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7.望天门山2-部编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16194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教案设计,共3页。
教学目的:
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2、理解古诗的意思,抓住“断、开、回、来”等词语感受天门山山水的雄壮浩荡,感受诗人心中的豪迈激情,激发对天然山水的热爱向往之情;
3、了解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用“借景抒情”的方法理解古诗,感受诗人的感情。
教学重点:能熟读诗句,理解诗意,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意境,体会作者乐观豪迈的情怀。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跟着诗仙李白一起去望一座山,一起来学习他这首奔放豪迈,意境奇妙的诗歌-《望天门山》。
讲授新课:
1.作者简介
李白,字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尊称为“诗仙”,他与杜甫并称为“李杜”。诗歌风格豪迈奔放,清新飘逸,他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主要作品有《望庐山瀑布》《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
2.写作背景
李白25岁第一次离开自己的家乡,前去洞庭湖游览。从庐山往下,沿长江顺流而下来到天门山,只见水冲山开,山阻水回,被眼前雄奇秀美的景色吸引住了,于是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歌--《望天门山》。
3.老师带学生了解学习古诗的方法,范读古诗,让学生初次感受古诗,并认读重要字词。
4.理解古诗题意
题目的意思是什么?“望天门山”就是从远处看天门山,东、西梁山雄伟险峻,非常有气势。
天门山:在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5.解释字词
断:断开。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下游地带属于楚国,所以叫“楚江”。开:通。至此:到这里。
回:回旋,指江水的流向在这里有一个转折 。
孤帆:孤:孤单、单独。一只小船。日边来:从日出的方向驶来。
6.理解诗意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浩荡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去,经过两山之间狭窄的通道时,到这里打了一个回旋。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山在在两岸相对着突出,对立的雄姿扑进眼帘,孤零零的一只小船正从太阳升起的地方驶来。
7.体会感情
同学们想一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让我们带着问题,再来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
主题:这首诗通过对天门山美景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地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乐观豪迈的感情。
8.谈感悟。同学们学完了本诗你有什么感悟吗?
9课堂小结
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里的瑰宝,今天我们随着唐代大诗人李白一起游览了雄伟壮丽的天门山,体会到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感情。
10.课后作业
课下同学们可以找些李白写的其它诗读一读,更好地感受祖国灿烂的文化。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诗人,读课题,解题意,初读古诗,整体感知,精读古诗,进入诗境,领悟写法,拓展延伸,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望天门山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读课文,做一做,拼一拼,写一写,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再现画面,体会意境,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望天门山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激趣,导入新课,明确目标,尝试学习,引导学生逐词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品味想象,欣赏意境,指导诵读诗句,总结古诗学习方法,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