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反思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15726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全册教学反思
- 16《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其他 8 次下载
- 《 望天门山》 教学反思 其他 8 次下载
- 《望洞庭》教学反思 其他 8 次下载
- 18《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其他 10 次下载
- 19《海滨小城》教学反思 其他 7 次下载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反思,共1页。
我从诗题入手,通过指导学生的朗读来进一步理解题意。使学生在情感轮廓上有个大致的方向。随后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指导后与学生交流读懂诗意的好方法,引导学生在接下来的过程中渗透使用。在突破诗歌的教学难点,理解“潋滟”一词描绘的西湖画面时,我出示了晴天的西湖波光闪闪的画面,让学生在朗读和理解的过程中发现美的词,并能用自己的词汇来描绘图片中的画面,在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使其在情感上得到升华。
随后,引导学生在苏轼的笔下感受西湖朦胧细雨之奇。在这个环节,我先出示画面,让学生看画面想诗句,通过一系列的铺垫,学生渐渐进入了诗歌的情境,西湖时晴时雨的美丽画面浮现在了他们的脑海之中,这对诗歌后两句“欲把西湖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理解,对诗人情感的领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读唱延伸余韵袅袅,我先吟唱诗歌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播放歌曲,反复练习。然后在伴奏音乐下集体汇报演唱。
最后我通过苏轼的另一首《望湖楼醉书》来比较拓展延伸,一首是描写小雨的轻柔,一首是描写大雨的狂乱,学生在朗读比较中体会雨的不同韵味,感受诗的魅力。
这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
1.学生读诗的韵味不够浓,我铺垫的语言如果再丰富些,而且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感受意境之后,再让学生在想象中读,学生读诗的韵味会更浓。
2.教学设计过于面面俱到,容量过大,再加上没有掌握好时间,整堂课张弛无度,有些遗憾。
虽然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不过我相信通过这次大胆的尝试,对以后的诗词教学一定会有更多的借鉴和帮助。每一次尝试,都是新的挑战,都有新的收获。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