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县2021届高三下学期二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展开考生注意:
考生注意:
1.本试卷由四个部分组成。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所有选修。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鲲鹏作为自由翱翔于天地之间的象征,已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其实,鲲鹏诞生时,并没有这种诗意的内涵。鲲鹏这一意象出自《庄子•逍遥游》。然而,《逍遥游》中的鲲鹏想要翱翔于九万里高空,必须依赖狂风,依然“有所待”,并不能真正地自由翱翔。在中国文学中鲲鹏是如何由“有所待”而转化为自由翱翔的象征的呢?
鲲鹏意象的内涵转换,始于魏晋。魏晋文人不能忘怀世俗,追求身名俱泰;又要越名任心,追求任诞逍遥。这种内在矛盾,打破了心灵的平衡。因此,他们渴望在庄学中寻找到精神慰藉。而庄子的境界,他们无法企及,于是只好通过将庄学世俗化的方式,寻求安顿身心的法门。介于现实与自由之间翱翔的鲲鹏,也就成为当时文人的心理寄托。他们试图通过对鲲鹏的哲学内涵世俗化、意象内涵诗意化的转换,重构已被打破的心理平衡。郭象在《逍遥游注》中说:“有待无待,吾所不能齐也;至于各安其性,天机自张,受而不知,则吾所不能殊也。夫无待犹不足以殊有待,况有待之巨细乎!”世间万物,只要安于天性,动应自然,有待无待,就是一种无差别的存在。庄子所言“有待”是溺于现实,“无待”是超然物外,而在郭象的哲学中却获得统一,本来“有待”的鲲鹏,成为“无待”的自由逍遥的象征。阮修《大鹏赞》中“海运水击,扶摇上征”虽还“有所待”,但“志存天地,不屑雷霆”的高远之志,“超世高逝,莫知其情''的超然远翔,却是《逍遥游》所没有的。从本质上说,阮修是借助《逍遥游》中的鲲鹏意象,表达自由、高远、超然的人生襟怀,这成为了魏晋风度的一种诗意展示。
到了唐代,鲲鹏意象的内涵彻底完成了转换。在李白诗赋中,大鹏是最具个性的审美意象之一,他创造的大鹏形象也成为盛唐气象的审美呈现。《大鹏赋》中之大鹏,“欻翳景以横翥,逆高天而下垂”“以恍惚为巢,以虚无为场”,一切神奇之鸟都“未若兹鹏之逍遥”。在此,鲲鹏由“有所待”才能展翅高翔的文学意象,转化为绝对自由、搏击万里的文学意象。由有限地发挥庄子描述的鲲鹏意象,展示魏晋风度的内涵,转化为以庄子鲲鹏为载体而创造出一个具有崭新内涵的审美意象,成为壮浪雄浑的盛唐气象的代表。
鲲鹏意象内涵的转换,是文本接受的必然结果。“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谭献《复堂词话》)这种“何必不然”,或断章取义,如《左传》记载春秋时的“赋诗言志”;或引申说理,如王国维《人间词话》借晏殊、柳永、辛弃疾词,说明古今成大学问的三种境界;或自由创造,只截取文学名篇的一个既定意象,按照文本审美表达的需求,自由创造。自由创造也是后代文学创作的常态,西方流行的文本“互文性”理论,也可以来阐释中国文学文本意象的挪移与内涵的转换。阮修截取鲲鹏意象以抒情,是断章取义,夺他人之酒杯浇心中块垒;郭象对鲲鹏意象的哲学阐释,是引申说理,借《逍遥游》的阐释建构自己的哲学体系;李白《大鹏赋》则是自由创造,在大鹏意象中,寄托一种冲绝桎梏、自由飞翔的襟怀。后代的大鹏意象,就庄子《逍遥游》的本意来说,是“误读”;就文学创作来说,则是审美创造。
文学创作者在积极接受的过程中,通过对原始文本意象的有意识的“误读”,使鲲鹏意象的内涵逐渐发生了变化,最后创造出了一个具有全新内涵的审美意象。这也使鲲鹏成为中国文学中最具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学意象。
(摘编自刘运好《鲲鹏意象的“误读”》)
1.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晋文人为追求精神的自由,他们开始关注庄子,因此鲲鹏意象最终成为了他们的心理寄托。
B.鲲鹏意象实现了从“有所待”到自由的转变,这促使鲲鹏成为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文学意象。
C.“有待”和“无待”在《逍遥游注》一文中获得统一,这是鲲鹏意象内涵诗意化的一种尝试。
D.为呈现盛唐气象,李白在文学创作过程中赋予了鲲鹏全新的内涵,其作品也成为盛唐之标志。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介绍文本“互文性”理论,是为了证明中西方在文本接受过程中有相通之处。
B.文章列举了不同朝代有关鲲鹏的作品,从中可看出鲲鹏意象内涵的转换是逐渐完成的。
C.本文既论述了鲲鹏意象内涵转换的过程,也点明了能够转换的原因和转换后的意义。
D.为便于读者理解,作者在论证文本接受“何必不然”的三种方式时,均采取举例论证的方式。
3.下列文本接受类型中,与李白创作《大鹏赋》最相近的一项是(3分)
A.曹雪芹根据《淮南子》中女娟炼石的故事,在《红楼梦》中虚构出“通灵宝玉”的情节。
B.李商隐根据《华阳国志》中杜鹃啼血的故事,在《锦瑟》中写下诗句“望帝春心托杜鹃”。
C.戴望舒根据李璟词“丁香空结雨中愁”,在《雨巷》中塑造了一个如丁香般的姑娘形象。
D.关汉卿根据《汉书》中孝妇冤死的故事,在《窦娥冤》中虚构了窦娥发的亢旱三年之誓。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人工智能(简称“AI”),是指用机器代替人类实现认知、识别、分析等功能的科技,其本质是对人的意识与思维过程的模拟,是一门综合计算机科学、生理学、哲学等的交叉学科。有观点认为,人工智能日益逼近人类的文学艺术水平,未来机器将代替人类进行文艺创作,甚至对人工智能的文艺创作成果充满期待。
文艺并非技艺,人工智能可以在技术方面有所突破,不断模拟人类进行创作,但从目前来看,它无法拥有人类的创新能力与来自生活的情感体验,虽然能够在文艺领域有所助益,但很难完全取代人类进行艺术创作。真正需要我们警惕担心的,应该是人们对于文艺的审美与文艺创作趋向人工智能的模式化倾向。文艺工作者只有扎根现实、积极创新,打造出引起人们情感共鸣的精品,才能使文艺真正成为具有创造力的精神活动。
(摘编自李雨青《AI能取代作家吗》)
材料二:
随着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的出现,我们能够借助新媒介表达出以前根本不可能表达的艺术形式,比如立体影像、立体电影或者极具参与性的电脑游戏。而人工智能更是借助复杂计算和深度学习,深入到人的创造性领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诗歌、绘画、音乐等艺术创作。新媒介给我们带来了新的艺术形式,并且这些艺术形式同时映照出以往那种文学艺术观念有一个隐而不彰的基础,即长时段上的媒介决定性。只有首先承认这种媒介的决定作用,我们才能将不同媒介技术下的文学艺术进行定位。
这一视角当然是AI的新发展带给我们的,如果没有AI这一新技术的挑战,媒介的决定性依然是隐而不彰的。从这一方面来说,如果没有媒介对艺术的这种决定性关联,我们就不能够去真正定位文学艺术的性质,以及接纳新的艺术观念,接纳新的艺术形式;并且我们也很难把握,在新的媒介引导下文学艺术会产生何种新的整体灵性。
(摘编自王峰《AI与“灵导”:激发文学艺术新活力》)
材料三:
现有的AI艺术无法证明AI已获得由学习到创造的智慧。目前已有一些AI艺术的实践,如抽象绘画、抒情短诗、微型小说等。但这些实践一般来说都局限于“学习”的境地,即AI的编程者利用大数据时代的优势,通过近乎穷尽式地搜罗某一特定艺术类型的作品,总结了某些模式化创作的技巧。所谓AI创作便是根据这些模式的规范,对既有素材进行概率性的组合排列(可能还有较优的拣选逻辑设定)。但此种“创作”方式明显存在两个难以克服的障碍:其一,它有无可能生产长篇叙事作品?很难想象AI能够通过“学习”的方式掌握一篇十万言小说的技巧,这十万言词汇的采撷、因果关系的组合,就概率计算而言,其开放的复杂性程度不知要超过19路围棋多少倍。这一点似乎不是简单乞灵于AI计算能力的进步所能解决的。其二,AI如何能够合逻辑地整合新兴的知识与人类感性判断?人类感知世界的方式不断随着外部世界的改变而改变,艺术家总是能够寻找到一些匪夷所思的途径将新知识、新感觉化入艺术创作中,并与以往的人类经验达成一种巧妙的平衡。
(摘编自陈奇佳《“阿尔法狗”后的AI艺术问题》)
材料四:
《米洛斯的维纳斯》无疑是世界雕塑史上的一件杰作。但这件作品在出土时,缺失了两条手臂。长期以来,许多雕塑家及艺术史家,都曾尝试以各种方案来复原这件作品。不过遗憾的是,这些方案全都失败了。是他们缺少先进的设备和工具吗?显然不是。我们可以动用世界上最先进的计算机来进行设计,但是,美的作品绝非数字计算可以得出来。
事实上,修复维纳斯像的这些努力,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荒谬性。他们只是将其当成了之前那尊完整雕塑的残留物,却没有意识到,断臂之后的维纳斯已经成了一件新的作品,一件完美自足的艺术作品——它已不再残缺!不管这尊雕塑在历史上曾经遭遇过什么,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一个偶然的际遇成就了它的伟大。
表面而言,这只是一个意外的结果,细究起来则会发现:这一事件恰好说明了,具有高度个性特征的审美对象,往往不是理性设计和科学计算所能达到的。它具有绝对的偶然性,但这一偶然性一旦成为既成事实,就成了唯一的审美高度——它的标准绝不在于之前那个尚未断臂的维纳斯!在审美领域中,它与后者已没有任何附属关系。
(摘编自陈海静《AI时代,如何理解艺术与审美》)
4.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前者认为人工智能无法完全取代人类进行艺术创作,后者承认人工智能带来了艺术形式的革新。
B.前者认为人工智能不能代替人的情感体验,后者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给文学艺术性质定位提供了新视角。
C.前者认为人工智能进行艺术创作的前景值得期待,后者认为媒介对艺术创作具有长时间的作用。
D.前者担心文艺审美和创作会走向模式化的歧途,后者认为承认媒介的决定作用是定位艺术性质的前提。
5.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目前的AI艺术实践还只是利用数据对创作技巧的总结,还难以达到“创造”的境地。
B.要完成十万言的小说创作,眼下的AI技术还做不到,只能寄希望于将来科技的发展。
C.AI通过概率性组合排列进行“创作”的局限性是明显的,很难完成更为复杂的工作。
D.AI无法像艺术家一样将新知识、新感觉化人艺术创作中,并与以往的经验达成平衡。
6.据统计,宋词中最常用的意象有“明月”“杨柳”“夕阳”“东风”“江南”等。如果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用这些意象创作一首词,你认为它能否写出超过专业词人的作品?请依据文本,简述自己的看法。(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说书人
师陀
我第一,次看见说书人是在这个小城里。
在城隍庙月台下面,他放一张断腿板桌,前面和两旁,放几条板凳。他是个中年人,穿一件蓝布长衫,脸很黄很瘦。他有一把折扇——黑色的扇面已经不见了,一块惊堂木——又叫做醒木,一个收钱用的小笸箩,这便是他的一切。他的声音不高,并且时常咳嗽,但是很清楚,有时候他要学鲁智深大吼,喽啰们呐喊。他用折扇打、刺、砍、劈,说到关节处把惊堂木一拍,听书的每次给他一个或两个制钱。
说书无疑是一种贱业。说书人,一个世人特准的撒谎家!而我却被迷住了。
他从傍晚直说到天黑,一会儿定更炮响过,接着是寺院里的大钟,再接着,鼓楼上的云牌。当这些声音一个跟着一个以它们宏大的为人熟悉的声调响过之后,摊肆全被收去,庙里安静下来,在黑暗中只有说书人和他的听客。这时候,还有什么是比这更令人感动的?当一切曾使我欢喜和苦痛的全随了岁月暗淡了,只有那些被吹嘘和根本不曾存在过的人物,直到现在还在我昏暗的记忆中出现。跟这些人物一起出现的,还有在夜色模糊中玉墀四周的石栏,一直冲上去的殿角,在空中飞翔的蝙蝠。
时光悄悄地过去,说书人所有的仍旧是那把破折扇,那块惊堂木,那个收钱用的小笸箩。我每次到这小城里来第一个总想到他。他比先前更黄更瘦;他的长衫变成了灰绿色;他咳嗽,并且吐血。间或他仍旧吼,但是比先前更衰弱。听书的也由每次一个或两个制钱给他增加到三个,后来五个,再后来制钱绝迹,每次给他一个铜元。
“再请八个,一个馒头的钱。还有六个;还剩四个;只剩三个了,哪位一动手就够了。”时常将收到的钱数一下,他叹息日子艰难,让客人另外给他增加。
他的老听客慢慢减少了,年老的一个跟着一个死了;年少的都长成大人,他们有了大人的职务,再不然他们到外乡去,离开了这个小城。
最近一次我到这小城里来,我到城隍庙里(城隍庙早已改成俱乐部),在月台下面,原来说书人放桌子的地方停着一个卖汤的。我感到一阵失望,城隍庙原先我们看来多么热闹,现在又如何荒凉。
“说书的还没有来吗?”我忍不住问。
卖汤的说:“他正害病,好几天没有来了。”
第二天,我正在城外漫不经意走着,一副灵柩从后面赶上来,我停在路旁让他们过去。他们是两个扛手,另外跟着个拿铁铲的。
“你们抬的是谁?”
“说书的。”他们中间有人回答。
“说书的死了?”
他们大概认为我的话没有意思,全不作声。
“他怎么死的?”因此我接着问。
“吐血。”
“吐血还说书吗?”
“可不,让他别说了,他硬去,还要穿着那件长衫,要脸啊。”
“他家里人呢?”
“他压根儿没有家。大家集了一点铜元,好歹听了他这么多年书。”
他们顺着大路到郊野上去。我跟在他们后面。这所谓灵柩,其实只是一卷用绳子捆着的芦席,说书人的脚从席子里露出来,不住随着扛手的步骤摆动,他的破长衫的一角直垂到地上,一路上扫着路上的浮土。
我们全不说话。埋葬的人不久便越过一个土坡,在乱葬岗上停下来了。就在这里,他们在荒冢中间掘了个坑,然后把说书人放下去,将泥土送下去。
“现在你好到地下去了,带着你的书。”当他们把说书人放下去时候,内中有一位嘲弄地说。
我在旁边看着,毫不动弹地站着。一点不错,说书人,现在你的确应该带着你的书到地下去了,可是你可曾想到你向这个沉闷的世界吹进一股生气,在人类的平凡生活中,你另外创造一个世人永不可企及的,一个侠义勇敢的天地吗?郊野上只剩下我一个人了。这是怎么回事?十字坡现在在哪里?小商河在哪里?我抬头望望前面,这个小城的城外多荒凉啊!
一九四二年一月三日
(节选自《果园城记》)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时间为顺序,通过对说书人外貌、动作方面的细节的多次变化的描写,生动形象地再现说书人身体每况愈下,生活也愈见落魄的过程。
B.说书人在生命垂危时还在说书,作者对说书人执着的精神和自尊自爱的品质无比赞美。
C.作者用鲜明的对比表达了对于说书人技艺高超,结局却如此悲惨的痛惜,也感慨说书虽能带给人快乐,但它毕竟是个低贱的职业,说书人是撒谎家。
D.作者遗憾说书人创造的美好世界渐被遗忘,为传统文化精神失去活力,显得荒凉破败感到痛惜。
8.请赏析小说中的画线部分是如何巧妙地表现说书人说书的魅力的。(6分)
9.师陀说:“我的短篇小说有一部分像散文,我的散文又往往像小说,我自己称之为四不像。”请谈谈本文的散文化的特点。(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韩休,京兆长安人。父大智,洛州司功参军,其兄大敏,仕武后为凤阁舍人。梁州都督李行我为部人告变,诏大敏鞫治。或曰:“行我诸李近属,后意欲去之,无列其冤,恐累公。”大敏曰:“岂顾身枉人以死乎?”至则验出之。后怒,遣御史覆按,卒杀行褒,而大敏赐死于家。
休工文辞,举贤良。玄宗在东宫,令条对国政,与校书郎赵冬曦并中乙科,擢左补阙,判主爵员外耶。进至礼部侍耶,知制诰。出为虢州刺史。虢于东西京为近州,乘舆所至,常税厩刍,休请均赋它郡。中书令张说曰:“免虢而与它州,此引臣为私惠耳。”休复执论,吏白恐忤宰相意,休曰:“刺史幸知民之敝而不救,岂为政哉?虽得罪,所甘心焉。”讫如体请。以母丧解,服除,为工部侍郎,知制诰。迁尚书右丞。侍中裴光庭卒,帝敕萧嵩举所以代者,嵩称休志行,遂拜黄门侍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休直方不务进趋,既为相,天下翕然宜之。万年尉李美玉有罪,帝将放岭南。休曰:“尉小官,犯非大恶。今朝廷有大奸,请得先治。金吾大将军程伯献恃恩而贪,室宅舆马僭法度,臣请先伯献,后美玉。”帝不许,体固争曰:“罪细且不容,巨猾乃置不问,陛下不出伯献,臣不敢奉诏。”帝不能夺。大率坚正类此。初,嵩以休柔易,故荐之。休临事或折正嵩,嵩不能平。宋璟闻之曰:“不意体能尔,仁者之勇也。”嵩宽博多可,体峭鲠,时政所得失,言之未尝不尽。帝尝猎苑中,或大张乐,稍过差,必视左右曰:“韩休知否?”已而疏辄至。尝引鉴,默不乐。左右曰:“自韩体入朝,陛下无一日欢,何自戚戚,不逐去之?”帝曰:“吾虽瘠天下肥矣且萧嵩每启事必顺旨我退而思天下不安寝韩休敷陈治道多讦直我退而思天下寝必安吾用休,社稷计耳。”后以工部尚书罢。迁太子少师,封宜阳县子。卒,年六十八,赠扬州大都督,谥曰文忠。宝衣元年,赠太子太师。
(节选自《新唐书》)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吾虽瘠/天下肥矣/且萧嵩每启事/必顺旨/我退而思天下/不安寝/韩休敷陈治道/多讦直/我退而思天下/寝必安/
B.吾虽瘠/天下肥矣/且萧嵩每启/事必顺旨/我退而思天下/不安寝/韩休敷陈治/道多讦直/我退而思天下/寝必安/
C.吾虽瘠/天下肥矣/且萧嵩每启事/必顺旨/我退而思/天下不安寝/韩休敷陈治道/多讦直/我退而思/天下寝必安/
D.吾虽瘠/天下肥矣/且萧嵩每启/事必顺旨/我退而思/天下不安寝/韩休敷陈治/道多讦直/我退而思/天下寝必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凤阁舍人:官名,即中书舍人。唐武则天时称中书省为凤阁,中书舍人即称“凤阁舍人”。
B.乙科:古代考试科目的第二等级。明清科举中,称“举人”为“乙科”,进士为“甲科”。
C.东西京:文中的东京指今天的开封,是当时经济的中心,历史上有“神都”之称;西京指长安。
D.敕:在古代往往与皇权联系在一起,皇帝自上命下的诏书就被称为“敕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休出任虢州刺史时一心为民,不顾下属的劝告向宰相张说提出均赋他郡的请求。
B.萧嵩举荐韩休为相,后韩休认为大将军程伯献使李美玉犯罪,应先惩伯献后美玉。
C.萧嵩因在政事上受到韩休反驳纠正而不满,宋璟得知后称赞韩休这样做是仁者之勇。
D.皇帝曾在苑中打猎时大设音乐,可是稍微超过限度,韩休就会上奏议劝止。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后怒,遣御史覆按,卒杀行褒,而大敏赐死于家。(5分)
(2)初,嵩以休柔易,故荐之。休临事或折正嵩,嵩不能平。(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昼居池上亭独吟
刘禹锡
日午树阴正,独吟池上亭。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
法酒调神气,清琴入性灵。浩然机已息,几杖复何铭①。
【注】①刘向《杖铭》曰:历危乘险,匪杖不行。年耆力竭,匪杖不强。有杖不任,颠跌谁怨?有士不用,害何足言?
14.下列对诗歌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日午树阴正,独吟池上亭。”首联两句写出了一个恬静幽雅的环境,借以衬托诗人孤独闲适的情韵。
B.颔联写诗人的两个动作:看和想。抓住蜂和鹤的特征,构成了鲜明的感性形象,是极耐人寻味的。
C.颈联诗人饮酒是为了调节精神,这与他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暂凭杯酒长精神”完全不同。
D.尾联末句暗用刘向《杖铭》之意,讽刺朝廷“有士不用”。内心的不平,仅以反语微露而不使泻出,使诗意显得更为含蓄。
15.本诗的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离骚》中屈原借古代圣贤能够保持清白而献身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用比喻、夸张的手法描写阿房宫建筑之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用四种不同的指法弹奏两首名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较之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对读者似乎更难。因为散文的选材更为灵活,写法更为宽泛,主题更为隐晦。一些富于灵气的作家,笔下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一些学养深厚、阅历丰富的作家,为文则含蓄蕴藉、意味深长。因此,阅读散文似乎________,往往难以按图索骥。然而,虽说散文宽泛得无边无际,灵活得如________,但写作和阅读并非完全没有规律。作为同一种文体的作品,散文也存在某些共性,如果掌握了这些共性,也能寻得阅读散文的________。
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散文的“形”指散文的选材和行文方式,它好比一个人的形体、相貌等外部特征,读者能够________。对于散文而言,上下千年,纵横万里,大到全球性事件,小到一滴水、一粒沙都是它选择的内容。散文的“神”指散文所要表达的情感、主题等,它好比一个人的精神、气质等,读者需要仔细琢磨才能感受到。“神”是散文的主心骨,( )。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无章可循天马行空蛛丝马迹一览无余
B.无章可循羚羊挂角蛛丝马迹一目了然
C.杂乱无章羚羊挂角千丝万缕一目了然
D.杂乱无章天马行空千丝万缕一览无余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较之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对读者似乎更难。因为散文的主题更为隐晦,选材更为灵活,写法更为宽泛。
B.散文阅读较之小说阅读,对读者来说似乎更难。因为散文的选材更为灵活,写法更为宽泛,主题更为隐晦。
C.散文阅读较之小说阅读,对读者似乎更难。因为散文的选材更为灵活,写法更为宽泛,主题更为隐晦。
D.较之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对读者来说似乎更难。因为散文的选材更为宽泛,写法更为灵活,主题更为隐晦。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没有了它,一篇散文就会散了架
B.一篇散文就会散了架,没有了它
C.它没有了,一篇散文就会散了架
D.一篇散文没有了它,就会散了架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疫苗只能预防特异性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如13价肺炎疫苗无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EV71疫苗只能预防EV71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 ① ;同理,还有5价轮状病毒疫苗、9价HPV疫苗等。
疫苗可保护绝大多数人避免发病。由于受种者个体差异、免疫应答功能等原因, ② 。如有较小部分人接种乙肝疫苗后不产生乙肝抗体或产生抗体滴度较低,无法检测出来。大量研究表明,接种疫苗后即使发病,相对于不接种疫苗者,其患病后的临床表现会轻很多。
此外,与儿童相比,成年人尤其是老年人,感染各种疾病的风险更大,有的成年人,即使儿童时期接种过疫苗,抗体水平也可能会随年龄增长而降低。 ③ ,如流感疫苗、肺炎疫苗、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乙肝疫苗等。成人疫苗需自费接种,“花小钱,防大病”,何乐而不为?
20.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1.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否定词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15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吴孟超两位院士的辞世带给我们巨大的悲痛。他们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留下了发人深思的话语。
吴孟超说:“孩子们,这世界上不缺乏专家,不缺乏权威,缺乏的是一个‘人’,一个肯把自己给出去的人。当你们帮助别人时,请记得医药是有时穷尽的,唯有不竭的爱能照亮一个受苦的灵魂。”
袁隆平在回答记者“三系法杂交水稻你可以吃一辈子,为什么还要领衔后面的研究”的问题时说「我总是感到不满足,搞科学研究,不断地想攀高峰。”
两位院士的话,哪一句给正值青春的你带来更深的触动,让你的心灵受到更强烈的震撼?请就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与领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0~2021学年高中下学期二校联考・高三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A项,“魏晋文人为追求精神的自由,他们开始关注庄子”错,曲解文意,根据原文“魏晋文人不能忘怀世俗,追求身名俱泰;又要越名任心,追求任诞逍遥。这种内在矛盾,打破了心灵的平衡。因此,他们渴望在庄学中寻找到精神慰藉”可知,魏晋文人关注庄子的原因是“这种内在矛盾”,并非“追求精神自由”。C项,“鲲鹏意象内涵诗意化的一种尝试”错,原文是“试图……重构已被打破的心理平衡”。D项,“为呈现盛唐气象”错,原文是“大鹏是最具个性的审美意象之一,他创造的大鹏形象也成为盛唐气象的审美呈现”。)
2.A(“是为了证明中西方在文本接受过程中有相通之处”错,于文无据。)
3.A(A项,通灵宝玉是作者创造出的内涵全新的审美意象。B项,《锦瑟》中的诗句“望帝春心托杜鹃”的意象杜鹃与《华阳国志》杜鹃啼血的故事中的原始意象杜鹃在内涵上是一致的,不具有内涵全新的创造。C项,《雨巷》虚构的一个雨中如丁香般的姑娘与李商隐“丁香空结雨中愁”的丁香虽然有人和花的差异,但两种意象的内涵是一致的。D项,《窦娥冤》中虚构的窦娥所发的亢旱三年的誓言和《汉书》孝妇窦娥冤死的故事中没有相合的原始物象和全新的审美意象。)
4.C(“人工智能进行艺术创作的前景值得期待”不是作者自己的观点,是作者为展开论证从反面树立的标靶。)
5.B(原文是“这一点似乎不是简单乞灵于AI计算能力的进步所能解决的”,作者认为即使将来科技发展了,也很难做到。)
6.不能超过。①据材料一可知,人工智能目前无法拥有人类的创新能力与来自生活的情感体验,所以其创作的词作比专业词人的要缺少情感或韵味。②据材料三看,词人能根据外部世界的变化随机应变,以匪夷所思的途径进行艺术创作;而人工智能程序固化,很难具有随环境变化而灵活进行创作的能力。③据材料四看,高度个性化的审美对象,往往不是理性设计和科学计算所能达到的,而词人却可以将感性和理性巧妙统一起来。(每点2分)
7.C(“我”并不认为说书人是撒谎家,撒谎家是作者很形象的表达,是因为说书的内容多为被演绎过的历史故事,其中的人物形象是被吹嘘夸大的,或者根本就不曾存在过。)
8.①通过时间的变化写听客久久地沉浸在说书人的书中,从侧面衬托出说书人技艺的高超,魅力之大:本段写说书人从傍晚说到天黑,通过声音的变化来表现说书的时间之久,最后写黑暗中只剩下说书人和他的听客,说明听客久久沉浸其中。②通过写听书人的感受侧面表现并强化说书人说书的精彩:写书中的人物在昏暗的记忆中出现,并且生动鲜活,与其它记忆的暗淡相对比,从而可以看出说书人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每点3分。每点概括1分,分析2分)
9.①叙事上:以第一人称“我”来叙事,小说中“我”既像一个虚构的线索人物,又给人以散文式的真实感。最后一段直接用了“你”,如同二人面对面地谈话,使情感表达更真挚浓厚。②情节上:少有小说追求的惊险曲折的情节和激烈的矛盾冲突,本文主要通过说书人的三个阶段来刻画人物,情节并不复杂。③语言表达上:恰当插入抒情和直白的议论,如文中对说书人这一职业的态度、对乱葬岗的描述和情感流露,这种手法是散文的基本特征,是一般的小说极力避免的。(每点2分)
10.A(译文:我虽然瘦了,但国家必定富裕了。萧嵩上奏事情常常依顺我的旨意,从不与我反着来,可退朝后想想天下的大事,我睡不安稳啊!韩休大量陈说治理国家的道理,他常常为国家社稷与我争执,退朝后我则可以宽心睡个安稳觉。)
11.C(东京在唐朝指的是洛阳,洛阳在武则天时被称为“神都”。)
12.B(“程伯献使李美玉犯罪”说法错误。)
13.(1)武后大怒,派御史再次查究此案,最终杀了李行褒,而韩大敏被赐死在家中。(“覆按”“卒”、被动句式“赐死于家”各1分,句意2分)
(2)开始,萧嵩以为韩休恬淡平和,很容易控制,所以也就引荐了他。等韩休办事时有时会反驳纠正萧嵩,萧
嵩心中不平。(“柔易”“临事”“折正”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韩休,是京兆长安人。父亲韩大智,曾担任洛州司功参军,大智的兄长大敏,在武后时曾任凤阁舍人。梁州都督李行褒被部下诬告谋反,武后下诏让韩大敏审问治罪。有人告诉韩大敏说:“李行褒是李唐的近属,武后想要将他除去,不要列举他的冤屈,恐怕会牵累到您。”韩大敏说:“难道为了自身的安全就要让他人蒙冤而死吗?”到了梁州经过审问就将李行褒释放了。武后大怒,派御史再次查究此案,最终杀了李行褒,而韩大敏被赐死在家中。
韩休擅长写文章,被举荐为德才兼备的人。唐玄宗还是太子的时候,让他按条逐一对答国家政事的询问,和校书郎赵冬曦一起考中乙科进士,提拔为左补阙,出任主爵员外郎。进升到礼部员外郎,担任知制诰。离开朝廷到虢州担任刺史。虢州是靠近东京、西京的州,是皇帝出行经过的地方,经常征收草料税,韩休请求平均摊派到其他的州郡。中书令张说说:“减免虢州的税赋分摊到别的州,这是虢州太守为了自己私人的利益罢了。”韩休坚持论奏,下面的官吏告诉他这样做恐怕会违背宰相的意思,韩休说:“刺史有幸了解到百姓的困苦却不去救助,这难道是为政之道吗?即使得罪宰相,我也是心甘情愿的。”最终还是按照韩休请求的那样实行了。因为母亲去世而解职,守孝期满,担任工部侍郎,又任知制诰。调任尚书右丞。侍中裴光庭去世,皇上下令萧嵩推举一个可以代替裴光庭的人,萧嵩赞颂韩休的志向和品行,于是授予韩休担任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韩休做人严肃正直,不追求功名利禄,如今他当上了宰相,是很符合当时朝廷上下期望的。万年尉李美玉犯了罪,皇上将要把他流放到岭南去。韩休说:“万年尉是个小官,所犯的又不是大罪。现在朝廷中有犯更大的罪恶的人,请求先治他们的罪。金吾大将军程伯献依仗皇上的恩宠而贪赃枉法,他的住宅、乘坐的车马都超越了法律的规定,臣请求先处理程伯献,再处理李美玉。”皇上没有答应,韩休就坚持争辩:“罪轻的人尚且不被宽容,罪重的人竟然放过而不去问罪,如果陛下不放逐程伯献,我不能接受诏令。”皇上不能改变韩休的想法。韩休坚决、正直大致如此。开始,萧嵩以为韩休恬淡平和,很容易控制,所以也就引荐了他。等韩休办事时有时会反驳纠正萧嵩,萧嵩心中不平。宋璟听说后说:“没有想到韩休能这样,这是仁者的勇气啊。”萧嵩宽容、随和,而韩休却严正刚直,对时政得失,谈论起来言无不尽。唐玄宗曾经到后花园游玩打猎,有时在宫中设宴行乐,稍有过失,总是赶紧问左右的随从人员:“这件事韩休知道不知道?”不一会儿,韩休的劝谏书就已经送到了。唐玄宗曾对着镜子闷闷不乐。旁边的人劝说道:“自从韩休当了宰相以来,陛下没有一天是欢乐的,为何独自悲伤,不将他撤换掉让他离开呢?”唐玄宗感叹道:“我虽然瘦了,但国家必定富裕了。萧嵩上奏事情常常依顺我的旨意,从不与我反着来,可退朝后想想天下的大事,我睡不安稳啊!韩休大量陈说治理国家的道理,他常常为国家社稷与我争执,退朝后我则可以宽心睡个安稳觉。我重用韩休,是出于社稷江山的考虑罢了。”后来,在工部尚书的职位上罢免了官职。后提升为太子少师,封宜阳县县令。死时六十八岁,赠扬州大都督的称号,谥号为文忠。宝应元年,追赠太子太师。
14.C(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暂凭杯酒长精神”一致,都有借美酒调节、振奋精神之意。)
15.本联虚实结合人2分)上句实写诗人从蜂的勤奋勇敢受到启发,(1分)下句虚写,由鹤联想到君子的志趣高尚。(1分)诗人借蜂的勤劳勇敢和鹤的高尚情操,表达自己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对高尚人格的追求。(2分)
16.(1)伏清白以死直兮 固前圣之所厚
(2)蜂房水涡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3)轻拢慢捻抹复挑 初为《霓裳》后《六幺》(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该空不得分)
17.B(无章可循:没有现成的规律可以遵循。杂乱无章:形容乱七八糟,没有条理。根据后面的“按图索骥”可知,应选“无章可循”。天马行空:多比喻诗文气势豪放,不受拘束。羚羊挂角:羚羊夜宿,挂角于树,脚不着地,以避祸患。旧时多比喻诗的意境超脱,不着痕迹。语境是说散文宽泛灵活,不着痕迹,因此选“羚羊挂角”。蛛丝马迹:比喻事情所留下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千丝万缕:原形容一根又一根,数也数不清。现多形容相互之间种种密切而复杂的联系。语境是说如果掌握了散文的某些共性,就能找到阅读散文的一些方法或途径,因此选“蛛丝马迹”。一览无余: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一目了然:一眼就看得很清楚。语境是说读者对散文的选材和行文方式能很容易地看清楚,因此选“一目了然”。)
18.D(原句有主客体颠倒和搭配不当的语病,改为“散文阅读对读者来说”“选材更为宽泛,写法更为灵活”。)
19.C(叙述对象和前一句保持一致,前一句的主语是“神”,后一句用“它”。)
20.①不能预防其它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②可能导致接种后免疫失败③成人可接种的疫苗也不少(每处2分)21.疫苗的保护率不能达到100%。(5分)
22.【审题】本题是一篇材料作文,所给材料分别是已故院士吴孟超和袁隆平的名言。从“孩子们,这世界上不缺乏专家,不缺乏权威,缺乏的是一个‘人’,一个肯把自己给出去的人。当你们帮助别人时,请记得医药是有时穷尽的,唯有不竭的爱能照亮一个受苦的灵魂”中可以看出,“爱”与“奉献”是吴院士一生不变的信仰,也是对青年的期待。从“我总是感到不满足,搞科学研究,不断地想攀高峰”中,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袁隆平院士永不止步、勇于挑战、不断进取的攀登精神。
“两位院士的话,哪一句给正值青春的你带来更深的触动,让你的心灵受到更强烈的震撼”限定了考生必须围绕其中一句来写作,同时身份为青年。所以作文内容必须体现青年该有的正确的思考和领悟,要体现当代青年继承先辈精神品质、勇担时代重任的担当精神。
【立意】①用爱照亮受苦的灵魂:②奉献爱心,温暖他人:③勇于挑战,永攀高峰:④奋斗不停歇,追求无止境。【范文】
用爱照亮世界,温暖人心
泰戈尔在《飞鸟集》中写道:“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生命有常也是无常2021年5月22日中国肝胆科之父吴孟超院士回归星河。
有人说肝脏方寸之间,他仿佛是一匹老马,驮着一个个病人过河,他从医75年的生涯当中,将超过16000名病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我们敬佩这样的仁心医者,不仅仅是敬佩吴老精湛的医术,更加敬佩他高尚的医德,他是大写的“人”。
“当你们帮助别人时,请记得医药是有时穷尽的,唯有不竭的爱能照亮一个受苦的灵魂”,继悲痛之后,我辈最重要的就是毅然地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扛起重任,不负吴老的心愿,用“爱”去“照亮一个受苦的灵魂”。
爱是什么?爱是奉献的源泉。奉献是什么?奉献是爱的释放,一个有爱心的人就是一个“肯把自己给出去的人”。
因为爱,所以奉献;因为奉献,所以令人感动。那位地震中张开双臂拯救四个学生的老师谭千秋;那位为了保护战友,将别人护在了自己身下的排雷战士杜富国;那在陋巷中烹煮焦虑和苦涩,端出温暖和芬芳的万佐成、熊庚香夫妇……无数个交织着爱与奉献的可歌可泣的故事、可敬可爱的人物,让国人感动,让世界感动。
是啊,“这世界上不缺乏专家,不缺乏权威,缺乏的是一个‘人’,一个肯把自己给出去的人”,因为爱是最伟大的力量,是人间至高无上的精神财富,是世界进步的动力与源泉,而爱心奉献是人间最为高尚的举止。
面对可怕的新冠疫情,很多医护人员,甚至是已经踏上返乡路程的医护人员,得知医疗支援的号召后,义无反顾地去做最美“逆行者”,她们冲锋在前,坚守疫线,舍小家顾大家,舍小爱成大爱,不辞辛苦,连续奋战。84岁的钟南山院士再次挂帅亲征,操心劳力,他告诉所有人千万不要去武汉,而自己却第一时间冲向前线。
我们庆幸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国度、一个充满温暖的国度、一个充满力量的国度,而享受着爱的快乐与幸福的我们,也定会成为爱的传播者,用爱照亮世界,温暖人心,让落寞孤寂的人享受心灵的滋润,让受苦的灵魂尝到生活的甘甜。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县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县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单文本,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情景默写,选择类,选择 简答,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省大庆肇州县二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省大庆肇州县二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由四个部分组成,本卷命题范围,部编版必修下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省大庆肇州县高三下学期二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省大庆肇州县高三下学期二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由四个部分组成,本卷命题范围,师陀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