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部编版四上语文教案12 盘古开天地

    部编版四上语文教案12 盘古开天地第1页
    部编版四上语文教案12 盘古开天地第2页
    部编版四上语文教案12 盘古开天地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12 盘古开天地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12 盘古开天地教案,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课时,课时目标,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时中的梯度序列
    12 盘古开天地
    【教学目标】
    1.认识“劈、浊”等3个生字,会写“睁、翻”等7个字,会写“睁眼、黑乎乎”等7个词语。
    2.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课文第1~3自然段中神奇的地方。
    3.能交流对盘古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课文中神奇的地方。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劈、浊”等3个生字,会写“睁、翻”等7个字,会写“睁眼、黑乎乎”等7个词语。
    2.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课文第1~3自然段中神奇的地方。
    3.能交流对盘古的感受。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 朗读词语,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
    八仙过海 嫦娥奔月 牛郎织女 精卫填海 愚公移山
    女娲补天 开天辟地 夸父逐日 大禹治水
    (1)齐读词语,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这些词语都与神话故事有关)
    (2)引导交流:你读过其中的哪些神话故事?给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哪一位?
    (3)单元导入:今天,我们走进神话故事单元——课件出示导语页,学生齐读“神话,永久的魅力,人类童年时代飞腾的幻想”。
    2.揭示课题,质疑思考。
    (1)导入: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神话故事中的人物——盘古,阅读他开天地的故事。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提问:“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阅读时要思考,要提出自己的问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预设:盘古是谁?他为什么要开天地?他是怎样开天地的?结果怎样?)
    【设计意图】由与神话故事有关的词语引入课题,将教学重点引到对神话故事及其中的人物的关注上,为后面感受神话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奠定基础。质疑有利于改变学生被动阅读的状态,培养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
    板块二 初读课文,初识神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读课题时自己及同学提出的问题。用“____”画出难读或难懂的词语。
    2.识记生字。
    (1)指名认读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提示:浊,读zhuó ,不读zuó。
    (2)指导识记。
    ①通过形近字比较识记“劈”:“劈”与哪几个字很像?
    相机组词加以区别:劈(劈开)——辟(开辟) 僻(偏僻) 噼(噼噼啪啪) 霹(霹雳)
    ②联系旧知识记“肢”:之前,我们学过带有月字旁的字“脾、股、腹、胳、膊”等,还记得它们表示的是什么吗?今天学习的“肢”字,表示的是身体的哪个部位?
    ③同偏旁识记“躯”:你知道哪些偏旁是“身”的字?相机出示:射、躲、躯。
    语文要素
    3.引导学生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初步把握主要内容。
    课件出示:
    (1)梳理学生质疑时提出的问题,提问:盘古为什么要开天地?盘古是怎样开天地的?盘古开天地的结果是怎样的?
    (2)把盘古开天地的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说一说。
    语文要素
    【设计意图】语文课不能忽视字词教学,这里的方法简单实用,不花哨,重视生字的学习,夯实语言文字的基本功,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基础。
    板块三 读中想象,感受神奇
    课件出示: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要求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展开想象。
    (2)引导交流:你好像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说说你认为神奇的地方。
    (3)相机指导理解词语“混沌”。
    ①观察课文中的第一幅插图,提问:“混沌”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
    ②课件出示晴朗、辽阔的天地图。提问:图中的天和地是什么样子的?你见过“混沌”的宇宙吗?有什么感觉?
    (4)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这一个自然段。
    2.学习第2~3自然段。
    (1)默读第2~3自然段,找出你认为神奇的地方;再一边大声朗读,一边想象画面。
    (2)引导学生交流。
    ①预设1:
    a.在这两个自然段中,你找到了神奇的地方吗?请读出相关的句子。
    b.出示句子1: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只听咔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
    c.提问: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神奇了呢?(例如:“翻身坐”是普通的行为,带来的变化是像个“大鸡蛋”的宇宙“裂开了一条缝”,这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神奇事情)
    ②预设2:
    a.指名朗读体现神奇的句子。
    b.出示句子2:巨人见身边有一把斧头,就拿起斧头,对着眼前的黑暗劈过去,只听见一声巨响,“大鸡蛋”碎了。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c.提问:你认为神奇的理由是什么?(例如:盘古用斧头一劈,带来的变化是天和地分开,宇宙第一次出现天和地,盘古真是力大无比)
    ③引导体会近义词、反义词表达的精妙。
    a.出示句子: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b.这句话中藏着几对反义词和近义词,找一找。
    c.“轻而清”与“重而浊”能互相调换位置吗?为什么?
    d. 你见过“清”的什么?“浊”的什么?相机理解“清”的意思是纯净透明,没有混杂的东西;“浊”的意思是水、空气等含杂质,不清洁,不干净。
    e.比较句子,你体会到什么?(天和地形成的过程非常神奇)
    课件出示:
    轻而清的东西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浑浊的东西下降,变成了地。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f.再读,读出对天和地初步形成的好奇、惊喜。
    ④预设3:
    a.指名读找出的体现神奇的句子。
    b.课件相机出示句子3:天和地分开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
    c.学生说出自己认为神奇的理由。(例如:盘古的身体与天地一起长,很神奇;盘古顶天立地,形象高大,很神奇)
    d.引导展开想象,感受盘古雄伟、高大、勇于开创的形象。
    提问引导:天和地分开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想一想,一年过去了,天升高365丈,地呢?盘古呢?十年过去了,天升高3650丈,地呢?盘古呢?一百年过去了,天升高36500丈,地呢?盘古呢?盘古的身体能这样变化,真是太神奇了!这时的盘古,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顶天立地、高大、勇于开创等)
    (3)师生合作朗读:教师朗读写盘古行为的句子,学生朗读写宇宙变化的句子。
    课件出示:
    有一天,盘古醒来了,睁眼一看,周围黑乎乎一片,什么也看不见。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只听咔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巨人见身边有一把斧头,就拿起斧头,对着眼前的黑暗劈过去,只听见一声巨响,“大鸡蛋”碎了。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天和地分开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
    【设计意图】神话充满了神奇的想象,读这样的文章,要引导学生一边读文字,一边在脑海里“画画”,从一段段的文字中读出不同的画面。抓住这两个自然段中学生认为神奇的地方,对重点句子进行品读,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盘古开天地的过程,感受盘古力大无比、勇于开创的伟岸形象。
    板块四 指导书写,指导积累
    1.指导学生写字。
    (1)认真观察“睁、翻、斧、劈、缓、浊、丈”7个字,说一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2)教师范写,提示书写要点:“翻”,左右两部分要写紧凑;“缓”,右边的第一横比第二横短,右边不要错写成“爱”。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评价反馈。
    2.抄写词语:黑乎乎、翻身、缓缓、上升、下降。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隆、肢”等4个生字,会写“撑、竭”等8个字,会写“精疲力竭、血液”等7个词语。
    2.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课文第4~5自然段中神奇的地方。
    3.能讲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交流对盘古的感受。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巩固识字,复习导入
    1. 认读词语。
    课件出示:
    睁眼 斧头 劈开 浑浊 一丈 支撑 四肢 躯干 血液 黑乎乎 缓缓 上升 下降 翻身
    2.导入新课。
    过渡:盘古开天辟地后,担心天和地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后来又怎么样了呢?
    板块二 读中想象,感受神奇
    1.学习第4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从哪里你感受到了神奇?
    语文要素
    (2)学生交流。
    ①指名读句子。
    ②相机出示句子4: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柱子,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
    ③你为什么认为这里很神奇呢?(预设:他的身体能无限制地生长,长久地撑在天和地之间,盘古真是天生神力啊!)
    (3)比较句子。
    课件出示:
    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柱子,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
    盘古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
    ①读一读,比一比:哪一句好?好在哪里?
    ②给“巍峨”找近义词。句子中的“一根柱子”让你想到了什么?(擎天柱)
    (4)感受盘古的献身精神。
    ①出示句子5:又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终于成形了,盘古也精疲力竭,累得倒下了。
    ②指名读。思考:从“多少年、终于、精疲力竭”这几个词语中,你能体会到什么?(为了天地成形,盘古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③联系生活实际,运用“精疲力竭”:你什么时候也有过“精疲力竭”这种感受呢?
    (5)指名读,齐读第4自然段。
    2.学习第5自然段。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
    (2)男女生合作读。
    男生朗读:他呼出的气息——(女生接读: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以下接读的方式相同:
    他发出的声音——
    他的左眼——
    他的右眼——
    他的四肢和躯干——
    他的血液——
    他的汗毛——
    他的汗水——
    (3)展开想象读:想象自然界的风、云、太阳、月亮、江河、雨露等带给我们的美妙感受,再自由读这一个自然段。
    (4)引导描绘想象中的画面:盘古身体的其他部位还可能变成什么?请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
    出示句式:他的______________变成了______________。
    3.学习第6自然段。
    (1)齐读第6自然段。
    (2)引导: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抓住四字词语,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运用词语的情境。以读代讲,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想象盘古化为万物的神奇画面,并描绘自己想象到的画面,真正让学生感受到了神话中神奇的想象。
    板块三 讲述故事,再现神奇
    1.借助插图讲述故事的具体过程。
    (1)出示四幅插图,给图取名字。(例如:盘古沉睡、盘古开天辟地、盘古顶天立地、盘古化为万物)
    (2)结合插图,按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讲一讲盘古开天地的故事。
    2.借助表示时间的词语有条理地讲述故事。
    (1)用“____”画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天和地分开后、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盘古倒下以后)
    (2)以时间为线索讲述故事。
    3.分小组讲故事。
    【设计意图】讲述故事的过程不仅是课文语言的内化过程,还是学生的听、读 、思、记等能力的训练过程。对学生给予一定的方法指导,借助图片及关键词讲述,能降低讲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的难度,让学生敢于讲,学会讲,人人讲。
    板块四 指导书写,延伸阅读
    1.指导学生写字。
    (1)认真观察“撑、竭、累、血、液、奔、茂、滋”8个字,说一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2)教师范写,提示书写要点:“竭”,右下部分里面是一个“人”字,把捺改为点;“奔”,上下结构,下部分的“廾 ”要托住“十”;“茂”,下半部分的笔顺是:横、撇、斜钩、撇、点。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评价反馈。
    2.抄写词语:精疲力竭、血液、奔流不息、汗毛、茂盛、滋润、雨露。
    3.课后作业:搜集中国的神话故事读一读,然后讲给同学听。
    【设计意图】把学生的阅读由课内引向课外, 通过阅读与互相交流,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以逐步达到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板书设计】
    12 盘古开天地
    【作业设计】
    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盘古开天地》是中国的创世神话之一,讲述了巨人盘古用神力开辟天地,以身躯化为万物的故事。教师围绕单元语文要素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1.多途径落实单元语文要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出示课题时,引导学生质疑,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教师在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步简单说一说:盘古为什么要开天地?盘古是怎样开天地的?盘古开天地的结果怎样?用问题引导、帮助学生初步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从整体上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学完课文后,引导学生给四幅插图取名字,再一次梳理盘古开天地的经过,形成清晰的印象。然后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以时间为线索去讲故事,帮助学生学习有条理地表达。
    2.多策略落实单元语文要素——“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借助提取重要信息的策略,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探究课文中神奇的地方,包括神奇的情节、神奇的景象等,习得提取、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借助提问、比较的策略,引导学生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感受盘古的天生神力,感受天地的分开是那么神奇,那么让人不可思议。借助朗读的策略,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想象画面,在想象中入情入境地朗读,从而感受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内容
    教学要点
    字词识写
    ◎认识41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34个字,会写29个词语。
    语言积累
    ◎背诵课文《精卫填海》和古诗《嫦娥》。
    ◎积累“腾云驾雾、上天入地”等8个词语,能联想到相关的人物或故事。
    阅读理解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能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口头表达
    ◎能说出故事中神奇的地方,能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述课文及其他中国神话故事。
    书面表达
    ◎能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神话或童话人物,围绕“我和______过一天”展开想象,写一个故事。
    ◎能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并誊写清楚。
    快乐读书吧
    ◎能产生阅读中国神话和世界经典神话的兴趣,了解故事内容。
    ◎能边读边想象,感受神话的神奇。
    ◎能感受阅读神话故事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相关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课时安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及反思,共9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优秀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优秀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语文要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