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蜀相图文课件ppt
展开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2.能够结合诗句分析诗人的情感,归纳诗歌主旨。
初读诗歌,整体把握 自学提纲: 1.本诗是一首七律,请结合课后练习一,边放声诵读边试着将本诗的节拍划分出来。 2.你认为本诗的感情基调应该是怎样的?依据是什么? 提示:自学3分钟。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平仄 平平 平仄 平,仄平 平仄 仄 平平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 仄平 仄仄 仄 平仄,平仄 平平 平 仄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平仄 平平 平仄 仄,仄平 平仄 仄平 平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平平 仄平 平 平仄,平仄 平平 仄 仄平
蜀 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伤感、叹惋 —要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点感伤。
1、题目是“蜀相”,哪些诗句是写诸葛亮的?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诸葛亮的人物形象有何特点?
“天下计”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两朝开济”写出了诸葛亮的宏伟业绩,“老臣心”写出了诸葛亮的忠心报国。 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呢? 称颂,崇敬,仰慕的思想感情。 (朗读提示:要读得放一点,带赞颂的语气。)
诸葛亮虽然雄才大略,功业昭著,但最终却没有完成自己的事业,这就不能不使人为之叹惋了。至此诗人水到渠成的写下了下面的千古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中的思想情感又是怎样的呢?
深沉、叹惋、感伤 。
3、 这里的“英雄”是指怎样的英雄?是成功的英雄还是失败的英雄,是指成就了事业的英雄还是指壮志未酬的英雄?
失败的英雄——壮志未酬而含恨终身的英雄,所以说这句诗写出了历史上一切事业未竟的英雄人物对其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和共鸣。四十多年后,中唐时革新派首领王叔文在“永贞革新”失败时就曾吟诵这两句诗抒怀;几百年后,南宋抗金名将宗泽,因国事忧愤成疾,临终时也是吟诵这两句诗,三呼“渡河”而逝。这些都说明了杜甫这首诗的成功,显示了杜诗的魅力。
知人论世——写作背景 唐顺宗时的王叔文。王叔文是当时进步的政治集团的首领,他力图改革弊政,但因遭到宦官的反对而终归失败。《旧唐书·王叔文传》记载到:“叔文但吟杜甫诸葛祠堂诗末句云‘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因欷歔泣下。”所谓“欷歔泣下”就是“泪满襟”。 北宋末年的爱国将领宗泽,因为国君的不信任,抗金报国的理想无法实施,最后忧愤成疾,临死时,也无限感慨地吟诵了这两句诗,并三呼“过河”(意思是渡过黄河,抗击金兵)。
这里的英雄有没有包括老杜自己呢?
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有远大抱负的诗人。杜甫是想做宰相的,本怀着“致君尧舜上,更使风俗淳”(让帝王成为像尧舜一样圣明的君主)的政治抱负,却始终没有机会。 老杜在政治上始终一事无成,但,即便如此,他却依然忧念国事,挂怀天下,所以他的内心是非常苦痛的。这苦痛是老杜心头永远的伤口。为此,我们可以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寄托了自己“致君尧舜上”的理想难得实现的悲哀,是老杜用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和对诸葛亮的仰慕、叹惋之情熔铸成的千古名句。
抒景仰之情 叹壮志未酬
《唐诗钞》中语“公之为武侯恨,正所以自恨也”。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怀抱,唱出了普天下壮志难酬者的心声。
诗歌中的“英雄”指谁,此句有何作用?
【当堂清学】 诸葛亮可赞美的东西很多,诗人为什么选取“天下计”和“老臣心”这两点呢?请同学结合诗题和诗人的生平理想的角度来思考。
说明作者特别欣赏他这两点,表达了对诸葛 亮的赞扬和仰慕之情。“天下计”突出他身为人臣能“尽智”;“老臣心”突出他历刘备父子二朝,忠心不二,彰显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品质。
其一,杜甫的志向是当一名贤相,杜甫有诗写道:“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可惜理想落空,他觉得诸葛亮做的正是他想做的。 其二,当时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能臣,让杜甫担忧。因此,他瞻仰诸葛祠,着力强调的正是诸葛亮的“贤相”风范。
学习目标: 1.诵读品味,能说出诗中有表现力的字的好处。2.结合诗句分析本诗的表现手法。
(一)杜甫在这最后两联诗中所表达的感情是由来已久的还是来游诸葛武候祠后才有的?
这种由来已久的感情在前两句诗中有没有表现出来?如果有,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丞相”:“丞相”更能体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之情。 “寻”:特意去找,“寻访”武侯祠,也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之情。 “柏森森”:营造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以“柏”衬托蜀相诸葛亮的形象,表达出诗人对蜀相的崇敬之情。 。(另解:松柏在古代诗歌意象中常常作为某些坚贞品质的象征及生命长青的象征)
“锦官城外柏森森”中的“柏”即指柏树,那么“柏”可以换为“树”吗?“柏”有什么特殊用意呢?从“森森”二字你读到哪些信息?
“柏”这个意象在古代诗歌中象征着坚强、忠贞,正好可以烘托诸葛亮的形象,如果用“树”就无法表达出这种效果。“森森”是写柏树的高大茂盛,不只是识别丞相祠堂的标志,而且是历代人们爱戴诸葛亮的见证。杜甫在夔州时写有一首《古柏行》的诗,专门描写孔庙前的一棵老柏树,如“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不言而喻,成都的丞相祠堂之所以能出现“柏森森”的景象,同样也是由于“人爱惜”的缘故。“柏森森”恰恰说明了诸葛亮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见出了人们对诸葛亮的爱戴之情。
2、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 自、空”。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种赏心悦目的景象,然以此二字修饰,则所含之情便大有转折: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无人倾听。祠庙寂寥冷清,只有诗人形单影只,孤寂伤怀。 这两句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寂寞和感伤。
四、诵读诗句,梳理脉络和内容学习目标: 依据课文注释等理清作品的写作顺序及内容。自学提纲: 写了什么——为什么写(内容,结构)
首联:吊古——城外处、柏森森 (自问自答,写丞相祠堂的地点及周围的景色。) 颔联:写景——自春色、空好音 (描写祠堂周围的春意盎然的景色。) 颈联:咏史——天下计、老臣心尾联:伤怀——身先死、泪满襟
首联:追慕景仰之情——“寻”表明作者不是随便闲逛丞相祠堂,而是特意去寻访和瞻仰的。颔联:伤感凄凉之情——“自”、“空”。以乐景衬哀情。(反衬手法)颈联:仰慕赞扬之情——“天下计”、“老臣心”。尾联:惋惜悲伤之情——“泪满襟”。
通过对丞相祠堂景色和诸葛亮的功绩的描写,既抒发自己对诸葛亮的赞扬与仰慕之情,也表达了希望当时的唐肃宗能像刘备一样信任衷心耿耿的老臣的愿望。手法技巧: 借古抒怀、融情于景(或反衬)
清学稿答案【必做题1】“柏”这个意象在古代诗歌中象征着坚强、忠贞,正好可以烘托诸葛亮的形象,如果用“树”就无法表达出这种效果。“森森”是写柏树的高大茂盛,不只是识别丞相祠堂的标志,也是由于“人爱惜”的缘故。“柏森森”恰恰说明了诸葛亮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见出了人们对诸葛亮的爱戴之情。
【必做题2】1、答: 诗人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2、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感情。高诗作者通过晚望金陵,从“落日”“秋声”等意象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诗人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世上的画家是看不出来的。韦诗作者通过观看金陵图,认为画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出对国事衰败的伤痛之情,所以说,伤心是难画成的。
【选做题1】说明作者特别欣赏他这两点,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赞扬和仰慕之情。“天下计”突出他身为人臣能“尽智”;“老臣心”突出他历刘备父子二朝,忠心不二,彰显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品质。
为什么选取这一角度?可能有以下因素:其一,杜甫的志向是当一名贤相,杜甫有诗写道:“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可惜理想落空,他觉得诸葛亮做的正是他想做的。其二,当时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能臣,让杜甫担忧。因此,他瞻仰诸葛祠,着力强调的正是诸葛亮的“贤相”风范。
语文选择性必修 下册3.2 *蜀相课前预习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下册<a href="/yw/tb_c4001990_t3/?tag_id=26" target="_blank">3.2 *蜀相课前预习ppt课件</a>,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资料助读,蜀道难,基础梳理,动词越过,副词极非常,形容词与世隔绝的,动词停止,名词座位,动词坐着坐下,动词距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3.2 *蜀相精品习题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3.2 *蜀相精品习题课件ppt,文件包含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蜀相》课件pptx、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蜀相》同步习题解析版docx、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蜀相》同步习题原卷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3.2 *蜀相图片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3.2 *蜀相图片课件ppt,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谁的泪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