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第二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第二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测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任选一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共6页,21小题(不包括作文),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窠巢(guō) 莅临(wèi) 抖擞(sǒu) 稀稀疏疏(shū)
B.酝酿(niàng) 雪骤(zhòu) 干涩(sè) 披蓑戴笠(suō)
C.祷告(dá) 发髻(jì) 嘹亮(liá) 咄咄逼人(zhuō)
D.菜畦(wā) 水藻(zǎ) 竦峙(sǒng) 清脆宛转(wǎ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朗润 企盼 收敛 接然不同
B.瘫痪 莅临 烂慢 美不胜收
C.点缀 鉴赏 吝啬 搏学笃志
D.荫蔽 云霄 祷告 花团锦簇
3.填入下面语段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2分)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________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________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________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________的心绪散尽了!
A.连忙 突然 缓缓 不宁 B.连忙 忽然 慢慢 不宁
C.急忙 忽然 缓缓 不安 D.急忙 突然 慢慢 不安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通过学习《散步》这篇文章,同学们明白了父母肩负的沉甸甸的责任。
B.父母外出打工后,姐姐挑起了家庭重担,像母亲一样无时无刻呵护着弟弟妹妹。
C.由于他勇敢地帮妈妈承担起赡养老人、照顾爸爸的义务,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重担,被誉为“最美少年”。
D.同学们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5.请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散步》描写了一家三代人散步时,出现了矛盾,终归于和谐的平常小事。这个故事,是对中华传统美德中“孝感”“慈爱”观念的形象诠释。
B.《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怀念已故母亲的一篇散文。
C.《金色花》与《荷叶•母亲》都是以表达对母亲的爱恋为主题的现代诗歌,前者借助金色花的形象来抒发母亲和孩子之间真挚的爱;后者以花映人,抒发女儿对慈母的眷眷依恋之情,唱出了对慈母的爱的赞歌。
D.《世说新语》的作者余嘉锡是南朝宋彭城人。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泰戈尔是印度诗人,曾获得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等。
B.冰心的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荷叶·母亲》节选自《繁星》。
C.《金色花》《荷叶•母亲》都是借助具体形象表达对母亲的爱。
D.冰心的“冰”字不是冰冷的意思,而是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中“冰”的含义,即冰清玉洁。
7.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北京宽阔的马路上,________。要没有这些小色块点缀,北京的深秋或许就索然无味了。
①气氛显得安谧而有生气 ②有由各种树木组成的行道树 ③街道就被美丽的各种形状的小色块点缀着 ④每到秋天,落叶飘摇而下 ⑤首都浓浓的秋意就蓦然显现出来
A.⑤②④③①B.②④③⑤① C.②④③①⑤ D.⑤①②④③
8.综合性学习(9分)
母爱像一首诗,幽远纯净;母爱像一首歌,轻吟浅唱。母爱是儿女成长的殷殷期盼,是漂泊天涯的缕缕思念,是一生相伴的盈盈笑语。
母亲节到了,初三(五)班开展了以“母爱·家庭教育”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正确的家庭教育是儿女成才的一个重要因素。活动中,同学们要收集赞美“母亲教子”的故事,你觉得下列哪个故事不太合适?( )(3分)
A.曾子杀猪 B.孟母三迁 C.岳母刺字 D.画获教子
(2)班长说:“母亲对我们有养育之恩,我们都应该好好孝顺她,那么作为中学生的我们,除了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她外,还可以为她做哪些事呢?”此时你会说:“。”(不少于两件事)(3分)
(3)近年来,“新孟母教子”愈演愈烈,如不少母亲到孩子就读学校的附近租房陪读,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不少于60字)(3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8分)
(一)阅读《散步》一文,回答下列问题(每题4分,共16分)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9.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10.文中的人物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请填写下表。
11.找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感受春天的美,思考景物描写的作用。
12.本文在用词上有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即大词小用,小题大做。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例,分析这样用词有什么独特作用。
(二)阅读下文,完成问题。(每题4分,共12分)
灯如红豆
①有句诗说“灯如红豆最相思”。
②夏日闷热的夜晚,我经常会在夜深人静后走向阳台,看城市迷人的夜光。那夜光是由无数盏灯组成的。望着望着,有时会掉下眼泪来。
③我总会想到童年、少年时陪伴我的那盏小煤油灯。
④那是一盏自制的、简单的煤油灯。一进腊月,母亲就要夜夜坐在小油灯前,赶做新衣或者浆洗旧衣。白天辛苦一天,晚上还要干活到下半夜。有一天,我睡醒一觉,发现母亲还在灯前纳鞋底做新鞋,腿上盖着被子,身上披着棉衣。一手拿着鞋底,一手交替拿锥子和针线。先用锥子扎,再用针穿线,再在膝盖上使劲地勒紧。我看着看着,忽然看见她浑身一抖,把手里的东西一扔,然后用左手紧紧地攥住右手的食指,斜倚在了窗台上。过了五六分钟吧,她又坐了起来,拿起没做完的活儿。我想过去搂住她看看扎伤的手,想劝她去睡觉,但我一张口,说出的却是“妈,我要尿尿”。妈没有抬头,只是说“灯亮着呢,去吧”。尿完尿,我回转身,站在那儿,盯着母亲,希望她看我一眼,等来的却是“冷,快去睡,感冒了过不好年”。她仍没有抬头。“那你怎么还不睡?”“快完了,一会儿睡。”在母亲的心里,赶制孩子过年的新衣新鞋,这些活儿不但是定了量的,而且也是限了时的。年年如此。
⑤ A 。它渺小像母亲,它柔弱像母亲,但它明亮也像母亲。母亲面对生活的态度,照亮了我们艰难生活的每一天。
⑥后来,我们家又有了另一盏油灯。那是一盏玻璃底座、玻璃肚子,带了玻璃灯罩的油灯。自从有了这盏灯,我们总希望父亲天天点亮这盏灯。那样不但整个家里会明亮很多,而且我们可以蹭亮光看书写作业。有一年的年底,父亲又点亮那盏灯,开始给人们算账,我又蹭光写起作业,写完我就去睡了。但睡醒一觉,我发现父亲仍然在翻本子打算盘。冬天天冷,他一会儿哈手,一会儿跺脚,眉头紧锁,仿佛遇到了什么大事,看着父亲着急不安的样子,我便从被窝里伸出头问:“爹,咋了?”“没咋,有两毛钱,对不上账。”“多了还是少了?”我接着问。“多了。”他说。“多了,那好呀!”我说。他又转过头并拧小灯火,走过来坐在炕沿边摸着我的脸:“不知道给谁少算了,两毛,一个壮劳力两天才能挣到。”
⑦在我心中,那盏小小的油灯也从来没有和父亲分开过。它教给我认真、公道、善良地对人对事,遇到疑难,面对选择时推己及人。⑧后来,我上了高中。为了在教室关灯后能多学习一会儿,很多同学都备了一盏小油灯。多少次,在寒冷的冬天,我的手冻得不能拿笔想放弃的时候,是这盏小小的灯给了我些许的温暖。尤其难忘的是,有一个冬天的早晨,我带了灯去教室背书,可是只过了一会儿就油尽灯灭,正在我不知如何是好时,一个与我坐得不远的女同学将她的灯推到了我的面前,自己站起来走出了教室。这一举动是我万万没想到的,因为在那个年代,男女同学是连话都不说的。何况这个女同学是我们男生认为最丑且经常被嘲讽的,而且她也应该是意识到了的。那一刻,我似乎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美。
⑨ B ,但它照耀我前行的路却是那样的明亮宽展,给我的启迪又是那样的深刻受用。
⑩“灯如红豆最相思”的前面还有一句,是“书似青山常乱叠”。把灯和相思联系起来的这位诗人,升华了我对灯相思的境界和品位。我觉得,多读点书,心里会点亮一盏灯。也许这是我思念灯的又一缘由或写完这篇短文后的意外收获吧。(选文有删改)
13.文章重点写三盏“小油灯”,它们都给了“我”启迪。结合全文,填写表格。
14.文章以“灯如红豆”为题目,有什么妙处?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15.有人说文章最后一段是多余的,可以删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
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4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问题。(10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与友期行 ________ (2)去后乃至 ________
(3)相委而去 ________ (4)相委而去 ________
1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8.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2分)
19.你认为陈元方这样的待客方式和待客态度是否合适?你的理由是什么?(2分)
(二)诗歌鉴赏(4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0.本诗首句写“杨花”和“子规”,有哪些作用?(2分)
21.《唐宋诗醇》评价李白诗句“孤机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语近情遥”之妙,本诗三四句也有这样的特点,请谈谈你的理解.(2分)
四、作文(50分)任选一题
为缅怀“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阳光学校九(3)班召开了主题班会。在班会上,老师和同学们倾情回顾了袁隆平的一生。
师:2021年5月22日,被世人誉为“当代神农”的袁隆平爷爷永远离开了我们,全世界为之痛惜!他的一生,平凡而伟大!
生1:他个子不高,长相平平,但很乐观,爱好广泛,他最爱游泳和打排球,81岁还参加排球赛,他平时喜欢在实验田里拉小提琴。
生2:袁隆平爷爷一生低调且朴素,他不住豪宅,不穿名牌,不食大餐。
生3:他心怀梦想,目睹了那个年代断粮缺食的生活状况,他想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并一生为此苦耕不辍。他还有两个愿望;一个是禾下乘凉,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世界!
生4:他对给予他帮助的人心存感激,他说母亲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人,曾在给母亲的信中说:“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
阅读以上材料,你有哪些认识和感悟?请任选一题作文。
(1)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文章。
(2)请将题目“袁爷爷教会我 ”补充完整,写一篇演讲稿。
(3)“世界”可以是个人的“小世界”,也可以是家庭、学校、社会,还可以是整个地球,乃至整个宇宙。袁隆平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如果你心中也有这样“一粒种子”,你所改变的世界是什么样的?请发挥想象,以“我有一粒种子”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②不少于500字;③不得泄露个人相关信息,凡涉及真实地名、校名、人名,请用xx代替;④不得抄袭试卷中的材料及他人作品。
部编语文 七上第二单元测试题(六)(含答案和解析)
注意事项:
本试卷共6页,21小题(不包括作文),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答案】B 【解析】A.“窠”应读kē,“莅”应读lì。C.“祷”应读dǎ,“咄”应读duō。D.“畦”应读qí。
2.【答案】D 【解析】A.“接然不同”应为“截然不同”,B.“烂慢”应为“烂漫”。
C.“搏学笃志”应为“博学笃志”。
3.【答案】B 【解析】“连忙”是赶快、赶紧。“急忙”是心理着急,行动加快;“突然”“忽然”都表示情况在很短时间里发生。“慢慢”偏重客观描述,“缓缓”偏重主观感受。这样我们结合选项和题干做出判断。
4.【答案】A 【解析】B.用词不当,应在“无时无刻”后面加上“不”;C.缺主语,应删掉“由于”;D.不合逻辑,删掉“不要”。
5.【答案】D 【解析】D.错误,《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
6.【答案】B 【解析】B错误,《荷叶•母亲》节选自《往事(一)——生命历史中的几页图画》。
7.【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介绍北京马路上的树木的落叶,所以先由马路写到行道树,故②为第一句,排除AD项。再由行道树写到落叶,故④排在②后。再谈及树叶点缀的美丽,故排列③。再谈及秋天的氛围,故排列①,⑤句与结尾句北京的深秋的索然无味对应,排列在最后。按照这样的顺序就能得出答案。
8.(1)A (2)示例:①放假帮母亲做家务;②陪母亲聊天解闷。
(3)示例一:赞同该做法。母亲陪读精神可嘉,一方面,陪伴孩子身边,便于对于孩子的日常生活的照顾,让孩子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另一方面,可及时纠正孩子的缺点错误,鼓励帮助孩子回到正轨;
示例二:反对。母亲的陪读,将生活中的所有事都包办,看起来是帮孩子留下充足时间学习,但会让孩子事事依赖母亲,对于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不利。
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8分)
(一)阅读《散步》一文,回答下列问题【答案】
9.课文写了一家三代人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的小事。看到了一个“和美”的家庭。
10.孝顺善良,关爱母亲,有责任心 慈祥善良,善解人意,疼爱孙子 贤惠、明理,孝敬老人,尊重丈夫 天真活泼,聪明伶俐,懂事
11.①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一生命。作用: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暗示了熬过严冬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体现对生命的珍视。②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作用:小路的远景写出了春天的气息,烘托了散步的温馨和快乐,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
12.一处把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说成“分歧”。一处说,面对“分歧”“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一处把自己的话说成“决定”。一处在结尾,“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样的大词小用,小题大做,透露出作者这一篇《散步》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事情本身,是在借散步这件小事讲一个深刻的道理。
(二)阅读下文,完成问题。(每题4分,共12分)【答案】
13.①认真、公道、善良地对人对事。②真正的美和外表无关(或内在美才是真正的美)。
14.①“灯如红豆”化用诗句,使题目富有诗意。②“灯”是文章的线索,全文围绕“灯”组织材料,结构清晰,叙事集中。③“红豆”寄托相思,“灯如红豆”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我”对往事的深深怀念之情。④运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吸引读者。
15.(示例一)不能删除。该段升华了作者对灯相思的境界和品位,作者认为多读点书,书就如同灯一样会照亮人们的心灵,净化人们的灵魂。
(示例二)能删除。作者上面都没有提到与书有关的内容,最后一段把书与灯联系起来,内容突兀,有画蛇添足之嫌。
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4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问题。(10分)【答案】
16.(1)约定 (2)才 (3)离开 (4)舍弃
17.(1)正午时您没有来,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2)友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拉元方。元方却头也不回就进了门。
18.意识到自己错了,想博得元方的好感。
19.示例一:合适。因为父亲的朋友“无信”“无礼”在前,对“无信”“无礼”之人无需以礼相待。
示例二:不合适。尽管父亲的朋友曾经失信、失礼,但他毕竟是一个长辈,而且他已经认错,并在想办法弥补过错,陈元方的待客之道当然不对。
(二)诗歌鉴赏(4分)
20.“杨花落尽子规啼”,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又含有飙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融情入景,表达诗人的关切和同情。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二句抒情做铺垫。
21.这里既有对老友通遇的深刻忧虑同情,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一路前行的一片安慰深情。
人物
性格
“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母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妻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儿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油灯”
相关人物
给了“我”的启迪
第一盏
母亲
积极面对困难,生活的道路越来越明亮。
第二盏
父亲
___________①__________
第三盏
女同学
___________②__________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复习练习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语言运用,课外文言文阅读,课外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第二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一课一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后测评,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