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新课标)九年级上册综合探究一 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授课ppt课件
展开1.感受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形成和发展。2.掌握中华民族意识觉醒的背景和表现。3.掌握“五族共和”的形成过程。
1.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形成和发展,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口号转变的原因及影响。
1.理解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口号转变的原因及影响明确民族观念的转念与中华民族形成的意义。
历史上大约有160个民族,到现在56个兄弟民族。
春秋前:已出现中华夏、南蛮、东夷、西戎、北狄。战国时:经兼并、争战,诸族融合,华夏成稳定的族体。秦汉时:秦统一中国,以华夏为核心,形成统一民族。汉始,“汉”成为中国主体民族的族称。
少数民族的胡床、方凳、圆凳等家具传入中原
汉族在生活习惯上吸收少数民族文化,少数民族在服饰上吸收汉族文化。民族融合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也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各民族相互交流、不断融合,逐步形成和发展成为共同的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
鲜卑、羯、氐、吐蕃、女真、蒙古等。
你在八年级的学习中了解到哪些少数民族?请说出至少3个民族的名称,如匈奴、羌。
匈奴、鲜卑、羯和氐在不断的民族交往中被融合,已经不再单独存在,而羌族现在仍是我国56个民族之一。
你知道这些少数民族后来的发展情况吗?请举例说明。
匈奴 匈奴兴起于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到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了抵御匈奴,秦朝征集民众修筑长城,后又派大将蒙恬攻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匈奴在西汉初期最为强大,已经拥有西到现在的阿尔泰山,东到现在外兴安岭一带的广大疆域,对西汉产生了巨大的威胁。汉武帝时期派大将卫青、霍去病攻击匈奴,将匈奴赶到漠北。东汉时期,朝廷又派大将窦固、窦宪再次攻击匈奴,使匈奴分裂成为北匈奴和南匈奴,后来南匈奴归附汉朝而北匈奴远迁到遥远的西方,传说迁徙到现在的欧洲多瑙河一带,建立强大的匈奴王朝。
1.民族意识觉醒的背景
二、探究“驱除鞑虏 ”
清朝后期,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有?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
清朝后期,列强侵略中国,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严重危机,激发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在你看来,哪一场战争对中国人的冲击特别大?为什么?
甲午中日战争历史上看:中日之间一直都是日本向中国学习,中国文化影响日本文化;影响上看:甲午战争之后,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也。
吾中国四万万人,无贵无贱……为奴隶,为牛马,为犬羊,听人驱使,听人宰割
甲午中日战争后,保国保种呼声高涨。1898年, 康有为等发起成立保国会。在成立大会上,他痛陈民族苦难,呼吁变法自强。
20世纪初列强在中国边疆地区的侵略扩张
想一想,面对列强的侵略扩张,中国应该怎样做才能避免列强的侵略和国家被分裂的危险?
发展经济,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增强国家军事实力增强民族凝聚力,增强民族自信心,注重爱国教育
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使革命派认识到要实现民族富强,必须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他们从历史中寻找依据,激发人们的斗争热情。
背景:①20世纪初,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后清成工具,民族危机加重。②民族资义发展,阶级力量壮大,要求建立共和国。③改良失败,人民愈对以满族为主体的清政府不满。
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是什么?它的诞生有着怎样的历史背景?
革命纲领:“驱,恢,创,平”
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以满族为主体的清政府不作为,引发了人们对“恢复中华”的渴望。但如果将“恢复中华”理解为“恢复汉人统治的中国” ,这是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统治,建立汉族人的共和国,不仅不能团结各民族力量推翻君主专制制度,还会导致国家的分裂,是不可取的。
当时有人将同盟会革命纲领中“恢复中华”理解为在汉族聚居的18个省范围内恢复建立汉族国家。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
三、走向“五族共和 ”
在反帝反专制的斗争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只有将全民族的力量团结在一起,才能抵御外侮,防止列强瓜分中国。
梁启超认为中华民族应该由汉族等国内众多民族共同组成,通过国内各民族的联合,建立新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以区分国际上的其他民族国家。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已经脱离了狭隘的民族框架,变得成熟起来。他把斗争矛头明确指向清朝专制统治,主张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平等。
辛亥革命充分体现了民族平等的思想,促进了现代中华民族观念的初步形成。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武汉首义,十数行省先后独立。所谓独立,对于清廷为脱离,对于各省为联合,蒙古、西藏意亦同此。行动既一,决无歧趋,枢机成于中央,斯经纬周于四至,是曰领土之统一。——《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汉、满、蒙、回、藏各族联合起来,统一于中华民族。
内地和边疆的蒙古、西藏统一于中央,共建中华民国。
汉、满、蒙、回、藏各族联合起来共建中华民国,是谓“五族共和”。这一说法把中国各族人民看作一个整体。中华民族的名称得到广泛传播,并成为中国各族人民的共识。
资料 十八星旗图案由红底、黑九角和18颗小黄圆星组成。红底、黑九角寓意“铁血精神”,表示决心用武力推翻清王朝的统治;黑九角代表《禹贡》中记载的九州;分布于九角上下的18颗小黄圆星,代表当时内地18行省,示意国家统一、民族和睦、前途光明;圆星呈金黄色,表示与“鞑虏”对立之汉族炎黄子孙。湖北军政府成立后,使用其为政府代表旗帜。
资料 五色旗是中华民国建国初期(1912-1928)的国旗。旗帜图案按顺序是红、黄、蓝、白、黑五色横长方条,表示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
观察上述两幅旗帜的图案,结合它们各自表达的含义,议一议,旗帜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实现了形成 统一的中华民族和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的重大转变。
到“五族共和”从“驱除鞑虏”
1.1903—1904年入侵西藏,企图将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国家是( )A.英国 B.俄国C.日本 D.法国
2.认为“……在腐败的封建专制制度下,不仅满人为君主的清朝要反对,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的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C.孙中山 D.李大钊
3.关于右边两幅图片,说法正确的有( )①都曾经是中华民国的国旗 ②十八星旗的红底、黑九角寓意“铁血精神”,表示决心用武力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③五色旗的五种颜色从上至下按顺序分别表示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 ④从十八星旗到五色旗反映了民族观念的转变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人教版 (新课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综合探究一 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获奖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综合探究一 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获奖课件ppt,文件包含综合探究一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课件pptx、综合探究一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教案doc、综合探究一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导学案doc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新课标)九年级上册综合探究一 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新课标)九年级上册综合探究一 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教学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程导入,第一部分,新知导学,第二部分,感受“多元一体”,华夏族,梁启超,从多元走向一体,探究“驱除鞑虏”,民族危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第一单元 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综合探究一 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示范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第一单元 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综合探究一 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示范课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感受“多元一体”,感受民族变迁,蒙古族,感受民族交融,五胡内迁,探究“驱除鞑虏”,列强入侵,“驱恢创平”,从“驱除鞑虏”说起,走向“五族共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