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教学方案】语文园地示范教案

    【教学方案】语文园地示范教案第1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语文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园地》共设了三个板块。“交流平台”以本组课文中的三个民间故事为例,引导学生把读到的好故事与他人分享,讲给别人听。“词句段运用”:①引导学生积累并比较俗语与成语的异同,明确各自的特点;②通过比较两个片段,体会一下哪一个片段说得更具体,并尝试着用这种方法把牛郎织女第一次见面的情节说具体。“日积月累”安排了一首林杰的古诗《乞巧》。《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
    教学目标
    1.懂得将学到的民间故事和家人、同学进行分享,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2.体会两组词语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练习将情节说得更具体;
    3.学习《乞巧》,理解想象其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是怎样用简练的语言将节日写具体的。
    教学重点
    1.学习创造性复述故事、续编故事,让故事情节更加生动;
    2.体会相同意思的不同词语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3.积累古诗词。
    教学难点
    1.学习怎样把一个情节写具体;
    2.学习《乞巧》,理解想象其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是怎样用简练的语言将节日写具体的。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境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学习完本单元课文内容后,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语文园地,去汲取里面的营养吧。本单元我们读了特别有意思的民间故事,都有哪些故事呢?
    (生答:《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牛郎织女》二)
    二、交流平台
    1.师:同学们,你给别人讲过故事吗?你讲故事的时候是不是增加了一些内容?是不是对故事进行了创编?今天,我就教大家怎样创编故事。
    你知道怎样创编故事吗?你知道创编故事的要求吗?现在,请同学来跟大家谈一谈。
    生充分交流。
    2.通过交流,学生明白有三种方法:
    (1)可用第一人称来讲;
    (2)可对故事情节进行“添油加醋”;
    (3)也可进行大胆想象,续编故事。
    3.分小组讨论,先确定要用哪种方法来讲,在小组内说一说,互相提意见,教师巡视。
    4.小组派代表上讲台复述自己喜欢的民间故事,其他同学认真听,然后评议。
    三、词句段运用
    1.读一读,体会左右两组词语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A.大声朗读词语。
    B.寻找左边词语和右边词语的差别。
    C.体会表达效果。
    生总结、汇报
    2.师点拨:
    左边的是六字或七字成词语,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右边的是四字词语,意思简练。
    3.教师出示七字词语,让学生猜四字成语。
    打破沙锅问到底 (刨根问底) 此地无银三百两 (欲盖弥彰)
    心有灵犀一点通 (心有灵犀) 知人知面不知心 (口是心非)
    四、日积月累
    学习《乞巧》这首诗。
    乞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度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1.指导朗读这首诗。
    2.简介作者。
    林杰(831-847):字智周,唐代诗人,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卒,年仅十六。《全唐诗》存其诗两首。《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
    翻译:
    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
    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3.师: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古代,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
    4.大家知道题目“乞巧”是什么意思吗?
    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5.请同学说一说诗句的意思,意思理解对即可。
    6.齐读全诗,感受诗人丰富的想象,想想这首诗要表达什么情感?
    7.师小结:《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诗句浅显易懂,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表达了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8.学生读读背背。
    9.测试学生背诵。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明白了俗语和成语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明白了怎样进行创编故事,还学习了古诗。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六、布置作业
    1.练习如何把情节说得更具体;
    2.朗读并背诵《乞巧》。

    相关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6 景阳冈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6 景阳冈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预习检测,整体感知,课文研读,总结提高,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人教部编版语文园地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语文园地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平台交流,【词句段运用】学习,【日积月累】学习,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15* 小岛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15* 小岛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品读课文,体悟感情,主旨探究,课堂小结,拓展延伸,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