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渡荆门送别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渡荆门送别教案设计,共5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渡荆门送别单元3学科语文年级八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领会诗歌的主旨,体会作者的情感。3、进一步了解律诗的结构特点,体会诗歌的意境。4、背诵默写诗歌。重点1、反复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领会诗歌的主旨,体会作者的情感。3、进一步了解律诗的结构特点,体会诗歌的意境。难点1、领会诗歌的主旨,体会作者的情感。2、进一步了解律诗的结构特点,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古时候由于交通不便,通信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所以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吟咏的一个永恒的主题。离别,除了浓浓的感伤之外,往往还有其他寄寓: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抒发友情,或用于寄托诗人自己的理想抱负。唐朝的一些送别诗往往洋溢着积极向上的青春气息,充满希望和梦想,反映盛唐的精神风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并无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的送别诗——板书课题听激趣讲授新课展示目标:1、反复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领会诗歌的主旨,体会作者的情感。3、进一步了解律诗的结构特点,体会诗歌的意境。4、背诵默写诗歌。解题:荆门——地点;事件——送别荆门,即荆门山,位于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隔江对峙,形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范读:李白青少年时期是在蜀中度过的,把蜀地当作自己的故乡,所以他有不少诗篇反映出对蜀中生活的怀念之情。这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从三峡出蜀,面对江汉平原,眼界大开,心旷神怡,不由得即景抒情,写下了这首广为传诵的五言律诗。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白的诗歌现存九百九十多首,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他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代表诗作《静夜思》《行路难》《望庐山瀑布》《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有《李太白集》传世。初读感受音韵美——读准字音,读准节奏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再读理解内容美——根据注释,口译诗意(我乘船)远渡到荆门山之外,来到古老的楚地漫游。山峦随着平原的出现而渐渐消失,长江奔入广阔的原野后,依旧滔滔东流。月亮倒映在水中,犹如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彩云变幻,形成了如海市蜃楼的景象。(我)还是喜爱这故乡的水,不远万里送我乘舟东行。三读品味意境美首联扣住诗题,交代了诗人此行的目的:远渡荆门,到楚地游历。具有穿针引线、贯穿全诗的作用。颔联诗人用远景勾勒出一幅气势雄浑的万里长江图。一个“随”字,将群山与平野位置的逐渐变换、推移,生动再现出来,给人以空间的流动感。“入”字写出远处水天相接,仿佛江水流入原野,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诗句也蕴含着诗人喜悦的心情和蓬勃的朝气。颈联:比喻。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尾联:拟人手法。明明是自己依恋故乡,却借故乡的山水说故乡眷恋他。此联写出了长江水送“我”的离别之意,对故乡依恋不舍的情感溢于言表。四读答疑品析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中“随”和“入”历来为人称道,你能说说这两个字好在哪里吗?诗人用远景勾勒出一幅气势雄浑的万里长江图。一个“随”字,将群山与平野位置的逐渐变换、推移,生动再现出来,给人以空间的流动感。“入”字写出远处水天相接,仿佛江水流入原野,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诗句也蕴含着诗人喜悦的心情和蓬勃的朝气。2、“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这两句的描写角度有何不同?比喻。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以静态的角度,前一句是月夜俯视所见,后一句是白昼眺望所见。3、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为什么称面对的长江水为“故乡水”?“万里”一词与诗的首联中哪个字相照应?拟人手法。明明是自己依恋故乡,却借故乡的山水说故乡眷恋他。此联写出了长江水送“我”的离别之意,对故乡依恋不舍的情感溢于言表。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还有离乡惜别之情。诗人之所以称长江水为故乡水,是因为诗人在蜀地(四川)长大,长江流经四川,为表达对家乡的浓厚爱恋之情。“万里”与首联中的“远”字相照应。自由诵读,背诵、默写。 读 明白题目含义 跟读 读补充笔记 读划节奏 口译 品赏析 答疑笔记 读,背,写 明确目标 完成目标1、4 了解文常 完成目标1、4 目标2、3 目标3 目标3 目标1、4 课堂练习: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2、简要分析颈联如何体现“诗中有画”的特点。 3、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拓展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 友 人李 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注释】萧萧:马的呻吟嘶叫声。班马: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1、首联写送别之景很有特色,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2、这首诗寄寓了怎样的“故人情”? 做练习拓展提高课堂小结《渡荆门送别》是一首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篇。诗中并无送友的离情别绪。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沿途长江两岸秀丽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反映了诗人开阔情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思念的真挚感情。 这首诗首尾行结,浑然一体,格调轻快,意境高远,想像瑰丽。风格雄健。 板书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上册渡荆门送别教案,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摘录,课标分解,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3 唐诗五首渡荆门送别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渡荆门送别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介绍作者,生平简介,创作背景,自学指导——预习与交流,注释,翻译,品味余味,体悟情感,说读诗句,感受思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