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一年级上册数学乐园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数学一年级上册数学乐园教案,共3页。
《9 以内的数》教材解读数数是学生认数的开始。入学前,多数学生初步具有数数的经验和技能,知道一些简单的数数方法。但有些儿童只能顺口溜地“唱”数,“唱”出来的数并不代表实际数量,表现为口唱与手数不一致。只有在点数时口手一致,并且以数到最后数字表示已数过的实物总数,才算是从实际个数相同的事物中抽象概括出它们数量上的共同特征,掌握了 9 以内数的概念。所以本课的教学,要十分重视“按物点数”和“数后说出总数”两个环节。看与问 刚入学的儿童观察能力有限,可能只对色彩、实物等感兴趣。因此,针对课时主题图,要引导学生仔 细观察,对图中的景物进行整体感知,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但不必急于给出数数的任务。图中蕴涵着丰富的数数素材,1 只大象,2 只猴子,3 只小鸟,8 只小兔,9 个运动员在跑步等等,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信息资源,能比较充分地感知 9 以内的数。“有几只动物在跑步?”“谁得第一名?”两个问题分别提示了数的基数和序数意义。应注意,数数的关键是要将实物元素分别同自然数中的 1,2,3,…一一对应(进行数数),直到最后一个元素。同它对应的自然数就是这个集合中元素的个数,也就是物体的总数。 做与说 第一个环节,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看图数数。第一排有几只小动物?手中拿着什么?再数第二排, 从左边数起,有几只小动物?旗上写着几?它比第一排多几?第 5 名的后面接下去怎样排?这样从 1—9 依次呈现,使学生初步感知任何自然数(除 O 以外)都由若干个“1”组成,前一个数比后一个数少 1,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 1,感受自然数的构成原理。
第二个环节,数一数,摆一摆。用圆或三角形表示人物的数量,渗透了一一对应和简单代换的思想.,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和建立初步的模型能力都很有帮助。图中通过两个人的对话,提示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同时,体现合作和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说一说图的意思,再要求学生数一数每幅图上分别有几个人,如果用一个图形表示一个人,每幅图上的人数分别可以怎样表示。 第三个环节,想一想,找一找。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出可以用 2 表示的物体。这个过程意在引导学生把抽象的数放回到具体现实中去认知。可以引导学生拓宽知识范围,从自己的身边联系到校园、家庭和生活 的方方面面。学生通过数一数,摆一摆,想一想,找一找的活动,初步感知数是从具体的数数活动中抽象出来的 练与用第 1 题,整体认识 9,并尝试顺数与倒数,进一步感知数的顺序和大小。
第 2 题,先数出有几只小动物,再画点,也可以数一个画一个。
数学百花园是教材特别设计的板块,以趣味性、知识性、挑战性为特色,旨在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丰富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这部分内容作为选学,教学时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 况灵活处理,不用作为对所有学生的要求。
数字儿歌,可以让学生看图,找一找 1~9 的数;读一读儿歌,做一做动作;也可以作为课间操。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之余激发学习兴趣。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乐园教案设计,共2页。
这是一份一年级上册数学乐园教案,共2页。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乐园教案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