匹马(征战了)五年,所向无敌,曾经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送给您吧。”于是命令骑兵都下马步行,手持短兵器与追兵交战。光是项籍一个人就杀掉汉军几百人。
(2)两类虚词“译与不译”掌控好
①高频虚词——确保翻译到位(部分虚词另有实词的用法,为方便学习,以下一并讲解)
所谓高频虚词,指在翻译中被设为得分点频率较高的虚词,主要有“以”“其”“因”“乃”四个。
以
频率最高。在语境中,主要译准其介词义,如“用,拿”“把”“根据”“在”等;译准其连词义,如“用来”。另有实词义“认为”“率领”等也不可忽视。
其
翻译中考查较多的是其指示代词义“那”“那些”;另一重点是其副词义,如表示推测的“大概”,表示反问的“难道”,表示祈使的“可要”,等等。这些都需要结合“其”在句中的位置及语境准确译出。
因
主要考查的是“于是,就”“趁机”“通过”等。
乃
主要是对“于是”“才”“竟然”“却”等的辨析。
②可译可不译的虚词——当译则译,不当译则不译
有一部分虚词,兼有助词和其他词性,如“之”“焉”“者”等,其为助词时一般情况下皆可不译,但不能把其他词性义当作助词而不译。这里,尤其要留心“焉”“者”。
焉
作为句中或句末语气助词时,可不译;但当放在动词后面作代词或兼词时,有实义,必须译出。
者
主要有两个义项,一是作代词,可译为“……的人/事/地方”;二是作语气助词,表句中停顿,与“也”构成判断。这两种词性,在翻译中尤其要仔细辨析,不可当译不译,或不当译而硬译。
【例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加点虚词的翻译。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节选自《史记·伯夷叔齐列传》)
①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臣弑君,可谓仁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题思路 ①叔齐也不肯继承君位就逃走了。国人只好拥立孤竹君的次子。〔关键词:而(连词,表顺承关系,就)、其(代词,指孤竹君)。〕 ②作为臣子去杀害君主,能说仁义吗?〔关键词:以(介词,凭借……的身份)、乎(疑问语气词,吗)。〕 ③可是伯夷、叔齐认为这是耻辱的事情,他们坚持道义,不吃周朝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上,靠采摘野菜充饥。〔关键词:而(转折连词,可是,但是)、之(代词,指天下归顺周朝)、于(介词,在)、而(顺承连词,可不译)、之(代词,指薇)。〕 ④用暴臣取代暴君啊,竟认识不到那是错误的。〔关键词:以(介词,用)、其(代词,那种做法)。〕
〖参考译文〗
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要立叔齐为国君,等到父亲死后,叔齐要把君位让给伯夷。伯夷说:“这是父亲的命令啊!”于是(伯夷)逃走了。叔齐也不肯继承君位就逃走了。国人只好拥立孤竹君的次子。在这时伯夷、叔齐听说西伯昌能够很好地赡养老人,说:“何不去投奔他呢。”(可是)到了那里,西伯昌已经死了,他的儿子武王把他的木制灵牌载在兵车上,并追尊西伯昌为文王,向东方进兵去讨伐商纣。伯夷、叔齐勒住武王战马的缰绳谏诤说:“父亲死了尚未安葬,就发动战争,能说孝顺吗?作为臣子去杀害君主,能说仁义吗?”(武王)身边的随从要伤害他们。太公吕尚说:“这是有道义的人啊。”于是搀扶着他们离去。等到武王平定了商纣的暴乱,天下都归顺了周朝,可是伯夷、叔齐认为这是耻辱的事情,他们坚持道义,不吃周朝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上,靠采摘野菜充饥。(他们)到了快要饿死的时候,作了一首歌。那歌词是:“登上那西山啊,采摘那里的野菜。用暴臣取代暴君啊,竟认识不到那是错误的。神农、虞、夏的太平盛世转眼消失了,哪里才是我们的归宿?哎呀,只有死啊,命运是这样不济!”于是(他们)饿死在首阳山。
(3)文言句式“古今有别”别忘了
①判断句
判断句翻译时一般要译成“……是……”或“……不是……”。当用副词加强判断时,翻译中应把副词的基本义译出,并补上判断词“是”,如“必”“亦”“诚”“皆”“素”“乃”可以依次译成“一定是”“也是”“确实是”“都是”“本来是”“就是”。
【例3】 下列各句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
A.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B.刘备天下枭雄
C.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D.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答题思路 C (A.“……者,……也”表判断的判断句。B.无标志判断句。C.一般陈述句。D.“……者也”表判断的判断句。)
【例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谏议遽召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戒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
(节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①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题思路 ①仆人说是陈尧咨把马卖给商人了。陈尧咨是陈谏议的儿子。(“仆言为陈……矣”“尧咨者,……也”均为判断句。) ②你是朝中重臣,家里的仆人尚且不能制服(这匹马),商人又怎么能养得好它呢?你这是把祸害转嫁给别人啊!(“汝为贵臣”“是移祸于人也”均为判断句。)
〖参考译文〗
宋朝陈谏议家里有一匹劣马,性情暴躁,不能驾驭,踢伤咬伤了很多人。一天,陈谏议走进马棚,没看到这匹马,于是责问仆人:“那匹马怎么不见了?”仆人说是陈尧咨把马卖给商人了。陈尧咨是陈谏议的儿子。陈谏议马上召来儿子,说:“你是朝中重臣,家里的仆人尚且不能制服(这匹马),商人又怎么能养得好它呢?你这是把祸害转嫁给别人啊!”(陈尧咨)赶紧命人去追商人牵回马,并把卖马的钱退还给商人。他告诫仆人把那匹马养到老死。(因此)当时的人们称赞陈谏议有一种古代贤人之风。
②被动句
【例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郭劝,字仲褒,郓州须城人。举进士,累迁太常博士,特迁尚书屯田员外郎,以母老固辞,复为通判莱州。州民霍亮为仇人诬罪死,吏受赇傅致之,劝为辨理得免。时宋绶出知应天府,杜衍在荆南,劝言:“绶有辞学,衍清直,不宜处外。”又言:“武胜军节度使钱惟演迁延不赴陈州,觊望相位;弟惟济定州总管,自请就迁留后;胡则以罪罢三司使,乃迁工部侍郎。请趣惟演上道,罢惟济兵权,追则除命。”又论刘从德遗奏恩滥,贬太常博士、监潍州税。改祠部员外郎、知莱州。
(节选自《宋史·郭劝传》)
①州民霍亮为仇人诬罪死,吏受赇傅致之,劝为辨理得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胡则以罪罢三司使,乃迁工部侍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又论刘从德遗奏恩滥,贬太常博士、监潍州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题思路 ①州民霍亮被仇人诬陷应处死,差役们从中收受财物造成冤狱,郭劝替他申辩才得以免罪。(“州民霍亮为仇人诬罪死”中的“为”表被动。) ②胡则因罪被免除三司使,却又升任工部侍郎。(“胡则以罪罢三司使”为无被动标志词的被动句,句中的“罢”要译为“被免除”。) ③又批评对刘从德遗奏的恩典太滥,被贬为太常博士、监潍州税。(“贬太常博士、监潍州税” 为无被动标志词的被动句,句中的“贬”要译为“被贬为”。)
〖参考译文〗
郭劝字仲褒,郓州须城人。考中进士,屡经升迁为太常博士,特旨升职为尚书屯田员外郎,因为母亲年老而坚决推辞,又任莱州通判。州民霍亮被仇人诬陷应处死,差役们从中收受财物造成冤狱,郭劝替他申辩才得以免罪。当时宋绶出朝为应天府知府,杜衍在荆南任职,郭劝说:“宋绶有文才学问,杜衍清廉正直,不应派在地方。”又说:“武胜军节度使钱惟演在京拖延不去陈州,觊觎宰相之位;其弟钱惟济现任定州总管,自己申请改派留后;胡则因罪被免除三司使,却又升任工部侍郎。请催促钱惟演立即返回任所,罢免钱惟济的兵权,追回对胡则的任命。”又批评对刘从德遗奏的恩典太滥,被贬为太常博士、监潍州税。改任祠部员外郎、莱州知州。
③宾语前置
【例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
(节选自《吕氏春秋·高义》)
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题思路 今天我游说景公,景公并没有采纳我的建议,却赐给我廪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注意“未之行”宾语前置句式的翻译。)
〖参考译文〗
孔子谒见齐景公,景公送给他廪丘作为食邑。孔子谢绝了,不肯接受,回到住处以后对学生们说:“我听说君子有功因而接受俸禄。今天我游说景公,景公并没有采纳我的建议,却赐给我廪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让学生们赶快套好车,告辞以后就走了。孔子这时是平民,他在鲁国只当过司寇的官,然而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君主难以跟他相提并论,三位帝王的辅佐之臣不比他显赫,这是因为他有取舍不苟且的品质啊!
④省略句
【例7】 下列各句中,没有省略现象的一项是( )
A.拔剑撞而破之
B.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C.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D.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答题思路 C (A.“撞”后省略动词宾语“之”,“之”代指“玉斗”。B.“使”后省略兼语“之”,“之”代指“蔺相如”。C.没有省略现象。D.“为”后省略介词宾语“之”,“之”代指“赵王”。)
【例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人也。少好学,赡于文辞。年二十余,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并州刺史高干,袁绍甥也,素贵有名,招致四方游士,士多归附。统过干,干善待遇,访以当时之事。统谓干曰:“君有雄志而无雄才,好士而不能择人,所以为君深戒也。”干雅自多,不纳其言。统遂去之。无几,干以并州叛,卒至于败。并、冀之士皆以是异统。统性俶傥,敢直言,不矜小节,默语无常,时人或谓之狂生。每州郡命召,辄称疾不就。常以为凡游帝王者,欲以立身扬名耳,而名不常存,人生易灭,优游偃仰,可以自娱,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
(节选自《后汉书·仲长统传》)
①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统过干,干善待遇,访以当时之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每州郡命召,辄称疾不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题思路 ①(仲长统)(在)青州、徐州、并州、冀州一带游历学习,和(他)交往的人都认为他与众不同。(句首省略了主语“仲长统”;“游学”后省略了介词“于”;尾句“与”后省略了“之”。) ②仲长统拜访高干,高干善待了(他),向(他)询问当时的时势。(“待遇”后省略了“之”;“访”后省略了“之”。) ③每次州郡下令征召(他),(仲长统)总是称病不去。(“召”后省略了“之”;“辄”前省略了“仲长统”。)
〖参考译文〗
仲长统,字公理,是山阳高平人。少年时爱好学习,长于文辞。20多岁时,(仲长统)(在)青州、徐州、并州、冀州一带游历学习,和(他)交往的人都认为他与众不同。并州刺史高干是袁绍的外甥,向来尊重名士,招揽四方游士,四方游士多归附于他。仲长统拜访高干,高干善待了(他),向(他)询问当时的时势。仲长统对高干说:“您有做大事的志向却没有做大事的才干,喜欢招揽士人却不善于选择人才,这就是您要十分戒备的事情。”高干向来自视很高,没有采纳他的建议。仲长统于是离开了高干。没过多久,高干在并州叛乱,最终落得失败的结局。并州、冀州的士人都因此认为仲长统与众不同。仲长统生性洒脱,敢于直言,不拘小节,沉默或言说与常人不同,因此当时有人称他为“狂生”。每次州郡下令征召(他),(他)总是称病不去。常常认为凡是追随帝王的人,只是想以此来立身扬名罢了,他们的名声不可能永久存在,人的一生容易消亡,悠然自得,与世俗沉浮,可以自娱,想选择清净空旷的地方居住来使自己感到快乐。
⑤定语后置
【例9】 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苟以天下之大
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D.夫晋,何厌之有
答题思路 D (D项为宾语前置句,其余三项均为定语后置句。)
⑥主谓倒装、介词结构后置
【例10】 下列各句中,不是介词结构后置句的一项是( )
A.以其无礼于晋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D.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答题思路 C (“于”应译为“到”。)
【例11】 把下面语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贡曰:“赐①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简子②曰:“善哉,子贡之言也!”
【注】①〔赐〕子贡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②〔简子〕即赵简子,赵国开国君主,名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题思路 子贡说:“我好像口渴的人在江海边喝水一样,知道满足罢了。孔子就像江海一样,我又怎么能够充分了解他呢?”简子说:“子贡的话(说得)很好!”〔“渴者之饮江海”是“渴者之饮(于)江海”的省略,属于介词结构后置句。“奚”是“为何、怎么”的意思。“善哉,子贡之言也!”是主谓倒装句。〕
⑦固定句式
【例1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魏庞涓伐韩。韩请救于齐。齐威王召大臣而谋曰:“蚤救孰与晚救?”成侯曰:“不如勿救。”田忌曰:“弗救,则韩且折而入于魏,不如蚤救之。”孙膑曰:“夫韩、魏之兵未弊而救之,是吾代韩受魏之兵,顾反听命于韩也。且魏有破国之志,韩见亡,必东面而诉于齐矣。吾因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则可受重利而得尊名也。”王曰:“善!”乃阴许韩使而遣之。韩因恃齐,五战不胜,而东委国于齐。
(节选自《资治通鉴》)
韩请救于齐。齐威王召大臣而谋曰:“蚤救孰与晚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题思路 韩国派人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召集大臣商议说:“早救(韩国)与晚救(韩国)相比,哪一个计策更好呢?”(“韩请救于齐”是介词结构后置句,“蚤”通“早”,“孰与”是固定句式。)
〖参考译文〗
魏国的庞涓率军攻打韩国。韩国派人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召集大臣商议说:“早救(韩国)与晚救(韩国)相比,哪一个计策更好呢?”成侯邹忌说:“不如不救。”田忌说:“我们不救(韩国),韩国将会灭亡并且被魏国吞并,还是早些出兵救援为好。”孙膑却说:“现在韩国、魏国的军队没有疲敝,我们就去救援,这是我们代替韩国承受魏国军队的攻击,反而听命于韩国了。况且这次魏国有吞并韩国的野心,韩国待到快灭亡时,一定会向东再来恳求齐国。(那时再出兵,)我们既可以加深与韩国的亲密关系,又可以乘魏国军队的疲敝给以痛击,这样就可以一举两得,名利双收。”齐威王说:“对!”便暗中答应韩国使臣的求救,让他回去(却迟迟不出兵)。韩国以为能依仗齐国,(便奋力抵抗,)但五次大战都以失败而还,只好把国家的命运寄托在东方的齐国身上。
【合作学习】
.2.掌握翻译六方法
(1)留
①保留古今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些词,如国号、朝代、年号、帝号、谥号、庙号、官名、地名、人名、爵位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
②保留原句与现代汉语相同的语法结构,不随意变换词序。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劳苦功高”这个成语就可以保留不译。
(2)换
①将文言文中的某些特殊句式的表达方式换成现代汉语的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等。
②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古代汉语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③将原文中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最合适的双音节词。
【例1】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a.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b.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鸿门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题思路 以上两句,a句是被动句,标志词是“为所”,翻译时应换成“被”;单音节词“虏”换成“俘虏”。b句是判断句,标志词是“……者……也”,翻译时应换成“是”;单音节词“夺”换成“夺取”。 参考译文:a.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 b.夺取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沛公。
(3)补
文言文中省略句较多,翻译时须将省略内容增添进去,以求句子完整,语意明了。
【例2】 [2015·全国新课标卷Ⅰ](改编)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蔡翛为尚书,(孙)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孙)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题思路 ①句中“为”“言天下事”之间要补出“之(蔡翛)”;“必败”前要补出“国家政事”。②句中“我”“宋之大臣”之间要补出“为(是)”;“死从”后要补出“太子”。 参考译文:①当时蔡翛担任尚书,孙傅向他陈述治理国家的政事,劝他赶快做些变革,否则国家政事就会失败。 ②孙傅说:“我是宋朝的大臣,而且是太子的老师,应当跟随太子去死。”
(4)调
指句式的调整,特别是倒装句,翻译时一定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进行调整,使句子畅达。
【例3】 [2015·湖南卷](改编)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中既不给,其势必当取于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使为朋友而为之,则朋友不能我救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题思路 ①句翻译时注意句式的调整:“其势必当取于人”为状语后置句,应该调整为“其势必当于人取”。②句翻译时注意句式的调整:“则子孙不能我救也”“则朋友不能我救也”为宾语前置句,应该调整为“则子孙不能救我也”“则朋友不能救我也”。 参考译文:①(有的人)做官之所以不能保持清廉,大都是由(他的)家人喜好奢侈造成的。朝廷(的俸禄)既然不能满足家人的欲望,(他们)必然要向他人索取。 ②如果为了子孙来做这些事,那么子孙是救不了我的;如果为了朋友来做这些事,那么朋友是救不了我的。
(5)删
对无法译出和不必译出的一些虚词,翻译时应删除。这些词包括发语词、补足音节的助词、有些倒装结构的标志词、句中表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的衬字等。
(6)变
“变”指根据语境,灵活变通地翻译。这往往是在上述五种方法都用上了,还难以准确翻译时采用的一种方法。尤其是碰到文言文中运用修辞或典故的地方时,应学会变通地翻译:①对比喻句的翻译,应尽量保留比喻的说法,如果不能保留,只译出本体即可,如《过秦论》中“金城千里”,可译为“方圆千里的坚固的城池”;②对借代句的翻译,一般只要把所代的事物写出来就可以了,如可以将“缙绅”“三尺”“纨绔”分别翻译成“官员”“法律”“富家子弟”;③对委婉说法的翻译,只要将委婉语句按照现代汉语的用语习惯表达出来就可以了,如可将“会猎”翻译成“相约决战”。
【例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先生姓朱,讳筠,字竹君,顺天大兴人。九岁入都,十三岁通《五经》,有文名。先生少英异,至性过人,与弟文正公珪,俱擅文名,为钜公契赏。及丁父忧,服阕,不肯出仕,欲为名山大川之游。会文正公入觐,上询及先生,乃不敢引疾,谓弟曰:“汝败我雅兴矣。”
(节选自孙星衍《朱先生筠行状》)
①及丁父忧,服阕,不肯出仕,欲为名山大川之游。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会文正公入觐,上询及先生,乃不敢引疾,谓弟曰:“汝败我雅兴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题思路 ①等到父亲去世,(朱筠)回家服丧期满后,不肯再出来做官,想要出去游历名山大川。〔“丁父忧”运用了委婉的说法,翻译为“父亲离世(或处理父亲的丧事)”;“服阕”应翻译为“服丧完毕”。〕 ②恰逢文正公入朝觐见,皇上向他询问朱筠,朱筠才不敢再以疾病为由拒绝出仕,他对弟弟说:“你败坏了我的雅兴啊。”(“入觐”运用了委婉的说法,应翻译为“入朝觐见”;“引疾”应翻译为“托病辞官”。)
〖参考译文〗
先生姓朱,名筠,字竹君,顺天大兴人。九岁进入京师,十三岁通晓《五经》,在文学上很有名声。先生年少时杰出卓异,卓越的品性超出常人,与弟弟文正公朱珪,都因擅长写文章而闻名,被文学大家认可赏识。等到父亲去世,(朱筠)回家服丧期满后,不肯再出来做官,想要出去游历名山大川。恰逢文正公入朝觐见,皇上向他询问朱筠,朱筠才不敢再以疾病为由拒绝出仕,他对弟弟说:“你败坏了我的雅兴啊。”
【应用学习】
1.[2018·全国新课标卷Ⅲ]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使者以白陵使韩琦,琦曰:“范纯礼岂不知此?将必有说。”他日,众质之,纯礼曰:“陵寝皆在邑境,岁时缮治无虚日,今乃与百县均赋,曷若置此,使之奉常时用乎?”琦是其对。还朝,用为三司盐铁判官,以比部员外郎出知遂州。泸南有边事,调度苛棘,纯礼一以静待之,辨其可具者,不取于民。民图像于庐,而奉之如神,名曰“范公庵”。草场火,民情疑怖,守吏惕息俟诛。纯礼曰:“草湿则生火,何足怪!”但使密偿之。库吏盗丝多罪至死,纯礼曰:“以棼然之丝而杀之,吾不忍也。”听其家趣买以赎,命释其株连者。除户部郎中、京西转运副使。徽宗立,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前尹以刻深为治,纯礼曰:“宽猛相济,圣人之训。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由是一切以宽处之。中旨鞫享泽村民谋逆,纯礼审其故,此民入戏场观优,归途见匠者作桶,取而戴于首曰:“与刘先主如何?”遂为匠擒。明日入对,徽宗问何以处之,对曰:“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以不应为杖之,足矣。”曰:“何以戒后人?”曰:“正欲外间知陛下刑宪不滥,足以为训尔。”徽宗从之。纯礼沉毅刚正,曾布惮之,激驸马都尉王诜曰:“上欲除君承旨,范右丞不可。”诜怒。会诜馆辽使,纯礼主宴,诜诬其辄斥御名,罢为端明殿学士、知颍昌府,提举崇福宫。崇宁五年,复左朝议大夫,提举鸿庆宫。卒,年七十六。
(节选自《宋史·范纯礼传》)
(1)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正要尽力去除先前的苛严,尚且担心做得不够,哪有宽松成为祸患的呢。(关键词:务去,尽力去除;宽,宽松。) (2)愚人粗鲁无知,如果以叛逆定罪,恐怕会辜负陛下爱惜生灵的仁德。(关键词:村野,粗鲁;辜,辜负。)
〖参考译文〗
纯礼字彝叟,因为父亲范仲淹的恩荫,担任陵台令同时兼永安县令。修建永昭陵(的时候),京西转运使一路摊派木材、石料、砖和工匠役徒等任务,只有永安县不接受命令。使者把这件事报告给陵使韩琦,韩琦说:“范纯礼难道不知道这件事吗?一定会有一个说法。”后来,众人责问纯礼,纯礼说:“陵寝都在永安县境内,一年四季都要修缮管理没有空闲的时候,现在竟然和各县平摊赋役,何不将赋役搁置下来,用它来供奉平时的用度呢?”韩琦认同了他的回答。回到朝中,纯礼被任命为三司盐铁判官,以比部员外郎的身份出任遂州知府。泸南有边防事务,征调赋税严苛急切,纯礼一概以静应对此事,分辨其中可以备办的,不从百姓那里征取。百姓在庐中为他画像,把他像神一样加以供奉,命名为“范公庵”。草场失火,百姓疑虑害怕,看守草场的官吏惊恐地等待责罚。纯礼说:“草湿就容易(淤积)产生火气,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只让他们私下赔偿。库吏偷丝太多当判死罪,纯礼说:“因为几团丝杀了他,我不忍心。”听任他的家人立刻出钱买下丝来赎罪,命令释放受到牵连的人。升任户部郎中、京西转运使。徽宗即位,范纯礼以龙图阁直学士的身份担任开封知府。前任府尹治政苛刻严酷,范纯礼说:“宽厚和刚猛相互结合,这是圣人的教诲。正要尽力去除先前的苛严,尚且担心做得不够,哪有宽松成为祸患的呢。”因此一概宽大处理事务。皇帝直接下令审讯享泽村村民谋反一事,纯礼审问事情的缘由,(原来是)这个人到戏场看戏,回来的路上见到工匠做桶,就把桶戴在头上说:“和刘先主相比怎样?”于是被桶匠抓住。纯礼第二天上朝应对,徽宗问怎么处理这件事,纯礼回答说:“愚人粗鲁无知,如果以叛逆定罪,恐怕会辜负陛下爱惜生灵的仁德。按不应做此事的罪名杖责他,就够了。”皇帝说:“(这样做)用什么来告诫后人呢?”纯礼回答:“正是要外面的人知道陛下不滥用刑罚,足够作为典范了。”徽宗听从了他的话。纯礼沉稳坚毅刚强正直,曾布畏惧他,挑拨驸马都尉王诜说:“皇上想要升任你为承旨,范右丞不同意。”王诜发怒。恰逢王诜招待辽国使者,纯礼主持宴会,王诜诬告他动不动就直称皇上名字,纯礼被罢为端明殿学士、颖昌府知府、崇福宫提举。崇宁五年,复任左朝议大夫、鸿庆宫提举。去世时享年76岁。
2.[2018·浙江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颜太初杂文序
司马光
天下之不尚儒久矣。今世之士大夫,发言必自称曰儒。儒者果何如哉?高冠博带、广袂之衣谓之儒邪?执简伏册、呻吟不息谓之儒邪?又况点墨濡翰、织制绮组之文以称儒,亦远矣。舍此勿言,至于西汉之公孙丞相、萧望之、张禹、孔光,东汉之欧阳歙、张酺、胡广,世之所谓大儒,果足以充儒之名乎?
鲁人颜太初,字醇之,常愤其然。读先王之书,不治章句,必求其理而已矣。既得其理,不徒诵之,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在其身与乡党无余,于其外则不光。不光,先王之道犹蘙如也,乃求天下国家政理风俗之得失,为诗歌洎文以宣畅之。景祐初,青州牧有以荒淫放荡为事,慕嵇康、阮籍之为人,当时四方士大夫乐其无名教之拘,翕然效之,浸以成风。太初恶其为大乱风俗之本,作《东州逸党》诗以刺之。诗遂上闻,天子亟治牧罪。又有郓州牧怒属令之清直与己异者,诬以罪,榜掠死狱中。妻子弱不能自诉,太初素与令善,怜其冤死,作《哭友人》诗,牧亦坐是废。
于时或荐太初博学有文,诏用为国子监直讲。会有御史素不善太初者,上言太初狂狷,不可任学官。诏即行所至,改除河中府临晋主簿。太初为人,实宽良有治行,非狂人也。自临晋改应天府户曹,掌南京学,卒于睢阳。旧制,判、司、簿、尉四考,无殿负[注],例为令录。虽愚懦昏耄无所取者,积以年数,必得之。而太初才识如此,举进士解褐近十年,卒不得脱判、司、簿、尉之列以终身,死时盖年四十余。噫,天丧儒者,使必至于大坏乎!将犬吠所怪,桀桀者必见锄也?何其仕与寿两穷如此?
世人见太初官职不能动人,又其文多指讦,有疵病者所恶闻,虽得其文,不甚重之,故所弃失居多,余止得其两卷。在同州又得其所为《题名记》,今集而序之。前世之士身不显于时,而言立于后世者多矣。太初虽贱而夭,其文岂必不传?异日有见之者,观其《后车》诗,则不忘鉴戒矣;观其《逸党》诗,则礼义不坏矣;观其《哭友人》诗,则酷吏愧心矣;观其《同州题名记》,则守长知弊政矣;观其《望仙驿记》,则守长不事厨传矣。由是言之,为益岂不厚哉!
(节选自《司马光集》)
【注】〔殿负〕因欠国家赋税而考核为下等。
(1)既得其理,不徒诵之,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前世之士身不显于时,而言立于后世者多矣。太初虽贱而夭,其文岂必不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颜太初)掌握了先王书中的义理以后,不是仅仅称道它,用来夸大欺骗世人,而是必定亲自去实践。(关键词:徒,仅仅,只是;夸诳,夸大欺骗。) (2)前代的读书人活着时地位不显赫,但文章在后代长存的太多了。颜太初虽然地位低寿命短,他的文章难道一定流传不了吗?(关键词:显,显赫;夭,寿命短。)
〖参考译文〗
天下不崇尚儒学很久了。现在的士大夫,开口一定自称儒生。儒生究竟是怎样的呢?戴着高高的帽子,系着宽宽的衣带,穿着有宽大袖子的衣服,就可称为儒生了吗?手拿着书或趴在书上吟诵不止,就可称为儒生了吗?更何况用笔墨圈点文章,编造华丽的文辞来称为儒生,(这些离真正的儒生)也差远了。除去这个不说,至于西汉的公孙丞相、萧望之、张禹、孔光,东汉的欧阳歙、张酺、胡广,世人所说的大儒,果真足够能担当儒生的称谓吗?
鲁地人颜太初,字醇之,常常对这种情况感到愤怒。他诵读古代圣王的典籍,不只是研究章节字句,而是一定探求到其中的道理才罢休。(颜太初)掌握了先王书中的义理以后,不是仅仅称道它,用来夸大欺骗世人,而是必定亲自去实践。(如果)他自身同一般的乡党没有什么两样,在他的身外就不可能发扬光大。不能发扬光大,先王的道义就如同被隐藏而晦暗不明了,于是探求国家政治风俗的得失,创作诗歌文章来宣扬先王之道。景祐初年,青州知州以荒淫放荡的作风办事,仰慕嵇康、阮籍的为人,当时四方的士大夫喜欢他没有名教的束缚,一致效仿他,逐渐成为风气。颜太初憎恶他的行为极大地扰乱了风俗教化的根本,写了《东州逸党》一诗来讽刺他。诗于是被皇上听闻,皇上马上治了青州知州的罪。又有郓州知州对清廉正直且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下属官吏感到愤怒不满,诬告他有罪,施拷打刑罚(使他)死在狱中。下属官吏的妻儿软弱不能自我申诉,颜太初向来与他交好,可怜他冤枉而死,写了《哭友人》一诗,郓州知州也因此获罪被罢免。
在当时有人举荐颜太初学识渊博有文采,(皇上)下诏起用他担任国子监直讲。适逢有个向来不与太初交好的御史,向皇上进言称太初为人偏激,不可以担任学官。诏书立即下达,改任河中府临晋主簿。太初为人,确实宽厚温良有政绩,不是狂妄的人。从临晋改任应天府户曹,掌管南京学务,在睢阳去世。旧制中,判、司、簿、尉四考,没有因欠国家赋税考核为下等的,按例录用为县令。即使愚笨懦弱昏庸年老没什么可取之材的人,积累年数久了,也必定得到官职。但是太初这样有才干见识,考中进士做官近十年,最终直到去世也没有脱离判、司、簿、尉的行列,死时大概四十多岁。唉,天要灭亡儒者,一定使他们到最糟糕的境地啊!狗对怪异的事物狂叫,那些暴虐奸恶之人一定会被铲除吗?为什么他的仕途和寿命都到这样的境地呢?
世人见太初所担任的官职不能调动别人,再加上他的文章多指责诘问他人,德行有瑕疵有问题的人厌恶听到(这些言语),即使得到他的文章,也不是很重视它,所以丢弃遗失的居多,我只得到其中两卷。在同州又得到他所作的《题名记》,现在收集成书并为它写序。前代的读书人活着时地位不显赫,但文章在后代长存的太多了。颜太初虽然地位低寿命短,他的文章难道一定流传不了吗?日后有见到他文章的人,观看他的《后车》诗,那么就不会忘记引之为鉴,警醒自己;观看他的《逸党》诗,那么礼义之道就不会崩坏;观看他的《哭友人》诗,那么残酷的官吏也会心中有愧;观看他的《同州题名记》,那么郡守长官就能知晓治理的弊端;观看他的《望仙驿记》,那么郡守长官就不管理驿站之事。由此说来,(他的文章)对人们的益处难道不是很丰厚吗!
3.[2017·全国新课标卷Ⅲ](改编)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归报,神宗善之。明年,知秦州,又改郓州。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召为兵部侍郎。上疏言:“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犹一人。”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
(节选自《宋史·许将传》)
(1)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郓州的风气,士子喜欢聚集在茶楼酒肆批评官员朝政,虽然许将没有明令禁止,但这种风气自然消失了。(关键词:俗,习俗,风气;谤,讽刺,批评;息,止息,消失。) (2)章惇担任宰相,与蔡卞一起恣意罗织诬陷,贬斥元祐朝任职的大臣,奏请挖开司马光坟墓。(关键词:为,任,担任;同,一起;肆,恣意;发,挖掘,打开。)
〖参考译文〗
萧禧又说:“界线没有定下来,以和好为重,我将到贵国去进行划分。”许将说:“这件事情,指示守边大臣去做难道不行吗?还要派使者做什么呢?”萧禧羞愧不能回答。回来禀告,神宗称赞他。第二年,他担任秦州知州,又改任郓州知州。元宵节张挂灯笼,官吏登记那些偷盗的人把他们关入狱中,许将说:“这就断绝他们改过自新的路了。”把他们都释放了,从此百姓没有一个人犯法,监狱都空了。父老感叹道:“自从王沂公之后56年,才又看到监狱空了啊。”郓州的风气,士子喜欢聚集在茶楼酒肆批评官员朝政,虽然许将没有明令禁止,但这种风气自然消失了。朝廷征召他担任兵部侍郎。(许将)上奏章说:“治理军队有规章,名称虽然不同,或纵或横,或方或圆,让万众像一人一样。”等到对西夏用兵时,神宗派侍从向许将问兵马的数量,许将立即详细奏报;第二天,神宗询问枢密大臣,(他)却回答不上来。绍圣初年,入朝任吏部尚书。章惇担任宰相,与蔡卞一起恣意罗织诬陷,贬斥元祐朝任职的大臣,奏请挖开司马光坟墓。哲宗拿这件事问许将,许将回答说:“挖开别人的墓,不是品德高尚的人所做的事。”
4.[2017·山东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暠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及高祖受禅,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太建五年,贞乃还朝。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贞为主簿。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卓独不坐……至德三年,以母忧去职。顷之,敕起还府。贞累启固辞。敕报曰:“虽知哀茕在疚,而官俟得才,可便力疾还府也。”贞哀毁羸瘠,终不能之官舍。时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俱来候贞,见其形体骨立,祚等怆然叹息。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贞曰:“弱儿年甫六岁,情累所不能忘,敢以为托耳。”是夜卒。后主问察曰:“谢贞有何亲属?”察因启曰:“贞有一子年六岁。”即有敕长给衣粮。
(节选自《陈书·谢贞传》)
(1)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谢贞猜度叔陵会有叛逆之心,就和阮卓自行疏远叔陵,每当有宴饮游乐,总是称病推辞,不曾参与。叔陵向来钦佩敬重他,没有怪罪他。(关键词:度,猜度;异志,叛逆之心;疏,疏远;雅,向来;“疏于叔陵”和“辞以疾”都是状语后置,“弗之罪”是宾语前置。) (2)吏部尚书姚察和谢贞交好,到谢贞病重的时候,姚察去探望他,问他身后之事。(关键词:及,到;病笃,病重;省,探望。)
〖参考译文〗
在太清年间的动乱中,谢氏家庭亲属散亡,谢贞在江陵落入敌手,族兄谢暠逃难到番禺,谢贞的母亲在宣明寺出家。等到高祖登基,谢暠返回故乡,供养谢贞的母亲,前后将近20年。太建五年,谢贞才回朝。等到始兴王叔陵担任扬州刺史时,召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征召谢贞做主簿。谢贞猜度叔陵会有叛逆之心,就和阮卓自行疏远叔陵,每当有宴饮游乐,总是称病推辞,不曾参与。叔陵向来钦佩敬重他,没有怪罪他。不久高宗驾崩,叔陵叛逆作乱,叔陵府中的属官先后受到牵连而被拘捕,唯独谢贞和阮卓没有获罪……至德三年,谢贞因母亲去世须守丧而离职。不久,朝廷下诏让他回来任原职。谢贞多次上奏坚决推辞。朝廷答复说:“虽然知道你内心哀痛,但官府急等用人,守丧的礼节有理由改变,你可以立即回官府任职。”谢贞哀伤过度身体瘦弱,最终也没能到官府任职。当时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一同来看望谢贞,见到他瘦弱不堪,两人怆然感叹。吏部尚书姚察和谢贞交好,到谢贞病重的时候,姚察去探望他,问他身后之事。谢贞说:“幼子今年才6岁,感情所牵不能忘怀,冒昧相托。”当夜离世。陈后主问姚察说:“谢贞有何亲属?”姚察便禀告说:“谢贞有一子才6岁。”陈后主马上敕令长期供给衣粮。
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百诗先生为国朝经学大师,记诵精博,而其天质实奇钝。幼受书,读百遍,始略上口。性又善病,母禁之读,遂暗记不复出声。如是者十年。一日,自觉豁然,再观旧所研究本,了无疑滞,盖积苦精力之应也。世之以下愚自诿,或托词因病废学者,观于先生,愧可知已。
(节选自《尚书古文疏证》)
(1)幼受书,读百遍,始略上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性又善病,母禁之读,遂暗记不复出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幼时读书,读上好多遍,才大致读顺口。(关键词:始,才;略,大致。) (2)他的身体又容易生病,他母亲不让他读书,他就暗暗记着,不发出声音。(关键词:善,容易;遂,于是,就。)
〖参考译文〗
阎百诗先生是本朝的经学大师,记忆力非凡,但是他的天资实际上是非常愚钝的。幼时读书,读上好多遍,才大致读顺口。他的身体又容易生病,他母亲不让他读书,他就暗暗记着,不发出声音。就这样过了十年。一天,突然觉得豁然开朗,再看以前所读的书,一点疑惑的地方也没有,这是辛苦地堆积精力起的作用。世上以自己的愚笨而退缩的人,或者以自己生病为借口而荒废学业的人,和百诗先生相比,应该明白这是很惭愧的了。
6.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己卯上元①,予在儋州②,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③杂糅,屠沽④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⑤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⑥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⑦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节选自苏轼《书上元夜游》)
【注】①〔上元〕农历正月十五。 ②〔儋州〕苏轼被贬之地,现属海南。 ③〔民〕指汉族。〔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④〔屠沽〕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 ⑤〔再〕同“在”。 ⑥〔过〕苏轼的小儿子苏过。 ⑦〔韩退之钓鱼〕韩愈曾在诗中借钓鱼钓不着大鱼,埋怨水太浅,要另觅垂钓之处,暗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志。
(1)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这么好的月亮这么好的夜色,先生您能和我们一起出去夜游吗?(关键词:良、嘉,美好;一,一起,一同。) (2)回到自己住处已经三更了。家里的人闭门熟睡,睡得很香甜。(关键词:掩,掩闭,关闭;关,门闩,引申为门。)
〖参考译文〗
己卯年的上元日,我在儋州,有几位老书生来访,他们说:“这么好的月亮这么好的夜色,先生您能和我们一起出去夜游吗?”我很高兴地和他们一起出去,走到了城西,进入僧舍,穿过小巷,(见到)汉民和少数民族聚居在一起,杀猪卖酒的相往来。回到自己住处已经三更了。家里的人闭门熟睡,睡得很香甜。(我)放下拐杖自笑,什么叫得什么叫失呢?苏过问“您为何发笑呢”,大概是自己笑自己吧。然而也是笑韩愈在诗中说钓不到鱼,想到更远处去钓,却不知去海边的人也未必就钓得到大鱼啊。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岑文本初仕萧铣。江陵平,授秘书郎,直中书。校省李靖骤称其才,擢拜中书舍人,渐蒙恩遇。时颜师古谙练故事,长于文诰,时无逮,冀复用之。太宗曰:“我自举一人,公勿复也。”乃以文本为中书侍郎,专与枢密。及迁中书令,归家有忧色。其母怪而问之,文本对曰:“非勋非故,滥登宠荣,位高责重,古人所戒,所以忧耳。”有来贺者,辄曰:“今日也,受吊不受贺。”辽东之役,凡所支度,一以委之,神用顿竭。太宗忧之曰:“文本与我同行,恐不与我同反。”俄病卒矣。
(节选自《大唐新语》)
(1)时颜师古谙练故事,长于文诰,时无逮,冀复用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来贺者,辄曰:“今日也,受吊不受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当时颜师古熟习典章制度,善于写文告,当时的人没有比得上他的,希望重新被起用。(关键词:谙练,熟习,熟练;逮,及,达到,比得上。) (2)有人来向他祝贺,他就说:“今天呀,我只接受安慰,不接受祝贺。”(关键词:辄,就;吊,慰问,安慰。)
〖参考译文〗
岑文本原来在萧铣手下当官。江陵被平定后,入朝任秘书郎,在中书省当班。检校中书令李靖屡次称赞他有才能,他被提拔做中书舍人,渐渐地受到太宗的重视。当时颜师古熟习典章制度,善于写文告,当时的人没有比得上他的,希望重新被起用。太宗说:“我自己选拔了一个人,你就不要再担任原职了。”于是任命岑文本为中书侍郎,专门参与枢密的工作。等到他升任中书令,回到家里脸上露出忧虑的神色。他母亲觉得奇怪,问他(什么缘故),岑文本回答说:“我不是功臣,又不是皇帝的故旧,却不知怎么受到很大的恩宠,地位高,责任重,这是古人所警戒的,因此我才发愁。”有人来向他祝贺,他就说:“今天呀,我只接受安慰,不接受祝贺。”在进攻高丽的战争中,军中的物资调拨,全部由他掌管,他的精神力气很快就耗尽了。太宗忧虑地说:“岑文本和我一起来,恐怕不能和我一起回去了。”不久,岑文本生病去世了。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张廷珪,河南济源人。第进士,补白水尉。累迁监察御史,按劾平直。武后税天下浮屠钱,营佛祠于白司马坂,廷珪谏,后善之。召见长生殿,赏慰良厚,因是罢役。神龙初,诏白司马坂复营佛祠,廷珪方奉诏抵河北,道出其所,见营筑劳亟,怀不能已,上书切争,且言:“今土木复兴,不称前诏。愿罢之,以纾穷乏。”帝不省。
(节选自《新唐书·张廷珪传》)
(1)武后税天下浮屠钱,营佛祠于白司马坂,廷珪谏,后善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土木复兴,不称前诏。愿罢之,以纾穷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武后向天下百姓征收用以建造佛寺的赋税,在白司马坂营建佛寺,张廷珪上书劝谏,武后认为他说得好。(关键词:税,作动词,征收;营佛祠于白司马坂,状语后置句,应是“于白司马坂营佛祠”;善,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好。) (2)如今又兴起土木,和先前的诏令不相符合。希望能停止这种做法,以解除百姓的穷困。(关键词:称,符合;罢,停止;纾,解除。)
〖参考译文〗
张廷珪,河南济源人。考中进士科,补任白水县尉。经多次升迁后担任监察御史,巡察弹劾公平正直。武后向天下百姓征收用以建造佛寺的赋税,在白司马坂营建佛寺,张廷珪上书劝谏,武后认为他说得好。在长生殿召见他,赏赐慰勉甚为优厚,建佛寺之事也就因此停止。神龙初年,诏令在白司马坂再次营建佛寺,张廷珪恰逢奉诏令到达河北,途经那里,见百姓营造劳役十分辛苦,心中不能平静,上书恳切谏诤,并说:“如今又兴起土木,和先前的诏令不相符合。希望能停止这种做法,以解除百姓的穷困。”皇帝不理会。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的各种题型及断句技法口诀,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抓住关键实词,抓住关键虚词,熟悉文言句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5 文言文翻译专训(2)-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言文翻译宝鉴(教师版),共9页。
这是一份专题04 文言文翻译专训(1)-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言文翻译宝鉴(教师版),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