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课后测评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课后测评,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文言文阅读, 古诗词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 文言文阅读
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一)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富贵不能淫》)
(二)唐高宗仪凤元年,大理奏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右监门中郎将范怀义误斫①昭陵②柏,罪当除名,上③特命杀之。大理丞太原狄仁杰奏:“二人罪不当死。”上曰:“善才等斫陵柏,我不杀则为不孝。”仁杰固执不已,上作色,令出,仁杰曰:“犯颜直谏,自古以为难。臣以为遇桀、纣则难,遇尧、舜则易。今法不至死而陛下特杀之,是法不信于人也,人何所措其手足!且张释之有言:‘设有盗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处之?’今以一株柏杀二将军,后代谓陛下为何如矣!臣不敢奉诏者,恐陷陛下于不道,且羞见释之于地下故也。”上怒稍解,二人除名,流岭南。后数日,擢仁杰为侍御史。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①斫(zhuó):砍伐。②昭陵:唐太宗李世民墓。③上:唐高宗。
(1)解释下面画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父命之 命:_______________
②得志,与民由之 由:_______________
③威武不能屈 屈:_______________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3)语段(一)中孟子是如何反驳景春的?请简要分析。
(4)语段(二)中狄仁杰的事例能否作为语段(一)“大丈夫”的标准?为什么?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理由。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二)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①!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②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注】①叟:对年老男人的尊称。②后:怠慢。
(1)下面各组句子中,画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天时不如地利 兵革非不坚利也
B.是天时不如地利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C.寡助之至 至于夏水襄陵
D.以天下之所顺 不以疾也
(2)把语段(一)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简要分析语段(一)的论证思路。
(4)结合两个语段,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君主应该怎样治理国家,举例说明。
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一)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二)列子曰:“色①盛者骄,力盛者奋②,未可以语道也。故不班白③语道失,而况行之乎?故自奋则人莫之告。人莫之告,则孤而无辅矣。贤者任人,故年老而不衰,智尽而不乱。故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④。”
(选自《列子·说符篇》)
【注】①色:气色,血色。②奋:奋勇。③班白:这里指老年人。④自贤:自以为贤。
(1)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色: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B.乱:行拂乱其所为 无丝竹之乱耳
C.苦:必先苦其心志 何苦而不平
D.出: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将语段(一)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认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观点?
(4)从语段(一)和语段(二)可以看出,一个国家强大的条件有哪些?
4.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有妇人昼日置小儿沙上而浣衣①干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②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卒去。意③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注】①浣衣:洗衣服。②庶几:差不多,有那么一点儿。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③意:估计。
(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
①惩山北之塞( )
②甚矣,汝之不惠(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①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②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3)【甲】【乙】两文均运用什么写法来突出人物的形象。
(4)【甲】文愚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乙】文二小儿“初生牛犊不怕虎”。对此,你有何感想?请简要谈谈。
5.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乙】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赵括之母也。秦攻赵,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愿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乎?”王曰:“不也。”括既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王以括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1)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B. 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
C.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D. 东向而\朝军吏
(2)下列画线词的用法、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
B.天子为动 父时为将
C.已而之细柳军 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
D.军中不得驱驰 括死军覆
(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②王以括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赵括的母亲评述赵奢的为将之道的用意是运用对比手法说明赵括不可为将。
B.汉文帝亲自慰劳军队将士,体现了他对将士的关心,因而将士忠心护主;而孝成王不听从他人意见,最终兵败。
C. 两段选文在塑造人物时都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甲文以天子的态度侧面表现周亚夫的性格;乙文写括母分析赵括父子是侧面表现括母仁智。
D. 甲文中周亚夫的治军使得细柳军纪森严、富有战斗力;而乙文中赵括的治军使得军队涣散,不堪一击。由此可见,领导者的觉悟与素质决定着军队的战斗力。
(5)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分析周亚夫和赵括的性格特点。
二、 古诗词鉴赏
6.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画面。
(2)“心远地自偏”一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7.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联系全诗,谈谈首联中“草木深”三字写景的妙处。
(2)对诗歌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理解,历来有两种解释:一是诗人落泪,二是花鸟落泪。你赞成哪一种?为什么?
8.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李贺作诗,工于设色。请从色彩运用的角度赏析“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2)请自选角度,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9.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赤 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请从“以小见大”的角度,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0.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本词被评家誉为“无一毫粉钗气”,你认为这首词在意境和风格上的特色是什么?
(2)“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字值得品味,请写出你的理解。
1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答人
[唐]太上隐者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选自《千家诗》)
(1)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第一句的“偶来”可以看出诗人的随心随性。
B.从第二句的“高枕”可以体会到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
C.从三、四句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并不在意生活的窘迫。
D.《答人》是一首五言绝句,是太上隐者回答人家问话的诗。
(2)请你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隐者?
1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早 兴①
[唐]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②心空思想③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①此诗是长庆三年(公元823年)诗人到杭州任刺史第二年早春所作。②觉:醒。③思想:烦恼。
(1)这首诗颈联中的“乍”字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乍”字的妙处。
(2)请结合本诗尾联与《钱塘湖春行》中结尾两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说说它们的抒情方式与表达情感有何相似之处。
1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春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注】作者的家乡在洛阳附近。
(1)诗中“_______________”一词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_______________”一字写出了梦境的一再出现。
(2)诗歌后两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
14.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除夜作
高 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诗歌第一句通过“_______________”这一物象,渲染了旅馆的_______________和诗人内心的_______________。
(2)通过联想和想象,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三、四句所展现的画面。
15.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寒 夜
杜 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①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②有_______________便不同。
【注】①竹炉:指用竹篾套子套着的火炉。②才:仅。
(1)请展开合理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的情景。
(2)诗中横线处,填入哪一个选项更符合诗意?请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
A.雪花 B.梅花 C.菊花
填入( )更符合诗意,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1)①教导、训诲,②遵从,③使……屈服
(2)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
(3)首先,连用两个问句,直接否定景春的观点;接着用“妾妇之道”作比,指出公孙衍、张仪的本质是顺从君主的意志,不能称为大丈夫;最后正面提出自己心中大丈夫的标准。
(4)能。因为狄仁杰不顾冒犯唐高宗的威严,替误砍了昭陵柏树的权善才、范怀义求情,临危而不惧,正是守礼法、坚持原则、不被威严所屈服的体现,因此,符合“大丈夫”的标准。
2.
(1)B
(2)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3)首先提出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接着举进攻失利的例子阐明“天时不如地利”,然后列举防御失利的例子阐明“地利不如人和”,最后将论点的范围由战争推及治国。
(4)君主不应追求个人利益,要有仁义之心,施行仁政。西汉文景之治,休养生息。(或唐太宗开元之治,轻徭薄赋。明宣宗仁孝治天下,亲征恤民)
3.
(1)B
(2)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虑(思想)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3)这种高尚的道德情操是青少年乃至整个社会都要重视和学习的,这样我们才能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得到统一的提升、完善的发展;人始终都要有一种忧患意识,这并非物质富裕就能代替,很多东西都需要精神上的支柱。
(4)①统治者戒骄戒躁,善于纳谏,知人善任;②朝中官吏坚持法度,全力辅佐;③有势均力敌的国家或外来祸患。
4.
(1)①苦于,②同“慧”,聪明
(2)①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
②你的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3)对比。
(4)示例:小有小的好处,老有老的优点;年轻的朝气蓬勃,年老的沉稳老练;年轻的初生牛犊不怕虎,年老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只要心态好,只要有雄心壮志,不分年龄大小。
5.
C
A
(3)①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用军礼参见。
②赵王因为赵括的母亲有言在先,所以最终没有加罪于她。
(4)C
(5)周亚夫:恪尽职守、治军有方、刚正不阿。
赵括:贪财好利、治军无方、狂妄骄横。
6.
(1)山林中的气象越发美好,雾霭在夕阳之下紫气升腾,缭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翩然而归,相伴飞返回巢。
(2)表现了诗人远离喧闹的尘世,超然淡泊的思想感情。
7.
(1)“草木深”三字描写了春天城中草木繁密荒芜之状,可见人民离散,无人整治。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
(2)示例一:赞成第一种。运用触景生情的写法,面对国家破碎,种种情绪齐涌心头,诗人禁不住见花而落泪,闻鸟啼而惊心,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感情。
示例二:赞成第二种。运用移情于物的写法,以花鸟拟人,写花也溅泪、鸟亦惊心,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感情。
8.
(1)诗人将胭脂色(深红色)、紫色交织在一起,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渲染出一种凝重凄怆的氛围。
(2)示例一:运用“黄金台”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表达了诗人忠君报国的爱国情怀。
示例二:“报君”“为君死”等词语,表现了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表达了诗人忠君报国的爱国情怀。
9.
(1)这首诗借对赤壁之战的评述,表达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或“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之情。
(2)以“二乔”两个人物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这样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用“二乔”的命运形象地代表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耐人寻味。
10.
(1)意境上:此词写梦境,渲染了一个似真似幻的、美妙的意境。风格上:此词为李清照豪放词的代表作,体现了词人豪放的心胸。
(2)“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表明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惋。
11.
(1)C
(2)自由洒脱、恬淡无为、热爱自然,诗中人不但在空间上独来独往,在时间上也是无拘无碍的隐者形象。
12.
(1)“乍”,“突然”之意,写出了早春时节,诗人脱去冬衣时,猛然间感到轻松与舒爽,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2)抒情方式均为直接抒情,都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13.
(1)阴阴,又
(2)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春风人格化,春风像是了解诗人的心思,特意为其吹来思乡的梦,在梦中诗人追逐着春风飞回了家乡洛阳,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14.
(1)寒灯,凄凉(清冷),孤寂
(2)在这除夕之夜,想象故乡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的情景,而明天又要增加一岁,新添不少白发啊。
15.
(1)冬天的夜晚,来了客人,用茶当酒,吩咐小童煮茗,火炉中的火苗开始红起来了,水在壶里沸腾着,屋子里暖烘烘的。
(2)B,“梅花”与窗前月构成清雅画面,与煮茶当酒的意趣相符;梅花有高洁的志趣,诗人写梅固然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思;更多的是在暗赞来客情趣高雅;写出了诗人的热情,表明自己和客人一样志同道合,具有高洁的志趣。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第六单元基础知识过关训练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句子默写,综合性学习,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六单元基础知识过关训练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句子默写,综合性学习,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本册综合同步测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